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母亲九十岁生日照</p> <p class="ql-block">母亲去逝前适逢建党100周年,县上领导给她颁发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母亲的百天忌日。我抬头仰望茫茫苍天,不知哪里是否真有天堂,如果有,不知母亲是否已经走到,她有严重骨伤,想着就让人痛彻心扉。 </p><p class="ql-block"> 我泪眼婆娑,似乎见到千万颗星星眨眼,我心里一阵震颤,也许它们就是安放圣灵的霞宫。深恨愚眼混沌,分不清哪颗安放着母亲的圣灵。</p><p class="ql-block"> 妈妈:如果您到了那里,您就安心地住下吧,您那么好强,那么刚烈,您一定就是最亮的那一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再一次把这篇祭文送给您,以祭奠您的亡灵,我也想真诚地告诉您:您的儿女们永远爱着您、记着您。</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母亲葬礼上的 祭母悼文</p> <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李吉仙,生于1929年农历5月12日,于2021年农历8月10日凌晨01时30分因病去逝,享年94岁。</p><p class="ql-block"> 我妈一生命运多舛,勤劳辛苦,晚年又罹患多种疾病,特别是去年春节,不幸两次摔跤,造成臂股和大腿股骨先后骨折,在住院期间,又查出胃食管结合部生长一个肿瘤,骨伤和癌症的双重折磨,让母亲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受尽了磨难,母亲的离去,应该是一种解脱,也是吉人归天,我在这里劝慰所有兄弟姐妹不必过度悲伤,我们共同祝愿她在通往天堂的路上一路走好。 </p><p class="ql-block"> 妈妈在晚年和住院期间及最后卧床阶段,许多亲友多次对她探望慰问,赠与钱物,我们兄弟姐妹在此表示深深谢意,并把这份亲情铭记在心。 </p><p class="ql-block"> 妈妈高寿而终,走过了一个完整的生命历程。今天她将在此与父亲团圆,永远离我们而去。作为子女,我们应该追忆她的生平,把她身上的闪光点进行归纳总结,作为我们家族的精神财富予以世代传承。 </p><p class="ql-block"> 我经过初步思考,我认为,我们的母亲至少有以下三个最让人称道的地方: </p><p class="ql-block"> 一、尽管命运对她不公,但她是与命运抗争的强者。 我们的妈妈命苦,她三岁失去了母亲,七岁失去了父亲,十岁左右的时候,她的大哥(大舅)又因赌博输掉了全部家产,不久又因过度自责患病而亡,她在尚不具备基本生存能力的少女阶段,就连续遭遇三次几乎是灭顶之灾的重大打击,正在需要亲人呵护的年纪,她与她的小哥(小舅)却成了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孤儿,为了生存,她的小哥跟人当了学徒,她则被人领去做了童养媳。旧社会没有亲人撑腰的童养媳,在婆家是没有尊严的。妈妈说,她的那些年,遭受了各种非人的待遇,但她始终把眼泪流进肚里,坚强的活了下来,撑到了成年,撑到了解放。解放后,新的人民政府。也因为她的坚强和苦大仇深,被选调为谢村区公所的干部。参加工作后,在减租减息和反霸斗争中由于表现积极,又被选为谢村乡乡长。50年代中后期,由于国家遭遇到经济建设和群众生活的严重困难,国家对干部进行裁编,她又积极报名返乡务农,回村先后担任村妇女主任、生产队妇女队长,农村工作艰巨而繁重,曲折而复杂,文革中又遭到了各种人身攻击,但妈妈都挺了过来。 由于农村生活条件艰苦,我们家庭经济底子簿,生活又极其困难,妈妈从中年时代便罹患严重的胃病,每次患病都大量吐血,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都因为她坚持服药积极治疗,顺利度过了中年。