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微湿地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受到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日益关注。虽然小微湿地面积较小,但是却发挥着独特的生态功能。针对小微湿地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拓展湿地科学的研究尺度,促进学科体系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 本文介绍了小微湿地研究兴起的背景,总结了小微湿地面积范围和分类体系,梳理了小微湿地累加作用和景观特征,并着重分析了小微湿地在维护关键生物种群、提供生物迁移踏脚石、促进雨洪管理和水质提升。以及营造城乡优美景观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期为我国逐步兴起的小微湿地建设、恢复及保护提供科学参考。</h3></br><h3><strong> 小微湿地的面积 </strong></h3></br><h3> 目前,关于小微湿地的面积还没有清晰的范围界定。生态学家一般通过考虑局域种群所需的生境面积、种群生存力等确定栖息地或者自然保护地的面积。</h3></br><h3> 政策制定者则是从湿地调查的精度或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小微湿地的面积。例如,我国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的起调面积为8hm²。因此许多管理条例、办法将面积小于8hm²的湿地界定为小微湿地。</h3></br> <h3><strong> 小微湿地的特征 </strong></h3></br><h3><strong>01</strong></h3></br><h3>小微湿地的累加作用</h3></br><h3> 一般来说,<strong>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与其面积大小密切相关</strong>。传统的景观生态学认为,湿地面积在一定范围内与物种的种类和数量显著相关。面积越大的湿地具有更多样的生境。可以维持更多的物种生存。随着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与集合种群理论的发展,<strong>相关研究表明小微湿地之间的连接性和目标物种的最小生境面积,均是影响小微湿地生态功能的重要因素。</strong>如果在一个大的地理区中拥有数量众多的小型湿地,因为它们的分布更广泛,具有更多变的气候、土壤、地质和土地利用情况,生境异质性更高,因此在特定情况下比同等面积的独立大型湿地发挥更重要的生态功能。 </h3></br> <h3><strong>02</strong></h3></br><h3>小微湿地的景观特征</h3></br><h3> 小微湿地的斑块形状各异,斑块内部和边缘区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存在较大差异。相比与大型湿地,<strong>同等面积的小微湿地通常具有更长的水陆岸线长度和生态交错区面积,可增强某些特殊的生态过程</strong>。同时,小微湿地通常作为离散斑块存在于大型湿地之间,可以作为物种迁移的“踏脚石”,尤其对一些迁移距离不远的两栖动物和部分昆虫等提供关键栖息地.同时也为某些湿地水鸟生命周期的特定阶段提供停歇地和栖息地。<br></br></h3></br> <h3><strong> 微湿地的分类 </strong></h3></br><h3><strong>01</strong></h3></br><h3>依据地理位置分类</h3></br><h3> 按照与大型湿地的位置关系,小微湿地可以划分为</h3></br><h3><strong> (1)与大型湿地相联系的小微湿地,</strong></h3></br><h3><strong> (2)地理位置上相对独立的小微湿地。</strong></h3></br><h3> 前者因为与大型湿地同处于一个大的地理区位,属于大型湿地的附属部分,因此类型也与大型湿地相对应,如流域中的小型沼泽湿地,河流滨水湿地,天然渗流区、水文通道沿岸的潮湿洼地、与排水区相连的沟渠等。后者是指与上下游水域缺乏明显地表水联系的一类小微湿地。</h3></br> <h3><strong>02</strong></h3></br><h3>依据水文周期分类</h3></br><h3> 小微湿地的水文周期,包括积水的时间和泛洪的频率等。</h3></br><h3> (1)<strong>短暂型湿地</strong>,只有在突发性暴雨和径流后存在,一段时间后自然消失,只能支持少量水生生物短期存在;</h3></br><h3> (2)<strong>偶然型湿地</strong>,10年内大概有9年是干枯的,经历少量不规则的泛洪,保持湿润的时间持续几个月,大部分是陆生植物区系,生长着少量水生植物,有一些扩散能力强或抗旱能力高的动物存在;</h3></br><h3> (3)<strong>间歇型湿地</strong>,干湿交替存在,但是淹水频率不太规则,泛洪时间可能持续数月或数年,水生植物在岸带生长,有适宜短期水体的动物生存,也为其他动物提供繁殖或觅食地;</h3></br><h3> (4)<strong>季节性湿地</strong>,每年干湿交替存在,在雨季保持湿润,在旱季变干,大部分植物和动物能够完成它们的生命周期;</h3></br><h3> (5)<strong>近永久型湿地</strong>,规律性泛洪,水位波动,10年内大概有1年是干枯的,生存的生物大部分都不具有耐旱性。