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歌嘹亮——桃源百位老兵的故事】周友恒:在朝鲜战场上七天七夜没有睡觉

桃花源里

<p class="ql-block">  周友恒,湖南省桃源县三阳港镇丛桂山村人,1931年出生,1950年入伍,1957年退伍。</p> <p class="ql-block">  今年90岁的周友恒居住在三阳港镇丛桂山村精心组,1950年12月份,刚满19岁他便在三阳港镇参加了区中队,属于湘西剿匪补充兵源,参加抗美援朝,被编入47军139师。</p><p class="ql-block"> 当时,周友恒在三阳区政府停留了三天,然后走路行军至长沙,同行的还有当地村民周春福、康新成、刘超伯、王兴乔。1951年元月份,周友恒他们一起在长沙集训了一个星期之后,就被分配到了139师师部的医训队。在长沙的师部,周友恒和战友们集训了一个星期,主要学习医疗知识。同行的刘超伯也和周友恒一起参加了这个医训队。随后,周友恒就随47军139师415团开往了朝鲜。</p><p class="ql-block"> 在丹东停留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周友恒在那里学习的也是医疗知识,并进行了集训。1951年3月的一天,每个战士分了9天的口粮,医训队队长刘国民带领周友恒他们12个人的一个班,晚上跑步过了鸭绿江浮桥。过桥后就是朝鲜的新义州平安南道,周友恒他们在朝鲜顺安修了三个月的飞机场,飞机场修完后,部队就开往了朝鲜的谷山。行军39天,周友恒他们在谷山住了一个月,然后开往开往官窑洞,在官窑洞学习战场急救。</p><p class="ql-block"> 1951年秋季攻势开始,139师415团2营5连175人在临津江的上浦皇3318高地和“美骑一师”交战,守备了45天。周友恒的连长叫张永和、指导员是王延顺,周友恒他们五连一共有175名战士,和美骑一师交战,在山头可见美军坦克。当时零下40多度,周友恒吃的是炒熟了的面粉、土豆,口渴了都是双手挖雪吃。我军主要都是手榴弹,战斗很残酷,13天牺牲了160多名战友。416团换防后,周友恒被安排在平安南道东山二里接新兵,并对新兵进行战场急救培训。</p><p class="ql-block"> 秋季攻势反击战开始,139师在老头山,上级的命令,见到美国人就打,当时零下40多度,手和枪都连在了一起,苏联制的卡秋莎全部开火,所有的炮弹都开火,配合卡秋莎。最后,志愿军战士英勇无比,冲上阵地和美国人拼刺刀,结果美国人被全部消灭。在这次七天七夜的战斗中,周友恒没有睡觉,从前线运送伤员到团指挥所,并紧急抢救伤员,累倒在团指挥所,厚厚的棉衣都被鲜血染红,被战友当做尸体装的时候,才苏醒过来。由于止血纱布严重不足,周友恒他们就直接用阵地上的泥巴给伤员堵住伤口。在周友恒晕倒之前的几小时,他急救的7位战友中,有三人获救,保住了性命。周友恒因此荣立了三等功,并获得两次嘉奖。</p><p class="ql-block"> 周友恒至今仍记得,三阳港镇的战友王兴乔在给前线送饭的途中,被美军炸弹击中牺牲。周友恒是医务兵,在朝鲜3年多时间,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志愿军战士为国捐躯,他说,能活着回来,当时想的就是要把祖国建设得富强起来。1953年,周友恒离开朝鲜后,回到湖南冷水江、衡南驻军,属于上士军衔。</p> <p class="ql-block">  访老兵:云南书家苏翔题字</p> <p class="ql-block">  军歌嘹亮:胡任之先生治印</p> <p class="ql-block">  苍松傲骨:李安军先生题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