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储林项目实地考察与推进

驿站茶楼魏家人艺术团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江西省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21—2035)》通过专家评审</span></p><p class="ql-block">大雅文旅 大雅文旅 2021-12-15 17:36</p><p class="ql-block">2021年12月14日上午,由江西大雅规划院负责编制的《江西省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规划》)项目的专家评审会在江西省林业局顺利召开。专家组由江西农大、江西省林学会、江西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协会、江西省林业局规划财务处和江西省林业资源监测中心的相关专家组成,出席会议的还有江西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心的领导和相关人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江西宜春铜鼓县国储林项目考察与推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铜鼓、修水、武宁、万载一群林业人探讨国储林改革政策如何造福百姓并落地</span></p> <p class="ql-block">应博鳌论坛王合成院长与江南人参罗永兵的邀请,魏秘书长不得不告辞大家前往铜鼓县港口乡港口村指导工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右二:江南人参发明人罗永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江西电视台《农博士大讲堂》采访罗永兵的“江南人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2017年4月26号在江西卫视新闻联播中的头条报道《南方人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左起:万载陈总、港口乡港口村曹支书、博鳌论坛候鸟学院院长王合成、国家林业与环境促进会魏新雨、县文史办邝文胜、福建魏国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深圳市候鸟院执行院长王合成研究员(图片人物:王合成)</span></p><p class="ql-block">作为博鳌国际候鸟论坛组委会管理服务的智库品牌,“两山微论坛”重点服务对象是中国百佳候鸟旅养小城。两山微论坛轮值主席为中央党校哲学部副主任赵建军教授,召集人为中国(丽水)两山学院副院长陈光炬博士,秘书长为深圳市候鸟院执行院长王合成研究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王合成:江西铜鼓,一个藏在湘鄂赣三省边境的国际候鸟旅养特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这里传统农家原生态养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左起:国家林业与环境促进会魏新雨、博鳌论坛王合成、江南人参罗永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江西宜春市铜鼓县港口乡人民政府</span></p> <p class="ql-block">当天下午来自铜鼓、修水、万载、武宁县等四个县的林业人等候国家林业与环境促进会林农合作社秘书长魏新雨作政策解读和业务指导</p> <p class="ql-block">到达江西九江舜笙林业专业合作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江西修水县舜笙林业专业合作社成员讨论国储林项目落地方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风雪无阻驰骋是为国储林项目落地武宁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真是一场风雪“武林大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国储林项目落户武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武宁县国储林专业合作社申报资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武宁县舜笙林业专业合作社办公室</span></p> <p class="ql-block">江西万载县舜笙林业专业合作社</p> <p class="ql-block">江西萍乡泸溪县林业专业合作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碳中和</span></p><p class="ql-block">碳中和节能减排术语,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碳达峰</span></p><p class="ql-block">指的是碳排放进入平台期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简单地说,也就是让二氧化碳排放量“收支相抵”。</p><p class="ql-block">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p><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5日,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24]。“碳中和”入选《咬文嚼字》发布的2021十大流行语[77]。12月13日,“双碳”入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p><p class="ql-block">全球变暖</p><p class="ql-block">全球变暖是人类的行为造成地球气候变化的后果。“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随着人类的活动,全球变暖也在改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p><p class="ql-block">2002年,南极洲一块面积为3250平方公里的冰架脱落,并且在35天内融化消失;并且根据美国宇航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格陵兰岛平均每年要融化掉221立方公里的冰原,是1996年融冰量的两倍。</p><p class="ql-block">碳中和这幕大戏,切莫入戏太深!</p><p class="ql-block">政策背景</p><p class="ql-block">2021年2月02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p><p class="ql-block">专业人才</p><p class="ql-block">碳排放管理师 </p><p class="ql-block">词语概念</p><p class="ql-block">“碳”即二氧化碳,“中和”即正负相抵。