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师情缘

冲天一鹤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为纪念《校友录》出版一周年而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鹤岗矿师,我的母校我的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讲述我的求学之路和跟矿师相关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 岁月的风吹不散记忆的浮云,那是因为时代的刻刀把她篆刻在脑海的石碑之上了。跟鹤岗矿师结缘已经四十多年,四十多年来跟矿师人交往的许多往事清晰如昨,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 要想了解我对矿师的感情,还得从我的中学时代说起。</p><p class="ql-block"> 我的中学时代是在黑龙江省边陲小城度过的。都说“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我在家乡小城求学的故事却有许多的酸甜苦辣咸,单是我参加高考的事就值得一说。</p><p class="ql-block"> 1978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那一年,改革的春风刚刚刮起,人们的思想像一池春水被掀起层层波澜。我们中学生也被时代大潮推动着,在高考的大河里挣扎浮沉。那一年,参加高考的大部分考生是“老三届”的知青和社会青年,我们县城里四所中学的400多名应届毕业生中,只有30多人报名参加了高考。经过初试,复试两轮激烈的“角逐”,应届生有16人考上了大学。剩下的百分之九十多的应届毕业生连高考考场的大门都没进,就被淘汰了,我也是这百分之九十中的一员。可见,我当年的学习成绩是多么的“水”。</p><p class="ql-block"> 然而,我是幸运的。1978年暑假之后,我们县一中办起了十年级实验班。实验班的学生由应届的九年级高中毕业生志愿报名,经过考试择优录取。在当时,干部和知识分子家庭能意识到考学的重要性,而一般工人家庭并不把子女的考学太当回事,甚至还希望孩子不要考学,早点下来上班挣钱贴补家用呢,同学中也弥漫着“厌学”的情绪,报考十年级实验班的同学并不多。我的想法也是不想再上学了,因为我是在县里的二中念完九年级高中的,如果到一中念书每天我要走半个来小时的路到学校,所以,我对家里隐瞒了可以报考十年级实验班的消息。班主任赵光宇老师到我家里做动员工作,在父亲的催促和鼓励下,我才“勉为其难”地去参加了考试,并被录取到文科班。我的命运也由此改变。</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年的突击学习,1979年7月,我们参加了高考。我们这个文科班共有同学六七十人,最终考上大中专的有八九个人。从我们班的情况看,考上的人数还是比较多的。可是,如果放到全县的考生角度,那可就是“凤毛麟角”了。那一年被录取的高考新生中,知青和社会青年占有的比例依然很高。</p><p class="ql-block"> 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激烈竞争中,我再次被幸运之神垂青,被录取到鹤岗矿务局师范学校中文大专班,成为“天之骄子”中的一员。</p> <p class="ql-block">鹤岗矿师南大营校区教学楼</p> <p class="ql-block">  秋风起,雁南飞。我在这个秋天背着行囊逆风而行踏上了北上求学的路程。1979年10月10号早上,我怀着忐忑而激动的心情来到鹤岗矿师报到。看到高大气派的红砖教学楼,崭新明亮的宿舍黄楼,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哈哈,这就是我要读书的大学校园了。这城里的大学就是不同于小县城的中学,这里是暖气房,楼里有上下水,有室内厕所。我们中学的校舍可都是烧炉子的平房啊!鹤岗矿师在我眼里就是最理想的学校了。也许有人要说我是“井底之蛙”了,可实际上,我们小县城的中学的教学环境跟矿师的教学环境有着“天壤之别”,是无法“同日而语”的。</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鹤岗矿务局师范学校的设施也很简陋,但是她能在“十年动乱”还没有结束之时,建立这样一所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学校实属不易了。