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九团回忆录之四十六,209团回忆录编委会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人物 简 介 洪文荣&nbsp;,浙江省义乌市人,1972年12月入伍。在部队从事摄影工作6年,1978年转业至江汉油田,83年调入中原石油报社任摄影记者,1995 年5月调中国石油画报中原油田记者站站长,中原油田摄影协会主席。1998年任中原石油报社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河南省新闻摄影学会理事,河南省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摄影协会会员,中国石油摄影协会理事。</b></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i><u> 摄影给了我生命</u></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i><u> 原209团政治处摄影员洪文荣</u></i></b></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1973年3月,新兵下连队,我分到9连2班。在2班主要的工作是跟车装卸沙子,干了十几天后,就到连部当通信员。</p><p class="ql-block">过了一个月,忽然接到通知,调我到政治处宣传股报到。报到后领导按排我去焦作人民照相馆学习摄影。我从暗房技术开始学,冲洗胶片,放大照片,洗印照片,修图,修底片。学的差不多又开始学座机摄影。</p><p class="ql-block">在照相馆学习主要是人像摄影,人像摄影最难的是布光的光比和构图,人物表情的抓拍等。经过三个月的学习,基本掌握了摄影技术。</p><p class="ql-block">&nbsp;&nbsp;1973年6月学习完成回部队。我和我的老师周凤仪(68年湖南兵)两人住在机械连上面3间土坯房。我房子的三边都被灌木丛包围。不瞒你们说,我老师后来调去武汉军区以后,晚上我一个人睡觉还真的有点害怕,每天睡觉都是开着灯的,听到外面草丛里面有动静就不敢睡,很长一段时间才慢慢的适应过来。</p> <p class="ql-block">获奖作品《抢修》</p> <p class="ql-block">&nbsp;摄影组房子的西边一间是我俩的卧室,中间一间是摄影室,东边一间是冲洗照片的暗房。我平时的主要任务是为连队战友服务,满足他们照相的需要。但实际上来照室内标准像的人不多,他们都愿意去焦作照相馆照,那样可以找个借口去焦作玩玩,因为平时连队施工,战友们去焦作很难得。而到我这来照相的人大部分都是来照外景,山沟里的壮美风光。每当春天来了,山沟里满山遍野的杏花盛开,到礼拜天我们的战友就像疯了一样往山上跑去,特别是我门前有一棵很大的杏树,等到杏花盛开的时候枝繁叶茂,锦树银花,十分漂亮,那个时候我就很忙了。</p> <p class="ql-block">太原办事处文工团在209团下连锻练</p> <p class="ql-block">政治处组织部份干部战士参观大寨留念</p> <p class="ql-block">&nbsp;但我一年里面最忙的时候却是新兵要下连队前,我要去新兵连给新兵照相。要照相的人很多,都争相恐后排队照,想想也是可以理解,想当年我刚入伍在新兵连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从一个农村来的小青年现在成了一名军人,解放军战士,这个变化太大了,多拍点照片寄回去给家里父母姐妹们看看,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也是很卖力的照,能给他们多拍一些就尽量多拍一些。还有各连排的合影像,这个大合影组织起来是有点麻烦,人多地形不太好找,大座机拍合影照曝光的时间是用一个手捏的皮球来控制的,这是硬功夫,不像现在的相机光圈速度,都是用电子或者机械来控制。而且我也是实战经验不多,因为这一种相机用的很少,平时一般也用不上它,每年也就是这个时候用一用的。拍了后,在新兵下连队之前,我必须把照片交到他们手里,错过这个时间,新兵分配到各个老连队以后就很难找到他们。为此那几天我是没日没夜的干,有时候还请机械连的老乡来帮忙干些辅助活。</p><p class="ql-block">&nbsp;&nbsp;摄影组起初是2个人,实际上我从焦作学习回来不久,我的老师周凤仪就调去武汉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工作。因此,我就要独挡一面工作。