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西藏以西,天上阿里,这是中国最为荒凉的一片神秘之地。能被称为“天上阿里”,不仅仅是这个地区被称为世界“第三极”,平均海拔都在4600米以上,还因为它有着胜似天堂的鲜为人知的神秘。阿里在西藏自治区西边,距离拉萨直线距离有一千一百多公里,在总面积34.5万平方公里(面积超过苏浙闽三省)的阿里,人口却不到十万,因此也成为了地球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区域之一,北线是真正的“无人区”。就是这样一块高耸、遥远、荒凉的土地,却蕴藏着难以想象的被誉为“人间天堂”的美景,奇观。它凭借着自己独特的气质,吸引了我和越来越多的摄影及旅游达人,不畏山高路远来到阿里,我想这应该是从内心真的喜爱这片土地的缘故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风景在路上”,而“路在远方”。似乎路越远风景越独特,我在旅途的路上也就越走越远。十次进藏,其中四次从拉萨出发一路向西,走进“后藏”,走进阿里,走进无人区。目的地第一次到日喀则,第二次到珠峰大本营,第三次到阿里扎达,第四次到扎达后向北走无人区,开始南线和北线由近而远的艰苦且惊艳的旅行。</span></p> <p class="ql-block"> 岁月,如水一样轻踏而来,终是流光易逝,夏季走过这里的记忆还没有来得及清理,秋天我与这片树林又不期而遇。汽车驶出拉萨,经过贡嘎机场不远,第一个惊喜就是见到雅鲁藏布江岸边一片璀璨,在雪域高原看看如此斑斓的秋叶,心里有着一种对生命力量的敬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诉一腔人生的心语,唱一曲人间的恋歌!爱“自恋”的我呀钻进树林“咔擦咔擦”拍个不停,离开之时又怎能不留下我的瞬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也许有朋友会说,这图片颜色调的太浓了吧?我也曾想降点“饱和度”,但反倒是黯然失去本色。其实在阳光下,西藏西部的秋叶就是这样的色彩。黄的透亮,红的厚重,当我置身其中 ,就像荡漾在音乐的海洋里,它能平复我的心结,安抚我的情绪,让自己瞬间成为心无旁骛的透彻人儿。</p> <p class="ql-block"> 由拉萨经曲水,渡雅鲁藏布江,越甘巴拉山至白地后分两路。我们一路向南经浪卡子、江孜至日喀则 。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历史上,西藏有“前藏 ”“后藏”之说。“后藏”是指日喀则市一带,而拉萨、山南称为“前藏”,整个藏北高原又称为“阿里”。前藏和后藏之间的孔道,就是雅江中游的尼木峡谷。整个后藏地区地形复杂,由北至南可分为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雅鲁藏布江河谷、拉轨冈日山脉、朋曲流域、喜玛拉雅山脉五部分。历史上,前藏是达赖的地盘,后藏是班禅的地盘。</span></p> <p class="ql-block"> 日喀则是西藏从古到今的后藏重镇,地处中国西南边陲,虽然是西藏的第二大城市,但粮油生产总量值却不低,一直都是“西藏最大的米粮仓”。“我的家乡在日喀则,那里有条美丽的河……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美丽河水泛清波。”韩红的《家乡》用简洁的歌词唱出了日喀则的富饶,也正应了“日喀则”的藏语之意“最富饶的庄园”。“美丽的河”说的是雅鲁藏布江的重要支流年楚河,这是日喀则的母亲河。</p> <p class="ql-block"> 2018年9月 我走阿里南北线,经过日喀则时,正值青稞收获季节,年楚河谷已经遍地金黄、青稞飘香。金色的农田里,村民们利用收割机和手工抢抓农时收割青稞,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p> <p class="ql-block"> 下面这张图片,是离开拉萨过了曲水大桥,江边山顶有一处石头平台,那便是“水葬台”。水葬台,多是在雅鲁藏布江等江河附近,一般认为和天葬级别差不多,过程也类似,在江边由水葬师将死者分解投入江中由鱼虾来吃尽。但藏区似乎大部分都是“天葬”,“水葬”很少见了。我到山顶也只是远远看了一下稍作了解。——而上面那张图片 是离“水葬台”不远的一座浮桥,上面只有几根铁丝扎成,铺了些破旧布头,我试着走了几步,摇摇晃晃踩不实。</p> <p class="ql-block"> 从拉萨到日喀则有南北两条路,南线是一条老路,尽管相比较不是太好走,但沿线串联起羊卓雍措,卡若拉冰川,满拉水库,江孜宗山古堡,白居寺和帕拉庄园等自然和人文景点,不管是跟团还是自驾都是最为经典的拉萨至日喀则旅游路线 。</p> <p class="ql-block"> 无论是春意盎然的六月,还是金色荡漾的九月,我只要踏上这块土地,心中都会泛起阵阵激情。金色日喀则,既有古风古韵的风情,又有阡陌纵横、碧波万顷的美景,丰收的喜悦,微笑的脸庞,谱写了最真实的田园牧歌</p> <p class="ql-block"> 日喀则的美好不仅是静谧的,更是跳跃的!看那旷远撒欢奔跑的骏马,听那蓝天之上鸟儿的呼唤,还有那来自草原羊儿的声声吟唱……。深情且缱绻,令人怀念的生机灵动的日喀则。</p> <p class="ql-block"> 一个如家乡般熟悉,让人一次次梦回的地方。