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b></p> <p class="ql-block"> 唐宋时期,“冬至”地位很高,内外官吏放七天长假,跟现在春节长假一样。文人墨客纷纷写诗作词称颂“阳气回升”,普通百姓除了穿新衣、享美食、祭祀先人,参与政府专为冬至开放的民间赌博等外,当年流行的《数九歌》依然传唱至今苏东坡的弟弟苏辙还作一首《冬至日作》:“似闻钱重薪炭轻,今年九九不难数。"明清时期,京津地区的民间又流行贴绘“九九消寒图"。清富察敦崇史料笔记《燕京岁时记》还介绍了《消寒图》具体涂法:“上阴下晴雪当中,左风右雨要分清,八十一全点尽,春回大地草青青"。颇似现今人们翻历书。</p> <p class="ql-block"> 流传至今的冬至习俗告诉我们,古人的时间制度和观念,代表着一种文化归属。在最寒的环境中营造新期待的心境,进而带来一种共同的感受,凝聚大家的认同感。古人开发“冬至”节气蕴含着生命的哲学。</p> <p class="ql-block"> 代表冬至节的是《地雷复》卦。卦象的意思就是一阳复始。这自然界奇妙的现象,蕴含了盛极而衰,衰极而盛的哲理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p> <p class="ql-block">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意思是:季节变化人事兴替,相互催促,冬至过后天气转暖,春天又将到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通过本次活动,提升了孩子们的绘画能力,进一步了解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冬至”,更让孩子们懂得了“冬至”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如果能在“冬至"的哲学里感悟生命,懂得在寒冷的冬天,就已经知道春天离我们不远,在最黑暗的时刻,就已经知道曙光就在前面,提高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那么,走过隆冬我们就会迎来春天;度过黑暗就会迎来黎明!</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