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引 子</span></p><p><br></p><p> 一次与几个朋友相聚,酒兴方酣,便各种逗乐,一位朋友别出心裁,说要改变一下互娱方式,不猜拳了,不掷骰子了,也不吹牛翻金花了,玩点儿文的,每人讲一个故事。旁边另一位说讲啥故事,得有主题吧?要不就讲讲初恋吧……不一会儿,轮到我了,我犯难了,为啥?我说我这人不开窍,没初恋故事,老婆就是头一个相亲相中的,后来就结了婚,在座的都起哄,说不信,骗谁呢?讲就讲老婆之外的一个,不许耍赖,我没办法,想了想就说,那就讲个一个吧,不是初恋貌似初恋的故事……后来就整理了下来。</p><p><br></p><p></p> <p> 忽有故人心头过 </p><p> 逍遥游</p><p> 以前有个同事,一起二十年了。其实,他是我表弟,我俩一个舅舅家,老妈与姨娘是同胞姐妹,我们是姨娘亲,至亲呢。当年上师专,我比表弟早了两年,上的同一所师专。再往前,我们俩上初一就是同级的,他3班,我4班,隔壁兄弟。后来上高中也差不多这样。</p> <p> 因为别的缘故,九三年秋,我去师专数学系就读,撇下了表弟一个人继续抗战。九五秋年,他追上来了,在隔壁中文系,我们还真如老家乡下说的“枣木槌槌一对对----不零卖”!</p> <p> 我们俩的性格喜好不同,他文科生理想丰满,我理科生像个瘪三,他开朗活泼,我内向好静,他机敏灵动,我木讷愚钝,他潇洒倜傥,我呆若木鸡。尽管如此,但一点儿也不影响我们一起玩,一起逗。</p> <p> 当年上大学,没谈过恋爱,没约过女同学,甚至与女同学都没多说过几句话,估计现在讲给别人没几个会信是这样的,有一次闲聊到这儿,朋友们都撇撇嘴,满脸嫌弃的表情“你那么老实吗?谁信呢?!”以现在的眼光和思维看,确实很难让人相信会是这样的。时代不同,三观自然就有差异。一则我那时特内向,老实木讷,不善言谈。二则青春懵动的那个时期,思想不开化,属情感晚熟的那类,还没有谈对象找媳妇儿的那种意识感。三则,家里经济不宽裕,父母供我上学不易,挺吃力的,自己怎么能轻易谈恋爱交女朋友呢。上高中谈恋爱会影响学习的,不能动心啊。上大学谈恋爱又得一笔较大的开支,父母负担会更重的,不敢任性啊。</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农村娃的青春没有那么多浪漫,王开东老师都这样,“俺也一样!”</span></p> <p> 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那个年代能上高中的女孩子本来就不多。 大学里女生更少。那时能上大学的女生,心里能有多傲骄,你懂!相对而言,文科专业的女生还稍多点儿,理科专业的,班上女生就那么几个。就那样我们都开玩笑说中文系是大观园,粉黛金钗圈,天天红楼梦。数学系纯粹就是水泊梁山,一百零五汉,女子“一二三”。 看都不够看,哪里还敢奢望约会牵手呢。 </p><p> 现在可能情况好转了,大学男女生比例趋于平衡。甚至还有逆转,记得有一次同学群里逗乐,说到这个话题,一位美女同学,南方某高校的教授,她说自己带的日语专业,班上四十多孩子,几乎清一色小女生,只有两个小鲜肉,班上搞活动拍照,总是让这两宝在正中间聚焦点位置,万花丛中二绿晶,萌滴不要不要滴。据说她们隔壁那个工程班刚好相反,几十个小男生两个小女神,天天众星捧月,这两个班刚好相映成趣。</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金陵十二钗”,吾班多一枝!</span></p> <p> 当年我们班四十四人,女生只有十三个。并不是我们班的“十三太宝”不漂亮不动人,也许是理科生大都理性胜于感性吧,含蓄掩盖了冲动,那时候还真没有形成谈恋爱的气候。不像文科班同学大多富于幻想,热情恣意,常常出双入对,那股浪漫劲儿我们看着好不眼热,羡慕妒忌恨,却又学不来。</p> <p> 我是九六年6月毕业的。大约是毕业前几个月吧,也就是4月份左右的时候,有一次,与表弟在郊外闲逛,谈各种趣闻轶事,也谈人生梦想,聊着聊着就扯到个人问题了,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有没有交到女朋友?”我一愣,说“没有”。他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我:“是吗,真没有啊?”我不好意思地说:“就是啊,本来就没有过!”他惋惜地摇摇头:“你啊,还真是个榆木脑瓜……”“哈哈,蹉跎了么……”我自嘲着笑了。</p> <p> 表弟一本正经地对我说:“眼看快要毕业了,现在课程少又不忙了,要不谈个女朋友吧?”</p><p> 我说没兴趣,再说快离校了,没有合适的么。