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桂林郑 长垅登九华

如如不动

<p class="ql-block">  梅街镇刘街社区偏僻一隅,藏有一神秘小山村--郑村,又名桂林村,取“折桂翰林”之意。据查,始迁祖孟千公“于明初自徽郡迁贵池桂林”,咸丰年间遭“洪杨之乱”,死亡故里和逃窜他乡者不可枚举。传至今有30代,衍分为三支,皆迁往他乡,桂林村今存约60余户,约二三百人口。 郑村的古民居保存相对完好,虽多为解放后建,仍保留着古朴的风貌,靠山面水沿河而建,街巷幽深,青石铺地。</p> <p class="ql-block">  群山包围的郑村,小河穿村而过,三三两两村民聚集小桥边,冬日暖阳下,一派祥和。郑氏宗祠紧邻水口,从残存的精美木雕中,亦可窥见当年的宏伟。祠中高悬一匾,上书“郑虎文绅士 望重耆英 民国二十七年 贵池县政府 池州专员向乃祺 赠”,并分别刻有贵池县政府和池州专员向乃祺大印,以彰显一个家族曾经的辉煌和荣耀。</p> <p class="ql-block">  宗祠前水口边立有一石碑,上书“全市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泉石幽居摩崖石刻 贵池县人民政府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见此石刻,有点纳闷,1988年6月,复设池州地区,贵池县改市,八八年十一月立碑,何故落款仍称县,前面却又称全市文物保护单位。不去纠结这些了。</p> <p class="ql-block">  石碑另一面记载: 泉石幽居,系明代万历年间西江名士何珠的读书处。石刻依山凿壁,西临山溪,与齐风尖遥遥相望。该石刻高一点四五米,宽一点三米,其上方横额刻“泉石幽居”四字,为篆体双钩。下方正文横排竖式,楷书阴刻。正文优美,畅达,记述了这里奇异秀丽的自然风光,阐述了“泉石幽居”得名的旨趣。书法娟秀,华润,为我市境内明代记景摩崖石刻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  距石碑数十米处,从一农户家正堂穿过,一处山壁紧贴农房后门。山壁之上,石刻残存不全。正文已难读全,落款处题有: 泉石幽居 万历辛( ) 右抚临 礼部儒士何珠 刊</p> <p class="ql-block">  网上查阅到吴汉卿老师的文字记载:何珠何许人也?生卒不详,只知他是江西抚州临川县人,儒生,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北上京都参加礼部会试,试毕与贵池籍考生南下江南,漫游于今日刘街桂林郑村,受郑氏邀请,在此设馆授徒,前后达5年之久。于授徒之暇,斩荆刈棘,以私俸置景10余处,闲时游憩其中,且之后著文题曰《泉石景记》。万历四十一年(1613)回归故里前勒石记其详。</p><p class="ql-block"> 《泉石景记》原文及译文附本文之后,供有兴趣者拜读,撷取灵感。更祈愿未来一日,地方官员或民间贤达重建“迎旭”、“骚坛”、“睐岚”、“芳薮”、“谈座”、“息矶”、“星梯”、“怪石”、“菊坞”、“灵泉”十景及“玩月台”,将此寂寞已久的文化古村推向世人。</p> <p class="ql-block">  走出文化厚重的小村落,驱车前往梅街长垅村。2000年初到梅街工作,曾多次进长垅,听当地人说从此处能登临九华山,且当时还曾看见有村民在家制佛香送上山,感觉很神奇,因此希望从这里登上九华的愿望就一直萦绕在心头。每次游九华山,从九华街往凤凰松盘山公路走过,总要向下远望,寻找梅街长垅的方位,这种好奇心一直很强烈,今日将了却这个深藏了二十多年的愿望和好奇心。