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拾回青春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回忆在军部的日子(二)</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孔令江</b></p> <p class="ql-block"><b>军旅涉外点滴回顾</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前 言</b></p><p class="ql-block"><b> 今年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和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五十周年。七十年代初期,我曾在上海空四军政治部任职。涉外是我的主要工作之一。在此之际,将自己当时的部分所见所闻及亲身经历,特别是一些鲜为人知的人和事,回忆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渴望阅读后能给您带来乐趣。同时,若有不足之处,欢迎您的指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b><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一、 忙碌的“总统年”</b><b> </b></p><p class="ql-block"><b>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短短20多年时间,把一个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屡遭侵略、满目疮痍的旧中国,一举建设成独立自主、丰衣足食的新中国!特别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上的威望也越来越高。进入七十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七二年,达到巅峰。世界各国纷纷向中国示好。很多国家希望与中国建立友好的交往关系。不少国家元首也纷纷向中国伸出了橄榄枝,争先要求访问我国,主动要和我国密切关系。譬如:美国总统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法国总统蓬皮杜、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等十多个国家总统、元首等排着队请求出访我国。特别是美国、日本都争着要和中国冰释前嫌。可以好不夸张的说,1972年是我国外事工作大丰收的一年。世界各国的文艺团体,如:罗马尼亚的罗马尼亚多依娜艺术团、朝鲜血海艺术团等多个文艺团体也纷纷要求出访我国,和我国进行文化交流。一向聪明和善于总结的上海人民,把1972年总结为“总统年”,把1973年归纳为“莺歌燕舞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二、七十年代上海主要涉外饭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及国宴标准</b></p><p class="ql-block"><b> 七十年代初期,上海最上档次涉外饭店主要有:锦江饭店、衡山饭店、和平饭店、上海大厦、华侨饭店和浦江饭店。在当时被称为上海的六大饭店。过去与这些饭店都曾有过交往。入住最多的是锦江饭店、衡山饭店,特别是锦江饭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1、上海锦江饭店</b></p><p class="ql-block"><b> 锦江饭店坐落在市中心的茂名路上,是一家花园式饭店。锦江饭店一般主要用于接待外国总统、国家首脑和商贾巨富;开业至今已接待了一百多个国家的近三百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众多巨商和大型军事、文艺团体。饭店北楼始建于一九二九年,建筑特色是将欧洲传统风格和现代设施融为一体。设施按五星级标准配置,成为上海的豪华级宾馆楼。</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锦江小礼堂,曾经见证中美联合上海公报的签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2、衡山饭店</b></p><p class="ql-block"><b> 衡山宾馆位于上海市徐汇区衡山路,是公寓式建筑,典型的欧式风格,现为五星级宾馆。衡山饭店一般接待部长级外宾。衡山宾馆处于上海西南商业、交通最发达地段。毗邻徐家汇绿地和衡山公园,环境优雅,风格古朴、清丽风韵。内部装潢以法国风格为主,即有欧洲现代的华贵典雅,也有古朴、清丽的风韵,可谓中西文化珠联璧合,风情独具。</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3、上海大厦</b></p><p class="ql-block"><b> 上海大厦,原名百老汇大厦。位于北苏州路20号。坐落在上海黄浦江之滨,苏州河畔。而且,处在外滩苏州河与黄浦江“江河交汇”的地方,又呈东西走向,是一个将外滩风光和浦东秀色一收眼底的绝好方位,也因此曾被称为“浦江最佳观览”。该大夏1930年由英商投资、设计。它拥有当时沪上最高的观景餐厅及露台,至今仍是上海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1951年,上海市政府将百老汇大厦改名为上海大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上海大厦18楼观景露台</b></p><p class="ql-block"><b> 上海大厦18楼观景露台,是俯瞰外滩景色的最佳地点,风景别有滋味。一直是中外名流的观景台。