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巷子等你(一)

快乐人

<h3> 下午开饭时间到了,农村老家带来的馍馍早已吃完,我摸摸衣袋,空无分文,哦,又断粮了!我心头一阵凄怆,强打精神,背起书包来到学校对面的老巷子旁边,在田埂上边读书,边津津有味地拔着吃野草野菜充饥。</h3><h3> 忽然一个银铃般的声音在我耳畔响起:“我说你文章咋写得那么好,原来你吃的是野草,怪不得有个名人说,作家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这话一点儿不假。”</h3><h3> 我回头一看,说话的是初三(1)班学习委员黄鹂,她家住在老巷子,爸爸是职业军人,远在新疆服役,她经常随男同学一起进山砍柴、割竹子,彼此相识。虽然同在一个学校,但她比我低一级,经常见面,却很少说话。</h3><h3> 我掩饰不住满脸窘态,灵机一动说:“我吃草是治病哩,你知道吃蒲公英治啥病?”</h3><h3>黄鹂“呵呵”一笑道:“我知道你吃蒲公英是治饿病哩。”我红着脸说:“黄鹂,你啥时候知道我的密秘?”</h3><h3> 黄鹂说:“张志华,快别瞒了,你的密秘我早知道了,我回家路过老巷子,几次发现你在山坡上拨着吃草哩。我这里有二角钱,你拿到学校灶上买碗饭吧。”说着她从衣袋里掏出二角钱递过来。</h3><h3> 我再穷也不能随便接受一个女同学的馈赠,便受宠若惊地往后退了退说:“我不需要钱,真的不需要钱。”</h3><h3> 黄鹂说:“张志华,我知道你经常给报上写文章,又要忙学习,又要费脑子写文章,你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不吃饭,饿坏了身体,多大的理想都会化为泡影。”</h3><h3> 我疑惑地问道:“我写文章的事你也知道?”黄鹂笑嘻嘻地说:“你在报上发的文章,同不们都在传着看哩,我怎么会不知道你这个才子的大名呢?拿着,快把这二角钱拿去买饭吃。”她用近乎命令的口吻对我说。</h3><h3> 我接过带着她体温的二角钱,感到心里热乎乎的,学校灶上一碗面条九分钱,这二角钱够我两天维持生命的生活费。</h3> <p class="ql-block">  1973年,我在六盘山中学读高中,同学们的生活到了极贫线,星期天,大家就结伴进六盘山割竹子、砍柴、挖药,搞勤工俭学,维持生计。</p><p class="ql-block"> 那天,我正挥汗如雨的在竹林里割竹子,忽听身后“啊”的一声尖叫,转身一看,只见一条毒蛇正在快速地匍匐着向黄鹂爬去。黄鹂边尖叫边退,眼看着就要退到悬崖边了,毒蛇仍在穷追不舍地向前爬。我一个箭步冲上前去,飞起一脚,将毒蛇踢下山崖。</p><p class="ql-block"> 黄鹂从惊恐中缓过神来,“呜呜”地大哭起来。我劝道:“黄鹂,别哭了,毒蛇已被踢下山崖,有我在,再毒的蛇也咬不到你。”我越劝,黄鹂越哭,我便心生一计,惊道:“看,蛇!”黄鹂听见有蛇,立即止住哭声,向我身边靠了靠,惊恐地问道:“蛇,在哪儿?”我笑道:“在山沟里。”</p><p class="ql-block"> 黄鹂拖着哭腔说道:“张志华,你真像及时雨宋公明,今天要不是你及时赶到,我不被蛇咬死,也要被蛇吓死。以后进山时,你就领着我吧。一来学习你的写作经验,二来吗你还可以帮我打蛇。”</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黄鹂爱看我写的文章,以后我每在报刊上发一篇文章,就兴高采烈地拿给黄鹂看。黄鹂敬佩地说:“你生活那么困难,还坚持给报刊上写文章,真了不起。”