学校在有限的条件下,因陋就简,开班授课,为矿务局中小学输送了大批急需的师资力量,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人生起步的高起点的“助力”平台。这是多么有魄力,有远见的决策啊!</p><p class="ql-block"> 校园里的古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树木的年轮在逐年增长,她也见证着学校的变化成长。学校的生活环境在日月轮回中悄然地改变着,原先的食堂是利用破旧的大礼堂作为师生就餐的食堂,那里阴冷潮湿,没有几个餐桌坐凳,大多数学生都是站着吃饭。后来,新建了宽敞明亮的食堂,配备了齐全的桌凳。原先学校也没有浴池,学生一学期难得洗一次澡(到市里的公共浴池)。后来,学校建起了浴池,每个月都能洗上澡了。学校的面貌在改变,学校的教学质量在提升。这些都让我们感到舒心和安慰。</p><p class="ql-block"> 来到新的学校一切都感到新奇。开学第一天,一到教室,就有两位大个子青年(同学崔建国和黄启发)协助老师给我们发书。我误以为他们是学校的老师,看他们年轻帅气,温文尔雅的仪态,对他们充满了羡慕。这里的老师这么年轻有为,一表人才啊!随即,知道他们是我的新同学,自己倒觉得挺荣幸的,能跟这么有气质的“俊男”处同学,挺好!他俩一下子给我们发了29本书。哇!好震撼啊!这大学的课程跟中学就是不一样,这一下子要学这么多的课程啊!后来才知道,有些书并不是教材,几乎用不上,这其中的滋味就不必言说了。</p><p class="ql-block"> 我的大学生活就这样开始了。在矿师,我获得了前所未遇的人生体验和知识积累。</p> <p class="ql-block">尊敬的班主任冷国俭老师2006年9月在沈阳市留影</p> <p class="ql-block">  矿师的中文大专班把中学的语文科目化分成六七个科目来学,让我们大开了眼界。两年的时间里,我们系统地学习了中国文学和汉语的基础知识等内容。 给我们担任课程的老师有:古典文学和古代汉语冷国俭老师(班主任),现代汉语洪均老师和邱平壤老师,现代文学吕敬源老师和夏放老师,写作张铁丽老师,语文教学法孟坤老师(教务科长兼),逻辑学郝善志(矿师校长兼),政治赵贵友老师和付丽华老师,教育学和心理学史华顺老师,体育周炳徳老师。其他科目聘请了鹤岗矿务局教育处的老师来兼任。这应当是当时矿师给我们大专班配备的最强的教师阵容了。</p> <p class="ql-block">深情桃花水 矿师老师欢送冷国俭老师荣转1983.11.14.</p><p class="ql-block"> 1983年11月,我们的班主任冷国俭老师荣转到鹤岗市委党校。矿师的老师合影留念。前排左起:杨济国老师、孟坤老师、冷国俭老师、洪均老师,第二排右二张铁丽老师,第三排左起:吕敬源老师、孙景荣老师、邱平壤老师、张乐清老师(同班同学,矿师毕业留校)。本照片由冷国俭老师提供,在此,特别感谢!</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老师各有风采。班主任冷国俭老师一人兼任两门主科课,可见其教学能力之强。郝善志校长讲课幽默诙谐,充满智慧。洪均老师见多识广,充满人生感悟和经验,洪均老师还是鹤岗书法界知名书法家(可惜,当年我们班没有开设书法课,这是终身遗憾的事)。邱平壤老师每次上课在讲新课之前,都出几个小题目,进行一下小测验,把上一节课的内容用这种形式复习一下。邱老师写的板书总是那样工整:一笔一划,一丝不乱。他还教我们快速查字典的方法,就是在字典的书脊上用字母标注一下,便于翻检。吕敬源老师的板书很漂亮,讲课总是精神饱满,充满激情。他在给我们教学闻一多的《最后的一次演讲》一课时,吕老师那慷慨激昂的神情,铿锵有力的声音至今回想起来还萦绕在脑海。他教育我们平时注意语文词汇的积累,教育我们随时随地注意观察,勤做笔记。张铁丽老师素有“才女”之称,她从不因为我们的作文写的“很烂”而嫌弃厌烦,总能在学生的习作中找出“亮点”来鼓励我们。史华顺老师也是身兼教育学和心理学两门课程,他不苟言笑,总是认真地给我们抄笔记……后来才知道,在这些任课的老师中,除了冷国俭老师是六十年代初哈师院的本科毕业生外,其他任课教师的学历都不高。但在我的心目中,虽然他们学识不是最渊博的,学历不是最高的,他们却都是最好的老师。他们倾尽全力,用最贴心的真诚把自己的平生所学,把最宝贵的最实用的教学内容和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使我们在从教之后能够从容不迫,应付自如。