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下洋寻古桥

老姚

<p class="ql-block">老姚 (文/图,手机)</p> <p class="ql-block">2021.12.24</p> <p class="ql-block">  位于福州南台岛最东头,有个以严、黄为主姓的古村落,名为下洋村,曾用名歧阳。由于邻三江(闽江、乌龙江、马江),地势为三江口冲积平原,紧靠清凉山,周边由丘陵五山(广福山、长岐山、溪山、后门山、洋坑山)环伺,犹如神兽驰向平洋,故称五兽下平洋,村名由此而来。据清郑祖康撰《闽县乡土志》载,当时下洋人丁兴旺,五业隆盛,在永南36乡中名列前茅。这里曾是江浦交错,洲渚纵横,村内还有歧阳书院(古时与周边的林浦濂江书院、螺洲观澜观文书院、齐安湖麓书院交相辉映),学风盛极一时,民智大开。但毕竟地处偏远,原少有人至。现是福州地铁一号线的站点之一,交通便利,又处轰轰烈烈的三江口开发建设时代。</p><p class="ql-block"> 于是,余趁冬日暖阳的周末(12月18日)乘坐地铁去寻访。不曾想旧貌己不见,看到的是高楼林立,新修的宽敞道路和正在疏浚的内河及还在继续修建的沿河公园。寻访途中,想找个老村民打听了解书院古桥码头的方向位置,周转了近2个小时,遇到的仅是到此打工的外地人,均摇头不知道。扫兴之时,在下洋地铁(A)出入口处看见不远处的围档有个缺口,露出黄墙翘角,就走过去想探个究竟。没想到正好有人出来,就向其打听,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他手指其来的方向,说道:前面有座古桥。</p> <p class="ql-block">  此行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围档掘建的征迁地段里经好心人的指点,找到了由仓山区人民政府立碑保护的古桥一一普济桥。据史料记载,当时在歧阳虎丘山塘河上,有人用木头铺就了座没有名字的窄小木板桥,便于农耕渔猎时人员往来。到了明弘治年间(1494年),由周芳等人募资修建了这座南北走向,横跨山塘河的两墩三孔石樑桥,时桥南有座普济堂,桥就因堂而名。历经数百年风雨,于民国15年(1926年)重修。现看到的是条石垒砌的桥墩和引桥,墩呈船形不等跨,每孔顺铺条石为樑,其上横铺石板为桥面,桥宽2.7米,长26米,引桥高陡有15个台阶,桥上有石栏杆,桥头柱顶上雕着有莲花宝奁的石狮,桥中间栏杆内外侧皆有“普济桥”石刻,中间桥柱头雕着南瓜形,桥两头有古榕掩映,树影婆娑,桥下潮起潮落,和带有弧度的桥体,赋予了其文化内涵,在福州众多古桥樑中有着独有特色。可以想象的到在阳光映射下,古桥流水市树与近邻的祠堂田园曾形成了江南水乡的美景。</p><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此行仍未寻找到歧阳书院与旧有的水运码头,相信在史无前例的城市化变革的年代,消逝的仅是不合时代发展的旧貌,迎来的将是记载着一代又一代人乡愁的非遗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新颜。</p> <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2日下午又重走下洋,普济橋己围档准备修复。趁着陽光,再摄下几张作为来日修复后之比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