</p><p class="ql-block"> 我自谦地说道:“我写的只是小豆腐块,刘绍棠上小学时写的文章就选进了中学课本,和那些名人比我还差得远哩。”</p><p class="ql-block"> 黄鹂感慨地说:“我的作文怎么也写不好,张志华,你写稿子感到困难吗?”我吞吞吐吐地说:“我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写稿子的纸,没钱给报社寄稿件(文革时期在报刊杂志上发文章没有稿费)。”</p><p class="ql-block"> 我随意说了一句,没想到第二天早晨,黄鹂给我送来了两本稿纸,十张邮票,十个信封。我感动地连声说:“谢谢,谢谢!黄鹂——太谢谢你了,你这真是雪中送炭!”</p><p class="ql-block"> 黄鹂呶了呶嘴,做了个鬼脸说道:“但愿你能锦上添花.”</p><p class="ql-block"> 我的目光久久地在她的鹅蛋脸上停留,一寸一寸地移动,她柳眉细长,丹凤眼出奇的清澈明亮。微微上挑的眼角,天然地带了几分笑意。她此时的笑意让我轻松,甚至让我感到亲近。她一袭红衣,一头短发,像日本影星山口百惠,更像昔日的名门闺秀,清纯、优雅,还带几分高贵。</p><p class="ql-block"> 优雅、高贵,这是我在外国小说中经常读到的两个形容词,它们专属名媛靓女。但是在六盘山下老巷子,成长在东倒西歪烟熏火燎的屋檐下,生活在粗声大嗓的环境中,粗衣粝食,柴米油盐,这样的土壤怎么会生长出优雅和高贵呢?因此,看着有几分优雅高贵的黄鹂,风姿绰约地站在我面前,立刻让我想到了一句唱词:天上掉下个林妹妹。</p> <p class="ql-block"> 自从和黄鹂相识,我的心中多了一份忐忑不安,就像一只最卑微却有自知之明的癞蛤蟆,垂涎于一枚高贵的天鹅蛋,自卑中还加着负罪感。中国有的是穷小子与富家小姐的爱情故事。才子配佳人,男主角往往是穷书生。十年寒窗,金榜题名,终成眷属,是千年不变的公式。即使背信弃义,也是成功的男主角才有的权利。但我深知古代的神话无法将我拯救。只有事业上的成功才可以建立现实的平衡,让我可以坦然地伸出双手,与她相握。</p><p class="ql-block"> 星期六下午课外活动时,黄鹂给我手里塞了一张纸条。我打开一看,上面写着:“星期六傍晚,等你,在老巷子,黄鹂”。</p><p class="ql-block"> 老巷子位于隆德县城龟山南坡,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前跨一步就已踏入六盘山。一重重一叠叠的大山触面而起,万千杂树植满沟壑。鹅黄、嫩绿和深黛汇成极饱和的绿色,将荒山大野涂抹得天衣无缝。但山体一不小心抖露出一片裸岩,一段裂谷。那些石灰岩、花岗岩和海绵生物礁,就以奇奇怪怪的的形状将嶙峋和粗粝夸张到极致。</p><p class="ql-block"> 清凉河,我家乡小镇的母亲河,就从这一片嶙峋和粗砺中夺路而出。莹绿,碧澄,一曲蜿蜒的流淌让人心颤。路转峰回之中,老巷子出现了。它的出现,为这里的荒凉和寂寥加进了诗意的元素,使这深山里立刻有了古典诗词般的美感。</p><p class="ql-block"> 丝绸之路,深山古巷,缠绵流水,为我与黄鹂故事的展开作了最好的布景。</p><p class="ql-block">鹧鸪声声,百鸟和鸣,撩拨着心绪,美妙而复杂。这里应该属于王维、李白、陶渊明,属于阮籍、嵇康、马致远,这是可以让他们的诗囊里增添精品的地方。这里更应该属于张大千、李可染,一轴现成的山水长卷,意境高古而幽远。</p><p class="ql-block"> 进入老巷子,一股古朴、详和的安静渐渐把我包围。