夕阳西下时,我看到这样的色彩,脚就像生了根而挪不动步,索性坐在山边,用长焦拍下金色的田园,思绪随着天空翱翔的雄鹰飞过雪山草原,穿越村庄旷野,欣赏了雪域高原的广袤与壮美;体验了那与世无争般的古老与宁静,更感受到远经幡处传出的来世期盼和今生虔诚……。</p> <p class="ql-block"> 日喀则的自然景观丝毫不弱于人文景观,除了西藏最容易到达的卡若拉冰川外还有比天然湖泊还美的满拉水库等小景点。满拉水库,位于日喀则市江孜县境内,年楚河上游,兼具灌溉和发电的水利设施,虽说在“风景众神林立”的西藏,一个人工水库应该排不上号,但具有羊湖的“曼妙身姿”和“碧蓝气质”的满拉水库,也不失为一处拍照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满拉水库其实不算小,步行走进去还有段距离。这里海拔已有4200米,而且先要走一段长长的楼梯,才可以看到水库的风景,说句实在话,在高海拔地区,只要是向上攀爬,都会觉得有点累的,还好这里的楼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觉得累的话就休息一下再往上爬 。 那天气温较低,在高海拔行走我还是有些不适 ,只能在这个残垣断壁的废弃屋前留下我这个匆匆过客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江孜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建城已达600多年,比日喀则还略早些。它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这里曾发生过轰轰烈烈的抗击外国侵略的激烈战斗,流淌着红色基因。 1903 年,英国派一支万人大军,从亚东春丕谷偷偷越境,1904 年4月占领了江孜。江孜军民紧急动员起16000 人的部队,以极为落后的武器英勇杀敌,夺回了江孜堡垒,进袭英军大本营,包围敌军达月余之久。后英军增援,藏军仍殊死拼搏,直到弹尽粮绝,才退出堡垒,虽因敌众我寡以失利告终,但在我国各族人民反帝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宗山古堡始建于14世纪初,主要建筑全部依山势由山腰一直建至山顶,现仅存炮台遗迹、带弹孔的残坦断壁以及东部代本(藏军指挥官)的一处住室。</p> <p class="ql-block"> 电影《红河谷》让我们对宗山古堡有了更深刻的映象。每次经过此地,我都要绕道古堡后山,在远处拍下夕阳西下的显得更加庄严的古堡遗址,仿佛还在向世人述说着那段光荣的历史 ,我心中的那份敬仰之情也会油然而生。站在古堡之上,可以俯瞰江孜全景,远眺著名景点——白居寺。</p> <p class="ql-block"> 扎什伦布寺是西藏日喀则市最大的寺庙,也是日喀则的象征。寺院依山而建,位于日喀则市城西的尼玛山东面山坡上。扎什伦布寺为四世之后历代班禅驻锡之地,它与拉萨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寺”。四大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的“六大寺”</p> <p class="ql-block"> 几次到扎什伦布寺,给我的感觉这里的喇嘛比布达拉宫的喇嘛和善许多,很有礼貌,与他们交谈也十分放松。其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p> <p class="ql-block"> 这是白居寺,很有特点,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夏鲁派,格鲁派共处一寺的寺院,具有塔寺结合的显著特征。寺中有塔,塔中有寺,浑然天成,相得益彰。寺院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和白居塔,白居塔(又称十万佛塔)。因为它的存在使白居寺更富有胜名,更具有魅力。白居塔重重叠叠共九层,分布有大大小小的佛殿,据说有十万佛像之多,进到里面,犹如进入迷宫一般。</p> <p class="ql-block"> 走过村庄,藏族同胞院落围墙上一层一层晒的是什么?我很好奇,还用手拿起一个看看闻闻😅,经向藏民讨教才恍然大悟。在这里我也卖个关子:您猜猜是什么东东?(友情提醒:是藏区冬天取暖特用。😀)</p> <p class="ql-block"> 没有进西藏之前,我对解放前的西藏感性认知来自一部电影《农奴》,第一次到日喀则,我就要求去参观一下农奴主的庄园,近距离了解一下那个年代的真实状况。于是,我来到了 “帕拉庄园”。帕拉庄园位于江孜县班久伦布村,距县城4公里,是旧西藏12大庄园之一。因妥善保护,成为西藏保存得比较完整的贵族庄园。帕拉原系不丹王国一个部落酋长,后迁住到西藏,随后在西藏受封了地方政府的官衔,在西藏民主改革前已拥有22个庄园,有6个牧场,牲畜达14250 头,占有农奴、朗生2440 余人。现存房间57间,主体建筑为3层楼。在庄园正门斜对面有朗生院,共有13间,(西藏奴隶制将农奴分为“差巴,堆穷,朗生三个等级,朗生是最低的等级),该庄园现作为日喀则市的重点文物,仍然保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 帕拉庄园,从现在来看,面积并不大,但在当时可谓风光无限,辉煌一时,也保留了当时封建农奴制度的印迹,让我的脑海能真切还原农奴与农奴主生活在“地狱”与“天堂”的情景。