</p><p class="ql-block"> 驱车进入长垅,远望老山积雪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一副天然美景,刹那间将心房收紧。相比二十多年前,眼前的长垅村已今非昔比,水泥路如一只彩带穿梭在大山间,别致的农家小院,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如同深藏在大山中的桃源。</p> <p class="ql-block">  从长垅村远望,半山腰间一规模宏大的黄墙黛瓦寺庙格外显眼,再往后是一座奇特的山峰,似曾相识。经向长垅村桂诗午先生打听,方知是九华后山花台。</p> <p class="ql-block">  在桂先生热情指引下,驱车进入临近的青阳杜村,过松树庵,将车停于一庄前,开始徒步登山。沿盘山公路继续行走约三华里,盘山公路尽头叫天台湾,只有几户人家。前方进入石板小路,古道幽静,竹篁深深,石阶积雪,行人稀少。</p> <p class="ql-block">  行走间离那寺庙黄墙越来越近。转过一道弯,偌大一座寺庙突然出现在眼前,原来这里就是进山售票处,离九华街近在咫尺,此处乃净戒寺。伫立寺前,不远的高处,九华街至凤凰松盘山公路清稀可见。向下俯望,远处的梅街长垅村及脚下青阳杜村乡尽收眼底。此刻,多年的愿望和好奇心终于得到满足,感觉是那么惬意。</p> <p class="ql-block">  对大山的好奇是一种根于骨子里的情愫,喜欢那峰回路转入佳境的感觉,更喜欢那登临绝顶我为峰的豪迈。也许从高空俯瞰,大山也不过是一个土丘,只因人之渺小,大山才会如此神秘。也正因这神秘才有探寻与征服之乐,若一切通透自如,人生又有何趣可寻?也许真有那种对宇宙人生大彻大悟之极乐,但又岂是吾等凡人所能悟得!</p> <p class="ql-block">附:《泉石景记》及译文</p><p class="ql-block"> “珠稚岁操觚,猎舆图志记,于伊吾之暇。举江山岩谷之胜,嶙峋突兀之奇。古今硕士名人,靡不品题吟咏,咸‘啧啧声’绝赏也者,予以为哆袤。谈充载笈,兢月露风云于侧理间,辄未敢尽信其语”。洎予浪迹风尘,走砚食於海内,越岁廿有奇。凡巨岳名川,堆藩丽镇、燕矶鸿迹、牛首雨花、九子芙蓉、八公菡萏;若若耶、若潇湘。以至金谷奇踪、富春胜境,皆遍观而历览者,於志记舆图毫分不爽,若乘除然。诸达官侠士,鲜有不登眺,而徜徉夷犹,玩美於此中兮。噫!玩景非难,玩景中之景为尤难。景固易得,景景中之趣不易得。自昔迄今,得真趣於景中者,不几屈指:唯东坡识趣於灵璧之园亭,靖节得趣於归来之三径。濂洛之趣,唯茂叔稔其真;山水之奇,独维摩擅其巧。诸君子赏识,平生得三昧於山水中矣。岂区区盼睐决眦,荡胸之可比耶!夫惟一染其趣,则逐境皆真,无入而不自得,胡独规规陈迹哉?予南旋方乡,属方士衔盟,推毂于秋浦。荥阳之名阅,叨馆谷,育青衿,甫获寓郑氏之居焉。其居也,枕山面水,带涧屏峦;修竹森然,乔木蓊若;奇岚怪石,飞瀑停泉。美卉奇葩,态冠京洛;华堂广厦,雄跨杜公。有岩岫泉石之幽,无尘坌喧嚣之杂。扳悬崖,而霄汉可摩;临绝壑,则鸢鱼可羡。真大块一画图,眼底一奇观也!畀向所游览之踪迹,形胜相去几何?其所以寓行踪、消旅况於此,亦云职矣。予寄傲于兹,倏觏星周五匝。抚其形、揽其胜、稔其趣、得其真,遂扁其居曰:“泉石幽居”。然居次也,余盈尺荆蓁、芜蔚,石磴参差,苔藓漶漫,未经剪辟。故捐俸僦工,市材雉荒,摘植斩蔓,破坚营缮。小景曰:“迎旭”、曰“骚坛”、曰“睐岚”、曰“芳薮”、曰“谈座”、曰“息矶”、曰“星梯”、曰“怪石”、曰“菊坞”、曰“灵泉”。十景落成,而品题已遍。