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这就是所谓的“碳中和”。</p><p class="ql-block">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手段,一是碳封存,主要由土壤、森林和海洋等天然碳汇吸收储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人类所能做的是植树造林;二是碳抵消,通过投资开发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清洁技术,减少一个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抵消另一个行业的排放量,抵消量的计算单位是二氧化碳当量吨数。一旦彻底消除二氧化碳排放,我们就能进入净零碳社会。</p><p class="ql-block">国际发展</p><p class="ql-block">1997年问世以来,“碳中和”的概念在西方逐渐走红,实现了从“前卫”到“大众”的转变。</p><p class="ql-block">2006年,《新牛津美国字典》将“碳中和”评为当年年度词汇。获选主要原因在于它已经从最初由环保人士倡导的一项概念,逐渐获得越来越多民众支持,并且成为受到美国政府当局所重视的实际绿化行动</p><p class="ql-block">2007年1月29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IPCC)在巴黎举行会议,历时五天的会议计划在2月2号结束后发表一份评估全球气候变化的报告。报告的初期版本预测,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2到4.5摄氏度,全球海平面将比2007年上升0.13到0.58米。报告的初期版本中还提到,过去50年来的气候变化现象,有90%的可能是由人类活动导致的。也有专家表示,有可能在报告的最终版本中改变措辞,把可能性改写为99%。</p><p class="ql-block">2007版的《新牛津英语字典》中,“carbon neutral”这个字正式编列到字典当中。“碳中和”这个词是通过指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以达到环保的目的</p><p class="ql-block">2013年7月,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提出的航空业“2020年碳中和”方案浮出水面。该方案提出航空业三大承诺目标:2009年-2020年,年均燃油效率提高1.5%;2020年实现碳排放量以2020年为顶峰,不再增长;在2050年将排放量削减至2005年的一半。该方案对各国各航空公司最实质的影响是要为2020年后超过排放指标的部分买单,交纳实际上的“碳税”。</p><p class="ql-block">2018年10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报告,呼吁各国采取行动,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土地、能源、工业、建筑、运输和城市领域展开快速和深远的改革。</p><p class="ql-block">一个看不到天花板的超级大赛道,正在启动</p><p class="ql-block">碳中和时代,“三桶油”如何带着万亿资产转身?</p><p class="ql-block">中国举措</p><p class="ql-block">发展情况</p><p class="ql-block">2008年12月,中国首个官方碳补偿标识——中国绿色碳基金碳补偿标识发布。</p><p class="ql-block">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的两会中特别强调,要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1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决定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会议决定,到2020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p><p class="ql-block">“2030”碳目标</p><p class="ql-block">2018年8月1日,四川省举行了“碳中和”项目启动仪式,计划于2018年10月在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500亩“碳中和”林,用20年时间增加碳汇,用以完全抵消本次会议产生的921吨碳排放总量。</p><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第一期全国A级旅游景区质量提升培训班在陕西举办,并成为全国首个碳中和景区培训班。</p><p class="ql-block">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2月24日,中国第一家从事碳中和基础研究的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碳中和研究中心”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p><p class="ql-block">2021年1月,全国首个碳中和垃圾分类站落地四川成都,居民可以投放自己日常产生的可回收物,通过回收抵消碳排放量,还能获得收益。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其中一项重要议题,就是研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会议指明了“十四五”期间要重点做好的7方面工作。在业内专家看来,这次会议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定位,尤其是为今后5年做好碳达峰工作谋划了清晰的“施工图”。</p><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12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为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创新策源地作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50]。8月,市场监管总局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53]。 9月11日,中国承诺 大国担当——“30·60”碳达峰碳中和专题展览亮相中国科技馆,这也是全国首个“碳达峰、碳中和”科普展。展览由中国科协和生态环境部联合指导,将在中国科技馆展出至11月14日,之后还将参加“全国科普日优质主题展览全国巡展”,服务全国更广大地区的更多公众。9月11日,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在全国首个碳中和发展力指数研讨会上提出“中国碳中和发展力指数”。