</p><p class="ql-block"> 鹤岗矿师作为1972年才成立的新学校,没有厚重的文化底蕴,也没有雄厚的师资队伍,但是,我们的老师毅然撑起了鹤岗矿师这座“教师摇篮”的一片天。当年的矿师,年轻的几位老师都是我们的校友、学长。邱平壤老师、吕敬源老师、史华顺老师、张铁丽老师、周炳徳老师、付丽华老师都曾经是出类拔萃的“人中龙凤”,他们当年都有过自己还没有在矿师毕业,就被安排到其他班给同学讲课的经历。他们在留校任教之后,更是不断地努力学习,不断地进步。除了参加学校安排的进修学习,还积极参加函授、自考等课程的学习。最终,他们都成为学校的骨干中坚力量,或者在其他领域“挑大梁”。</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矿师,感受最深的是我们的老师上课讲授的学习内容特别扎实,每一节课,都能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p><p class="ql-block"> 在中学的时候,学生上文化课的时间没有保证,在校时间有三分之一以上被劳动和其他活动占用,即使上课的时间,也被许多“无聊”的事情冲击了,而且,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在我们学生中,存在着重视劳动(我这里没有说劳动不好的意思),轻视文化的现象。我的中学老师虽然都是很优秀的老师,但大环境束缚了他们的手脚,禁锢了他们的思想,用“带着镣铐的舞者”形容他们一点都不为过。在学生的眼里,他们是“被改造的对象”,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为所欲为。俗话说“种什么瓜,结什么果”,没有付出怎么会有收获,我们中学时太幼稚,沉溺于嬉戏玩乐,学到的知识实在是少得可怜。</p><p class="ql-block"> 1979年的高考,文科考了五门课程: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和地理。那年,也有一门外语,不算正式科目,成绩是折算计入总分的。那时,是百分制。五科满分500分,那一年文科的录取分数线只有270分。但是,就是这样的分数也是大多数考生“可望而不可及”的,而由于国家的整个教育刚从“动乱”中恢复过来,可供文科生报考的学校也很少,能够招收学生的学校的容纳能力也有限。因此,大部分同学被拒之高考大门之外也就不足为奇了。</p><p class="ql-block"> 说起来大家也许不信。我曾经闹过这样的笑话,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我以为大专院校中,大专是最好的学校了。因为大专专门学一门课程,其他的学科都不用学。在上了矿师之后才知道,大专是大学里最低一级的学历了。</p><p class="ql-block"> 为了弥补学历上的不足,1983年6月,我和我班的同学抓住机会报考了哈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函授,赶巧的是我们的老师邱平壤、吕敬源、张铁丽等老师也报考了这一期的哈师大汉语言文学的本科函授。在三年多的函授学习中,我们跟老师有了更多的接触,关系更加亲密。最终我们都取得了本科文凭。老师们坚韧刻苦的毅力和精神让我敬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特别感恩我的母校——鹤岗矿师,感恩教过我的老师们,如果没有矿师,我们将“无学可上”、“无师可求”,我们的班级也将“不复存在”。矿师的两年学习,使我们获得了最初的最基本的知识储备,使自己有了“安身立命”的根本保障。我也要感谢我的同学,是他们的纯朴和善良,关爱和包容使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许多弯路。</p><p class="ql-block"> 到鹤岗矿师念书,是我第一次独自离开家乡出远门。在鹤岗火车站下了车,面对陌生的城市,我茫然无措,心怀忐忑地按照《入学须知》的提示,拎着一个简易的“网兜”坐公交车找到了学校,宿管孙斌老师把我分到了102号房间。我的社会人生由此开始。</p> <p class="ql-block">鹤岗矿师七九中文大专班毕业照1981.7.21.</p> <p class="ql-block">  我们班级30名同学:20名男生,10名女生。大的二十五六,小的只有十七八。同学年龄差异很大,又来自不同地区,有着各不相同的人生经历。社会经历,阅历都不在一个层次上,但同学们都本性善良,感情纯朴,互相充满关爱,彼此尊重。特别是有十几位同学属于上山下乡的知青,他们有着很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生活能力,对我的帮助更大。