老一辈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陪同外宾来此。从1956年起,共有100多批各国领导人和国际友人曾登上观景露台。如今挂在上海大厦18楼贵宾室里的《登高铭牌》上,记录着新中国成立后共有120多批世界各国政要登临上海大厦观景露台高瞰市容。其中有朝鲜主席金日成、柬埔寨首相西哈努克,还有法国总统、泰国总理、日本首相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周总理对18楼观景露台十分青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周恩来总理每次陪同访问上海的外国元首,总是要到上海大厦登高纵览。所以周恩来总理陪同外宾到露台的次数最多。后来,身患绝症的周恩来总理由邓颖超随行,全程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最后一站就是看望能够引起他们无限回忆和怀念的城市——上海。带病的周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再次来到上海大厦,曾共同站立大厦18楼露台,眺望上海市容和俯瞰上海外滩、黄浦江景致,并留下历史性合照。从此开启了中法友好关系的新篇章。这次是周恩来总理最后一次陪同外国客人来上海。</b></p><p class="ql-block"><b> 一次,周总理陪同外国总统离开合照位置后,我和部队另一个负责摄影的老梁,抓住难得机遇,马上站过去。军文化处的赖克里老摄影师为我们抢拍了一张合影,这张以外滩为背景的合影成为我们永久的记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4、和平饭店</b></p><p class="ql-block"><b> 上海和平饭店,是上海市地标性建筑,位于上海黄浦区南京东路20号,是上海近代建筑史上第一幢现代派建筑,拥有最具特色的九国式特色套房及众多别具特色的餐厅、宴会厅、多功能厅、酒吧、屋顶观光花园等。和平饭店是中国首家世界著名饭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5、上海华侨饭店</b></p><p class="ql-block"><b> 上海华侨饭店,原名上海金门大酒店。位于南京路中段,地理位置优越。华侨饭店以接待归国华侨居多。该酒店历史悠久。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已屹立上海滩。是一家具有意大利建筑风格的老酒店,1958年改名“华侨饭店”,为海外华侨往来大陆之典雅居所。1992年恢复“金门大酒店”原名。酒店设施一应俱全,餐厅提供名厨精心烹饪的各式中西式特色菜肴。</b></p><p class="ql-block"><b> 华侨饭店外餐部,也对社会开放,接待国内客人。很久以前有个吃熊掌的传说,就是发生在这里。据说当年有一个小青年,一次在华侨饭店的外餐部看到有熊掌卖,好像价钱,很爽快地要了一份。不大功夫就吃完了。感到还不过瘾,让服务员再上一只。当时,服务员看到客人是位年轻人,就善意提醒一句:“很贵的”。这个年轻人回了一句,我有钱。因为当时人们的工资都特别低。尽管那时熊掌还比较便宜,好多人一个月的工资还买不到一只。部队战士的工资(津贴)就更低了。新战士津贴费一个月才6块钱。当他结账时,一听价格蒙了。不是8块,是80块。是他自己把小数点看错了,把40块钱一只,当成了4块钱一只。因为那时一个青年人要有80元钱,算是巨款了。当时年轻人身上的钱相差甚远。无奈,饭店把电话打到其工作单位。结果害得领导亲自去交钱,最后开车走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6、浦江饭店</b></p><p class="ql-block"><b> 浦江饭店,原名礼查饭店。坐落于上海著名地标外白渡桥东侧,虹口区黄浦路。始建于1846年,具有新古典主义维多利亚巴洛克式建筑,是中国第一家西商饭店。它是当时上海最豪华的西商饭店,也是中国及远东最著名的饭店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七十年代初期的国宴标准</b></p><p class="ql-block"><b> 七十年代初期国宴标准是6、7、8。也就是说宴会分为三个档次。第一档每个人6元,第二档每个人7元,第三档每个人8元。平均每桌按10人计算。一桌最高标准为80元。一般为十多个或二十多个菜不等。国宴不但要有自己的风格、特色,同时还要兼顾客人的口味。要让客人满意,吃了还想吃。餐具不但有西餐用的叉子、勺子等,还有我国喜欢用的筷子。尼克松到中国后,能熟练使用筷子。据说现场好多人诧异,尼克松很是得意。后来大家才知道。为了来中国吃美食,他愣是提前半年在美国练习使用筷子。没事就在办公室用筷子夹小球。可见其对中国之行的重视更是对中国美食的向往。****吃了中国的美食,赞不绝口。还提出到后厨看大师傅,学习制作方法。可见中国美食的魅力所在。</b></p><p class="ql-block"><b> 烟酒、饮料另算。宴会上一般摆白酒、葡萄酒、啤酒,外加饮料、茶水。每个人面前都有几个杯子。分别倒上不同的酒水,想喝什么自由选择。每次喝多少,也完全随个人心愿。档次高点的宴会一般都摆茅台酒。因为这是我们的国酒。茅台酒那时的价钱还比较便宜。军部军人服务社的价钱是每瓶4块4,宾馆价格会适当高点。记得在上海锦江饭店第一次喝茅台酒,心中无数,当时询问年轻、漂亮的女服务员:这个酒厉害吗?她非常热情地说:不厉害,非常好喝。看她回答问题的样子,好像很会喝酒。我就问她你能喝多少?回答:四两到半斤。最后,才敢喝那么几小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主人与翻译</b></p><p class="ql-block"><b> 为了方便交流,每桌都配有一名翻译。席间,主人和主宾的对话,翻译必须翻译。其它人的讲话,可翻也可不翻。但翻译出于职业操守,一般都要翻。席间,桌上主人的主要任务是照顾好客人。但有时也要适当照顾一下三大员:司机,翻译和秘书。特别是翻译。所以,中间有时故意停顿下来,好让翻译赶紧吃上几嘴。