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枫季节,最美是栖霞

张敏

<p class="ql-block">说南京是中国秋天最美的城市,一点都不夸张。俯瞰灵谷塔下姹紫嫣红的钟山,游荡在落羽杉水中倒影的池杉湖,踩踏着飘满落叶的明孝陵石像路,远眺金黄色银杏包裹着的鸡鸣寺,无人机空中拍摄如同黄金项链上吊坠的美龄宫,徜徉在市中心整齐高大的梧桐树下,无不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但是,在南京深秋赏枫,最美的还是首选栖霞山。无论是明万历《雅游篇》中一帮状元、榜眼、探花所选出的<b>金陵名胜二十处</b>,还是清初“金陵八家”之一的高岑所绘的<b>《金陵四十景图》</b>,还是2012年南京市委宣传部、旅游局、金陵晚报等发起评选出的<b>“新金陵四十八景”</b>中,“栖霞胜景”、“栖霞丹枫”都赫然列入其中。</p><p class="ql-block">现在栖霞山风景名胜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栖霞山森林公园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p> <p class="ql-block">栖霞山景区很大,占地面积达27平方公里,三面环山,北临长江,号称金陵第一明秀山。根据我们游览的安排,分两天时间游览了观赏枫叶秋景的两处最佳地。</p><p class="ql-block">一处是围绕栖霞寺的山下部分,包括明镜湖、栖霞寺、舍利塔、千佛岩等,以红枫和银杏黄叶印忖着浓郁的历史人文气息。</p><p class="ql-block">还有一处是山上部分,从最北面长江边上的凤翔峰,经始皇临江处、枫林湖、红叶谷、桃花湖等,到山下的栖霞寺,这一路上漫山遍野都是以红枫为主的色叶树,伴有亭榭、栈道、奇石、岩溶、水涧等自然和人造景观,尽显大自然奇妙的魔力。据说还有东面的陆羽茶庄、枫林等也是很好的观枫景点,但我们限于时间和体力,只能留待下次去弥补遗憾了。</p> <p class="ql-block">栖霞山古称<b>摄山</b>。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据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出巡曾来过这里。东晋时候的著名道士、炼丹家葛洪在山上采过药。唐高僧鉴真第五次东渡日本失败,返程途经这里。自南朝时起,栖霞山因建有“栖霞精舍”而出名,成为我国佛教圣地。唐以来寺庙先后更名为妙因寺、普云寺等多个名号,直到<b>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重建,复称栖霞寺至今</b>。</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栖霞、牛首、弘济为南京的三大名寺。《栖霞寺修造记》云:<b>“金陵名蓝三,牛首以山名,弘济以水名,兼山水之胜者,莫如栖霞。”</b>(<i>名蓝:佛教专用词,意为有名的伽蓝,即名寺。</i>)可见当时以“兼山水之胜”的栖霞寺已经声名遐迩。</p> <p class="ql-block">清朝乾隆皇帝六次南巡,从第二次起五次均驻跸栖霞寺,期间增建法幢达二千余间,据记载,<b>“殿阁宏丽,冠绝东南”</b>,栖霞寺规模也因此达到历史最高峰。</p> <p class="ql-block">栖霞寺山门前有一乾隆年间建的明镜湖,面积约三千平方米。湖中的湖心亭有彩虹桥与岸相连,桥与湖共称“彩虹明镜”,为乾隆御赐的栖霞十景之一。</p><p class="ql-block">根据《摄山志》记载:<b>“山上有流泉散漫无归,清乾隆二十二年(即1757年)始凿为池。水从桃花涧与中峰涧流下直喷池内,波光粼粼,清澈见底。其间怪石林立,错落岐嵌,中筑壩桥,扶栏以渡。更依山结屋,就水为亭,仿佛明圣湖边风景。”</b></p><p class="ql-block">乾隆二十七年(即1762年),乾隆临幸此地,赐名<b>“彩虹明镜”</b>。</p> <p class="ql-block">彩虹桥曾毁于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兵燹,以后多次重建修葺,现在的“彩虹明镜”复建工程1991年启动,次年完成。湖中矗立着一座观音造像,在金黄色的阳光下宁静慈祥。环湖周边的假山、廊亭,在火红的枫叶和高大的色叶树的印忖下与湖面融洽和谐,尽显秋天的艳丽。</p> <p class="ql-block">湖边一朵含苞欲放的金色莲花,又似合掌的佛手,花瓣上刻着经文。莲花是佛教的圣花,因后来成为佛祖的悉达多太子出世后,立刻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莲,所以莲花就成了他诞生的象征。佛教说“花开见佛性”,即指莲花开则代表修者达到一定智慧的境界。所以佛祖坐在莲台上,而修者所拜之莲则为未绽放之花苞。</p> <p class="ql-block">湖边的小道旁,有一组云游的僧侣塑像,他们沐浴着阳光,在艳丽的枫叶陪伴下,目光坚定,风尘仆仆地向栖霞寺方向走去。