第“月台”晚创,故无句焉。厥后复构‘玩月台’,於林麓檐牙之际。隐隐亭亭,仿佛空中台阁。仰观俯察,廓如也。每於风清气肃,良夜迢迢,予登憩斯台,对婵娟而酌醑,吞风月於樽罍;洒清风以披襟,祛睡魔於千里。挹岚气、听泉声,弄徽音於光风霁月之中。不减流水高山之趣,讵非人世仙境耶?间或一息心,则湛湛澄澄,而定云止水;一歌咏,则飘飘飒飒,而白雪阳春。伴鱼优游,惟意所适。辽辽乎,天地山川之趣,无一不在阿睹中矣。宁不饶我辈风流哉?且也心性湛澈,似觉与月俱澄,曾不知幻躯之何所寄也!所玩不既大乎?向所谓景中趣、景中景者,端如此不爽矣。于戏,燕休斯台者,宁无高举远游,去后之思乎?</p> <p class="ql-block">(接上文)予一日憩兮其台,则一日业兮其馆;一日不业兮其馆,则不得一日憩兮其台。设予脱颖书囚,超然远举,抚景怀人,思得一觞一咏,而休休兮是共台者,必叵得也。虽然使后来者,得於是恣玩咏之乐,追辟创之原,所以衍无艺之闻者,实人乐即我乐,人闻即我闻也,不亦丕显哉?然则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穷既思达,而达独远穷兮。兴言及此,亦他曰笑骂之一念耳。然自创自记,语甚荒唐,乃念其愚瞽,而狂浪如斯也。幸阅者,毋我胡卢,谨勒于居次之石壁,少助行乐者一口至云。</p><p class="ql-block"> 时皇明万历昭阳赤奋若蒲月哉生明彀旦何珠题记。</p> <p class="ql-block">《泉石景记》全文古拙深奥,难读难懂,为帮助读者阅读,现意译为白话,其大意是:</p><p class="ql-block">  我当少年于执笔作文或读书闲暇,喜欢浏览地方图志和游记,在众多岩谷幽胜、突兀嶙峋的景观记叙之中,看到古来名人雅士对所留连的地方都有品题吟咏,普遍加以赞赏,“啧啧”之声不绝。我以为这些都是众说纷纭,虚渺空泛,兢月露风云记载于纸张志籍之上。我不能全都相信。到我开始浪迹风尘,依文墨笔砚为生,走遍海内,二十余年以后,亲眼见到许多高山大川,和许多构筑得壮观绮丽的州府名城,像燕子矶的云中雁阵、江宁的牛首山、雨花台、芙蓉九子、八卦洲莲碧菡萏的美丽景观和那潇湘夜雨、金谷名园以至富春严陵幽胜,我都遍观而历览。这些记载于志书图籍上的叙述文辞大都一个模式。其实显宦达官、江湖游侠,莫不登临欣赏而留连忘返,沉醉于山灵水仙的美妙景色之中。但是,赏观景致不难,如果你深入玩味景中之景就比较困难。景观容易见到,但景中的意趣却很难体会啊!古往今来,真正识得景中雅趣的人屈指可数。只有苏东坡识趣于灵璧的园林,陶渊明归隐后不忘松竹之三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周敦颐只有熟悉、知晓濂洛清涟澹淡,才能欣赏得到二水的灵性;而对于山水之奇丽有独到见解的那就是昭明太子萧统了,他领略了山水的真趣,图之于胸,形之于诗。这些都是他们一生之中的所深刻认识和独到的体察。他们真正深知事物的精义都深藏于山水之中。这决不是一知半解所能体会的,也决不是杜甫所形容的“荡胸生层云,决眦入飞鸟”所能够比拟的。如果真正感悟了山水的灵性,懂得如何体会真趣,只有身临其境才可获得。没有实地观察融景于心就不可能得到。即使有,那也不过是走马看花,落入古人的巢臼中了。</p><p class="ql-block"> 我北上礼部应试,回到南方,应地方人士的邀请,并蒙推荐,到贵池南山郑氏的名门世家坐馆教读。我作为一名秀士,才寄住在郑家之宅。郑家的房舍后面靠山前面临水,山泉如丝带悬崖飘洒,一壁山峦如屏风卓立,绿竹森森在眼。山上乔木葱茏、绮丽的山中风光,峰峦特异的山石,飞流而下的泉水和满目的奇花异草都美艳绝伦,可以说它胜过京都洛阳的风貌。