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运用成果,将课题研究与教学紧密结合,我校课题推广组老师集体备课、精心设计了鲁迅作品《呐喊自序》导读课,通过课堂教学,将课题推广落到实处。</p> <p class="ql-block"> 导读课通过任务的设计,引导学生完成文本的梳理,思考鲁迅感到“寂寞”的原因并最终分析鲁迅讲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首先研读文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在讲解中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关键信息“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亳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充斥着麻木、冷漠的“荒原”便是鲁迅的寂寞。</p> <p class="ql-block"> 结合鲁迅的《娜拉走后怎样》,反复体会关键语句“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国人的“不肯动弹”,是极度的被动和悲哀,也是愚昧、麻木、随波逐流,任人欺凌。</p> <p class="ql-block"> 接着通过设计发人深省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这样难以改变的时代背景下,你是选择在睡梦中死去还是选择梦醒后无路可走?</p> <p class="ql-block"> 通过“毁坏铁屋的希望”,引导学生揭示将书名命名为《呐喊》的原因。这沉闷、黑暗、让人透不过气的禁锢思想和身体铁屋,应该有勇敢者、先行者来将它打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