</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皇帝五次驻跸栖霞山行宫,累计达到四十五天,并写诗120首,匾联44副。明镜湖畔,就有他的诗作:<b>“第一金陵明秀山,所欣初遇足空前,画屏云庵紫峰阁,乳窦春淙白鹿泉。梵业镌碑尚隋代,净因舍宅自齐贤,更谁凿壁名纱帽,只恐平原意未然”</b>。</p><p class="ql-block">也许乾隆这位高产诗作的皇帝,写的诗并不被世人叫好,否则在栖霞山写的120首诗,流传的就绝不止这一首。但是不管怎样,“第一金陵明秀山”的盛名,确实非秋天的栖霞山莫属。</p> <p class="ql-block">喜欢留诗题字的乾隆皇帝,在此到处留下打卡后的遗迹。进入栖霞山景区的牌坊,门匾上<b>“栖霞山”</b>三字就是乾隆御笔。</p> <p class="ql-block">栖霞寺山门的门匾上,<b>“摄山栖霞寺”</b>也是乾隆御笔。</p> <p class="ql-block">走过山门,是个佛学院。1983年4月,栖霞寺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同年创建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1988年1月,栖霞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栖霞寺正门为朱红色高墙。三个大门上方分别为<b>“栖霞古寺”</b>、<b>“六朝胜蹟”</b>、<b>“千佛名蓝”</b>的蓝底金字门匾。高大的银杏树开放正怒,将红墙黛瓦装饰得格外耀眼。</p> <p class="ql-block">门前高大的香炉底座铸有<b>“栖霞古寺”</b>字样,又是乾隆的御笔。</p> <p class="ql-block">栖霞寺前的放生池,因呈半月型,也有人叫它月牙池。</p> <p class="ql-block">正门前的两尊铜铸大象,鼻卷如意,迎接四方来客,我猜想这寓意为“吉祥如意”。大象因体型高大威武,力量强大又性格柔顺,在佛教中代表着功德圆满,是吉祥的象征(“象”与“祥”同音)。</p> <p class="ql-block">古刹门前少不了银杏和古柏。栖霞寺门前的两颗银杏树,已有1500年历史,是南京最著名的寺庙银杏。当枫叶正盛时,银杏已开始凋落,黄叶一半在树上,一半在地上,构成一幅绝美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栖霞寺为江南<b>“三论宗”</b>的祖庭<i>(何谓“三论宗”,我查了些资料,没有看懂,可能是和“净土宗”、“天台宗”等一样的佛教流派吧)</i>。</p> <p class="ql-block">咸丰年间,清兵攻打太平天国时,栖霞寺被烧毁,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复建。现在的栖霞寺重建于1919年,当时孙中山曾为重建栖霞寺捐献银元一万大洋。</p> <p class="ql-block">正门的左侧有一碑亭,竖着一方<b>“栖霞寺碑”,</b>记载栖霞寺的由来和历史。碑文初刻于明朝,重刻于宋朝,现为今人复刻。落款为:陈祯明二年初刻,宋康定元年三月十七重镌,公元二O一三年八月复立。</p> <p class="ql-block">走过弥勒殿,来到正殿。一般寺庙的正殿,都名“大雄宝殿”;栖霞寺的正殿,却叫<b>“毗卢宝殿”</b>。毗卢为梵语,是“光明普照一切”的意思(另有说法,毗卢佛为释迦摩尼的化身佛)。</p> <p class="ql-block">弥勒殿门外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毗卢宝殿门外景色。</p> <p class="ql-block">毗卢宝殿内。(限于篇幅,寺庙内部介绍只能从略)</p> <p class="ql-block">栖霞寺作为千年名刹,除了各大殿外,有千佛岩、大佛阁、三圣殿、无量殿、舍利塔等几十处值得细细品尝的古迹,而且都是国家保护级别的文物。但我们的游兴完全被五颜六色的树叶所勾引,没有时间仔细去观赏就直奔主题,这里也就一笔带过。</p> <p class="ql-block">上山的路上走过乾隆皇帝的栖霞行宫遗址。根据景区资料介绍,行宫的规模很大,但在曾国荃率清兵攻入太平天国都城时,毁于战火。现在一路走去,除了不时看到一些遗址的提示外,连废墟都看不到,令人唏嘘。</p> <p class="ql-block">据了解,栖霞山近代历史上受过两次大的破坏,一次是太平天国末年,清兵攻破南京后屠城;一次是1937年南京陷落于日军攻城。“文革”中部分佛教文物有过破坏,但幸赖部队保护,才免受大的损失。</p> <p class="ql-block">过了乾隆行宫遗址,我们在试茶亭附近乘坐景区旅游车上到凤翔山顶。向北俯瞰,长江尽收眼底。在一片红枫树的映照下,长江四桥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记得以前到南京开会时,也是在赏枫时节来过栖霞山,在满山枫叶中眺望长江。