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历史中》——河南博物院之行

<p class="ql-block">  有句话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记得学生时代最不喜欢的就是历史课,曾经在历史考试中睡着过,也曾对历史老师所说的“学历史就像串珍珠,把一颗颗时间、人物、事件的珠子串在一起”的简单而苦恼,那么多年代久远,与己无关多的信息要记住对我来说是件极其枯燥和无聊的事,因此一直不愿花时间记忆,也因此对很多过去的历史一无所知。2020年初疫情开始后,被迫休息在家的我无聊中打发时间,开始翻看有关历史的书籍,这一看逐渐产生了兴趣,一本接一本的借阅像是在弥补曾经对此忽视的缺失,越看越觉有趣,越看越能将其中的人物、事件等串联,也印证了历史老师所说的“串珍珠”的真理。</p><p class="ql-block"> 古人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警言,告诉我们不要忘记历史,要从历史中发现失败的原因并汲取前进的力量,而我,从历史年轮的前行中感受到河南曾经的过往,更了解到家乡洛阳久远的辉煌和伤痛。从洛阳博物馆里看洛阳的满足到对河南博物院的执念,终于在2021年接近尾声之时心愿得以实现。</p><p class="ql-block"> 历史几千年的中国从最早的国家——夏开始,延续至今是从未间断的文明,世界仅此一例。我们常听“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古有大禹治水,将天下划九州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河南是豫州,而豫州在九州之中,也因此称为中州。中州之中的洛阳是政治的中心,文物何尊铭文中出现的最早的“中国”就是洛阳,它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和引领者,因此,河南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不可小觑。</p><p class="ql-block"> 近代以来,国家战略改变和重心转移以及经济文化高速发展决定了河南发展的滞后,那是时代的选择,河南人因穷、没文化、没素质被地域歧视,是我们背负了太多,承受了太多,但也时常会不服气。在河南博物院,看到众多文物的我被深深震撼,了解历史才知道河南的伟大,才会有那种对家乡的认可和文化的认同,也感到作为河南人和洛阳人发自内心的自豪。</p> <p class="ql-block">  河南博物院外观像“戴冠的金字塔”,以登封古观星台为原型,上扬下覆斗形冠上承甘露,下接地气,四周图案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神对应东西南北四方位的天象星座。</p> <p class="ql-block">  走进大厅,迎面雄伟的巨幅雕像中,一人居中用力推开左右两只大象,象征推开中原地区由远古走向文明的大门,背后山川河流与河图洛书、地上太极图等元素的运用满满的河南范儿。</p> <p class="ql-block">  来到展厅,看到一件件出土文物印证着历史的发生,从夏商周(西周、东周)、汉(东汉)、到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北宋)时期,厚重历史感被一件件文物静静诉说着:河南是重要的都城和中心。在这里,我重点寻找几件镇馆之宝欣赏,因为它们的独特性和重要性,那是河南的骄傲,也是河南文明的代表。</p><p class="ql-block"> “贾湖骨笛”——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可吹奏管乐器,被称为“中华第一笛”,据说现在还能吹奏。看到那根用鹤尺骨做成的笛子,20多公分长,磨制光滑,粗细均匀,7孔等分,刻画标记清晰可辨,大孔旁边还有可调音矫正的小孔,这都证明古人音律水平的高超,也证明了中国是音乐文明之源。站在展柜前,想像着今人用它吹奏的乐声响起,是否能与千年前的古人对话,而那时,他们又会交流些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  “莲鹤方壶”——这只久闻大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铜壶,高大壮观,造型优美,特征明显,顶部双层莲花瓣中立着一只展翅欲飞之鹤,清雅之仙气扑面而来。壶身为方形收腰,比例极为协调,壶冠上面装饰的造型简洁与壶身装饰的纹样繁缛形成鲜明的对比却无比的和谐,带给人美的视觉享受,被专家称为“青铜时代的绝唱”。</p> <p class="ql-block">  “妇好鴞尊”—— 这是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妇好”是商朝国君的王后,也是一位武将和政治家。这件商代随葬文物有2件,因它的外形与一个动画形象相似,被很多文物爱好者称为文物版“愤怒的小鸟”,是发现最早的鸟形酒尊之一。