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电视剧《芈月传》里描写的赵国威后是个反面角色,心胸狭窄,阴险狡诈,给芈月吃了不少苦头,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威后是怎样的一个人呢?</p> <p class="ql-block"> 《古文观止》选取了两篇记录威后的文章,读来颇为有趣。一篇题为《赵威后问齐使》。齐王派使者到赵国问候威后。威后并没有立即打开使者呈上的书信,而是问使者,“贵国年景好吗?百姓好吗?国君好吗”?齐使不高兴了:“我奉国君之命,专程问候您,您却不先问候我们国君,到问起收成和百姓来了,难道把卑贱放到前头,把尊贵放到后头吗?”威后说:“此言差矣,没有收成,哪有百姓?没有百姓,哪会有国君?”接着又问起齐国的两位贤士钟离子和叶阳子为何还没拜官;孝女婴儿子为何没给予表彰;千夫所指的坏蛋於陵子为何不杀。最后感叹道:“长此下去,齐王凭什么统治齐国,抚育万民呢”。齐使听后的表情,文中并无交待,但我想一定是狼狈不堪,嗫嚅语塞。全文虽无一字描写威后的举止形态,但听其声如见其人,威后以民为本的政治情怀和干练精明的强势执政风格,通过对齐使连珠式的发问跃然纸上。</p> <p class="ql-block"> 然而,另一篇《触龙说赵太后》记录的威后却与前一篇大相径庭。秦国乘威后刚刚主政,派兵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请求支援。齐国表示,必须以威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作人质,才能发兵。威后不肯,大臣们纷纷劝谏威后以国家利益为重。威后不仅不听,反而怒道:“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p> <p class="ql-block"> 这事僵在这儿了,好在有善做思想工作的触龙及时出现。</p><p class="ql-block"> 且说太后被群臣的“强谏”搞的心绪焦躁,盛气盈胸,手下忽报左师触龙求见,太后怒气冲冲地说:“让他进来”。</p><p class="ql-block"> 触龙一见太后阴沉着脸,立刻顾左右而言他:“老臣腿脚不好,很久没来拜望您,太后身体还好吧?”威后哼了一声道:“我现在只能靠坐车子行动了”。触龙用关心的口吻问:“每天饭量还行吗?”威后回答:“每天也就靠喝点粥罢了”。触龙又说:“我近来食欲差,所以常走走路,您也可试试。”</p><p class="ql-block"> 这功夫,太后的一脸怒气稍有缓解:“我可做不到。”</p><p class="ql-block"> 触龙见太后脸色趋于平和,于是将谈话引深一步:“我小儿子舒祺没啥出息,已经十五岁了,却还只会在家“啃老”,但我岁数越大,还就越疼爱他。我希望在我健在时把他托付给您,给他在皇家卫队里谋个差事,使他能够建功立业,将来也好安身立命。”威后说:“好,我答应你,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说:“比妇道人家更厉害。”威后笑了:“怎么可能,还是女人更宠小儿子。”</p><p class="ql-block"> 触龙见时机成熟,忙引入正题:“父母疼爱孩子,就要为他们做长远打算。我看您疼爱女儿胜过小儿子,公主出嫁时,您抱着她痛哭,还经常为她祈祷。对小儿子您只是分给他肥沃的土地、贵重的珍宝,使他地位尊贵,却不愿趁您健在时让他为国立功,将来有朝一日您百年后,他凭什么在赵国站稳脚跟呢?”</p> <p class="ql-block"> 一席话说得威后心服口服,于是为小儿子备好马车,送到齐国做人质,齐国出兵救赵。</p> <p class="ql-block"> 两篇文章将历史上真实的威后形象呈现在我眼前,很立体,以致掩卷后还久久挥之不去,我想发生在威后身上的这些故事告诉我们:</p><p class="ql-block"> 一是人无完人。即便是威后这样的出色女政治家也存有人性弱点。俗话说“老儿子是老太太的命根子”,威后也是人,也是老太太,她怎能超脱于普通人性之外呢?“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太后由于心疼小儿子一时想不开,丝毫无损她杰出政治家的光辉形象。</p><p class="ql-block"> 二是话术的重要。用今天的话讲,就是要重视做人的思想工作。试想如果触龙不采取循循善诱,富有人情味的劝说方法,而是“铤而走险”,直斥其非,非但问题解决不了,说不定还真被老太太啐一脸“珍珠霜”呢。</p><p class="ql-block"> 三是“以功立世”的思想至今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那些仗着老爸老妈的权势、财富、名望任性胡作而为的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们,如果不尽快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创二代”,终究不会长久。同样,“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长远”,今之做父母的也亦深思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