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初秋,早晚气温逐增凉意,在满城飞絮的秋天里,各种细菌病毒也悄然加快了活动的步伐。令广大家长最担忧、孩子最遭罪的手足口病正式进入每年流行高发期。</p><p class="ql-block"> 关于手足口病,爸妈们一定要提前了解有关知识,才能及时发现、正确判断、合理应对、让孩子少受罪。</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疾病概念先了解</b></p> <p class="ql-block"> 手足口病——徘徊在孩子身边的恶魔,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且传染性强,多见于1 ~ 7 岁的儿童,尤其是 5 岁以下的幼儿,抵抗力差、平日易感冒发烧的婴幼儿更容易被传染。每年4~10月是高发季节,潜伏期长达2~10天。</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相关症状记于心</b></p> <p class="ql-block"> 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与感冒非常像,容易误诊。初期一般会有发热、咳嗽、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多数患儿体温会在 38 ℃ 左右。直到手掌心、脚掌心、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才发现是手足口病。</p><p class="ql-block">注:手足口引起的疹子是一种透明的水疱,主要集中在手、脚、口腔和臀部,疹子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p><p class="ql-block"> 初期轻症: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多在一周内痊愈,愈后良好。</p><p class="ql-block"> 少数重症:少数患儿(尤其是小于3岁的婴幼儿)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会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到生命。相关主要症状有: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精神萎靡,肢体抖动,易惊,呼吸加快,冷汗,四肢发凉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护理方法要明确</b></p> <p class="ql-block"> 一旦发现或确诊为手足口病,家长们千万不能大意,但也不必过于紧张,根据不同程度的症状,配合医生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p><p class="ql-block">一、注意隔离</p><p class="ql-block"> 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 2 周时间,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p><p class="ql-block"> 多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室内温度与湿度适宜。</p><p class="ql-block"> 家长也需警惕:除了生病的患儿不要串门外,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手足口的传播媒介。</p> <p class="ql-block">二、观察病情</p><p class="ql-block"> 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新的症状: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一旦出现危重信号,需及时就诊或复诊。</p><p class="ql-block"> 注意观察呼吸:如果有持续或频繁出现呼吸困难和/或呼吸频率加快,那么肺炎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需要及时就诊或复诊了。</p><p class="ql-block"> 定期监测体温:一般每 4 个小时可以测一次体温,如体温超过 38.5℃(腋温),每 1 ~ 2 小时测一次体温,并要注意有无寒战、惊跳、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出现幻觉或甚抽搐等情况,进行退热处理后 1 小时应重测体温。</p> <p class="ql-block">三、注意护理</p><p class="ql-block"> 宜清淡、可口、易消化饮食为主:予以温凉的与年龄相应的烹饪软烂或流质、半流质食物,如面汤、稀饭、米糊、母乳等,避免过咸、过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p><p class="ql-block"> 在发病的一周内,休息很重要:尽量限制其活动量以防止过度疲劳;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次餐后宜用温凉开水漱口或直接饮用适量的温凉开水。</p><p class="ql-block"> 注意勤洗手:尤其是在外出回到家中、饭前便后,建议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以避免重复感染或交叉感染。</p> <p class="ql-block">四、注意消毒</p><p class="ql-block"> 肠道病毒在 4℃ 可存活 1 年,在 -70℃ ~ -20℃ 仍可长期存活,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但不耐高温。患儿玩过的玩具、用过的口杯、碗筷或其他衣物等生活用品都应彻底消毒。</p><p class="ql-block"> 紫外线照射:如有条件,可以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 0.5 ~ 1.0 小时,但只限于光线所能照射到的物体表面;</p><p class="ql-block"> 阳光暴晒消毒:有阳光普照时可以将需要消毒的物品放置于太阳底下暴晒 0.5 ~ 1.0 小时,但只限于阳光所能照射到的物体表面;</p><p class="ql-block"> 家长自身也需消毒:家长或照顾者在接触患儿前后、给患儿处理大便后应戴手套或注意用肥皂和清水洗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治疗措施不可少</b></p> <p class="ql-block"> 一般治疗:由于传染性强,一定要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对于惊厥的患儿可选择抗惊厥药物,并且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要注意患儿生病期间的营养,促进身体恢复。</p><p class="ql-block"> 重症治疗:</p><p class="ql-block"> 1. 液体疗法:对于出现脑水肿、肺水肿及心功能衰竭的患儿,应在脱水降压的同时限制液体摄入。如果患者出现休克和循环衰竭,则应在纠正休克、补充循环血量的前提下使用脱水药物如20%甘露醇、速尿等。</p><p class="ql-block"> 2. 血压控制:如果患儿出现血压升高、皮肤花纹、四肢发凉,应使用扩血管药物注射,如果血压下降则应给予升压药及正性肌力药治疗。</p><p class="ql-block"> 3. 抗病毒治疗:对于病情进展迅速,症状为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呕吐、全身无力、呼吸异常等,尤其是小于3岁的儿童,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等,需及时就诊,对症进行神经系统受累治疗、呼吸循环衰竭治疗、恢复期治疗,不可耽误病情,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p> <p class="ql-block"> 最后提醒:家长们也应关注宝宝周围其他小朋友生病的情况,避免与生病的宝宝密切接触。</p><p class="ql-block"> 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卫生部有一个五句真经一定要落实: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p><p class="ql-block"> 凡出现发热、感冒或呼吸道症状,或发现手足口疱疹皮疹病儿,应速去医院就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