(上图是“差巴”住的屋子,潮湿阴暗,不见一点阳光,那么“朗生”住的可想而知)。 给我留下印象较深的还有当时这些贵族使用的物品,器具,很多都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如雕刻,绘画,名贵烟酒,裘皮服装等,生活非常奢华,时尚,前卫,代表了当时的西藏通过印度,尼泊尔与西方国家的来往之密切 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离开日喀则继续向西行驶,我一定会去珠穆朗玛峰,在这段路上,似乎能看到许多外国人,有骑自行车的,有自驾车的,风尘仆仆,艰难跋涉,为的就是一睹世界屋脊的雄姿伟岸。———这是一辆德国🇩🇪大巴车,载着十几位大叔大妈级的游客,来到阿里地区旅游观光。每到一个休息站或就餐时间,我们总能相遇,通过翻译简单了解,打个礼节性招呼。阿里地区的卫生,饮食环境都不好,但这些德国老人精神状态极好,兴致勃勃,小饭店的饭菜吃的倍儿香,他们的出现也成为我们这次行程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在珠峰绒布寺大本营一个很小土房子里坐满了游客,大部分是外国人。他们和我们一样,烤烤火,喝点水,吃包方便面,谈笑风生,像是在开有趣的“派对晚会”。</p> <p class="ql-block"> 这是喜马拉雅山脚下一个小村庄———扎西宗,我从车窗拍下这张照片。村子很小,条件也特别差,似乎至今也没有什么变化,但却很知名,因为这个乡是摄影人和驴友观看拍摄喜马拉雅山脉日出全景最佳的地方,而又需要在此居住的地方。2011年我第一次到珠峰就住在这里,那段记忆似乎印在脑海中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 珠峰,在我《十年西藏路》上一集已做了比较详尽的阐述 ,这里“跳过”不再重复。但这条弯弯曲曲的道路带我三次到珠峰脚下,它已深深印刻在我的心上!</p> <p class="ql-block"> 下面一张图,是我第二,三次在珠峰绒布寺大本营住的土房子。</p> <p class="ql-block"> 这是有名的“吉乌寺”。它坐落在神山纳木那尼峰山脚下,与圣湖玛旁雍错相依相伴。白云环绕的吉乌寺,显得那么圣洁旷远。那天晚我们就住在吉乌寺下面一排十分简易木房里,没有电,没有水,窗户破损,房门不能关闭,环境条件差到我无法描述。最让我有点紧张的是隔壁房里住的不知是来自印度还是尼泊尔的男士,室外简陋的卫生间不分男女也只有一个🙃,但为了拍吉乌寺的星空也只能忍了,好在那个晚上的星空随我所愿,拍到下半夜才回到驻地,和衣在床上眯了四个小时就去拍晨曦。😂😂😂</p> <p class="ql-block"> 在西藏吉乌寺,我见到了最为宏大壮观的玛尼堆。各色经幡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构成了一种连地接天的画面,它同银光闪闪的雪峰、绿毯茵茵的草甸、浩阔茫茫的漠野、金光灿灿的庙宇一样,成为藏区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一种独有而鲜明的象征。那些刻有经文及形象图案玛尼石,大小不一、形状不同,平常和孤独的石头,静静地躺卧在那里,似乎就有了灵气,看见它们,心就会安静下来。</p> <p class="ql-block"> “玛尼”来自梵文佛经《六字真言经》“唵嘛呢叭咪哞”的简称。在西藏这片高天厚土下,人们通过“玛尼”石来为自己和家人祈福,玛尼堆也成为一种神圣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 不管我们是哪个民族,不管我们各自信仰什么,脚踏这块神圣的土地,头顶这片纯净的蓝天,镜头记录下这祈福的玛尼石,心灵都会被深深震撼。</p> <p class="ql-block"> 雨后的清晨,我们又出发了,坐在车里倚窗外望,跃入眼帘的万物一夜苏醒,天空壮阔,草原辽阔,我深吸一口带有丝丝凉意的清新空气,那种心旷神怡的舒展感觉悠然自得。</p> <p class="ql-block"> 一天之中,阿里的晚霞最为绚丽、光彩夺目。不可否认,朝霞比晚霞灿烂,不过晚霞比朝霞深沉浑厚。朝霞来得快,去得也快,接着便是旭日东升,普天同照。然而,当夕阳开始西下,那变化无穷,缤纷万状,色彩奇艳,婀娜多姿的霞光云氤,弥漫大半个天空。呈现一天之中色彩最丰富的画面。 </p> <p class="ql-block"> 迎日出东方,送晚霞西下,这在走阿里这条线上已不足为奇。但每每看到天空那璀璨夺目的一刻,我还是抑制不住心中的激情涌动。朝霞初露,它为我拉开新一天美好的序幕;夜幕降临, 晚霞又用漫溢出的幽微与深邃,忧伤与美丽足以洗涤我一天奔波的极度疲劳。</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进入到拉孜县境内,来到海拔5244米的嘉措拉山。拉孜,藏语意为“神山顶,光明最先照耀之顶”。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4010米左右,相对高差明显。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9座,主要河流有雅鲁藏布江、多雄藏布等。在拉孜境内,我留下一个大遗憾,计划中安排要去的喜马拉雅山五条沟中最美的“吉隆沟”,由于道路塌方而放弃,近在咫尺没有前往,现在想起心里还是有点郁闷。