进入晚年后,又添上了严重的支气管疾病,几乎每年冬天都要住院治疗各大医院下的书面病危通知书不下五次,如果算上熟人或者吕果(笔者外㽒)当主治医生下的口头病危通知,将有数十次之多,每次死神的呼唤,她都能坚强抵抗,最终战胜病魔顽强的活了下来。我可以说:妈用实际行动,创下了破罐耐过浑罐的奇迹。有人说,妈在兄弟姐妹的家就在,妈在兄弟姐妹是一家人,妈不在兄弟姐妹成亲戚,父母是家的象征是兄弟姐妹精神的支撑,他们的存在是家庭兴旺,繁荣的象征。妈用顽强的生命力把我们的大家多维持了几十年我们都应该感谢妈。妈走了,我们这个大家就散了,但我们各自又要回归到自己的小家,我们兄弟姐妹五人都已进入中老年,在对待疾病的态度上都要以妈为榜样,力争把我们的小家支持的时间更长。 </p><p class="ql-block"> 二、尽管所有的母亲都疼爱自己的子女,但妈是天下所有母亲中最无私的奉献者。 因为父亲在外,家庭中缺少劳动力属缺粮户,加之修房占用自留地较多,难以得到应有的粮食补充,在我的记忆里,我们这个家与别的家庭相比最缺的是粮食。饥饿几乎贯穿了我们姊妹五人的青少年时代。在那样的岁月,我们不敢想象妈一个妇道人家,一个家庭支柱是怎样千方百计去筹措粮食来喂养一群饥饿的孩子,我只记得妈常常把饭做好,绝不自己先吃,而是让子女舀完自己才剩多剩少舀进自己的碗里。那时少不更事,只知道自己吃的不够,却不知道母亲是怎样忍耐饥饿去应对每天繁重的农业劳动。想到这些真让人心痛不已。妈的这种品质一直保持终生。改革开放后,我们家和所有家庭一样都基本告别短缺,但家里有点好吃的,她绝不独自享用,她都要等所有子女回去与子女共同分享。晚年后,子孙们给她送的专属食品补品,她牵心这个牵心那个舍不得独自享用,尽管这方面遭到大家的猛烈批评,她"屡教不改"。 她爱护子女更疼爱孙辈,红丽、红涛、红娟、胡萌、胡免幼儿时期都得到过她耐心细致看护,吕果上高中期间她经管吃饭无微不至,她爱护孙辈胜过她自己的生命。 她关心家庭每一个成员,她最看轻的是自己,晚年儿孙们送给她的钱物,她都舍不得花舍不得用,大多都积攒下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留下应该属于她享用的现金达六万多元,她最大的不愿是给儿孙们增加负担。 </p><p class="ql-block"> 三、不管她居住在哪里,都能和邻居打成一片,成为邻里和谐关系的缔造者。 母亲尽管没有文化,但她性格淳朴为人厚道,她的一生几度迁徙住址,但不管在哪里都能和邻里友好相处,广结善缘。在农村的时候,她向人借钱借粮,不但能及时归还,而且往往是小碗借,大碗还,或者少借多还。邻里有困难向他伸手,她总是倾囊相助,从不计较得失。现在回老家,能从许多老人嘴里听到,她曾经助人帮人的故事。在城里两度变换住址,她住在哪里就在那里构建起一批姊妹群,她们互相交流,互相慰籍,成为一个友好群体。母亲的这些高尚品质不仅为自己晚年构建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也为子孙和大家庭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人不是神,她身上也存在性格气躁,脾气火爆等弱点,但她高尚的品质,完美的人格永远占据主导地位,她的闪光点也远不止以上三点。她为人仗义,处事果敢,性格直率,重义轻财。办事一切从良心出发,对人以诚相处。终生不坑人,不害人。屈己待人,吃亏让人等等不一而足。另外,母亲是一个非常具体的角色,我们今天为人父为人母,才能真正地了解她体会她的不易。一丝一缕,一针一线,一瓢一碗,一勺一匙,不经她的手,儿女身无衣,不经她的手,儿女口无食。我永远忘不了,每年秋天,她都要在场院或堂屋打开晒席,将所有儿女冬天盖的被褥、身上穿的棉衣棉裤全部拆洗缝补的画面;永远忘不了她在生产队收工后,还要拖着疲惫的身子,给儿女们拿起擀面仗擀面做饭的画面;我永远忘不了每逢周末,她做下好吃的,站在门前张望,等待我们回家的画面……。 </p><p class="ql-block"> 妈妈:尽管您今天走了,但您留下的这些精神财富,我们子子孙孙将永远传承下去。 妈,天堂路上你一路走好,你的精神将永垂不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