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19年10月16日,安徽至德传统文化研究院、安徽炎黄文化研究会发出《征文启事》,为了探索总结宣传新时代社会组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坚守四个自信,提升理论素养,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途径和成功经验,安徽智德传统文化研究院决定开展新时代传统文化研究,论文案例征集与评选活动。</p><p class="ql-block"> 吴复文化研究中心对此次征文活动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撰写两篇文章,均入选文集。分别是:吴志昇的《功勋卓著,留与后人评说》、吴文阳的《吴复墓石雕群见闻》。</p><p class="ql-block"> 《新时代传统文化研究论文集》于2021年11月隆重发行。该文集共分6辑,分别为“红色文化与文化自信研究”、“乡村振兴与农耕文化研究”、“家风建设与家庭教育研究”、“孝道与宗族文化研究”、“至德文化研究”、“其他专题研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功勋卓著 留与后人评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吴复戎马一生,得以善终</p><p class="ql-block"> 吴复,字伯起,合肥(今肥东县八斗镇大吴村)人,生于元文宗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卒于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享年五十二岁。在元末明初风云激荡的年代,为保卫家乡、协助朱元璋推翻元王朝的残酷统治实现国家统一、开拓西南边疆,立下了赫赫战功。洪武十二年功封“安陆侯”,成为明初二十一位开国功臣之一。</p><p class="ql-block"> 元朝末年,由于元王朝的野蛮统治,江淮大地到处是饥荒、瘟疫。吴复亲眼目睹民生疾苦,在梁县(今肥东县梁园镇)揭竿而起,召集民众推翻蒙古人的统治,实现地方自治。他有勇有谋,在合肥东北乡一带与元军作战中,节节胜利。后来,他审时度势,于元顺帝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p><p class="ql-block">带领自己的人马在濠州(今凤阳县)加入郭子兴的义军。随朱元璋、徐达等攻克泗县、滁州、和县、采石、太平,积累功劳任万户。随军攻破蛮子海牙水寨,平定集庆。跟从徐达攻打镇江,斩元平章定定,攻下丹阳、金坛,攻克常州,晋升统军元帅。夺取江阴、无锡,返回镇守常州。张士诚兵骤然攻到,吴复奋力作战击败了敌军,追逐逃敌到长兴,接连到高桥、太湖及忠节门击败敌军,张士诚锐气大伤。随军救援安丰(今安徽寿县)。平定武昌。跟从徐达攻克庐州(今合肥市)。又攻下汉、沔、荆各郡县,授任镇武卫指挥同知,镇守沔阳(今湖北省仙桃市)。跟从常遇春攻下襄阳,另外率军攻破安陆,擒获元同佥任亮。在安陆,吴复安抚百姓,披荆斩棘、建造城池和民舍,与民养息,赢得广大民众的爱戴和信任,投奔着络绎不绝。朱元璋就命令吴复驻扎安陆,镇守在那里。</p><p class="ql-block"> 洪武元年,朱元璋授予吴复怀远将军、安陆卫指挥使,冬十月,攻克河南省中西部的汝州、鲁山。洪武二年,全部平定湖北省西北部的郧县、均州、房州不归附的各山寨。洪武三年,跟从大将军徐达征伐陕西,击败扩廓,擒获其将领。征讨吐蕃,攻克河州,援救汉中,攻拔南郑。冬十一月,回守安陆,受世袭之命。洪武四年,跟从傅友德平定四川。洪武五年,跟从邓愈平定湖南西部的九溪、辰州各蛮族,攻克四十八洞。九月,回军镇守安陆,进官镇国将军佥大都督府事。洪武十年,授予世袭昭勇将军指挥使。洪武十一年,跟从沐英再次出征西番,擒获三名副使,得到纳邻哈七个站的地盘。洪武十二年,军队返回,赐铁券,号:“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阶荣禄大夫勋柱国”,爵:“安陆侯”,食禄二千石。洪武十二年,从镇北平。</p><p class="ql-block"> 洪武十四年,随傅友德征伐云南,攻克普定(今贵州安顺市)。充任总兵官,清剿搜捕各蛮族。从关索岭开辟竹木丛中的山路,攻取广西。洪武十六年,攻克墨定苗,到吉刺堡,构筑安庄、新城,平定七百房各山寨。转送军粮到盘江。这年十月,因旧伤复发,医治无效,卒于普定,追封为黔国公,谥“威毅”,增加俸禄五百石。</p><p class="ql-block"> 洪武十四年腊月十一日吴复率兵攻下普定之后,朱元璋命他就地修建城池。次年二月建成了普定卫城,开启了明朝军屯的先河。普定位于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势较为平坦,贵州的大坝子多半于此,地肥水美,是滇黔古驿道的必经之地,素有“滇之喉、黔之腹、 粤蜀之唇齿”的称誉,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好地方,从而保证了屯田的成功、邮务和经济动脉的畅通。普定卫所总兵额5600名。按照明军规定屯田将士带家眷,5600名军士就是5600个家庭,象这种以军士和军眷所建立的屯田形式称为军屯,是明朝西南屯田中最早的一种形式。</p><p class="ql-block"> 明代西南屯田有着重要意义,它加强了中央集权和民族文化的交流,使少数民族从中学到了汉族移民先进的农耕文明和儒学文化。最初少数民族对“屯堡人”处于敌视状态,但随着交融与磨合,仇恨逐渐淡化,少数民族同胞向屯堡人学会种植各种谷物的先进方法, 改变了历代刀耕火种的习惯,使得西南蛮荒之地开始了稳定的真正意义上的开发。</p><p class="ql-block"> 吴复临阵发奋,冒着飞箭流石冲锋陷阵,体无完肤。