😅</p> <p class="ql-block"> 这是拉孜县查务乡附近一处十分有纪念意义的石碑。这里是318国道的终点地,也是318国道和219国道在拉孜交汇,分道的地方。G219国道即新臧公路 ,北起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的零公里石碑,在此与318国道的中尼公路段交汇。它又称叶拉公路。这条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随着经济发展和人的梦想实现而不再神秘了。G219道也是我梦寐以求,想走却还没有走的唯一一条进出西藏的公路。</p> <p class="ql-block"> 318国道从上海人民广场出发,途径8个省份到达西藏拉孜,全长5476公里。这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条美景高度集中的景观长廊,自然景观类型齐全并具有多样性。318国道从海平面的长江口到地球之巅的珠穆朗玛,所跨越的景观优美壮丽。站在这个石碑前,我的内心无法平静。上海是生我的故乡,西藏是我人生旅途的梦想之地,我沿着318国道,多次艰苦跋涉,终于来到它的终点 ,不知怎么心里满满都是自豪。下图石碑前摆放的两辆自行车是从上海骑行到这里的两位“驴友”的,他们历时两个月,经历无数艰难险阻的考验,终于在这里圆了自己一个伟大的梦想!我向我的老乡致敬!也送上我的诚挚祝福!318国道到达终点了,而我们即将开始另一条路的跋涉。</p> <p class="ql-block"> 沿着219国道,萨嘎——仲巴——帕羊——普兰,我们一路向西前往扎达县。记得在帕羊住的那夜,星星⭐️满天,领队老师安排我们去拍星轨,而那晚居住环境差到我不知用什么语言形容,也就没有心情再摸黑去拍星空。随老师去拍星轨的两位同行兄弟说:拍摄地漆黑一片,拍摄要求又不能开启任何照明,只见四周有一闪一闪发微微亮点,不知是什么?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们还是到这个地方拍日出,走近一看,四周蹲着好多条野狗,那昨晚看到发亮的就是野狗的眼睛的光😙,这种让我不寒而栗的经历似乎也不止这一次。</p> <p class="ql-block"> 地处阿里地区南部的“普兰县”、它是隐秘在喜马拉雅山南侧峡谷地带的边境县,总人口不到一万人,这是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走进普兰,能看到很多尼泊尔和印度人,据说是到冈仁波齐转山的,我在普兰拍了许多人文图片,感受到这里藏民生活条件的艰苦。普兰县2019年底才甩掉“贫困县”的帽子。</p> <p class="ql-block"> 进入紧邻普兰县的仲巴县。仲巴有唯美的草场、湿地,也有苍凉的沙漠。仲巴县是个地质沙化严重的地方,草场、湿地间的一个个沙丘令人印象深刻,乃至雅鲁藏布江上游马泉河也常流淌在黄沙之中。</p> <p class="ql-block"> 在路边沙漠上我捡起几颗小石子,阳光下的它们显得很普通,不是什么名贵宝玉。可是我却竭力想象它们所经历的千千万万个白昼与黑夜,千千万万个风雨交加,飞雪漫天。也许是山摇地动的晨昏,随着风雨加入到飞沙走石、来到我脚下站立的这片土地,从“不胜寒的高处”来到平缓的路基上,带给我们的是千年西域的源远流长。———置身空旷远古的世界里,我似乎总会突发奇想,有些想法不得不说有点莫名奇妙。</p> <p class="ql-block"> 西藏的土地上不乏壮阔的美景和穿行其中优美的观景大道。但我想说的是,前往札达的这条县级公路,会让驾车前往的游客感到无比震撼,这震撼不是来自高峻的雪山,也不是辽阔的草原,而来自这一片仿佛天地混沌初开的土林世界。</p> <p class="ql-block">从车窗外望去,G219国道像一条黑色的丝带,悠悠然飘向无尽的天边。路的两边,一侧是冈底斯山,一侧是喜马拉雅山,时而跌宕起伏,时而尖峰突起,时而苍凉悲怆,时而又阿娜多姿。两座山脉,又像两头雄狮,安详地卧睡在两侧,静静地凝望着这天地间的云卷云舒。</p> <p class="ql-block"> 沿219国道刚过巴尔兵站,左转行约8公里,神奇的“五彩山”与“珍珠翠”展现眼前。</p> <p class="ql-block"> 不同的角度 看到的“珍珠措”也完全不同。一对“珍珠”是我无意中离开队伍爬到坡顶上发现的,拍下这张图片也让我兴奋了好一阵子。站在山坡上,旋转一周,山体荒凉无植被,冥冥之中仿佛感到这一对“姊妹措”,是天公赐给这块干褐土地的宝物,无论天气如何变换,深浅不一的珍珠措都不会枯竭。在山色丰富,色泽纯正的五彩山的衬托下,对比鲜明,宛如梦幻,令人迷惑。</p> <p class="ql-block"> 只要你来到这里,不管身体有多么的不适,但心灵都会被深深震撼。我查看许多资料,对自己走过的这段五彩路有个粗浅的了解。 这种地貌叫“蛇绿岩带”,是古海洋的遗迹,40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强烈的造山运动,将海底岩石挤出地面而形成。这就是地理学上非常著名的印度河-雅鲁藏布蛇绿岩带,它北面是欧亚板块,南面是印度板块.。</p> <p class="ql-block"> 让人无法思议,我们目前所处的位置就是二大著名板块的结合部,而且是青藏高原上最新的保存最完好的蛇绿岩带.。</p> <p class="ql-block"> 在坚硬干燥的西藏的西部,五彩山以它特有的色彩和物质属性参与着这片被风干了的土地,显示了造化的宽慈与无所不能。