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擀面

平淡人生(不私聊,不加微)

<p class="ql-block">  我的妈妈厨艺特别棒,可惜我生在那物质贫困的年代,想吃啥啥也没有,想吃一顿妈妈做的手擀面,也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小时候,家里粮食少,农村粮食分两种,粗粮和细粮,一般玉米、高粮、红薯之类的粮食为粗粮,小麦为细粮,小麦在夏天收了之后,大部分都交公粮了,所以农村人细粮很少,一日三餐,粗细搭配着吃。妈妈过日子会精打细算,俗话说:“吃不穷,喝不穷,打算不到一世穷”。算来算去,我家一个星期能吃上一顿妈妈的手擀面。有时为了节食,一天吃两顿饭也是很正常的事情。</span></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我生病了,是感冒发烧,钻在被窝里直打哆嗦,妈妈就到我面前问我想吃点啥饭,我毫不犹豫的说:“想吃手擀面”。妈妈说:“好,你不舒服先躺着,妈妈去给你做”!</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妈妈平常磨面都是磨两种面粉,一种是纯小麦面粉,称作“好面”,另一种是在小麦里掺入黄豆或绿豆,或者是红薯干磨出的面粉统称“杂面”。好面粉是留给我父亲和奶奶吃的,我们平常是吃不到的。因为父亲身体不是很好,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奶奶年纪大了,所以平常妈妈把好面都留给父亲和奶奶补身子了。</p><p class="ql-block"> 我平常是给奶奶睡脚头的,奶奶的床是在厨房后墙根置着,所以妈妈的一举一动我看得清清楚楚。这次我看见妈妈洗过手之后,习惯性的拿了那个朱红色的釉子盆,在好面坛子里面搲了一瓢面粉,准备和面。给我做手擀面,我一下子病也好了许多,一骨碌爬起身,走到妈妈跟前,目不转睛看着妈妈和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妈妈在水桶里舀一瓢水,倒进面盆里,另一只手拿一双筷子搅拌均匀,然后放下水瓢,一只手将筷子上粘连的面絮轻轻捋进面盆里,一只手按住面盆的边缘,另一只手在面絮里来回按压成面团,一会儿,再用手在水瓢里沾点水,把黏在面盆上的面粉抹一抹,再用面团在上面进行揉擦,直到面盆被妈妈擦得光亮如初,干干净净的,面团也就揉好了,盖上盖子,醒上十分钟左右。和好的面团就更加光滑细腻。</p><p class="ql-block"> 妈妈把面团从面盆里拿出来,放在案板上,然后在案板上撒一些面粉,避免面团黏连在案板上,先用手将面团挤按压扁平,再用擀面杖在面团上来回推送,边推边转面皮,待到它成为圆圆的饼状时,再用擀面杖把面皮卷起来,两只手按住面皮,不停的往外边推边按,当推到案板尽头的时候,再把它拿回怀里,再进行往外按压推送。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擀面杖与案板碰撞,不断发出哒哒的声音,响彻在厨房上空,然后再把面皮摊开,摸摸面皮的边缘,那个地方比较厚,擀面杖再从那里卷起来,再进行往外按压按送,如此来来回回,面皮越来越大,越来越薄,再摊开,撒上少许面粉卷起来,用擀面杖将面皮一层一层折叠起来,左手手指抠在面皮上慢慢往后移动,这大概是掌握面条宽窄的距离,右手拿刀在面皮上面咯噔咯噔,娴熟的动作,如行云流水,在案板上翻云覆雨,不一会儿,一棑子粗细均匀,厚薄适中的面条就做好了。</p> <p class="ql-block">  锅烧热放入葱姜蒜末,再切几个小辣椒一起放入锅里,进行翻炒,炒至金黄色,再放入酸菜,翻两翻把酸菜水分炒干铲出来,锅里添水烧开,再放入面条,大火烧开,将炒好的酸菜放进锅里烧开,面条捞出来,兑一勺汤,碗里放少许葱花调味,一碗酸辣可口的手擀面就完成了,妈妈做的手擀面吃起来酸爽滑溜有劲道,吃一口面条,一半早已入喉,另一半还压在碗下面,另人回味悠长!吃了麻妈做的手擀面,浑身冒出了汗,再美美的睡上一觉,第二天我的感冒痊愈了。妈妈笑我醉馋,说我“感冒鼻子囔,相喝面条汤”。(家乡俗语)</p><p class="ql-block"> 长大以后,我考上了高中,在离家六七里地的地方上学,一个星期回去一次,每回家一次,妈妈就给我做手擀面吃,后来,我也学着做手擀面,但怎么做也做不出妈妈的那种味道来,后来我终于明白,妈妈的味道,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