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 | 你分享,我倾听

Y-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1年12月26日早上8:30,在王从华教授的组织下,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研究生在10教113开展了第七期研究生读书交流会。大家积极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与王老师及同学们展开了充分的交流。</p><p class="ql-block"><br></p> 研一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少冲同学分享的是《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他首先对本书作者王荣生教授作了详细介绍,接着由一则课例引出王荣生教授的相关看法与评价,对此书进行了要点分析:揭示了语文课程形态的多元选择,从定篇和语文知识两个方面论述了语文课程内容,以及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并作出了一些思考,如课堂中存在的看似是教学方法问题,实则为教学内容问题;教材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等。胡玲师姐就李少冲同学最后举例中“学生B”的学习模式,提出“双减”政策下此种模式要如何实施的问题,二人对此进行了热烈的探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于李少冲的分享,王老师首先指出其问题,明确了“模式”要有理论指导的观念,接着充分肯定了他有自己思考,并且能够关联到别的书籍。针对胡玲师姐提出的问题,王老师引用王荣生教授关于“教师与教材的关系”的观点,作了深入分析,指出教师应该选择阅读材料时应做到:精选阅读材料,从多角度选择,以及适度适量地选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建同学给我们展示了《散文教学教什么》的主要内容,重点分析了书中关于中小学散文阅读的问题、对策及散文阅读的要领等核心观念。他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切忌满堂灌输以及体会“这一位”独特境遇作者生发的“这一篇”极具个人色彩的感触和思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梁雨同学分享了《聪明教学7原理》一书,简要介绍了本书五位作者从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教育学、多样性研究等基础之上总结概括出的7条教与学的原理,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何为科学理论指导下的“聪明的教”和“智慧的学”,并从自身学习与研究教学的角度对本书作了推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媛媛同学分享的书是约翰·哈蒂所著的《可见的学习——最大程度地促进学习》,主要从作者简介、内容概述、心智框架和个人感悟四个方面来进行分享,首先解读了“可见的学习”这一书名,并且基于教师的影响力分享了八大心智框架,最后还分享了自己的个人感悟,作为教师应该要保持热忱,不忘初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于以上同学的读书分享,王老师进行了总结,认为胡媛媛和梁雨同学分享的处于语文教学上位层面的,有关教学理论的书籍非常值得大家阅读。强调我们要把上位的原理迁移到下位的事实层面,并和具体策略相关联。王老师希望大家从理论出发来引领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且联系实际教学,针对教学中不完满的地方,教师要从教学理论、观念、知识、教育热情等角度进行自我点评和反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詹妙玲推荐的书目是日本作家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写的《被讨厌的勇气》。本书以哲人和青年的对话形式,用一个烦恼不已的青年通过与哲人对话,了解了阿德勒思想之后整个人变得豁然开朗这样一个故事,带我们一步步走进阿德勒心理学和阿德勒思想。詹妙玲通过举例的方式,向我们着重介绍了书中“目的论”“自卑情结”“优越情结”“课题分离”这几个观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钟怡茜同学以为何我国中小学的语文课里几乎没有写教学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课堂写作教学中的问题和现状。并根据王荣生教授提出的相关理论提出了自己的启发与思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谢芝琳同学为我们展示的是《小说教学教什么》。她从现今学生很难进入小说世界的阅读现状出发,阐述了小说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进入”作者所描绘的小说世界,而不是考察学生小说阅读的“产出”。认为学生不能很好地“进入”小说世界,很大程度是“解读方式”的问题。以此提出自己的观点:正确适当的解读方式是解决学生小说阅读障碍和提升学生小说欣赏能力的关键,因此教给学生解读方式应该为小说教学的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br></p> 研二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余红梅同学分享的是《别说你懂思维导图》,她详细讲解了思维导图的理论、操作与运用,并展示出思维导图其核心价值是激发思维和整理思维,其重点不在“图”,而在“思维”,实际上是“图导思维”。但是思维导图也不是万能的,对此余红梅同学提出思维可视化需要向思维训练进发,重点分享了思维训练的三个阶段和思维训练的课堂形态——思维发展型课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肖慧敏同学针对《项目式教学:为学生创造沉浸式学习体验》一书,详细介绍了建立课堂文化、设计与计划、与课标对应、管理教学活动、评估学生的学习、搭建学习支架、参与和指导这七个帮助学生成功的项目式教学实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欢欢同学分享的《夏洛的网》是一部儿童文学著作。