虽然那时没有手机,也没有带相机,山上的道路和设施没有现在这样完善,树丛也没有现在这么茂密,游客也没有现在这么多,但留下的记忆依旧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沿着江边往下走,有一长亭耸岩而立,气宇非凡,这就是<b>“始皇临江处”</b>。临亭远眺,在秋风萧瑟中的茫茫长江,虽不见洪波踊起,却透过红叶丛中,看到江边高楼林立,江中百舸争流。秋天还是那个秋天,枫叶还是那个枫叶,但确是物是人非的时代进步!</p><p class="ql-block"><i>(虽然在百度上,几乎所有文章都细数了从秦始皇到乾隆的十四位皇帝登临过栖霞山,但许多历史学家对秦始皇是否到过金陵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对此不作探究,只是借此抒发一下自己的心境。)</i></p> <p class="ql-block">从山上沿着木栈道往下走,一路上红叶相伴,真不愧为江浙第一赏枫圣地。不由得想起曾经看到过的几句诗:漫山枫叶欲燃时,呼伴悠游几欲痴。</p> <p class="ql-block">“栖”者,居住、停留也;“霞”者,晨昏时受日光照射而呈现的红橙之色也。顾名思义,“栖霞山”因漫山红叶而似霞光留驻,蔚为壮观。因此,栖霞山与北京香山、长沙岳麓山、苏州天平山并称为全国四大赏枫地。</p> <p class="ql-block">位于半山的红叶谷,从名字就可以知道这是观赏红叶的最佳处之一。其实从山上到山下一路上,碧云亭、丹枫岭、凝霜亭、桃花湖,还有许多忘了名字的地方,无一不是赏枫的最佳之处。然而,在满眼都是枫林美景的吸引下,这些地名已经不再是我去细细探究的内容了。</p> <p class="ql-block">不少枫树下有树种的介绍牌子,那些叫枫香、三角枫、五角枫、鸡爪槭、元宝枫、茶条槭等名称的树种,因其颜色不同,变色的时间不同,正以令人惊喜的色彩,制造出一场规模浩大、使人心花怒放的视觉盛宴!</p> <p class="ql-block">从各个不同角度看,这些枫树变幻着各种迷人的色彩。有的红得透亮,有的红得发紫,有的红得鲜嫩,有的红绿相间。行走在这被深秋特有的色彩装扮得妖娆而又火热的山林间,几乎有点迈不开步了。</p> <p class="ql-block">山上枫树品种四十余种,包括枫树在内的色叶树50余万株。一到深秋,色叶树相继变色,向四面八方伸出无数枝杈,片片深红、浅红、橙红、鲜红的树叶在微风中轻轻地抖动,不时晃晃悠悠地飘落下来。无怪乎历史上文人墨客对秋天情有独钟,更对枫叶有着特别的眷属,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p> <p class="ql-block">有陶醉于红叶浸染的漫天秋色的,如<b>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b></p> <p class="ql-block">有用枫叶、荻花、美酒、渔舟来抒发归隐江湖,与好友共享乐趣的,如<b>张志和的《渔父》:“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b></p> <p class="ql-block">有借枫叶使人痴醉,却伤感醒后万般情思无缘相爱的,如<b>李商隐的《无题》:“枫醉未到清醒时,情落人间恨无缘。”</b></p> <p class="ql-block">有以枫叶怀念故国的,如<b>李煜的《长相思》:“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b></p> <p class="ql-block">有感叹枫叶红了,预示着季节变化的,如<b>曹邺的《早秋宿田舍》:“涧草疏疏萤火光,山月朗朗枫树长。南村犊子夜声急,应是栏边新有霜。”</b></p> <p class="ql-block">我们远来到此,当然不会像古人那样去伤秋、悲秋、思秋,而是感受到满满的一份收获。篡改一首以前的流行歌曲的歌词,以抒发自己此刻的心境:<b>在这个陪着枫叶飘落的晚秋,才知道这是最美的所有。蓦然又回首,是灿烂的笑容,那多少美好的往事记忆在风中。</b></p> <p class="ql-block">“当霜雪飘时,但愿花亦艳红,未惧路上烟雨蒙。”这是歌手唱出人们美好的愿望,但霜雪来时,曾经执着怒放的花叶终会凋零,留给人们的只是无尽的遐想。</p> <p class="ql-block">枫叶飘落前的短暂瞬间,也是它最美的瞬间。但它展示的美不是为了留驻永久,而是为了来年新的生机,在北风掠过后等待着春天!</p> <p class="ql-block">在结束本游记前有个友好建议:如果是老年人怕体力不支的,或是摄影人想留住更多美好瞬间的,或是不怕审美疲劳想多去几个景点的,到栖霞山赏秋时不妨在景区住上一晚。我们入住的酒店,在晚餐和早餐听到的很多是上海话,有的住一天,有的住两三天。因为观赏枫叶的最佳日期也就是那么十几天,多留驻一天就多一份美好的记忆,是值得的。</p> <p class="ql-block">(本游记照片均由我本人所拍;文字主要根据景点介绍,参考有关资料,少量引用网上有关文章,结合自己的心得编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