这里的华堂荫秀,广厦连绵,也不逊于杜牧之笔下的关于阿房宫的描述。它有高岩耸聚,鸣泉石磴之幽,而无尘世烦杂喧闹,市廛摩肩接踵之杂。攀悬崖可临霄汉,临绝顶可眺远岫,看鸢飞鱼跃。实在是自然界中的神奇伟观,相较于过去纵游之踪迹,差可相拟。</p> <p class="ql-block"> 寓于郑氏之宅,怡情笑傲,寄此浮生。转眼之间已经五易寒暑。抚其形览其胜、熟悉众多景观,得其真正情趣,因匾所居,赐名曰《泉石幽居》。居此虽小,但幽趣无穷。目睹四周荆棘丛生,草莽芜秽,石磴参差高下,布满青苔绿藓,没有经过开辟修整。因此拿出自己的薪水所得,请工匠购买材料,斫去荒根枯树,清除野草衰藤、破坚石、辟荒岩,营制小景,起名为“迎旭”、“骚坛”、“睐岚”、“芳薮”、“谈座”、“息矶”、“星梯”、“怪石”、“菊坞”、“灵泉”。十景渐次落成,我的题诗与赋景之文亦随之完成。之后我再建造“玩月台”于林峦檐牙的林莽之中,此台亭亭矗立,隐现茂林修竹之畔,仿佛是飘渺的空中楼阁。登其台,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感到整个世界空阔无垠,心情异常开朗。每当月白风清、迢迢良夜,登台憩卧,拂对苍穹而举杯,溶风月于樽前,迎清风而披襟,去睡魔于千里之外,聆清泉泠泠,弄丝弦嘹亮于光风霁月之中,不减高山流水之趣,岂非人间天上俱融一体。在万籁俱寂之时,澄心灵、定思虑、则如云定水上;偶一啸歌,飘飘洒洒,如同阳春白雪,形体伴鱼优游。雅意之所适,那天地山川、美景万象都在我的眼中,岂不皆是我追效前辈的文采风流吗?至此,心灵澄澈,好像明月一样皎洁,才知道幻躯寄世不过是天地中的微末,以前所谈景中趣景中景不就是始于游览寄踪迹之初衷吗?唉!我今天游憩在玩月台,难道将来不高举远游?那么,去后的思念,一定是非常深切的。我今天在游玩月台,是因为我在郑家处馆,倘若我不在此地处馆教书,我就不能游憩玩月台。假定我离此而去,他年脱颖而出,高飞远举,对景怀人,把酒吟诗,当念念不忘这座玩月台;当后来在玩月台赏景抒情的人,也得到了很大的快乐,同时也议论这么好的地方,至此尽兴游乐。我想人乐即我乐,人闻即我闻。古人说: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人穷则想求显贵,既求得显贵,必定追思过去艰难未遇的困境。谈到这里,我为将来的一笑定下基调。我开创了这些景观,又记下这开创的经过,不过是寄情于山水之灵。语既荒唐,记亦可笑,我将我创此景之经过勒石刊记,希望后来者不要以我愚昧和短见而发笑为幸。</p> <p class="ql-block">时维皇明万历癸丑(1613年)五月初三吉日江西抚州临州县何珠题记。</p><p class="ql-block">  此方题刻,被郑氏奉为宝藏,于双溪交记的双桥边即石刻前构建了三进砖木结构的郑氏宗祠,由族人世代看护。祠堂前的正门曾刻一副楹联,文曰“峭壁东开题十景,清泉西出汇双溪”。原祠距今已近四百年历史,其间维修多次,现祠堂为清光绪九年(1883年)贵池知县陆延龄重修。1996年贵池县政府将此景观即摩崖题刻和宗祠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立碑标记。现如今,祠堂年久失修,成了危房;题刻中少数字迹被近四百年风雨漫漶,但其整体依旧原样,稍加清洗,文字尚能清晰可读,文史价值依存。以文观景,深幽的山谷,像一幅巨画,河边淙淙水声,树上鸟鸣悠悠,真是“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使游人流连忘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