</p> <p class="ql-block"> 在人们的视觉上,它们就是一座座没有生命的沙堆,但是当我静静的用心与它们交融,我瞬间觉得它们是有灵性的。这片风干的大地用尽了心思,给了我们金黄与紫红,又给我们青蓝与铅黑,最后还要献上迷人的翠绿,那一块块姹紫嫣红的版图就像一双双明亮的眼睛,这是大地厚重的凝视!</p> <p class="ql-block"> 我来到阿里地区下属的札达县,这是全国人口最少的县,常驻人口不到八千人。时间跨度五年,我两次住在扎达县城,体会到这些年扎达县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记得我第一次来札达县,北京影友晓坤女士发烧,情急之下我找了“关系”,得到我西藏朋友的朋友——一个纯朴的看似像藏族农民的札达县县长的热情帮助,而那里缺医少药,物资匮乏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而第二次到札达县城,发现楼房多了,马路宽了,食品也丰富了,心里真的十分高兴, <span style="font-size:18px;">衷心祝福这里的朋友平安幸福!日子越过越好!</span></p> <p class="ql-block"> 昨夜,我们在扎达县城标志性建筑“托林寺”拍星空,清晨我们又赶去拍初升的太阳。被霞光渲染的令我感动的一条静静流淌的河流进入我们的视线,这就是孕育了藏西古象雄文化的母亲河--象泉河。象泉河流域是西藏西部最重要的古代文明发祥地, 历史上著名的象雄王朝、古格王朝都曾以这一流域为中心创造过辉煌灿烂的文明。</p> <p class="ql-block">在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的札达,沿象泉河谷有一条气势恢宏的土质莽林,这就是著名的“札达土林”,是古大湖湖盆及大河河床经漫长时期流水侵蚀而形成的极为独特的高原地貌,遍布整个扎达县内。方圆数百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高低错落的“土林”千姿百态。在我眼里,它就像是一座宏大的地质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千姿英秀的札达土林里,起伏着一丘丘山峰,越看越像的是一层层宫殿,一座座城堡,感觉自己进入一个梦彩神话般天地。我感觉到自己思绪长了一双翅膀,飞在土林堆游荡.......。这两张图片,在我的思维中,上图似“天安门广场”,下图似“布达拉宫广场”,冥冥之中,她们在我心中是我无法忘怀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历经百万年的风雨侵蚀,在壁立陡峭的山岩上雕琢出今日的模样。我两次到过这里,总共四天的时间一头钻进“土林”,拍不尽也看不够。宛若自己置身于仙境中,梦游一个奇幻无比的世界。明丽的晚霞赋予土林生命的灵光,参差嵯峨,仪态万千,放开脑洞去想像,千人有千评,面对着大自然的杰作真让人惊叹不已。———上面这张图片我觉得像“故宫城墙”,下一张是“黑城凤云”。😂</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在扎达土林遇到的一位外国女摄影师,互相点点头,说声:你好!算是礼节性的打个招呼。她趴在土堆上,调整参数,变换角度,那严谨的拍摄作风让我心生敬佩。</p> <p class="ql-block"> 出发前我做了“功课”,知道扎达土林共分为两块,一块为土林大峡谷;一块为札达县周边之地。这两个地方我都比较深入的转转看看拍拍。有关资料介绍说,这两地的地形恰好连成了一个北斗七星图,(说实在话,我真的没有看出这个图形,估计就是用航拍小飞机也未必能把这个“北斗七星图”拍出来。因为这块地盘太大了,唯有真正的大飞机才能拍出来吧)所以扎达土林在全国、西藏都极为罕见,正因为其特殊,才格外地为札达县增添了神秘的意象。</p> <p class="ql-block"> 扎达县,还有闻名遐迩的“古格王朝遗址”。这座在300年前一夜之间消失的神秘王国遗址,坐落在县城外18公里处的象泉河南岸。带着扎达土林的一身尘土,我们又急急赶往下一个更加期待的古格王朝遗址。</p> <p class="ql-block"> 下面这张图片是2012年第一次拍摄于古格王朝遗址的傍晚 ,上面这张图片是2018年拍摄于古格王朝遗址的清晨。站在这里,心里总是浮想联翩,遥想三百多年前这里有过何等惨烈的战争?兵士的嘶喊想必曾响彻大地。无数人为它写下种种传说与故事,但笼罩在古堡上的疑云并没有完全消失。</p> <p class="ql-block"> 山顶上耸立的是“坛城殿”,从下面远远望去十分壮观。坛城殿是古格王宫区唯一现存完好的地上建筑。坛城,梵语中的“曼陀罗”,坛城殿,也就是供奉坛城的殿堂,一般为密宗重要的修持场所。考古学家们认为,古格顶端的坛城殿,应该是专为王室举行佛教仪式而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 古格王朝整座城堡建筑在一座300多米高的黄土坡上,地势险峻,洞穴、佛塔、碉楼、庙宇、王宫有序布局,自下而上,依山迭砌,直逼长空,气势恢弘壮观。这些洞穴多为居室,密密麻麻遍布山坡。依山而建的残垣断壁上,仍然可以得见古格的建筑和洞穴,无法想象当年是如何建造这些巧夺天工的建筑的。</p> <p class="ql-block"> 行走,修心,遇见最好的自己。