</p> <p class="ql-block">  在学校生活的两年里,有无数让我感动的事。</p><p class="ql-block"> 天涯游子,茫然无助,谁是那个扶我一把的人?报到的第一天早上,我人到了学校,可是,行李还在火车站没有取出来。我心里急得不得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能取出行李。是同寝室的老大哥朱觉智同学自告奋勇带我到火车站办理了手续取回了行李。</p><p class="ql-block"> 春潮起,万物生。渴求知识的心田像春草一样萌动。1980年2月末,我度过了第一个寒假。我特别想念我的同学们,归校心切,我就在学校通知上课的头一天回到了学校。出乎我的意料,校园里静悄悄的,看不到一个人影。我竟然没有宿舍的钥匙,进不了屋。我吃了一个“闭门羹”,一下子慌了神,那个年代,鹤岗市里根本没有私人旅馆,如果到正规的旅馆住宿,需要有介绍信,而我上哪弄什么介绍信啊。在这个城市里,我是举目无亲,本市的同学家住何处我根本不知道。天寒地冻,求告无门,正在我万分沮丧,孤立无助的时候,家住本地的老大哥沈秀同学出现在了我的面前,那一刻,我的心里充满了难以言表的感激。他把我领到他家度过了终生难忘的一个夜晚。</p> <p class="ql-block">2017年6月23日,我跟班长翟文龙(左)到朗乡探望患病的王佰军同学(中)合影。</p> <p class="ql-block">  夏日炎炎,火热的天气,更有火热的心。在矿师念了一年了,我跟高鹏同学都没有装衣服和杂物的箱子,只有一个当年常用的旅行袋装东西。跟同学相处久了,逐渐建立了感情。同一个寝室来自伊春林区的好兄弟王佰军同学主动跟我俩说,暑假回来,我送你俩一人一口木头箱子,返校那天中午,你俩到火车站接我一下。我俩半信半疑,未置可否。在我看来,再简陋的木头箱子那也是奇缺的物件啊。我俩不敢想象他会真的送给我们木头箱子。新学期开学了,我跟高鹏同学先到校,我俩心里犯起了嘀咕,要不要上火车站去接王佰军呢?如果他带了箱子还好,如果没带,那我俩到车站接他,他该多尴尬啊!我俩一合计,还是不去火车站了吧。结果,中午过后,佰军竟然真的把他自己制作的两口木头箱子背到了学校。看他累得满头大汗的样子。我真的是又吃惊又羞愧啊,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他好了。四十多年过去了,我家的家具物件换了几茬了,但这口木头箱子我却一直保存着。</p><p class="ql-block"> 佰军兄弟是一位特别重情重义的同学,毕业后没几年,他就调回到老家——朗乡工作了,但他一直记挂着同学。2007年7月,在他的极力邀请下,我们同学组团到朗乡游玩了三天,全程费用都是他一人承担。如今,佰军兄弟已经不在了,每每我们同学聚会,都会想到佰军的“好”,为他的英年早逝扼腕叹息!佰军,我的好兄弟,我们永远都会记着你!</p> <p class="ql-block">到朗乡聚会的部分同学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这次聚会,居住在上海,深圳,牡丹江,佳木斯,鹤岗和伊春的同学纷纷赶过来,还有79数专班的两位同学也参加了我们的聚会。我们一起漂流,一起登石林,一起逛街景……</p> <p class="ql-block"> 同学的感情最纯真,同学无私互助的好事说不完。每当节假日,年龄小的男同学拆洗了被子不会缝,在女同学中排行三姐四姐的马彦梅刁丽萍等人就主动找上门来帮助缝被子。当年鹤岗理发店很少,同学剃头困难,我班学习最用功的乐清兄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牺牲了自己的学习时间,挤出时间给同学理发。每当假期归来,我们同寝室的同学总要带点家乡的好“嚼咕”给大家分享:天铎同学的肉炸咸菜,高鹏同学的大马哈鱼籽酱,佰军同学的炒松籽,培义同学的炒面和蚕蛹……</p><p class="ql-block"> 两年的矿师生活虽然短暂,但同学之间结下的情谊却深厚绵长。感谢我的同学们,是他们教会我基本的生活能力,教导我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是他们给我上了走向社会的人生第一课。</p> <p class="ql-block">  花开花落两春秋,硕果累累满枝头。那一年的七月,我们结束了在矿师两年的学习生活,当同学们打起背包挥手告别奔赴各自的生活乐园的时候,我跟矿师同学,矿师校友的友情非但没有因为分离而衰减,反而愈加的增长扩大。</p><p class="ql-block"> 我毕业分配到了峻徳矿中学,在这里,我接触到的同事,大多数都是矿师毕业的师哥师弟们。