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学党史 2021年12月27日

志愿者 王昌宇

<p class="ql-block">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开设“志愿者学党史”专栏,展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坚持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重温历史事件、致敬英烈人物、回眸历史瞬间,与广大青年志愿者朋友们共同学习党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党史回眸</span></p> <p class="ql-block">1994年12月27日</p><p class="ql-block">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p> <p class="ql-block">2002年12月27日</p><p class="ql-block">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江苏省、山东省施工现场同时举行。2013年11月15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党史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毛泽东主席为何</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叮嘱周总理阅读尼克松的这篇文章?</span></p> <p class="ql-block">1967年10月,一篇名为《越南战争之后的亚洲》的文章,引起了毛泽东主席的注意,文章的作者是美国一位准备竞选总统的参议员,他的名字叫尼克松。</p> <p class="ql-block">读完文章后,毛泽东主席还叮嘱周恩来总理阅读这篇文章。文章里到底讲述了什么?</p> <p class="ql-block">在《越南战争之后的亚洲》这篇文章里,尼克松除了表达美国应尽早从越南脱身的意向之外,还耐人寻味地写道:“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容不得十亿最有才能的人民生活在孤立状态之中。”当时,在美国人的眼中,拥有十亿最有才能的人民的国家,指的就是中国。</p> <p class="ql-block">文章中的内容让毛泽东主席感觉到了一丝微妙,尼克松如果上台,美国有可能会改变对华政策,从而使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打开新的局面。</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主席叮嘱周恩来总理阅读这篇文章,告诉周恩来总理,一定要注意美国的动向。</p> <p class="ql-block">袁鹏(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20世纪60年代的中美苏关系确实是错综复杂,而且基本上是每个国家都跟另外两个国家是敌对关系。所以在这种格局之下,任何两方如果缓和,那么必然会占得战略上的主动和优势,所以60年代中美苏复杂博弈的格局导致各方都在思考,如何能够形成1+1&gt;2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01</span></p> <p class="ql-block">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就任美国第37任总统。在当选总统之后,尼克松任命基辛格为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负责对中国的秘密外交。</p> <p class="ql-block">1969年7月,尼克松开始了他的环球访问。在此期间,他向多个国家表达愿意改善与中国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8月1日,尼克松访问与中国长期保持友好关系的巴基斯坦。他对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说:如果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继续处于孤立状态,亚洲就不能“向前进”,美国决不会参加孤立中国的任何安排。随后,他请叶海亚•汗设法将美国的政治意图传递给中国。</p> <p class="ql-block">1969年11月,叶海亚•汗总统将他与尼克松8月会谈的内容和美国取消两艘驱逐舰在台湾海峡巡逻的决定,转告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张彤。他表示:“美国有意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张彤很快将同叶海亚•汗的会谈情况上报周恩来总理。</p> <p class="ql-block">11月16日,周恩来总理将电文送给毛泽东主席,并附注:“尼克松、巴基斯坦动向可以注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02</span></p> <p class="ql-block">1969年12月2日,周恩来接见巴基斯坦驻华大使时,请他转告叶海亚•汗总统:尼克松如要同我接触,尽可利用官方渠道。</p> <p class="ql-block">就这样,尼克松与基辛格将目光投向了波兰首都华沙。</p> <p class="ql-block">1958年9月,中美大使级会谈就是在华沙举行的。到1967年3月,已经进行了130多次的中美大使级会谈暂告中止,中美官方接触的渠道也随即中断。</p> <p class="ql-block">为了恢复与中国的官方沟通渠道,尼克松总统和基辛格召见了新任美国驻波兰大使斯托塞尔,希望他能尽快向中国人传递改善两国关系的信息。尼克松还专门叮嘱了斯托塞尔。</p> <p class="ql-block">尼克松(美国第37任总统):我告诉他,下一次当你在华沙出席社交集会时,如果你的同行,也就是中国的大使,也在那儿,我建议你最好走过去向他问好。</p> <p class="ql-block">美国大使斯托塞尔刚刚到任不久,从来没有见过中国驻波兰大使馆临时代办雷阳。他以为当时中国驻波兰的外交官李举卿就是雷阳。于是,就上演了外交史上极富戏剧性的一次追逐。</p> <p class="ql-block">李举卿(时任中国驻波兰大使馆二等秘书):1969年12月3日,我们大使馆收到两个请帖。一个是阿尔巴尼亚大使邀请雷阳代办有个活动,再一个就是南斯拉夫大使邀请我们去波兰首都华沙文化宫有个时装展览。由我带领一个波兰文翻译景志诚同志去参加南斯拉夫大使这个活动。那天晚上大概是7点多钟的样子,似乎是有一点阴天,有一点小雪,我们按时到达了文化宫大厅。</p> <p class="ql-block">1969年12月3日晚上,斯托塞尔大使也在华沙科学文化宫,他觉得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要来了!斯托塞尔大使和他的助手无意间发现了他们要找的“雷阳”也在现场。</p> <p class="ql-block">李举卿和景志诚刚坐下来,就发现对面入口处一个人正用手指着他们,跟另一个人嘀嘀咕咕在说些什么,他们觉得美国人又要耍什么样的花招,决定时装展览会一结束就走。</p> <p class="ql-block">景志诚(时任中国驻波兰大使馆二等翻译):美国大使急急忙忙追下来说,我是美国驻波兰大使,最近我回到华盛顿见到尼克松总统,尼克松要我告诉你们,美国总统要与中国进行重大的具体会谈。</p> <p class="ql-block">斯托塞尔向李举卿递交了尼克松总统给周恩来总理的一封信,并请他们转交。尼克松总统在信中说他愿意会见中国领导人,希望李举卿尽快向国内报告,而且希望有回音。</p> <p class="ql-block">当消息传回中国,收到汇报的周恩来总理对毛泽东主席说: “有门道了,可以敲门了,拿到敲门砖了。”</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主席做出批示,同意中国驻波兰临时代办与美国代表在华沙重开停止了两年的会晤,并决定:公开接触,不必保密!</p> <p class="ql-block">12月11日,中国驻波兰代办雷阳向美国大使斯托塞尔发出了做客的邀请,美国大使“大吃一惊”,答复说:“他将高兴地、小心地从后门进入大使馆”。中国方面表示,这种安排是不必要的,完全可以走正门。</p> <p class="ql-block">1970年1月20日和2月20日,中美两国大使级代表在华沙分别举行了第135次和第136次会谈,两国代表互相表达了改善中美关系的意愿,一致商定:将在北京举行更高级别的谈判,以便讨论中美之间的重大问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历史瞬间</span></p> <p class="ql-block">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p> <p class="ql-block">来源:新华社、共产党员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人民网党史频道、微信公众号“共产党员”等</p><p class="ql-block">编辑:王昌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