这只站立的鴞用健硕的两爪与尾成三角支撑状,眼睛圆睁,宽大的嘴巴前突上扬,头两边是弯折的华美翎毛,头顶正中还立着一只小小鸟,与后面连接的瑞兽形成盖柄,身上各种纹样繁复多变,粗细相间,美丽华贵。在我看来,觉得它的表情不是愤怒,而是卖萌,可可爱爱滴。</p> <p class="ql-block">  “杜岭方鼎” ——这是在郑州出土的商代鼎,<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郑州商城非常重要的物证。形</span>体硕大,据说有几十个,这个是2号,它的独特在于精细的铸造工艺,不是一次成型而是拼铸而成的,可明显看到鼎身范间接铸的印线,鼎身上有兽面纹和颗粒均匀、排列整齐的乳钉,看来有对称简洁之美。鼎是食器也是国之重器,我们常听 “定鼎九州”,就是用其稳定之感象征国家权力的威严。</p> <p class="ql-block">  “武则天金简”——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这是她唯一留存于世的可移动文物,在嵩山被采药的农民偶然发现。30多厘米高,8厘米宽的金简上面记载了她到向诸神投简以求除罪消灾的愿望,在这一千多年前七月七日投递的金质简片上,我看到了她自造的字“瞾”“圀”字。最近《风起洛阳》热播,这位女皇也让我从另一个角度对她有不同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四神云气图壁画”——看到这幅西汉墓中壁画,一下让我震惊,它从墓中原样切割安置于此,保存完好,色彩依旧鲜艳厚重。最惊奇的是它的体量超大,5米多长,3米多宽,也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墓葬级别最高的壁画珍品,比敦煌壁画还早了几百年。红色做底的画面青龙居中矫健腾飞,自在流畅,右上朱雀与龙相呼应共游天际,形成“龙飞凤舞” 之态,右下白虎头昂向上,欲与龙凤同游,最下方还有可能是“玄武”的瑞兽。画面四神主体突出,其中遍布祥云、荷花、灵芝等,流畅的线条,充满想像的造型和美好的寓意,成就了它极高的艺术价值,被称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p> <p class="ql-block">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这是一只简洁至极的瓶子,造型秀丽,初看之时不觉其美。细看来,这种极简的造型圈足稳固,大肚圆润,长颈优雅细长,敞口平滑,瓶身有若隐若现的刻花,天蓝釉匀净中透着光泽,正应着如今人们的一种审美:“低调而奢华”,这种靠釉色取胜的器物也丰富我们对汝窑的认识,现在我们常说的 “天青色” 就是汝窑的代名词。而它成为镇馆之宝,最重要的是刻花装饰在汝窑传世作品中所未见。</p> <p class="ql-block">  期间在不同的展馆,我还见到各种大小、造型、材质、风格、用途大相径庭的文物,它们各自安坐,于无声中释放独特的历史信息。我看到那个期待已久的,来自神秘三星堆的“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洛阳二里头著名的镇馆之宝的“镶绿松石兽面铜牌”,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剑”……看到了仅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马蹄金”的外形;认识了曲水流觞中的“羽觞”的模样;真切地见到“金缕玉衣”的完整样貌;了解到很多青铜酒器、食器、水器、兵器、乐器的长相差别和名称;学习了许多古文中才用的生字读音;明白了“权衡”一词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几个小时的行走,在博物院的若干个场馆中,琳琅满目的文物展品让我看到器物之美,造型之美,工艺之美,文化之美。</p><p class="ql-block"> 几个小时的行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转换中,我看到了不同朝代人们生活环境的变迁,生活方式的变化,文化艺术的发展,对美好生活的追求。</p><p class="ql-block"> 几个小时的行走,在风格材质各异的文物中,感受到历史车轮在崎岖中滚滚前行的印迹,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相互交融,向伟大历程迈进的坚持。</p><p class="ql-block"> 行走吧,有时间就到博物馆中去,行走在文物间,就是行走在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中,也算是用行动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无声的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