我们同吃同住,共同面对生活的困境和难题,他们给了我更多的温暖和帮助。峻徳中学是我们一手建设起来的新学校,没有原始教学、教参资料的积累,也没有老教师的指导。我们就这样白手起家,开始了艰难的教学生涯。有时候新学期开学,学校连一本《教学参考书》都没有,我只能到其他矿的中学找同学们借用。有时,遇不到本班同学,其他校友就给予热情的接待,帮助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 随着教学年头的增加,我的交往范围也逐渐扩大。在矿区教育处组织的教学交流活动中,我也时时地得到校友和其他老师的鼓励和帮助。由此,我结识了更多的校友,也对矿师的感情更加深了一步。</p><p class="ql-block"> 矿师校园里的古树,叶子落了一茬又一茬,校园里的学生走了一批又一批,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1986年,矿师搬迁到了梧桐河,从此,有了更大的发展和进步。2000年以后,矿师又融入到鹤岗师专的大家庭,由“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南大营校园的红砖小楼已不复存在,参天的大树也荡然无存。但矿师给人的温暖和关爱却一直感染着我,使我萌发了要编写《鹤岗矿师校友录》的念头。我的想法也得到了众多校友的赞同,在采编《校友录》的过程中,我的老师和同学,我的校友、母校的老师和热心的朋友,相识的、不相识的都拿出最大的热情和诚意参与《校友录》信息的采集,不遗余力地提供资料和线索。在编写《校友录》的过程中,老师和校友们凝成一个无私忘我的集体,为此大家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智慧。如今,我们的愿望实现了,《校友录》已经呈现在校友们的眼前,并永久地珍藏在鹤岗师专档案室,鹤岗矿务局档案馆和鹤岗市档案局。《校友录》是矿师历届校友的大集合,算是我们对矿师母校做的一次汇报,也算是我们的校友对母校恩情最好的纪念吧!</p> <p class="ql-block">师恩难忘。虽然毕业多年,我们跟老师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我们的写作老师张铁丽老师2015年前后在杭州留影。</p> <p class="ql-block">  说起《校友录》,就不能不提一下我的矿师恩师冷国俭老师和张铁丽老师,他们是为“校友录”提供资料最多的人。而让我更加敬佩的是他们在学识上取得的成就。我们的班主任冷国俭老师,后来担任鹤岗市委党校教研室主任,退休后,仍然笔耕不辍,勤于钻研,在八十多岁的高龄时,完成了《论语译释》和《大学中庸译释》,并由国家正规出版社出版,《大学中庸译释》还被选为大学的选修教材。冷国俭老师作为鹤岗教育界的名人,他的数百万字的教学笔记,论文手稿等原始材料都被鹤岗市档案馆征集收藏,成为鹤岗市档案馆永久珍藏的资料。老师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我辈无出其右。张铁丽老师后来担任鹤岗矿工报社总编,在文学创作上,张老师激情勃发,妙语连珠,先后出版了《落英拾零》、《岁月断章》和《满帘风动》三本诗文作品集,而且也都是由国家正规出版社出版的。铁丽老师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我辈无人能及。老师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p> <p class="ql-block">  同样的生活环境,同样的生活条件,因为每个人的出身不同,生活经历不同,见识不一样,对同样的事情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对鹤岗矿师,每个人也会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但这不妨碍我对鹤岗矿师的尊重和热爱,如果我还能为鹤岗矿师做点什么的话,我将不遗余力!</p><p class="ql-block"> 鹤岗矿师,我的母校,我的所爱!</p><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19日初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两年的矿师生活虽然短暂,但我们同学之间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毕业后,除了平时的小聚会,每逢“十”的年份,我们都要举行大聚会, 下面的照片反映了我们同学之间的真挚友情,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下我们走过的历程吧!