</p><p class="ql-block">  碎石块铺就的巷道,高低不平,让你即使走路也不会无聊,连台阶都是由不平整的大石头直接搭砌而成。黄土墙、老戏台、老磨坊、老水井、民俗墙……让我再次重温那些渐渐离我们远去的老传统、老物件。漫步于这个古老的乡村,思绪也会变得平和。脑中忽然想起一首小诗:斑驳的石砖,精美的墙雕,绿色的青苔,声声诉说着时光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黄鹂如约在老巷子前面的一条小河边等我。这是第一次单独和女孩子在一起,我的心情像这仲春的季节一样明媚。十八岁的年纪让我充满激情和幻想。勃勃雄心、野心,还有一些见不得人的念头,都在这个季节里蠢蠢欲动。我想牵着黄鹂的手过桥,想背着她涉水过河,想让她攀着我的肩膀上树。然而面对她的美丽和纯洁无邪,这些我都不敢,我生怕亵渎和冒犯了她。我们并肩走在小河边,谈学习,谈理想,谈人生,最后不约而同地把话题扯到老巷子上来。</p><p class="ql-block"> 黄鹂说:“老巷子当年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一路骄阳,一路明月,西下新疆,东接长安,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商人僧侣,舍身夺命在老巷子往返。鲜血,白骨,丝绸,茶叶,还有两千年的意志,维系骆驼巷古道——老巷子。在这里,穿过历史风云,可以看到商的耕牛,周的木犁,秦的方砖,汉的琉璃,唐的水车,宋的城基,元的旌旄,明的箭矢,清朝的碾盘,民国的碌础。古色古韵的四合院、红灯笼,辘轳和井,‘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红对联。在这里,可以尽情的体验千年古县隆德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我说:“老巷子真是块风水宝地,传说伏羲氏在这里教先民结网扑鱼,辩四季,识南北,制历法,论嫁娶。炎帝神农氏到这里,种五谷,尝百草,开创了农耕文明。汉武帝率领千骑万乘征讨匈奴,经过老巷子时,旌旗蔽天,鼓角动地,好不威风。西夏王李元昊获得好水川之战大胜后,率文臣武将来老巷子歇息,宰相张元在老巷子前的上界寺墙壁上题诗:‘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清朝末年,左宗棠率六万湖湘子弟西征新疆经过这里,在老巷子傍栽下的左公柳,至今仍枝繁叶茂的在风中挺立。”</p><p class="ql-block">黄鹂说:“听我爷爷说,1935年秋天,红军北上抗日,路过六盘山,老巷子住满了红军战士,晚上全部露宿街头,秋毫无犯,乡亲们都说他们是仁义之师,天兵天将,你看,当年他们在老巷子刷写的标语遗迹犹存。”</p><p class="ql-block"> 我们越谈兴趣越浓,黄鹂一直处于兴奋之中,河边打水漂,崖畔采野花,桥上观飞鸟,乏了,坐在树林边,我还向黄鹂讲述了一个关于老巷子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相传,很久以前,老巷子住着一位贫穷青年朱林,与员外的女儿相爱,女孩的父母却把女儿许给一个有钱有势的人家。出嫁的前一天晚上,女孩逃出家门,和朱林一起逃入六盘山中。员外发现后立即派家丁前去追赶,夫家也唤来家丁在四山堵截。眼看这对情侣就要被捉住,突然山上生出一丛丛翠竹将他们拥入怀中。追赶的人便用镰刀拼命地去砍割翠竹,可是越砍越多,越割越密,面对茫茫翠竹,追赶的人们只好知难而退。这对情人从此便化成一对翠鸟,相依相和,不停地歌唱,以表达爱情的誓言和对翠竹的感恩。