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水无沙的美篇

沙水无沙

<p class="ql-block">今年的冬天有些暖,大雪节气后每日气温还维持在20度左右,而且微风暖阳,不燥不湿,撩得人蠢蠢欲动,寂寞难耐,总有想喝一杯的冲动。“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欲天将雪,能饮一杯无”,诗人营造的氛围在当下却难找到对应,还真有些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心机了。这不,好友一摇铃子,我们这从外地到长沙安家的四人一围,架起了火锅,懒散地坐在桌前,二一添作五,三一三十一,老酒入盏,浓香飘洒,火锅翻腾着,大家顿时倍感惬意。推杯换盏,互表敬意,渐渐地聊到一个严肃和较正式的话题——家乡在哪里?!</p><p class="ql-block">一说家乡就是自己祖辈发源之地,由此开枝散叶,源源不绝。世世代代都不能忘了家乡,不能忘了自己从哪里来;</p><p class="ql-block">一说家乡就是自己出生的地方。我们这一辈人乃至于我们的后代,籍贯已经被基因化了,这个表格上的必填项目对我们和我们的后代来说就是一个对遥远的记忆。因此出生地是家乡比较合乎情理。</p><p class="ql-block">—说家乡就是自己最后安家落户的地方,人不可能久居一隅,撇开无可奈和的原因,终将会选择一处自己和家人心仪舒适的地方稳定下来,形成自己对家庭和家族发扬光大的色彩。</p><p class="ql-block">一说家乡就是一个目前被生活的压力虚化的概念,为了生活和追求的梦想远离实际意义的家乡,选择能够让自己目标实现的地方作为自己的家乡。还有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观点,虽然表达方式不一,但是归根结底一条,对家乡的概念已经不像我们的祖辈那样无可撼动,而是出现了对这个命题多元的认识和定位了。有家乡就会有乡愁,放眼望去,似乎年轻人的乡愁却没有那么浓烈,新的环境新的地域,新的生活,新的憧憬,新的奋斗,新的进步,新的成功带给大家的是精彩的高光和兴高采烈。“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记住的是诗情画意,冲淡了的恰恰是诗人刻骨铭心地对家乡的思念!</p><p class="ql-block">我算是比较客观和中立的,既不虚无主义,也不固执地墨守成规。可我一直以为铁路人是没有家乡的。这么说当然太武断,也会引来别人的抨击,但是对照自己和身边的朋友,无一不是如此。我的祖籍是北方(河北),家里的北方观念和行事处事作风也颇北方。 母亲是南方人(江西),父母亲人生七八十年都在湖南衡阳度过。家庭观念和大男子主义的父亲走在母亲前面,由于母亲在江西老家一直享有很高的赞誉,因此父亲百年后没有回祖籍河北,而是母亲一句话“跟我回家吧,你先去占个地方”。农村对嫁出去的女人一般是不会答应回自己祖山的,何况是外姓人呢。母亲家乡的亲人接纳了他。母亲对我们说:“百年以后一定要去陪你们的父亲,不得改变!”</p><p class="ql-block">十五年后,我们尊嘱。父亲健在时曾经回过多次老家,我们体会到他对家乡和家中亲人的眷念,然而结局并没有按照想象的轨迹进行。衡阳是他们生命中几乎全部的所在,最终也离它而去。我们一家四口目前生活在两省三地,,而且都离开了生活几十年的第二故乡衡阳。举杯环顾左右,端着杯子的朋友眼睛都亮亮的,说是眼泪有些煽情,但至少也是戳到了心里的痛点。一饮而尽放下酒杯,感觉身边这样的人比比皆是,伤感被酒化开了。</p><p class="ql-block">其实,家也罢,乡愁也罢,离开家乡都是有主动和被动的原因,无论大家怎么看怎么说,我心里自有答案。这就是亲情在何处,乡关就在何处;亲情在哪里,家乡就在哪里。现代作家中,写家乡的故事,记载家乡的风土人情,弘扬家乡的美好传统,用情最深的我认为是贾平凹先生。他在家乡生活了几十年,家乡的一切成就了他,让他创作的源泉从不枯竭,他同样也是远离家乡的。他有一句话:这种家乡的情结是刻骨铭心不可忘却的。&nbsp;</p><p class="ql-block">父母亲走了以后,原本的大家变成了几个小家,原来作为儿女的我们,现在也都儿孙绕膝。我从父母的家中带走了一个母亲每日都使用的搪瓷大碗,我捧着这只碗搬了四次家,而且至今每天都会像母亲一样用它洗菜淘米,每一次拿着它心里总能感受到母亲的体温,它放在厨房,仿佛母亲还在家里忙碌着为我准备当班要带走的饭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