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觉已春深

龙卷风雨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借用深谢。</p> <p class="ql-block">大约在四岁时,父母开始教我识字。那时街上标语口号很多,字很大,最多的就是“毛主席万岁!”,除过自己的名字,我最早认识的就是这五个字,最得意的就是写给别人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因为写在地上的毛字多了一横,被人告发了。一伙造反派找到家里,关起卧室的门诱哄我在地上写,企图获取罪证将我打成小反革命。我爸爸回家后敲门砸门,愤怒地踹门,迫使他们打开门,大吵着赶走了他们。随后在单位据理力争,造反派们才撤销了准备整我的黑材料。</p> <p class="ql-block">学龄前我已经认识不少字了,最喜欢看小人书。当年家里也买了不少,但我还是爱往邻居家跑,一去就翻人家的小人书,连图带字一起看。那时已经痴迷在文字的世界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后来上了学,越发迷恋,寒暑假是我阅读课外书的最好时光,父母又支持,从图书馆借书供给我,还买了四大名著。我看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就是原著《西游记》。同桌田海民问我借书看,我就把心爱的《水浒传》借给他看了。</p> <p class="ql-block">这本《赵一曼》被我反复翻阅,又借给罗大平她们看,辗转几人之手后,书页都翻烂了。罗大平就在书前后各贴上一张书的封皮还给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沣峪口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不高,那时文化生活也不丰富,根本没有课外书看,同学间就借书看。因为我是精零厂的干部子弟,家庭条件比他们要好,自然而然有书往出借。我们同厂职工子弟间也相互交换了看书。</p> <p class="ql-block">一次,同学于春玲跟我说她有本小说可好看了,她给我简单讲了一下,说是有个女党员在做地下工作时,被她的上司——那个国民党军官看上了,军官对她展开各种追求,而她对这个军官从来不假辞色。后来她因身份暴露被捕,这个军官软硬兼施也不能使她屈服,他恼羞成怒把她押往刑场枪决,但最后一刻军官又舍不得杀她,想要救她,竟提出只要她嫁给自己就放了她。说到这关键之处,于春玲却不肯往下讲了,让我回家自己看。结果我到家才拿出书看,就被我爸爸发现了,他翻了翻后不同意我看这种书,逼着我立马上楼把书还给了于春玲。所以呢,我也不知道最终的结局。</p> <p class="ql-block">上了高中的寒暑假我才开始阅读《红楼梦》,一下子就痴迷上了它,并看了不少评论文章。我央父母借《红楼梦学刊》来看,还把自己代入进去多愁善感起来。我特别喜欢林妹妹,背下了她的一首首诗。宝黛读过的《西厢记》,我也是那会儿看了一遍又一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借阅了许多外国名著,如《约翰•克利斯朵夫》,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约翰•克利斯朵夫与恋人赤足隔着一扇门,想推开那扇门又情怯,反复纠结的那一大段心理描写,那种纯洁羞涩的小儿女神态打动了我,直到今天还深留在脑海中。</p> <p class="ql-block">每次我都喜欢和爸爸上街,去书店转转看看,买喜欢的书,爸爸也不是每次都给我买,去了几次才买一本。因为不易满足,我就格外珍惜到手的书藉,新书要反复的看几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后来,我有了孩子,也喜欢带他去书店看书买书。我儿上小学那阵子,萧鼎的《诛仙》受大众追捧。我就利用暑假,每天吃完晚饭后,和孩子一起到书店蹭书看。我们真有毅力,竟然在书店把这套书看完了。</p> <p class="ql-block">书店里层出不穷的书藉陶冶着我的情操,那一本本凝结着作者心血的文字在我眼前招手,似乎抓住了我的灵魂。喜剧的故事,悲剧的情节,慰籍着孤独的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书店是那段时间最快乐的游园,我在知识的庄园采摘鲜花一枝枝,我在知识的海洋撷取浪花一朵朵,我在知识的山林寻幽探胜度春秋,我在知识的沃野策马奔腾历冬夏。</p> <p class="ql-block">在孩子成长的那个时期,我忽然迷上了武侠小说,从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到绝代双骄小李飞刀,楚留香傅红雪;从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到大唐双龙传大剑师传奇。我如四大名捕搜捕小说,说英雄谁是英雄?金古黄梁温是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爸爸那时觉得很奇怪,说我以前从来不看这种书,现在怎么会迷上了?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只是一心沉浸在武侠世界的侠骨柔情里,叱咤风云。</p> <p class="ql-block">武侠是成人的童话,我心里住着个长不大的孩子,天真无邪,喜欢看这些童话书也不奇怪。我喜欢书中描写的奇人奇事奇遇,那些武功秘籍武打招式引人遐想,那种纯情痴恋苦思孽缘让人迷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段时间是我人生的至暗时刻,我只有在奇妙的武侠世界游历,才能忘了现实生活的痛苦。我就是靠着这精神鸦片的麻醉,填补爱人离去后心灵的空虚寂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读完了金庸全集和黄易、温瑞安几乎全部的作品,古龙作品读了有一半,只有梁羽生的书看的不多,才几本。这些书真是镇痛剂一样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除了买回这些书看,我还订阅了《今古传奇•武侠版》、《今古传奇•奇幻版》,几年下来积攒了一书柜,还有断断续续零零散散购买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今古传奇》单双月刊,故事版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在盘点一下,我竟然看了那么多书,像个海绵疯狂吸水。这些现代作家的遣词造句笔法文风无一不影响着我,丰富着我的用词宝库,积累起我的用句藏品。谁说武侠作品低俗怪诞,明明它的魅力无穷。</span></p> <p class="ql-block">孩子长大了,我推荐他读完了金庸全集,让他看了我订的武侠版。我知道小孩子活泼好动,只有趣味性很强的故事书,才能让他安静地坐下来看。潜移默化的他也是文采飞扬,在年级的文科理科都拔得头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孩子上了大学后,反过来又带回一套《三体》给我看,读着读着我被大刘那宏大的叙事风格所吸引,欲罢不能。他是从宇宙中悲天悯人地看着我们的地球。水滴,二向箔,降维打击,哪一种都超出了我的想象,震撼啊!</p> <p class="ql-block">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看吧,武侠小说影响着我,也影响着孩子的思维。读书是学习是积累。青春岁月一去不返,青春时期大量读书汲取的知识永不过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span>看吧,科幻小说影响着我,也激励着孩子去探索。读书是思考是升华。锦瑟年华读书正好,有暇时光天天读书充实自己充实生活。</p> <p class="ql-block">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回忆往事,我的青春都是与诗书做了闺中伴,在书山攀爬不觉累,在学海泛舟兴趣浓。我不喜珠宝首饰,只爱铅字墨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回首往事,年轻时读书多,好处会在日后渐渐显露出来。年龄大了记忆力下降,现在用到的都是当年储备的干货。</p> <p class="ql-block">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知不觉就快到六旬了,读书好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网络时代,一切都在手机上完成,随时随地可以掏出来看电子书,可是我的兴趣却没有当年大了。一个原因是自己的眼花了,不能长时间看书,另一个原因是家有偏瘫老母,琐事太多时间少,没法补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写文章或写评论都在用着库存,当年打下的基础还挺牢固。所以啊,没有白看的书,没有白受的苦,一切都在为日后服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用宫崎骏曾说过的一句话做结束语:“遇见的都是天意,拥有的都是幸运,不完美又何妨,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