课例观摩促学习,线上评课共成长

dxy

<h3 style="text-align: right">——记厦门市钟振裕名师工作室线上课例观摩学习活动</h3> <h3></h3><h3> 时光静谧无声,冬天的身影悄然而至。在这寒气袭人的日子里,厦门市钟振裕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以饱含满腔的热情迎来了工作室的线上课例观摩学习活动。本次学习内容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举办的“第三届全国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课例教学观摩交流”网络直播。钟振裕名师工作室积极发动,组织全体成员利用周末双休日时间参与网络直播,静心观课,潜心体味,并选择其中一节课撰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评课稿。各研修小组导师组织进行组内评课稿交流,工作室再汇总优秀评课稿汇编评奖。</h3> 在两天的观摩学习中,工作室所有成员通过观摩优质课例,聆听专家讲座,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语文统编教材设计的双线组元亮点,精巧的教学设计和富有特色的阅读指导。<br> 下面,请跟随文字和图片一起走进钟振裕名师工作室的学习时刻: <h5></h5><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一小组</h3><h3> 前埔南小陈莉恒《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观课心得:<br> 这是一篇学生们都乐读、爱读的童话故事,陈老师引导学生在童话学习的全过程中学习“预测”,如“题目预测”,老师引导孩子题目中有没有地方让你觉得好奇“结合插图预测”“空白点预测”“内容里的线索预测”“语言规律预测”等,包含了本篇童话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就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边“预测”,时时验证,童趣盎然!</h3><h3><br> 高浦小学周莉《难忘的小学生活》观课心得:<br> 《难忘的小学生活》是六年级的一次综合性学习,旨在引导学生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向母校和师友告别。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看到在视频上,付老师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活动展示,在课前必定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实践。这个主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兴趣浓厚,参与度高。而综合性学习,就是要在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h3><h3><br> 思明第二实验小学张晓洁《我们都来讲笑话》观课心得:</h3><div><h3> 在本课教学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孩子们欢快的笑声,课上能让学生小组内,班级内进行推选讲笑话,在交际实践中将学生的生成当成最好的资源,在讲述、评价、提升的过程中逐步渗透、了解、掌握讲笑话的要点技能,得到能力的提升。听说结合,交际表达要求上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听与说在讲笑话的实践活动中和谐统一,学生在真实的交际场景中听与说的能力协调发展,提升了交际质量。</h3></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二小组 </div><div> 文安小学卓子莹《在牛肚子里旅行》观课心得:<br>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故事,童话类的文本常常生动有趣,充满奇妙的想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黄倩老师在执教《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时能基于儿童视角,抓住童话类文本特点,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通过开题设疑、圈画路线、角色朗读等开放、民主的课堂活动充分激发孩子学习童话的兴趣,体验朗读童话的乐趣,引导了解童话的理趣,带领孩子们更好地走进童话世界。</div><div><br> 坑内小学苏巧丽《我想养的小动物》观课心得:<br> 本节课的写话内容是:如果可以养小动物,你想养什么?写写你的理由,试着多写几条。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贴近学生实际。课堂开始时,教师用绘本《我要大蜥蜴》导入,自然地引出小主人公啊力想养一只大蜥蜴,与妈妈通过小纸条进行对话, 成功说服妈妈让自己养小动物的故事。小动物、绘本故事,学生对此会很感兴趣,在回到自己平时生活中,回想有没有过这种时候呢?在这具体、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语言实践,能引起学生的共情,进行交流,表达想法。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能从多角度进行说清楚。<br> 从“多角度,说清楚"到"多角度,写清楚",由说到写,不断提升,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不断激发学生开拓思维,落实语文要素。</div><div><br><div> 厦门第二实验小学王佳观课心得:<br> 一堂课背后可以折射出教师的素养。观摩中,展示教师的气质、语音面貌、语言表达等方面容易直观感知。课堂上,有的教师淡然自若;有的教师激情四射;有的教师温文尔雅;有的教师幽默风趣……虽然教学风格迥异,但展示教师扎实的语言功底我们有目共睹。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抑扬顿挫语气语调、颇具艺术性的评价、充满智慧的引导等等,无不彰显了展示教师的语文素养。“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应当平时苦练基本功。可以从好好说话开始,日常注重语言表达的训练,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凝炼语言、精准表述、用心评价。<br></div><div><br></div><div> 会展南小学苏志展《夏天里的成长》观课心得:</div><div> 为了让学生从文本中感受到“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意思。”这一学习目标,张老师的提问设计很到位、很恰当、很凝练,具体直指写作方法学习的思考,使得课堂的讨论越来越深入,学生学得有深度,有广度。比如:“如果删掉其中一种,行不行?”“如果调换顺序,可不可以?”“如果要读出感情,可以注意哪些呢?”,等等。张老师课堂提问设计层层推进,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回答老师所提问题而学到知识,也适度暴露学生课堂学习存在的疑惑或问题,进而又能生成新问题使得学生进一步思考。这样不断提问和生成,最终达到教学目的。</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三小组 </div><div> 第二实验小学杨晓兰《剃头大师》观课心得:<div> 庄小芳老师的这堂课,如高山流水一般,让人有一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感。她幽默机智、妙语连珠,让学生在层层启悟之中融入语文课堂,领会文本的“有意思”之处。正如第斯多惠所言:教育不在于教,而在于唤醒、激励、鼓励。这堂课,唤醒了学生对文本表达的深度思考,鼓励了学生的自主表达。寻常处有奇崛,清新外有余甘。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观课体验。