主要介绍了这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童话特征,分别是:爱的礼物、叙事风格、愿望满足,并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展开阅读分享。其中在叙事风格方面进行了详细地展开,作品中的叙事语言不但清新活泼,更重要的是展示了这些叙事语言是如何体现儿童生活生活以及心理特征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俊灵同学为我们分享了《文心》一书。首先为我们解读了“文心”的意思为文之用心,指文章或文思。接着她从教学的目的和教学的方法出发,展示了书中从写字标准、知情意区别、读书原则与写作态度、语词积累与语感培养及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等方面来专门讲解阅读和写作的知识。最后作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启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彭思梅同学分享的是《写作教学教什么》,强调评价是促进学习的重要手段。同时指出写作教学中评价的运用存在两个显著不足:一是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二是评价活动与写作活动脱节。她指出多数语文教师对学生写作采用的评价方式都有一个局限,即评价基本上都是在学生写作活动结束后进行,与学生的写作过程不同步,因而其影响是间接的,教学效果也往往是不明显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琳同学分享的是《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主要介绍了分类框架的两个维度:认知过程维度与知识维度,并将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与安德森的分类理论及马扎诺的分类理论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分类表的使用能够使教师更加清晰地理解自己的教学目标,提高目标含义的准确性,并且有助于教师理解课程、计划教学以及设计与课程内在的目标相一致的测评,最终改善教学质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同学们的分享内容,王老师进行了补充,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难题是:知识是什么,知识的表征是什么,以及如何选择知识。他指出知识通常以整合的形式出现,并对知识分类过程中各层级之间的关系作了简要梳理,明晰了知识分类中的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内涵。另外,王老师还指出评价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前的教学研究中呈现出评估提前的逆向思维,即在教学开端“描述你的结果”,并以此来调整改进教学环节。</p> 研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玲同学分享了《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这本书。首先对群文阅读的概念作了界定,即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随后通过对蒋军晶老师的群文阅读教学课堂的探究与评析,得出群文阅读是智慧朗读,是详略得当、发展创新、化繁为简的阅读方式。并针对群文创建与教学组织做出了教学策略方面的探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杨梅同学分享的《奥斯卡与玫瑰奶奶》是法国才子作家施米特的作品,她从作者与本书简介、主要内容、书籍评价、思考与启示四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这本书内容简短却深刻,书中的插画以暖色调为主,十分的治愈。或许面对生命和死亡,我们都应像奥斯卡一样充满勇气,每天都用第一次看世界的目光来看这个世界。她认为这是一本很有生命教育意义的书,它教会我们如何正确对待生活、疾病和死亡。并作了三点思考与启示:第一,保持对生命的新鲜感,每天用第一次看世界的目光看世界。第二,学会与自己、他人和解,勇于承担责任并给予身边人真挚的爱。第三,生命本无意义,是“我”使生命获得意义(史铁生《病隙碎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钟丽同学为我们分享了《活出生命的意义》。本书讲述的是作者弗兰克尔作为亲历者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炼狱生活和心路历程,由此引发的对生存问题的思考和生命意义的探寻。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作者在集中营里的经历,第二部分则集中阐述了作者以这段苦难为基础而提出的心理治疗方法——意义疗法。作为一名精神病医生,弗兰克尔敏锐地观察并记录着犯人们从始至终的心理变化,在他看来,集中营心理学可被划分为三个阶段,收容阶段、适应阶段、释放及解放阶段。通过钟丽同学的分享,我们懂得了,不论在哪个阶段,不论身处怎样的环境,在心理和精神层面,任何人都能决定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p> 总结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同学们进行了精彩的分享之后,王老师表示我们今天享受了一场“精神盛宴”,感悟了生命经历和情感经历。同时王老师也再次提示大家阅读要有多个维度,如闲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调节我们的生活;专业角度阅读为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打好基础。王老师特别指出:尤其研一的同学,更应该认真研读王荣生教授系列丛书,并逐步过渡到其关于评课的相关书籍,以及关于语文课程研究的书籍。此外还要做更多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前沿阅读,不止为论文的写作,更是为未来的职业找到明确的方向、目的和方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李琳</p><p class="ql-block">记录人:梁雨</p>

教学

分享

同学

王老师

阅读

思维

学生

教师

写作

语文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