</p> <p class="ql-block">1980年6月1日,是矿师七九中文班同学最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是班级同学第一次集体出游,坐着矿区特有的小火车到青石山阿凌达湖野游。</p> <p class="ql-block">1980年6月1日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像儿童一样,在将军石上放歌,在阿凌达湖戏水,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快乐的节日。</p> <p class="ql-block">1985年7月,七九中文班同学和校友游名山岛。</p> <p class="ql-block">1989年7月21日,七九中文班同学纪念入校十周年,在鹤岗矿师南大营校区教学楼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1989年7月22日,在鹤岗矿师梧桐河校区教学楼召开座谈会。</p> <p class="ql-block">1989年7月,七九中文班同学入校十周年聚会,在梧桐河校区教学楼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1989年7月,七九中文班入校十周年聚会游尚志公园。</p> <p class="ql-block">1998年7月,鹤岗同学到佳木斯火车站为荣转到无锡的孙宝华刁丽萍同学夫妇送行。</p> <p class="ql-block">1999年8月15日晚,参加“二十年庆典”聚会的同学游览鹤岗夜景,在鹤岗“文化广场”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1999年8月16日,参加“入校二十年庆典”聚会的部分同学游“鹤翔公园”(现在的“天水湖公园”)</p> <p class="ql-block">2009年7月,纪念入校三十周年七九中文班、政专班(简称:中政班)联合聚会合影。</p><p class="ql-block">前排:政专班班主任刘靖华老师(左一)、中文班班主任冷国俭老师(中)、写作张铁丽老师(右一)</p> <p class="ql-block">2009年7月,参加入校三十年的中文班部分同学游“松鹤西湖公园”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2011年8月,七九中文班毕业三十周年聚会在秦皇岛留影。</p> <p class="ql-block">2019年8月,七九中文班入校四十周年聚会在牡丹江市镜泊湖留影。</p> <p class="ql-block">2019年8月,鹤岗矿师七九级中文班入校四十周年纪念活动留影</p> <p class="ql-block">2019年8月,七九中文班同学在牡丹江市聚会没有尽兴,又转辗到鹤岗,伊春,哈尔滨等地聚会。这张照片是部分同学在鹤岗鹤立湖畔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2021年8月,七九中文班毕业四十周年聚会同学在鹤岗“革命老区纪念馆”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2021年8月,七九中文班毕业四十周年,部分同学来到梧桐河鹤岗师专校区留影。</p><p class="ql-block"> “七九中文”这面旗帜见证了鹤岗矿师七九中文班同学的深厚友情。她从2011年秦皇岛聚会开始,伴随着我们走过牡丹江,走过鹤岗,她将一直伴随着我们走向未来!</p> <p class="ql-block">2021年8月,纪念矿师毕业四十周年中文班政专班同学聚会合影。</p> <p class="ql-block">2021年8月,纪念矿师毕业四十周年七九中文班同学跟张铁丽老师(左四)以及音乐班石慧晶同学(左五)、政专班郑喜义同学(左六)合影。</p> <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20日《鹤岗矿师校友录》在鹤岗日报社正式发行。</p> <p class="ql-block">2020年11月,张培义在退休前参加学校党支部党员大会留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