</h3></br> <h3><strong>03</strong></h3></br><h3>按照人为干扰影响程度分类</h3></br><h3> 按照人为干扰影响程度划分。小微湿地既包括自然演变形成的河流(宽度一般在5m以下)、沟、荡、泡沼、溪流、河浜、泉、潭等天然湿地;也包括坑塘、养殖塘、陂塘、水田、城市景观水面、雨水湿地和净化湿地等人工湿地。人工型小微湿地多根据人们需求,以人工建造或者人工控制为主,受人类活动影响大,其净化、景观、休闲娱乐等社会服务功能被显著增强。</h3></br><h3><strong>04</strong></h3></br><h3>按照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分类</h3></br><h3> 小微湿地受到面积的制约.通常不能发挥大型湿地所具有的完备的生态系统服务。但会发挥某种或某几种主导功能。以主导的生态系统服务划分小微湿地,更有利于体现出小微湿地的特点和功能,也能更直接地指导小微湿地的恢复和建设实践。</h3></br> <h3><strong> 小微湿地的主导生态系统服务 </strong></h3></br><h3> 小微湿地具有独特的水文、地理特性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因此也提供了一些大型湿地无法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h3></br><h3><strong>01</strong></h3></br><h3>提供关键物种生境</h3></br><h3> 湿地是众多濒危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栖息、繁殖和越冬地。由于面积的限制,小微湿地不可能成为大型哺乳动物或大型水鸟永久的栖息地,但是却是某些特殊动物、植物的重要生境。</h3></br><h3><strong>02</strong></h3></br><h3>生物迁移踏脚石</h3></br><h3> 在提供栖息地之外,小微湿地还可增加景观的连通性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h3></br> <h3><strong>03</strong></h3></br><h3>支撑周围的食物链</h3></br><h3> 小微湿地也可以为周围生态系统中的动物如食肉昆虫、蛇、乌龟、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等提供食物,提高生态系统营养层级的复杂性,使生态系统更为稳定。</h3></br> <h3><strong>04</strong></h3></br><h3>水文与雨洪调节</h3></br><h3> 小微湿地被认为是湿地生态水文网络中的节点,从纵向、横向、垂直和时间四个维度连接景观。与较大面积的湿地相比,小微湿地具有更小的内缘比,意味着同等面积下,小微湿地岸线更长。岸带区域是植物生长密集区域,因此小微湿地有更高的蒸散率,多个小微湿地的累加作坩在流域尺度上有可能更有效减少径流。如果流域上游存在多个小型湿地,流域下游的湿地能更有效地衰减洪水。</h3></br><h3><strong>05</strong></h3></br><h3>净化水质</h3></br><h3> 湿地的净化功能与植物配置、水力停留时间、基质类型等要素较为相关。有研究表明净化型小微湿地的单位面积净化效率可能要高于大型湿地。实践表明,多个面积较小的处理单元级联耦合而成的人工处理湿地,通常具有更高的处理效率。</h3></br> <h3><strong>06</strong></h3></br><h3>景观游憩与自然教育</h3></br><h3> 湿地能够为人类提供亲近自然的体验与游憩空间,如公园水景营建、城市河道修复、人居环境改善等。</h3></br><h3><strong>07</strong></h3></br><h3>其他生态系统服务</h3></br><h3> 除此之外,小微湿地还能提供储蓄水源、生产供给、调节局地小气候等服务。</h3></br> <p class="ql-block"><b> 展望与建议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国的湿地保护方针经历了从优先性保护到全面保护的转变,并逐渐向精细化管理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小微湿地恢复与建设蓬勃发展的契机下,未来应加强小微湿地机理研究,关注小微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关键水文生态过程,探究面积、形状、地理区位与水文联通性等要素如何影响小微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研发提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技术,提升小微湿地的识别精度。同时,建议将小微湿地建设与管理与现行的湿地保护体系有机结合。针对小微湿地开展专项资源调查,了解小微湿地的资源总量和分布情况。将小微湿地纳入湿地监测体系,了解小微湿地动态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将小微湿地建设与城市双修、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深度整合,通过建设一批农村分散型污染处理湿地、城市海绵湿地、城市景观游憩湿地等具有特殊主导功能的小微湿地,促进生态宜居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最后,应尽早制定国家、行业及地方小微湿地标准,指导小微湿地恢复与建设的科学开展。</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