</p> <p class="ql-block"> 星期天早晨,我进山割竹子,路过老巷子, 黄鹂拿着绳子、镰刀,早早地站在路口等我。我们踏着清晨的露珠,吮着甘甜的山风,沿着老巷子、清凉寺、老虎嘴兴高采烈地进山。</p><p class="ql-block"> “六盘高呀高又高,白云在咱脚下飘,撕朵彩霞擦擦汗,跳进天河洗个澡,唉嘿哟,唉嘿唉嘿哟,山娃子更比神仙好。”</p><p class="ql-block"> 我们说又笑又唱歌,走了两个多小时,来到高石崖,见一面坡上长满了茂密的竹子、藤条,便弯下腰,开始割竹子。</p><p class="ql-block"> 我挥舞着镰刀在前面割,黄鹂跟在我身后,把我割倒的竹子,一撮一撮的拾着堆在一起,中午时分,我们已割了两千多根竹子,便分成两捆绑好。 </p><p class="ql-block"> 两人高兴地擦擦额头的汗水,跑到石崖下,爬在山泉边美美喝了一口泉水,掬几捧泉水洗了洗脸,全身的疲乏顿时消失了。便坐在大树下,拿出苦苦菜饼饼一边吃,一边玩,听鸟雀鸣叫,看白云奔跑。黄鹂跑进草丛里,拔了几棵野蒜,塞到我手里说:“张志华,尝尝山珍野味吧,真好吃。”</p><p class="ql-block"> 吃罢干粮,我折了几根藤条,编了一个凉帽,戴在黄鹂头上,又采了几束山花,插满黄鹂两鬓,笑着说道:“嗬嗬,黄鹂今天变得和新娘子一样漂亮。”</p><p class="ql-block"> 黄鹂呶着嘴说:“看把你想得美的,我才不给你当新娘子呢。”说罢清了清嗓子,放开歌喉唱道:</p><p class="ql-block"><b>“崖畔畔牡丹队队开,</b></p><p class="ql-block"><b>山沟沟锦鸡双双来。</b></p><p class="ql-block"><b>河里(的)金鱼并尾游,</b></p><p class="ql-block"><b>天上(的)大雁一字排。</b></p><p class="ql-block"><b>出水(的)荷花泥里的耦,</b></p><p class="ql-block"><b>根茎相连(么)不分开。</b></p><p class="ql-block"><b>辕马驾车(哟)梢马跑,</b></p><p class="ql-block"><b>世界上最数(嘛)哥哥好……”</b></p><p class="ql-block"> 我和黄鹂正着玩得痛快,忽然山沟对面传来了“唰唰”的怪响声,树木摇晃声。</p><p class="ql-block">霎时,小鸟惊飞,枯叶落地,我们警觉的循声望去,只见几丈宽的沟对面,树林里站着一只凶狠的大花豹,甩动粗大的尾巴,张着血盆大口,喘着粗气,墨绿色的眼睛散发出摄人心魄的寒光,死死地盯着我俩,嘴上长长的胡须,额头黑色条纹,身上的花斑清晰可见。以前常听人们绘声绘色地描述,豹子在晚上偷吃生产队里牛的故事,但这么近看豹子还是头一次,我们顿时吓傻了,不知哭,不知叫,不知跑。</p><p class="ql-block"> 那畜牲看看宽大的山沟,几次甩动着钢鞭似的尾巴,试着想从沟对面跳过来,捕食眼前的猎物,但面对万丈深谷,胆怯地往后退了退,又沿着山洼转了转,回头望了望我和黄鹂,无奈地顺着沟沿向大山深处走去。</p><p class="ql-block"> 这时,我才醒过神来,心想:“不好,豹子肯定是要从沟对面绕过来吃我们”,拉着黄鹂的手,说了声:“快跑,豹子来了!”连滚带爬朝山下奔跑,顾不得岩石扯破衣服,顾不得荆棘刺破皮肤,顾不得山高林深,顾不得道路崎岖,只是拼命地跑呀跑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