</p><p class="ql-block">孙传旺在全国首个碳中和发展力指数研讨会上</p><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p><p class="ql-block">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p><p class="ql-block">2021年12月17日,阿里巴巴发布《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动报告》(下称《报告》),提出三大目标。不晚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不晚于2030年实现上下游价值链碳排放强度减半,率先实现云计算的碳中和,成为绿色云;用15年时间,以平台之力带动生态减碳15亿吨。</p><p class="ql-block">各地布局</p><p class="ql-block">2020年11月6日,信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正军代表信阳市人民政府与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签订了《关于共同推进上天梯非金属矿管理区绿色发展和产业升级合作协议》。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国内首个碳中和示范园区正式启动建设。</p><p class="ql-block">碳市场</p><p class="ql-block">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为“双碳”目标的达成提供了重要抓手。</p><p class="ql-block">2011年10月,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和深圳7省(市)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p><p class="ql-block">2017年末,《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印发实施,要求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p><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纳入重点排放单位超过2000家。中国碳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p> <p class="ql-block">国储林助力碳中和</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2019年,各省和直辖市对全国财政(也可理解为中央财政收支)的正负贡献排行榜。</p><p class="ql-block">1、正贡献的省市:</p><p class="ql-block">广东省,正贡献8307亿。</p><p class="ql-block">上海市,正贡献8202亿。</p><p class="ql-block">北京市,正贡献7310亿。</p><p class="ql-block">江苏省,正贡献4091亿。</p><p class="ql-block">浙江省,正贡献3274亿。</p><p class="ql-block">山东省,正贡献2152亿。</p><p class="ql-block">天津市,正贡献2136亿。</p><p class="ql-block">一共7个地方,我称之为四省三市。</p><p class="ql-block">夹在中间的是两个。</p><p class="ql-block">福建省,正贡献427亿。</p><p class="ql-block">辽宁省,正贡献67亿。</p><p class="ql-block">2、其它各省市,全是需要中央的补贴,全是向中央要钱,对全国财力都是负向的抽血。</p><p class="ql-block">四川省,负贡献2381亿。</p><p class="ql-block">黑龙江省,负贡献2255亿。</p><p class="ql-block">河南省,负贡献2138亿。</p><p class="ql-block">新疆省,负贡献2085亿。</p><p class="ql-block">甘肃省,负贡献1924亿。</p><p class="ql-block">西藏省,负贡献1739亿。</p><p class="ql-block">贵州省,负贡献1739亿。</p><p class="ql-block">云南省,负贡献1723亿。</p><p class="ql-block">湖南省,负贡献1662亿。</p><p class="ql-block">广西省,负贡献1642亿。</p><p class="ql-block">内蒙古,负贡献1418亿。</p><p class="ql-block">吉林省,负贡献1315亿。</p><p class="ql-block">安徽省,负贡献1188亿。</p><p class="ql-block">江西省,负贡献1171亿。</p><p class="ql-block">青海省,负贡献1140亿。</p><p class="ql-block">河北省,负贡献990亿。</p><p class="ql-block">湖北省,负贡献849亿。</p><p class="ql-block">陕西省,负贡献796亿。</p><p class="ql-block">重庆市,负贡献594亿。‍</p><p class="ql-block">宁夏省,负贡献586亿。‍</p><p class="ql-block">山西省,负贡献563亿。</p><p class="ql-block">海南省,负贡献332亿。</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分税收上交中央,和财政上交中央两项,全国各地对中央的分项上交贡献金额排行。</p><p class="ql-block">地方向中央要上交和贡献的资金来源有两项。</p><p class="ql-block">一是税收上交(国税地税两条线),</p><p class="ql-block">二是财政上交(也叫财政上解)</p><p class="ql-block">说明:地方政府收入的两大来源,一是税收,二是卖地。</p><p class="ql-block">税收主要来源于企业的经营。</p><p class="ql-block">卖地来源于城市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这个表格,是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的总额排行榜。</p><p class="ql-block">四川、河南是拿到最多的。</p><p class="ql-block">一是这两个地方的人口基数大。</p><p class="ql-block">二是这两个地方的贫困地方、贫困人口多。</p><p class="ql-block">说明:地方向中央索取的资金的来源也有两项。</p><p class="ql-block">一是税收返还(税收优惠、税收激励),</p><p class="ql-block">二是转移支付(也是财政补贴、专项支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