———图片右下角 不知从何处神宇来了一队喇嘛,他们是虔诚的修行者,也成为我们镜头中一个靓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这位汉子是古格王朝遗址的守护人,家里几辈人都日夜守护在这片神奇的“废墟”上,他是接过父辈扛过的“担子”,继续履行一份责任。在我第一次到古格王朝遗址之前,中央电视台正好播放记者采访这里一位“老守护人”的报道,正是这位汉子的父亲。也因为看了这个报道,我寻到门口的守卫室说明来意,表达自己的敬意,并在此留影纪念。他的汉语太“蹩脚”,我又根本听不懂藏语,所以无法进行深入的交谈。</p> <p class="ql-block"> 推开古堡斑驳的大门,沿着城堡的废墟艰难的拾级而上,风声呜咽处,仿佛还隐约夹杂着金戈铁马之声。站在城堡的最高处,极目远眺,整座古堡尽收眼底。远处山岚叠嶂,黄土遍地,暮暮苍苍。夕阳西下的余光中,蓝色的天空下,金黄色的古堡与土山融为一体,这座古老的建筑遗址,还有着最后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遗址对面的土林,在夕阳的映照下,光影变换。下图就是里面有几十个无头干尸的窟穴,我几次走过那里,都没有勇气走到地下窟穴去看一究竟。只见远处厚重的云层仿佛想遮盖住这片土地,把历史埋藏在时间深处,让它千古成谜。</p> <p class="ql-block"> 苍凉的暮色下,一个王朝的光辉慢慢隐退,就像那段波澜壮阔又迷雾重重的历史。我们无法纵览真相,只能在古堡之上感叹数百年岁月的流逝,感悟人间的沧桑。古格王朝这首动人的交响诗,将日日回荡在藏西大地上,余韵悠长!</p> <p class="ql-block"> 离开扎达县,从这里启程,我便开始阿里北线的跋涉,也是我的“十年西藏路”的最后一段行程。 昨晚,在阿里首府狮泉河住上一个条件较好的标准间,将连日来的疲倦和从里到外的灰尘冲洗干净,又美美吃上一顿“大餐”,买上一些水果,这是我们走向无人区的“加油站”。尽管前面的行程更艰苦,但经过前面所走路的历练,我们却已变得自信而坚强。</p> <p class="ql-block"> “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这是诗人海子对西藏的吟咏。在西藏,石头的本质是孤独,是苍凉,是圣洁,是夜晚的冷,是正午的烫,是风过子夜的冥。车行途中,一块巨石在我眼前“飞来”,我举起相机对着车窗外按下快门,拍下这张形状似蟒蛇的飞来石。据说在西藏,许许多多的佛生在石头里,通灵性的石头懂得欣赏它又要离开它的匆匆过客心愿,保佑我们一路平安!</p> <p class="ql-block"> 2018年夏季的阿里地区雨水多,有几座浮桥被冲垮了。如此一来,寻找一条能通过河流的路就有些麻烦,我们是单车一辆,有些担心,故不敢傲然前行。我们的藏族司机次多兄弟联系方向一致的另外几台车的藏族司机结伴同行,看到一个有点阵势的车队了,我原本悬着的心❤踏实多了。果不其然,经过一条水流有些急促的小河,领队的那台车就陷入水中,好在人多,且有这些很有智慧经验的藏族司机,我们8台车安全通过,也由此增进彼此间的友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们典型的北线之路。有的是碎石路,有的是搓板路,有的是水泥扬灰路......。尽管在4500左右海拔的高原,坐着颠簸的汽车长途跋涉,会有许多不适,但我还是乐不思蜀,因为这就是“无人区”应有的感觉!我坐在后排,举着80——400的镜头,透过前面的玻璃窗,对着前面急驶的车队拍下这样的图片,为我集攒的“路”专辑又添加了一幅幅图片。说实在的,我都有点佩服我自己了,在左右摇晃的车里,在后座隔着前玻璃窗,我竟然能拍照片?在光影下,弥漫的尘土就似扬起的风帆,不管前程漫漫,我们的车队都会迎着每日的太阳,一路前行!</p> <p class="ql-block"> 随着去阿里北线的游客和摄影人的增多,沿途的路边会有一些简易的小商店和小饭馆(基本都是卖点快餐面及一些小零食,提供热水),给予就餐的方便。但也需要我们做好野外吃方便面的准备。在这种仙境搬的环境里吃包快餐面,那种感觉别有滋味。次多自己做“糌粑”,从他那里我知道了做“糌粑”的操作流程。我第一次吃糌粑,有点可可粉的味道,能够接受。</p> <p class="ql-block"> 这是阿里北线上我们遇到的第一个大“措”——扎日南木措。这个措很大,几乎一天我们的车都是围着它在转。次多和结伴同行藏族司机绕道把我们带到一个可以俯视远眺扎日南木措的山上,我们看到扎日南木措就像一块碧绿晶莹的宝石,镶嵌在好似玛瑙玉石的群山之中。</p> <p class="ql-block"> 阿里北线荒漠无人,被称之为“生命禁区”,然而这块旷远荒凉之地,却有众多的野生动物和许多大大小小的,色泽艳丽的“翡翠湖”(藏语称湖为措)。我仿佛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真实看到的梦幻之境,这一幅幅立体的山水画,我不仅仅想用眼睛看,用相机拍,更想与它十指相扣,紧紧拥抱!</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雪山湖水就像一对亲密的恋人,有雪山的地方必定有湖水,有湖水的地方必定有雪山的倒影 ,它们时时相依相伴,彼此对望,那么的和谐般配。无需我回家后用PS将它们连接,它们前世今生就用心❤相系。</p> <p class="ql-block"> 窗外的美景不时在切换,将这片神圣的高原净土,以其绝美的杰作呈现在我们眼前。独特的地形地貌,使人观之顿生苍凉悲壮幽静深远之感。在我们眼里,处处是一幅幅美丽无比的油画,都想将其收入自己的相机中。