平日温顺恭谨,绝口不谈征伐之事。他戎马倥偬三十余年,为民族的解放与统一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朱元璋为了告慰英灵,在吴复的故乡为他修建了规模较大的陵墓。众所周知,明洪武帝生性多疑,滥杀无辜,死在他手下的开国功臣无数,同为明开国功臣之一的吴复由于其功勋卓著,平日里从不吹嘘自己如何如何,更无觊觎之心,故其本人与子孙得以安享平静的生活,值得后世深思。</p><p class="ql-block"> 吴复墓位于肥东县陈集乡秦家湖村享堂任自然村(村民组),坐东朝西,墓面向太湖,背靠高岗,为凤凰之地。墓前有一条长约80多米、宽10多米的神道。神道旁南北对立一组圆雕石刻。自东向西排列翁仲、虎、羊、马、华表各一对,赑屃一只,均整块花岗石雕成。翁仲高2.4米,柱剑挺立,威严肃穆。工艺为镂空与浮雕结合,简繁相宜。马小耳,长鬃,背面浮雕连枝花,腹下镂空;左侧雕驭手,戴圆顶帽,着长皂服,穿布云鞋。驭手和马由整块巨石雕成。神道西有赑屃碑座,碑文的作者为明初大学士刘三吾。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吴复后裔主要居住在安徽省肥东县、湖南省张家界市和贵州省安顺市,总人口约六万余人。他们继承先祖谦逊、开拓之精神,在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勤奋地工作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参考文献:</p><p class="ql-block"> 1、《明史》(张廷玉等):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十八。</p><p class="ql-block"> 2、《四库全书》(文渊阁本)总0453册史部0211册传记类总录之属《明名臣琬琰录》(明 徐纮编):《安陆侯黔国威毅吴公神道碑铭》(刘三吾) 。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撰稿:吴志昇</p><p class="ql-block"> 2020-01-21</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吴复墓石雕群见闻</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今年我正好五十周岁了。</p><p class="ql-block"> 小的时候,父亲告诉我,我们的老祖吴复是八斗大吴集的。老祖吴复是朱元璋手下的一员大将,在戍边,靠近越南那个地方打仗,箭疮毒发死的。在享堂任村有个吴复墓,墓前面有很多石马,石羊,石狮,还有一个大乌龟,乌龟背上有个水槽。</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第一次对我祖复公及吴复墓前石雕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渐渐长大,大约是在读大学期间。一年的清明,我跟着长辈一道,先到大吴集去看了国公祠,然后去吴复墓上坟。这是第一次见到吴复墓,当时的感觉是荒凉,落寞。墓地在乡村野外,老坟象其它的乡村坟莹一样是个土堆,不过比普通的坟莹大,有石马,石羊,石虎等雕塑。这些雕塑确给了我一种神秘和敬畏之感。有村民在这里拴牛,留下许多痕迹。走到最下边,看到一个大的石雕乌龟,丢失在洼地里,头部已经损毁了,背上确实有个水槽。</p><p class="ql-block"> 几年后,我在中学当美术教师。有一课的课题是《大家动手做条龙》。我在教师参考用书中,了解到一些关于龙的传说。据传说龙有九子,九子各不同。其中龙的第六子,名字叫霸下,又叫赑屃,龟砆。这个霸下力大无穷,经常背起三山五岳,翻江倒海,兴风作浪。传说大禹治水的时候,收服了霸下,利用霸下的力大来帮他治水。霸下也立下了汗马功劳。治水成功后,大禹就把他的功绩刻在石碑上,让他自己背着。一方面是表彰他的功绩,另一方面是让他负重,再没有力气祸害人类。</p><p class="ql-block"> 因此,我就确信,吴复墓前的石雕乌龟就是霸下。霸下和乌龟长相相似,可能当时有很多人误解为乌龟。但有区别,霸下嘴前面有一排牙,乌龟没有。我们看到墓前的这个霸下,他的造型是:昂着头,目视前方,四脚顽强地撑着地,努力地想往前走,又走不动的样子。我明白了,他背上水槽,不是水槽,是用来放碑的,石碑不见了。后来,我在其它地方,见到过不少石碑,碑座的造型也基本上如此。有很多资料和网络文章也做出了类似的解说。</p><p class="ql-block"> 我祖复公,战功卓著。明太祖朱元璋谕葬,并建有享堂,在故里可谓荣耀显赫。后几经动乱和文革的浩劫,陵园遭到破坏,许多珍贵的文物,或损坏或遗失。惜哉!痛哉!</p><p class="ql-block"> 近些年来,我族人筹措资金,努力修缮。现在已圈砌墓冢,放置祭台,修复神道,石人、石马、石虎、石羊、石马控马人、望柱等皆恢复原位。</p><p class="ql-block"> 碑座霸下的头部已修补上,背上背了石碑,可惜没有了碑文。看到这个碑座和石碑,心痛不已。虽然碑座得到修复,但是已留下了历史的伤痕,无法完美。站在没有碑文的石碑下面,我们依然可以想象,我祖吴复当年驰骋沙场,亲冒矢石,浴血奋战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看这碑座霸下,负重前行,又在警示世人不可居功自傲,更不可作奸犯科。</p><p class="ql-block"> 在我祖吴复的光芒照射下,我辈当为国为民,努力工作,奋勇前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吴文阳</p><p class="ql-block"> 2020.1.6</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