</div><div><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柑岭小学黄玉津《夏天里的成长》观课心得:<br></div> 《夏天里的成长》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张老师由扶到放,层层深入,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归整体。指导学生根据表格完成学习笔记,在静默的思考后,举一反三地上台讲解交流,同学间相互完善和弥补自主学习的缺漏,这便是一种掷地有声的阅读方法训练。因为学生只有在真正懂得了文章内容与写作方法的前提下,才会有实现运用和迁到自主创作的可能。将课堂当做一个学习的训练场,才能架起学生后续习作的台阶,实现了把精读课文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本质功能转化为让学生发现习作方法的重要手段。</div><div><br> 灌口小学杜夏煜《难忘小学生活》观课心得:</div><div> 付老师的这堂课,带着学生写毕业联欢会策划书,筹备、写信等等,真正一步步将综合性学习设计的效果呈现在学生面前。孩子们在交流中,运用到了交流合作协商的口语交际的经验;在筹备联会欢期间,学生整合了音乐学科、信息技术学科、美术学科中掌握到的一些学习经验;在活动中,老师注重语文学科中育人的特点,在引导当中体现人文主题,利用节目报道组汇报拍摄点时,启发学生不仅关注在台前表演的同学,也要注意到在幕后默默奉献的同学,引导学生处理好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真是生活处处皆语文!<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r></div></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四小组 </div><div> 大嶝中心小学谢毅惠《剃头大师》观课心得: <div> 庄老师紧扣本单元“多彩童年”的人文主题,抓住语文要素的阶段性和连贯性特点,运用生动的教学演绎和灵活的的教学方法落实语文要素,教学效果显著。如庄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总是一个老剃头师傅来做小沙的冤家”这一难懂的句子时,“润物细无声”,灵活运用了请教身边的人、联系上下文、查找词典、联系生活实际、图片加文字说明、借助关键词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充分体会了文章语言的生动风趣。</div><div><br></div><div> 翔安区实验学校蔡亚兰《综合性学习》观课心得:<br></div><div> 付老师以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开展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分工的小组成员聚集在一起,做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发现问题、共同解决。这节课充分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以下几个特性:1.活动的自主性。学生自己策划、组织毕业联欢会,其中撰写策划书、编排活动流程、调度各项资源等一些列活动都由学生自主设计,教师只是活动的观察者、协助者。2.活动的开放性。此次毕业联欢会的策划和开展是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而展开的,学生对活动的策划合理与否关系到最终成果展示的成败。学生带着“策划和组织一场毕业联欢会”这项任务,经历了制定计划、分工合作、中期交流、组织筹备等过程,学生从封闭的课堂中走出来,走向他们的生活实际,这些体验比在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更珍贵。<br></div><div><br></div><div> 翔安区实验学校刘琬瑜《剃头大师》观课心得:<br></div><div> 教学不应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在围绕板书“趣”理解词语和句子方面,庄老师重点引导学生将习得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含义,如想象创境、向他人请教、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借助词典……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词语,从而理解文本语言之“趣”。虽说在课堂初始,庄老师在引导学生将课文分为两部分的环节没有让学生说具体分段原因,是个比较遗憾的地方。但整节课观摩下来,庄老师仍然巧妙地实现了学以致用,教态亲切自然,语言精练到位,不断启迪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剃头大师”之趣。总的来说,仍然是一堂有效的充满趣味和语文味的阅读教学课。<br></div></div> <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五小组 </div><div> 新城小学陈晓静观课心得:</div><div> 一、关注要素,定位目标。因此教师在上课伊始,王赫老师便先引导学生关注单元导语,虽然此时学生对于萧统的这句话的理解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但是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们却看看老师三次回扣这句话,进行写法的小结。<br> 二、借助导图,落实要素。在这节课当中,教师的提问直奔写作,如“课文围绕哪一句话来写”,“围绕中心句从哪三个方面来写”,“课文为什么这样选材,可以删掉三个方面的其中一个方面吗?”“三个方面可以调换顺序吗”这些问题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思辨,进入深度学习。</div><div><br> 大同中心小学卢雅芹《剃头大师》观课心得:<br>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阅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阅读才是应用”,可见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力应在阅读中提高,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提高自主阅读能力,就得需要老师在精读课中加强指导,教给孩子们阅读方法。庄老师就是在课堂中不断给孩子渗透抓住关键词的方法,在学生互相问答的过程中,庄老师虽不加以干预,但是却在适当的时机抓住一些关键词询问孩子,比如“冤家”,让孩子们通过这个词语更好地理解小沙和老师傅的关系,只有把方法教给学生才能让他们在自主读书中训练和运用读文能力,最终达到自主阅读和理解感悟的目的,深入领悟文字的魅力。</div><div><br> 官浔小学陈丽清《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观课心得:<br> 课文旁边共七处批注,这与以往学习的课文有显著不同。与此贯通,课后习题也呈现了预测的几个知识点。课文的七个预测点分成三类用途,达到不同的目标(任务),教与学的关系在此过程体现。三个分类既混合在一起,又线索清晰。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这几处批注称为“学习伙伴”,把书上的阅读提示拟人化,拉到学生面前,帮助孩子们通过课文批注学习预测的方法,既为后面两篇课文的学习授之以渔,又为整本书阅读打下基础。<br> <br></div> “语”名师同行,燃教学智慧。本次全国性教学观摩活动在人教社的组织下,规格高,方向明,让我们工作室学员受益匪浅,深深地感受到在“双减”背景下,要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要精研统编教材,创新课堂样态,落实语用实践。我们将继续立足自身的实际需求,一直在学习的路上,共成长!

学生

学习

观课

心得

课堂

老师

教师

语文

小学

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