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无论是学习中医还是学习西医,研究的都是人体这个对象,那么势必需要对人体的各个部分有一个明确的指示,这个时候我们的骨骼——这个人体的框架,又相对固定,还非常好触及,就非常适合作为一个人体上各种方位的参考系,现代医学来说,就是人体的“骨性标志”。而《黄帝内经¬灵枢》骨度篇中开篇即说,皇帝问于伯高曰:《脉度》言经脉之长短,何以立之?伯高曰“先度其骨节之大小、广狭、长短,而脉度定矣。”也是在说以骨骼为参考,可以来判断经脉的情况。</p><p class="ql-block">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下人体上比较常见的、主要的骨性标志。</p><p class="ql-block">在现代医学中,将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统称为运动系统,起到对人体的支持、保护和运动等作用。我们知道,成人共有206块骨头,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一些骨头或者骨头的连结处就特别突出,独一无二,就常被作为参照对象。先说头面部:</p><p class="ql-block">颧弓:太阳穴以下,面颊以上的区域,可以摸到一条非常明显的硬的骨性突起,就是我们的颧弓。颧弓上缘凹陷处是上关穴,上关正下方的颧弓下缘下面的凹陷处是下关穴。</p><p class="ql-block">乳突:颅外面颞鳞后下方,外耳门后方的肥厚骨突起。比较容易触及,是胸锁乳突肌的终点处。</p><p class="ql-block">图片</p> <p class="ql-block">再来说一下躯干部:</p><p class="ql-block">第七颈椎棘突:也叫隆锥,当我们略低头时,摸到的后颈部的最高处。第7颈椎棘突下方凹陷,就是大椎穴。</p><p class="ql-block">颈静脉切迹:左右锁骨内端中央凹陷处,平视前方时,很自然能摸到两根锁骨的中间凹陷,这个凹陷的中间,即是天突穴。</p><p class="ql-block">胸骨角:从颈静脉切迹顺着胸骨往下摸,会摸到一个高起处,正是胸骨柄和胸骨体的连结处,称为胸骨角,平对第二肋,是肋骨计数的重要标志。颈静脉切迹和胸骨角的中间,即是华盖穴。从胸骨角向下,摸到第4肋间隙平对即是檀中穴。</p><p class="ql-block">肋弓:肋骨的8~10肋的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一个肋软骨的下缘,构成肋弓,双手在腹部很容易摸到肋弓,肋弓的最下缘,也就是第11肋骨尖端下缘,就是章门穴。</p><p class="ql-block">图片</p> <p class="ql-block">骶管裂孔:骶骨的两侧有耳状的关节面,与髋骨连接;骶骨中央有一纵贯全长的管道,称为骶管;骶管向下开口形成骶管裂孔。骶管裂孔两侧有向下突起的结构,称为骶角。督脉腰俞穴位于骶管裂孔。骶骨两侧关节面上有八个孔,是八髎穴。平对骶管裂孔的两个骶骨孔是八髎中的下髎,其余依次上推。</p> <p class="ql-block">其次是上肢骨:</p><p class="ql-block">肩胛骨:是胸廓后面的外上方,呈三角形,分两个面、三个角和三个缘。肩部最高点是肩峰,肩峰角与肱骨大结节间的凹陷处是肩髎穴。肩胛骨上角对应第2肋,上方凹陷处是天髎穴,都是手少阳三焦经上的穴位。肩胛骨下角对应第7肋,在后背处平对第7胸椎棘突,第7胸椎棘突下为至阳穴。</p><p class="ql-block">肱骨内外上髁:肱骨下端内、外侧部各有一个突起,分别称内上髁和外上髁。内上髁前凹陷是少海穴,外上髁上方凹陷附近取曲池穴。俗称的网球肘就是肱骨外上髁附近肌肉慢性发炎,也称肱骨外上髁炎。</p><p class="ql-block">桡骨茎突:桡骨下端外侧面向下的突起称茎突,在桡骨茎突前内侧可触摸到桡动脉的搏动,即脉搏。也是中医把脉的主要位置。</p><p class="ql-block">尺骨鹰嘴:尺骨上端粗大,有两个突起,后上方较大的突起称鹰嘴。曲手肘时,上方的鹰嘴窝处取天井穴。</p><p class="ql-block">尺骨茎突:尺骨头后内侧向下的突起称尺骨茎突。</p> <p class="ql-block">最后是下肢骨:</p><p class="ql-block">髂嵴:髂嵴全长可以在体表摸到,其前端为髂前上棘,后端为髂后上棘,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平对第4腰椎。第4腰椎棘突下为督脉腰阳关穴,两侧旁开1.5寸为膀胱经大肠俞。</p><p class="ql-block">股骨大转子:股骨是人体最粗大的长骨,上端有朝向内上方呈球状膨大的股骨头,与髋臼相关节。股骨头外下方较细处称股骨颈,此处老年人易发生骨折。股骨颈一下为股骨体,在颈体交界处有两个隆起,外上方的称大转子,可在体表摸到,内下方的称小转子。股骨大转子和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处取居髎穴。</p> <p class="ql-block">膝关节:由股骨下段、胫骨上端和髌骨组成。膝关节处,髌骨两侧的凹陷就是我们俗称的膝眼。外侧膝眼即是犊鼻穴。</p><p class="ql-block">腓骨小头:腓骨是下肢小腿长骨之一,较细,在小腿外侧。上端膨大称腓骨小头,腓骨小头下方凹陷处是阴陵泉穴。</p> <p class="ql-block">这些比较明显明显的骨性标志,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完成一些人体的局部定位。在《黄帝内经¬灵枢》骨度篇中,也有使用到上述骨性标志的尺度分寸(寸均为同身寸),例如“耳后当完骨者,广9寸”,就是说两个乳突之间距离为9寸。“髀枢以下至膝中,长一尺九寸”,是说股骨大转子至腘窝处一尺九寸。“膝以下至外踝,长一尺六寸”是说腘窝至外踝尖处为一尺六寸,等等。</p> <p class="ql-block">了解了身体上这些明显的骨性标志,也是我们了解身体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你学会了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