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刹那芳华” 铸妙笔生花——2021年秋季青阳片区八年级语文市级公开课教研暨“校本教研”经验交流活动

湛影

<p class="ql-block">  “双减”背景下,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练、评”一致性的贯彻落实,2021年12月24日下午,2021年秋季青阳片区八年级语文市级公开课教研暨“校本教研”经验交流活动再次在我校开展。</p><p class="ql-block"> 晋江市进修学校教研员洪祖旭、许良思老师莅临我校同研共评,校际教研组成员、各校初二语文老师代表、龙岩长汀二中跟岗教师、我校许清海书记及我校初二全体语文老师参加本次教研活动。</p> 课程观摩 <p class="ql-block"> 晋江市华侨中学的王美丽老师的观摩课《刹那间的芳华——以〈“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为例指导新闻特写写作》,通过“动作描写”、“场景拆分”、“写作手法”三个方面方法总结指导学生新闻特写写作,将方法指导与作文升格结合起来,<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由课内教材迁移至实际生活写作,</span>针对三位同学校运会新闻特写片段进行分镜头习作升格,切实有效。</p> 评课研讨 <p class="ql-block"> 观摩课结束,听课教师到图书馆一楼分“教”、“学”、“评”、“练”四个小组对王美丽老师的课进行评议研讨,集思广益,各抒己见。</p> <p class="ql-block">【观“教”组】</p> <p class="ql-block">【观“学”组】</p> <p class="ql-block">【观“练”组】</p> <p class="ql-block">【观“评”组】</p> 议课交流 <p class="ql-block">晋江市华侨中学许清海书记代表学校发言</p><p class="ql-block"> 我校许清海书记代表两校领导对各位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认为,教研活动对我校学科建设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校在规模化教学的背景下做到课堂精细化,重点表现在备课环节细致科学;对洪老师的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表示敬佩,对日丽老师的扎实教学表示肯定;预祝活动圆满结束,人人都有收获。</p> 说课 <p class="ql-block">  王美丽老师感谢大家远道而来,表示自己仍有发展进步空间;感谢洪老师第一时间帮忙纠正教案;感谢日丽老师对公开课流程进展、公开课素材的关注;感谢组里同事的意见和支持。</p><p class="ql-block"> 这堂写作课以“教学练评”作为主线贯穿,意在让学生在完成新闻阅读的基础上,结合校运会新闻特写写作训练,完成方法的总结、迁移与使用。本堂课的遗憾在于“练评”环节较为仓促,未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展示“学”的成果。</p> 磨课 <p class="ql-block"> 初二语文学科组组长林艳老师做“指之有度,导之有方”的专题发言。</p><p class="ql-block"> 从“我们的课程立意、构思与升格”三个方面谈了学科组选题立意、试讲磨课背后的故事,展现了晋江一中、华侨中学初二语文学科组共研共评,团队共进的风采。</p><p class="ql-block"> 她指出,该课旨在突破写作难点,从微型视角切入写作,聚焦学生学情,以学生为主体,指之有度,导之有方,提高指导的针对性与有效性。</p> 议课 <p class="ql-block">【观“教”组】英墩中学俞美仙老师代表发言</p><p class="ql-block"> 王美丽老师很好地扮演了课程开发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等角色,教态亲切而有激情,课堂气氛民主宽松,以课文为范例,以校运会片段训练为蓝本,新闻特写写作指导实在,可操作性强。</p><p class="ql-block"> 建议:可多倾听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参与课堂;教案中教学重点、难点较为宽泛,可聚焦方法指导与突破。</p> <p class="ql-block">【观“学”组】子江中学梁明恒老师代表发言</p><p class="ql-block"> 王美丽老师课程标题唯美精当,指向性强,切入点小;新闻单元写作训练以校运会为素材,贴近学生兴趣;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三学一用”,即乐学、会学、能学、活用。</p><p class="ql-block"> 建议:更加关注单元整体教学,体现“新闻味”;针对新闻特写,基于情感来选择瞬间,再来说怎么写,谨防模糊了“刹那间”。</p> <p class="ql-block">【观“练”组】西滨中学张旺丽老师代表发言</p><p class="ql-block"> 课中保证了一定时长的课堂限时书面训练,训练题目指向清晰,与当堂课的专题和教学目标一致或匹配,并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够以改为练,以改促学。</p><p class="ql-block"> 建议:可适当延长学生书面训练时长,增强学生训练参与度;小组合作探究时可增加组内横向、小组间纵向的思想碰撞,培养挑战精神。</p> <p class="ql-block">【观“评”组】紫华中学林仲洋老师代表发言</p><p class="ql-block"> 合理运用多媒体,及时有效展示学生习作;侧重对学生习作的点评,通过点评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注重小组合作学生评价与师生交流评价。</p><p class="ql-block"> 建议:由课堂静态的评价,切换到动态的评价:增加生生互评、学生自评;三篇习作学生的名字可出现,增强学生成就感;教师点评指向性可更明晰准确。</p> 总结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观《刹那间的芳华》即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8px;">高登中学</span>余永忠老师</p><p class="ql-block"> 小序:观摩侨中《刹那间的芳华》青阳片公开课,感受新闻特写动作、场景、手法运用之巧妙,指导有方,训练得法,会学活用,于此类作文升格大有裨益;评课其间,且为之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刹那芳华引入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切分场景化纷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堂中已把金针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妙笔生花不待言。</p><p class="ql-block">注:“金针”,出自元好问《论诗》“晕碧裁红点缀匀,一回拈出一回新。鸳鸯绣出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p> <p class="ql-block">洪祖旭老师总结</p><p class="ql-block"> 王美丽老师这节课最大亮点在于教材资源的选择和使用,与单元整体设计。课程选择八年级上册新闻活动探究中的任务三新闻写作,针对性很强。</p><p class="ql-block"> 洪老师同时提出几点建议:关注“标题”,无论是教师课题的标题,还是学生习作的标题,都可作为一个教学资源;“新闻特写”概念的定义可以不必这么官方,可围绕“特”字进行解读;利用好两个板,白板是辅助,黑板才是主要;对学生书写要有要求;课程结尾处可“宕开去”,指导学生新闻特写不拘泥于体育片段,亦可用于生活中许多场景。</p><p class="ql-block"> 总之,教师应站在对学生终身受用、终身生活的角度去评价学生,奠定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这样的教学,这样的评课议课又何尝不是“刹那间的芳华”?</p> <p class="ql-block">【出品】晋江一中、华侨中学初二语文学科组</p><p class="ql-block">文字:连华珍、许娉婷</p><p class="ql-block">摄影:杜亚南、许燕瑜</p><p class="ql-block">审核:黄日丽、林 艳</p>

学生

老师

特写

写作

我校

芳华

新闻

语文

教研

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