整套的摄影流程都是我一人来完成,虽然累一点,紧张一点,但这对我今后的摄影生涯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p><p class="ql-block">&nbsp;&nbsp;在平时,我要根据团部各部门的需要拍一些资料片,跟拍团部领导的外事活动以及部队的训练、野营拉练等。不知大家还记得不,有一次山沟里部队抗地震,抗洪抢险,我都留下了珍贵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太原办事处摄影培训班学员参观红旗渠</p> <p class="ql-block">&nbsp;&nbsp;办好二营部上面的两个宣传橱窗,深入到连队施工现场,拍一些好人好事,先进事迹和209团所发生的新闻,把这些新闻图片放在二营部上面的宣传橱窗上,一月一换,这也是我的工作职责。宣传窗这里是连队最集中的地段,这条路上来来往往的人很多,他们都会停下来看看照片,欣赏点评一番。每当看到这些,我就十分开心,更加努力地去钻研技术。我的作品《抢修》就是拍于机械连的一次修理活动,最早挂在宣传窗,受到战士们的好评后,送去参评,后入选河南省摄影艺术展。当时来说能入选省以上的摄影艺术展览是很不容易的,这要感谢战友们的鼓励,是他们激发出我对摄影事业的热爱和追求。</p><p class="ql-block">说起来,我是一个“孤独”的兵。平时也没有人管我,我虽隶属政治处宣传股,但是我一个人住在机械连上面山沟里,有集体活动不太好通知到我,他们干脆也不找我了。我住的那个地方位置比较高,在山腰上面,每次上下一趟挺费劲,一般情况下也不出门。</p> <p class="ql-block">图为洪文荣在中国美术馆领奖。</p> <p class="ql-block">我的业余时间就到机械连跟他们打打篮球打打乒乓球,有时候也会去找机械连我的老乡战友聊聊天。有一个老乡叫曹贤茂,我们两个老家住的很近,我们俩玩的很好,他后来提干转业后在郑州工作,现在还有来往。我一个人在山沟里住了两年,一直到电影组从498住地搬到焦作去。后来我就从山沟里搬到电影组的房子里。那个时候政治处和宣传股同时都搬到焦作去了,又剩下我一个人。还好有一个我的老乡跟我作伴,他就是郭云山,他在498部队电影组工作。我们两个房子住在斜对门,大概也就是20米的距离,我们两个经常串门聊天,我会去看他倒电影片,我会叫他有好的电影片段剪一格下来,我记得叫他剪过白毛女片段,还有朝鲜的影片,《一个护士的故事》,我还记得歌词,“蓝蓝的天空飘着彩云,我们的心里充满欢乐,党的培育让我获得荣誉,战斗中锻炼我茁壮成长,啊……啊……伟大的领袖,我们无限忠于你,战士一颗火热的心,永远忠于你。”</p><p class="ql-block">那一段时间我们真的很开心,有好吃的我们俩都不会吃独食。好景不长住了一年多,后来我又从498搬到焦作,一直住到我转业到江汉油田工作。</p><p class="ql-block">&nbsp;&nbsp;部队的生活如今还历历在目,是部队培养了我,正因为有了部队的历练,到地方以后才让我有了今天,能成为一位称职的摄影记者,能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河南省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石油画报中原记者站站长、及原中原油田摄影家协会主席。</p> <p class="ql-block">摄影作品从1973年开始刊载于各类省级以上报刊。自1986年以来,《中原油田制服强烈井喷》、《大漠变通途》等一批新闻作品相继13次获得全国好新闻摄影作品金、银奖及一、二等奖,其他新闻摄影作品有27次荣获省部级新闻一、二等奖。被新闻同行誉为“获奖专业户”。</p><p class="ql-block">1983—1999年度荣获中国石油摄影协会“德艺双馨”光荣称号。2008年荣获中国石油记者协会授予的终身“贡献奖”荣誉称号。2001年,由西冷印社出版个人专辑《走近西部》摄影艺术作品集。</p> <p class="ql-block">1995年,1996年,2013年前后三次赴西藏采风,驻扎珠穆朗玛峰大本营,穿越那曲500公里无人区,步行墨脱翻越蚂蟥山,穿越西藏阿里至新疆叶城死人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p><p class="ql-block">部队给了我摄影,摄影给了我生命。在这里我再一次谢谢209团老部队,向209团敬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责任编辑 金厚盛</p><p class="ql-block">209团回忆录编委会</p><p class="ql-block">2021年12月2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