但是不断停车拍摄不现实,于是打开车窗,只能手急眼快 拍上几张。</p> <p class="ql-block"> 然而,不断咔嚓拍摄再多的图片,也难以再现恢弘壮阔的真实盛景。一路上,兴奋与激动,知足与遗憾,敬畏与虔诚,各种美好的愿望,思绪在我心底交替,蔓延。</p> <p class="ql-block"> 美丽的“当惹雍措”湖畔,位于藏北可可西里无人区边缘有一处小村落,名字叫文布南村,文布南村海拔约4600米,属于那曲地区尼玛县境内。这座美丽的村子,原始而粗犷,但周边的风景却美的惊艳,浓郁的藏北风情在这里获得极大体验,还有朴实的藏族同胞。到文布南村我们必须离开S301省道,来回要走二百多公里的无名砂石路,这更是一个挑战。虽然路途艰难,但大北线所展现的美丽和震撼让我们义无反顾的要走下去。</p> <p class="ql-block"> 文布南村是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落,村里人多数半农半牧,在湖滨开了一些田地,种植青稞、土豆、油菜和小白菜等。在海拔4500余米的地方,居然还能种植这些弥为珍贵的东西,除了藏民们的勤劳,还有上天的眷顾,给了这块土地灿烂的阳光和宝贵的水源。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随着到阿里北线的游人的增加,文布南村也建了一些“家庭旅社” ,其实就是家里的房间搭几张类似通铺的床,条件很差的。住在文布南村,最让我高兴的是这里用水不受限制,洗洗漱漱比较方便,免去了之前在一些地方住宿不能洗脸洗脚的尴尬。文布南村面临当惹雍措,这是大大的淡水湖。得天独厚的资源惠泽一方百姓。———这是我们当晚住的藏民家。</p> <p class="ql-block"> 车来了,车走了;人来了,又走了,但来过的人,似乎都留下了自己一腔情怀。每一次从西藏回到家里,至少会有那么一段时间心是净化的。只因这块土地,信仰弥漫真个地区,让你情不自禁的俯下身子,仰望灵魂,从而净化内心。</p> <p class="ql-block"> 当惹雍措一如既往地蓝,从古远到现在。流连忘返,湖水让人忘忧。 那晚,夕阳将天边染成金红的一片。世外桃源,文布南村就在一条小路的尽头,并无过多的打扰。遗憾的是在北线的几个晚上,星空十分明亮,又没有光污染,我真想每个晚上都出去拍那璀璨的银河星空。然而由于无人区野狗特多,湖边时有熊狼出没,伤人事件已有发生,我再想拍星夜,也不得不接受这个“残酷”现实。那个旷远静谧地方的星夜成为我这辈子心中的一个思念的梦!行将再跋涉,挥别文布南村!</p> <p class="ql-block"> 当惹雍措南岸有一座雪山叫达尔果山,山顶积雪终年不化。“达尔果”和“当惹”都是古象雄语,意为“雪山”和“湖”。它们一个是神山,一个是圣湖,保佑着周边的万物生灵。</p> <p class="ql-block"> 闻名遐迩又让我盼望已久的古象雄王国遗址就坐落在神山“达果雪山”的山麓,圣湖““当惹雍措”的东北角。——清晨我们离开文布南村,并不很远的距离却一路颠簸,车拐过一个山口,雄伟的山体,秀丽的湖水就让我们眼前一亮,似乎已经感觉到当年象雄王国的霸气。</p> <p class="ql-block"> 象雄王国遗址位于那曲尼玛县文布乡办事处不远的穷宗,这里的大片遗址即是象雄都城之所在。象雄遗址,建于山腰,石头建筑,规模宏大。古老的象雄王国曾经在青藏高原显赫一时,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佛教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就形成于此时。</p> <p class="ql-block"> 我站在象雄文明遗址前,思接千古…… 。 这是一本厚重的让我不可能读懂的“大书”,因为这本大书大概穷尽权威研究机构都无法可以探索到它的确切秘密,实在是古象雄文明离今天太遥远太遥远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古象雄文明离我们今天到底有多久?我查询资料有说3000年,百度资料引索显示18000年,更有研究文献说象雄文明诞生至今已经有80000年!我已经不纠结它距离我有多远,只需怀揣一颗震撼与敬畏之心,把自己的感悟融入相机,拍下一张张曾经雄霸在雪域高原辉煌鼎盛的古老文明,如今与著名的达果雪山、当惹雍错并存的象雄遗址断壁残垣,无论历史过往多少年,古象雄文明都将与日月同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准备上车了,只见我们车的周围站着蹲着好几条“野狗”,西藏野狗特别多,这是众所皆知的事实。此时,那么怕狗的我倒也显得淡定自如,尽管不敢和它们“亲密接触”,但也敢和它们来张“大团圆”的合影。同在一个地球生存,又在有着悠久历史的象雄王国遗址相遇相遇,也算是千年缘分吧。</p> <p class="ql-block"> 离开古象雄王国遗址,我们的车从山坡缓缓驶下,经过一个“措”——当穷措,来到另一个村——文布北村。</p> <p class="ql-block"> 当穷措与当惹雍措在同一个湖盆之内,湖水未枯以前本是同一湖泊。当穷措在藏语里意为“小的当惹雍错”。听当地人说当穷措是咸水湖 ,湖水在一天之中能变换三种颜色。