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少妈妈总是抓住孩子的不足或缺点反复地说,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长,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经常发生。在近十年来的教育“内卷”现象突出的当下,当孩子学习不用心而没有考好时,有不少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地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的内心从内疚不安——不耐烦——反感讨厌,最后孩子被“逼急了”会出现“我偏这样”的反抗心理的行为。</p> <p class="ql-block"> 案例一:一转眼,张妈妈的孩子(东东)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了,东东有一天放学回家神气地对妈妈说:“我是大人了,以后你们不要老把我当小孩看!”因为东东妈妈习惯把他当小孩看,动不动就喜欢扯着嗓子叫:“东东,该做作业了!”“东东,马上考试了,抓紧复习吧!”……好像东东做什么都要妈妈来安排。久而久之,东东偏不按妈妈说的去做,急得妈妈火冒三丈,最后只好搬来救兵——爸爸。</p><p class="ql-block"> 爸爸听妈妈述说经过后笑起来说:“孩子逐渐长大了,有自己的主见,你说多了,引起他的逆反心理。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我们以后不要强迫他”。妈妈听了爸爸的话,悻悻然退出房间。妈妈从门缝中偷偷往里看,只见东东等爸爸、妈妈退出房间后,从床上一跃而起,飞快地坐到写字台前“刷刷”地写起作业来,妈妈的睑上露出了久违的笑意,似乎悟到了什么。</p><p class="ql-block">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如果大人说多了,唠叨个没完,孩子确实会有逆反心理,产生一种难以忍受的情绪,甚至做出小小的反抗。面对这种情况,而家长要做的就是停止唠叨和抱怨。</p> <p class="ql-block"> 案例二:德国的一个著名记者约翰娜,她回忆儿时的家庭教育情况时说:“我接受爸爸的教育总是十分乐意的,不单因为他面容慈祥,还在于他言语的宽容。现在想起来,爸爸无愧是个彻悟教子之道的雕塑家。他常在笑声中就顺利完成了对我灵魂的镌刻。”</p><p class="ql-block"> 这是子女对父亲成功家庭教育的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看一下细节吧。约翰娜小时候有挑食的毛病,不中意的懒得吃,不合口味的不张嘴,所以很瘦。一次爸爸带她去一个庄园耍,看门狗一见她就直扑过来,吓得她躲到爸爸的身后……</p><p class="ql-block"> “爸爸,那条狗为啥专咬我呀?”回家路上,小约翰娜问爸爸。</p><p class="ql-block"> 爸爸笑道:“你知道狗最爱吃什么?”“骨头!”“对了!”爸爸亲妮地抚摸着她的头:“身上多长点肉,就会把骨头包住了,那时,狗就不会咬你啰!”要多长肉,啥都得吃。在爸爸幽默风趣的谈笑中,让小约翰娜明白不能偏食的道理。整个过程,自然而轻松,没有命令与责备。</p> <p class="ql-block"> 作为父母亲,面对颇有个性的子女,必须要用孩子们能接受的事实去引导。这就要求父母多去了解孩子的个性心理,并擅于在生活中寻找教育的契机,让孩子体验、感悟道理。</p><p class="ql-block"> 孩子身上的每一件小事,引导得好,都会成为一个成长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