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充沛的日子,定格江滩写生

陈友平

<p class="ql-block">写生不仅仅在于一件作品,而首先在于他作为一个当代知识分子,当代艺术家,选择了写生作为自己的一种表达方式。这对于今天我们如何去看待写生的意义是很有启发性的。</p><p class="ql-block">写生不单可以独立成为作品,其实写生也最为真实的反映了艺术家与自然、社会之间的交流互动,一个艺术家是否真诚,是否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饱满的热情,在写生中一目了然。事实上,这些也都是今天当代艺术的一些普遍弊病。</p><p class="ql-block">无论是何种艺术方式,其实都是艺术家个人表达的自由选择,它们之间本无高低对错之分,找到自己内心的道路,走到极致,才是艺术家应该做的。</p> <p class="ql-block">画家必须要保持对自然的新鲜感,对一切都麻木了,没有激情,没有情绪,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写生并不是为了猎奇,而是因为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下,在写生过程中能够把个人精神状态,包括对现场的感觉非常准确的表达出来。</p> <p class="ql-block">我现在已经把写生引申到一个社会话题进而放大,写生不再是画一幅画的问题,而是把写生看做带有行为意识的一种艺术样态,写生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家很重要的表达方式。每一次面对想画的对象,我都看做是一件很冒险的事情,或者是一种难以预料的困难,而不是用一个固定的表达方法拿来套用,所以每画一张画都很痛苦,反复琢磨推敲怎样能够表达的更好,或者说达到我自己想要的效果。但事实上最终离我自己的要求总是有距离的,画完觉得特别满意如有神助的情况极少极少。每一次面对想画的对象,我都看做是一件很冒险的事情,或者是一种难以预料的困难,而不是用一个固定的表达方法拿来套用,所以每画一张画都很痛苦,反复琢磨推敲怎样能够表达的更好,或者说达到我自己想要的效果。但事实上最终离我自己的要求总是有距离的,画完觉得特别满意如有神助的情况极少极少。</p> <p class="ql-block">写生中的“求真”与“求意”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我觉得这个事情是每一个中国画家都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我也不例外。现在对“写意”这个概念有一点滥用,我觉得真正的“写意”,需要一个很漫长的学术研究过程。尤其像我们这一代人,曾经受过严格的西方写实绘画体系训练,但在学生阶段对中国的艺术传统了解并不是很多,这是一个事实。如果谁能够自觉的在艺术创作中把东方艺术传统重新再梳理一遍,或者是再重新去挖掘,我觉得可能就会受益很大。今天大家在研究、探讨“写意性”的油画写生,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对探索中国油画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是很宝贵的。</p> <p class="ql-block">我在画画的过程中其实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比如说中国绘画传统中“计白当黑”“笔断意连”等等这样一些美学思想,如果能够在今天的创作中得到很好地理解和运用,也许会出现很不一样的艺术表达。我们应该扎扎实实的以一种真正的学术态度去研究,而不是借用一个名字或者是鼓吹一种概念。“写意性”的标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中领会到最内涵的那一部分东西,对自己的艺术有所帮助,使你学习到与以往创作经验不同的东西,我觉得这个才是最重要的。</p> <p class="ql-block">写生现在是一种生活状态,写生是我现在主要的艺术创作方式,一个艺术家完成自己的作品,可能有煌煌巨制,也可能是信手拈来,这都非常好,但最重要的是要真实,这种真实不是画的真实,而是艺术家的内心真实</p> <p class="ql-block">现在很多艺术家的画都像是照片的处理和复制,艺术家本来应该驾驭画面,但现在的情况是艺术家被照片和画面所控制,我觉得这个确实非常糟糕,背离了艺术的本质,没有任何意义。看一些全国性的重大题材展览,就连当年陈逸飞《占领总统府》那种水准的作品都很难见到了,我觉得这不仅是水平问题,更重要的是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不够真诚,不够纯粹。如果没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自己的绘画,那么在当下社会图像资源这么发达,这样的绘画真的没有意义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肯定不是最主要的力量,但是我们也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发声,虽说“人微言轻”,但没有力量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发声,我的态度是我们有发声的权利,但结果不是我们能够完全左右的。除了画家的身份之外,我们还有一种社会责任感或者说知识分子的良知。如果你不发声,文化人的这种影响力可能就会在社会上消失了。</p> <p class="ql-block">写生的路上走得这么坚定,同时还能从观念上对写生有新的诠释和理解,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油画在中国这100多年是跳跃式的发展,我总感觉在发展过程中缺少一种延续性。比如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民国时留学国外的油画家,其实画的非常现代,但是1949年以后,我们完全按照苏联社会主义美学的方式去改造自己,尤其是像东北这样的老工业基地受的影响更大。改革开放以后突然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绚烂多彩,我们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过去学的不对,走错了路。之后又突然间发现还有一个“后现代”,出现了很多后现代的观念艺术。</p><p class="ql-block"> 我要说的问题是,艺术不应该划分为单一的所谓主流或是非主流,艺术应该是一个多元的东西。一窝蜂的学,又一窝蜂的扔掉,改弦易辙,我觉得这种方式不见得合适。苏派不见得一无是处,现代主义也未必就是错的,“条条大道通罗马”,每个艺术家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其实没有不能走的路,艺术上也没有什么先进和落后之分。</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一代人,正好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进行艺术创作,那时候很多本来画的不错的人突然就茫然了,不知道该怎么搞艺术了,我觉得就是因为这种艺术思潮使他困惑了。搞艺术其实不应该追思潮,但我们却总是在这个事情上左左右右,我认为这个问题值得警惕。</p><p class="ql-block">在这个前提之下,每个艺术家都要真诚面对自己,要自信,这个是最重要的。然后按照你自己设定的或者自己理想的艺术方向去走,不要左顾右盼,很多时候不是路错了,而是因为我们浅尝辄止,没有做到极致,这才是艺术家应该考虑的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