湖东岸是连绵不断、屏风般矗立的褚红色山壁,清晰地记录了当惹雍错湖水一次次下降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文布北村,这个藏族小村庄隐世而独立,倘若不是这次走阿里大北线到象雄王国遗址,我就完全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可恰恰在这个村子,让我看到震撼心灵的一幕。———在这个偏僻贫困的小村庄,竟然有一所看似十分“亮眼”的小学,这所学校应该是外地援建刚刚建好的,一排白色的教室依山傍水,中间一个艳丽小巧的操场。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中年级的学生整齐坐在操场里进行考试。蓝天白云之下,雪山湖水之伴,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聚精会神不受任何干扰的考试,这样的场景深深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低年级的同学放学了,在老师的带领下井然有序从还在考试的同学身边走过,走出校门。我注意观察,考试的同学没有一个人抬头分心。这里教育资源还很缺乏,但一种精气神却在大山里回荡!</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一路感慨!当风雨骤歇,当云开雾散,眼前的壮丽风貌,一时竟让我感觉一切文字、一切语言都失去了力量。大自然在这里的画作,不是印象派,不是婉约派,是狂野派,是流放派。“一措再措”,措措有千姿;一山又一山,山山有颜色。</p> <p class="ql-block"> 色林错,是我北线一路走来最喜欢的一处胜似仙境的地方。它是仅次于纳木错的西藏第二大湖,藏语意为“威光普照的魔湖”。湖中有山,山中有湖,山环水绕,风情万种。这里还流传一个听似神奇的故事:相传格萨尔王征战魔王阿炯,阿炯战败,口渴难忍,恳求让他死后能喝上足够的水。格萨尔王砍下了阿炯的头,把它扔进了色林错让其继续喝水,从此湖水纵有几条大河的汇入而永远不满。这个湖的湖水微咸,人畜少有饮用,但奇怪的是与奇林湖相连的扎林湖居然是个淡水湖。</p> <p class="ql-block"> 天公巧夺,用的是大笔触,大线条、大色块。云雨、矿物、风沙、水流、植被,还有生于斯长于斯的高原动植物,共同塑造出的灰、白、红、黄、青、蓝、紫……并没有浓墨重彩,并没有刻意陈设,看似漫不经心地组合在一起,却撼动人心,叫人身心臣服。</p> <p class="ql-block"> 阿里大北线,从拉萨出发向南再向西,到达扎达。南线从扎达县出发,沿着札达——仁多——措勤——改则——尼玛——班戈、最后经纳木措回到拉萨,这样一圈全程超过4500公里,单次行程,我们用了整整十五天。</p> <p class="ql-block">人说:阿里是“眼睛里的天堂,身体上的地狱”。“地狱”,对我来说似乎有些夸张。然而,半个多月,我始终没有摆脱平均4500米高海拔带来种种不适的折腾,可是,我的灵魂每天都游历在天堂的瑰丽之中。</p> <p class="ql-block"> 上有“圣象天门”,据说这是通往天堂的门;下有合掌石,也称为父母石,貌似两只手掌紧紧合在一起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眼里,西藏的天空比城里的精致,蓝的清澈,白的圣洁,红的纯粹,紫的高贵。</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要么读书,要么旅行,我想这是因为读书和旅行,都能让我们的精神和灵魂得以升华,而在路上,更为生动。</p> <p class="ql-block"> 纳木错,是我们大环线上最后一个驻扎地,霞光像一件金灿灿的舞蹈服,风光着蓝色天幕下纳木错这个天然舞台,用它最绚丽多姿的风采迎来送往我这个匆匆过客,辉耀着整个高原,也沉淀了我们冷暖自知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十年西藏路,十次雪域行,我人生这一段“朝圣之旅”就此结束了。朋友留言对我说:“你收获的不仅仅只是美丽风景那么简单,去过阿里的人会找到灵魂的归宿,会被唤醒心灵,会带着雪山冰川一样纯净的心情回归生活。”其实,回到赖以生存的家,我们原有的工作或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变,但我真切的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态度悄悄发生着改变,不再纠结那些无聊无谓的琐事,似乎心胸宽了,处事的格局大了,人简单了,崇尚乐观向上的心态占据主流,走过的路,流转的时光,成为我命途中美丽的点缀,这就是西藏这本百科“大书”给予我余生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 爱上西藏,没有什么理由;为什么要走大北线,同样也没什么理由,我想那应该就是一种心灵的呼唤!只有走过之后,才会品出它味道,回味它的香醇。这条路走的很累,但走在这条路上心却静,不浮躁。细细想来,是那条路上没有奢华,没有奢望。只有走过身体的地狱,才能看到心中的天堂!行走在路上,能带我们看见更宽阔的世界,能解得开更多的人情世故,在山水的大气中感染自己的胸襟,能让我们有一个更远大的眼界,行走出一个更清醒的自己,行走出人生一个更大的格局。———就像这张图片中的他们,回望自己走过的路,举起双手大声呼喊:西藏,我来了!西藏,我走了!再见,心中永远的西藏!</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