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竹居随想

圣境山居士

<p class="ql-block">  杭州西湖边的丁家山前,有一座优美且神秘的庄园,被称为“西湖第一名园”。刘庄是其俗称,它本来的园名叫水竹居,是广东富商刘学洵于清末所建。</p><p class="ql-block"> 辛丑年仲冬时节,我慕名前来,信步于园内。但见整座园林依水借势,散乱布局。近观,绿荫中闪现着簇簇枫红,碧波边有数处白墙灰瓦,典雅肃穆的一号楼凭湖而立;远望,东有苏堤隔水横亘,蜿蜒如西子裙带,南有雷峰塔沐浴朝晖,黙然矗立,北面宝石山上的保俶塔依稀可辨。此地此园此景,果然不负盛名,堪称天设地造之所!</p><p class="ql-block"> 大凡奇绝之地,必与秀杰之士有一番机缘。纵想千年,最令人缅怀者,古有苏东坡,今有毛泽东。</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冬天来到杭州任通判,虽有监察地方官的责任,却只能算太守的辅佐官,因此,在两年多的任期内,他除了公务和游历,留给后人更多的是赞美西湖的不朽诗篇。十八年后,苏东坡又来到此地,这一次是赴任杭州太守。尽管当政只有一年多时间,可是当他看到“堙塞其半”的西湖,担心“更二十年无西湖矣”,于是向朝廷上《乞开杭州西湖状》,申请到拨款,组织民众清淤泥,筑长堤,建了六座石拱桥,并在堤上遍植木芙蓉和杨柳。杭州人感铭苏东坡的功泽,把这座长堤称作“苏公堤”,后来简称“苏堤”。近千年来,杭州市民没有忘记苏东坡,全国人民也一直传颂着这一佳话。</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第一次到杭州,是在新中国成立四年后,抗美援朝取得决定性胜利,天下大定之时。毛公同样是在冬天来到水竹居的,为的是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他虽然办公在北山路30号,却下榻在水竹居一号楼。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工作,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宪法“西湖稿”形成了。从那以后,水竹居成了毛泽东除北京中南海以外,住得最多的地方,共达27次累计两年多时间。工作之余,他在这里读书和吟诗。</p><p class="ql-block"> 我一生最敬仰的人就是“两东”,即苏东坡和毛泽东。他们相距千年,雄峙古今,同样的心怀天下,同样的才华盖世,同样的执着、奔放,同样的把他们的足迹留在了西湖。此刻,我仿佛神游天外,分明看到了夕阳之下,东坡居士身着宽袍,头戴乌角巾,横提竹杖,轻拂秀髯,乘摇橹船到访水竹居。只见毛公趋步至湖畔,拱手笑迎,躬身问候。</p><p class="ql-block"> 二人漫步于香樟树下,东坡居士忽闻有香味自不远处屋内飘出,忙问“此香可来自红烧肉?”毛公答道“东坡肉是也!”彼此会心一笑。毛公抚东坡居士背,慨然道“先生胸有大志,学富五车,却一生巅沛,令人唏嘘矣!”东坡居士曰“所遇非时也!”,“公砥砺前行,艰苦备尝,终成大业,建立人民自己的国家,实现耕者有其田。让我们这些先辈自愧弗如也!”毛公摇首答“此非先贤之遗志乎?”</p><p class="ql-block"> 转过长廊,不远处有枫叶如丹。毛公曰“今日之江山,是人民用鲜血换来的啊!苌弘化碧,讲的正是你们蜀国人的故事哟!”东坡居士曰“公有一阙《忆秦娥》,中有`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真乃名句也!”毛公急答曰“岂敢岂敢!先生之大江东去,才是传唱千年的不朽诗篇呐!”</p><p class="ql-block"> 畅谈中,自然论及屈原,这是他们都喜爱和崇敬的先贤。毛公提到“先生曾言道,`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耳’。”东坡居士则高诵毛公诗作“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感慨道“此乃为屈大夫鸣不平矣!”</p><p class="ql-block"> 二人于林中凉亭坐定,边品西湖龙井,边互询近况。有侍者早已摆好笔墨纸砚,一番礼让,东坡居士奋笔书下毛公之“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毛公则草书“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并问:“先生于梦中可见过西湖?”东坡居士答“时有所见!”又问:“曾梦见西子否?”东坡居士赧然作思慕状,二人抵掌而仰面大笑。</p><p class="ql-block"> 夜幕将临,毛公与东坡居士相携进入一号楼,面湖而坐,推杯换盏,谈笑风生。至微醺,兴犹难尽。夜色阑珊,方于湖畔相揖道别,约定来日再晤。</p><p class="ql-block"> 一阵凉风袭来,我遍视园内,小径上阒寂无人,唯翠枝摇曳,飒飒作响,始知所见乃幻像也。我极不情愿回到现实中来,因为现实中的水竹居缺少了那过往的神秘,现实中的西湖也会因传奇的湮逝而失却魅力。</p><p class="ql-block"> 记得郁达夫在《南游吟草》中说过,“山水若从奇处看,西湖终是小家容”。诚哉斯言!倘若没有历史上那些秀杰之士的故事,那么,人们眼中的山山水水势必会逊色得多。纵观杭州和西湖的历史,从率众治湖,为百姓解决饮水和灌溉难题的白居易、疏淤修堤的杨孟瑛,到民族英雄岳飞、于谦、张煌言等,他们的功绩和传说,与这里的山水融合在一起,才构成了西湖的奇妙、杭州的奇妙。正如老子与函谷关、孔子与曲阜、范仲淹与岳阳楼一样。此刻,我对于人杰地灵的含义,似乎有了新的领悟。</p><p class="ql-block"> 唐朝长庆四年(824),白居易从杭州刺史任上调回京城后,对杭州仍然念念不忘,即便是第二年又赴任风光无限的苏州,此心仍然不改,有《杭州回舫》诗云:“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我想,离开了水竹居,我会无限地思念它,思念这儿的一水一石、一枝一叶,更会思念那些留迹于此的奇伟人物。</p><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13日写于杭州大马山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