不然,有时翻译可能要饿肚子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三、严密组织外事迎送队伍</b></p><p class="ql-block"><b> 按照国际惯例,每次国事及重大活动,都要出动三军仪仗队迎送。因上海没有专门仪仗队,每次有重大活动,都要求驻沪陆、海、空三军部队参与迎送和接待。所以,每次重大涉外活动,组织外事迎送队伍也是一项主要任务。驻沪空军欢迎队伍,成员主要由高炮部队组成,其他部队给与配合。如遇晚上,场面照明全由探照灯部队负责。涉外迎送任务当时在部队很受欢迎,官兵也非常期待。如能选上对大家来说,都是一种荣幸。因为部队圈久了,都想出来放放风。而且还可以经常出来见见世面,近距离看看大领导。</b></p><p class="ql-block"><b> 迎送外宾既是光荣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辛苦的工作。首先,迎送队伍人员选拔也是相当严格的。因为任务特殊,他代表国家,代表上海,代表军队。首先,精心挑选人员。对人员的身材、形象、着装、仪表等要求都比较高。所以,所有涉外任务的部队都要严格挑选参与人员。其次,严格进行培训。万一出事,那可是国际玩笑。要求必须严密组织,严格纪律,做到万无一失。其三,还要具备吃苦耐劳精神。遇有任务,通常是提前一、两个小时入场。有时,在机场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冬天冻得不得了,夏天又热的不得了。天热时,头顶烈日,脚下是水泥地坪的高温蒸烤。有时可以用上蒸下煮来形容。常常是汗流浃背,时有休克事例出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多次近距离看到大领导</b></p><p class="ql-block"><b> 期间,由于经常参加重大活动,看到大领导,大首长的机会也比较多。由于具体负责组织工作,我曾多次近距离接触中央领导。见到周总理是常事。譬如:有时面对面,有时是擦身而过。当时,曾多么想给周总理敬个礼,说声:总理好!但职责在身,不行啊。因为任务是我接受的,具体要求是我向部队提出的。现在想起来,虽然有点遗憾,但我必须以身作则,为人表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四、陪同外宾观看演出</b></p><p class="ql-block"><b> 陪同外宾观看演出,也是涉外工作的组成部分。凡有重大涉外演出活动,一般都不对外售票。除去需要票外,其它票都作为内部票分配下去,所以,陪同观看演出也成为政治任务。上海空军部队的好多官兵都执行过这种“政治任务”。</b></p><p class="ql-block"><b> 演出期间,安全问题要有绝对保障。演出场地外保由上海警备区负责。例如晚上演出,下午三、四点钟,探测工兵提前入场,对剧场内外,包括剧院外边花坛、水泥路等,都要用扫雷器扫描一遍。然后,封闭警卫起来。内保由空军担任。演出前,要对安全工作进行检查落实。每次活动我们都佩戴由上海外事部门配发的胸牌。演出时我们就坐首长后面与群众隔开。中场休息,把通道群众隔开,让首长先走。然后,随首长前往休息室小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五、涉外场所要避开“13”的数字</b></p><p class="ql-block"><b> 有一次,陪同军首长参加上海市举办的一个大型宴会。宴会前,发现12号餐桌紧挨着14号。就询问一个年龄大约在五十岁左右的男服务员,怎么没有13号餐桌?他向我解释:你听说过耶稣基督的“最后的晚餐”?耶稣有12个门徒,连他自己算在内刚好13个人。有一天,耶稣正在和他的11名门徒一起吃饭。此时,第13个人一一耶稣的最后一名门徒一一犹大也加入到了晚餐的行列当中,而正是犹大因为贪图魔鬼的13枚金币,出卖了耶稣,使得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西方国家的大多数民众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们认为“13”是一个可以给人带来灾难的恐怖数字。所以说他们都十分讨厌“13”这个数字。尽管我国不信仰基督教,但也必须尊重西方国家的信仰礼仪。在一些涉外场所,譬如电梯、餐桌、车队等,尽量避开13这个数字。所以,这就是找不到13号餐桌的原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六、 衡山公园</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衡山宾馆的旁边就是衡山公园,二者仅一路之隔。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上海都有私人别墅。如毛主席、刘少奇、林彪等。周总理的别墅就在衡山公园内。从衡山宾馆楼上的窗户往外看,可以近距离看到别墅的外貌和院内的树木花草。当然,对外是保密的。当时毛主席由于年事已高,很少出门,大量的陪同外宾的重任都落在周总理肩上。周总理每次陪客人来上海,完成陪同任务,就回到别墅工作和休息。据相关工作人员说,周总理虽然身为国家领导人,生活非常简朴。早餐就是馒头、稀饭,外加两个小菜,如素炒上海青、咸菜等。而且,伙食费是一定要交的。一般要交二两粮票,一毛五分钱。现在,看起来不多。但在七十年代已经不少了。当时,部队一类灶,战士一天的伙食费才四毛五。当时,我们在军部吃干部灶,一天的伙食费是五毛钱。早上一毛,中、晚各两毛。那时,上海属于八类地区。部队23级干部每月工资是55块5。领到工资后,先要拿出15块钱买饭票。早餐票30张,中、晚餐票(通用)60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谢谢您的关注、阅读和点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祝福您心情愉快,幸福安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再 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