</p><p> 他说:“你连个对象都没谈过,这三年大学等于白白上了,那怎么行?”</p><p> “哈哈,世间难得万全法,不负春光不负卿,晚了!”</p><p> “要么我帮你介绍个吧,我们班的,也是咱们老乡。”</p><p> “这样不好吧,就那么几天了,能谈个啥子呢。”</p><p> “先介绍了见见面,聊聊,熟悉熟悉也好。”</p><p> 他笑着说,“其实不光是老乡,还是咱们以前母校的呢。联系了慢慢谈着,培养培养感情,好好发展,也许真有戏呢。”</p> <p> 一个星期四下午,表弟来找我,给我送了两张电影票。那时候学校礼堂每周星期六下午都放电影呢。表弟热心地说:“我已经说好了,星期六下午你准时在礼堂前等着……”</p><p> 我小心翼翼地揣着这两张电影票,终于挨到了星期六。</p> <p> 下午我就早早溜出了宿舍,提前十几分钟,在礼堂前忐忑不安地等侯。同学们渐渐越来越多了,又过了大约十分钟,远远看见表弟过来了,我急忙迎上去。</p><p> 表弟神秘地一笑,给我指指不远处:“就是那位,说好了,快过去吧!”我犹犹豫豫地……</p><p> “别磨蹭了……”表弟见状,一把拉了我过去,跟那个女同学悄悄说了两句。那个女同学朝我这边看了一眼,微微一笑,羞涩的低头绕着辫梢儿……表弟忙向我使眼色,让我近前去呢。</p> <p> 我来到那个女同学跟前,越发紧张了,讷讷地说“我……我们进……进去吧?”她小脸儿飞红,点了点头。来到检票处,她在前我在后一块儿进了礼堂,找到了座位,还正是两张连号的,紧挨着坐了下来。</p> <p> 落座后不一会儿电影就开幕了,借着昏暗的光线我略略扫视一下周围,还好没看见别的熟识的同学,方才稍稍松了口气。再偷偷看了看旁边的女同学,她静静地端坐着,微微前倾,一双大眼睛亮亮的,注视着银幕,挺认真的样子。我不知所措,也就装作认真地看起电影来了。</p><p> 那天,毕竟是初次见面,第一次与女孩子坐一起看电影,而且还是有目的的相挨坐着,不只是心跳的厉害,更多的是慌乱……那场电影名字都不记得了,啥情节现在也没印象了。因为那场电影本来就看得紧张……不是电影故事情节紧张,是我自己觉得当时情形好紧张,心里乱乱的,不知如何是好,不知该跟她说啥,不知该做啥,特局促不安的……,没有与女生搭讪的经验,终于约到了一个美女同学一同看电影,还哑巴看大戏,心里喜欢嘴里说不出……不说话吧怕冷了场,不是个事儿呀。说话吧,咋表白,不,是该咋表达。那个急啊,无法描述……</p> <p> 幸好那天临去时还随手买了一袋瓜子带着,就拿出瓜子递过去,试探着说:“吃……吃瓜子吧……”</p><p> “嗯……”她轻轻地转过脸儿看了下我,笑着说:“谢谢……”接了……</p><p> 于是两人便一边看电影,一边吃瓜子……时不时悄悄地说两句……也就是互相问了问名字、年龄,家在什么地方,在哪儿上的学,……许多时候都是默默地看电影,其实也没怎么投入地看电影情节故事……再就是递瓜子,黑暗中,怕递错了,又怕碰着她……好难为情、好不安,心砰砰砰直跳,特难熬……</p><p> 终于,电影剧终了……也不知咋就那么快闭幕了,我们随着人群一块儿出了礼堂,互相道了别,就返身回宿舍了,望着她走远,身影在人群中隐没……</p><p> 我竟再没有相约,再也没有见面,也没有写信,后来我毕业离校了,上班了,也没有联系过……</p><p> 这就是第一次,第一次就这么开始又结束了……</p><p> 那时,自己太木讷了,太笨,真傻……</p><p> 不过,后来……出乎意外,后来还有惊喜……</p> <p> 参加工作后,我在老家一所九年制学校上班了,真到了该谈婚论嫁的时候了,可是我却没有勇气再联系她了。</p><p> 那个时代与现在大不一样,没有网络聊天,没有电话,看不了视频、发不了消息,只有老传统的写信,相距又远了,没有机会见面,也自知无缘,就没有理由再去打扰。</p> <p> 不觉又过了一年,那是1997年秋,我从九年制学校调到了一所初级中学,带了新入学的初一(5)班班主任。</p><p> 那年年初,我订婚了,国庆前一天结婚呢,挺忙的……大约9月20前后,学校来了八九个实习生(上师范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一年或一学期得安排到学校去参加教学实践学习活动,简称实习),而且这批大学生就是从师专来的。学校给我班安排了两个实习生代课,一个男生,是通渭的,带生物,另一个是女生,中文专业的,带我班的语文。</p><p> 会后安排与班主任见面。两个实习生来找我,男生与我打了招呼,女生走过来,我们抬头互相一看,都愣了一下,她惊奇“啊……是刘老师呀”,我也颇感意外“原来是你啊!……好呀,欢迎,欢迎……”正是我毕业前见过的那个女同学!</p> <p> 一年半后,我们竟然又见面了,巧啊!是啊,缘来缘去缘未尽……</p><p> 我们初见于那场羞涩的电影约会,别于无声无息的小夏六月,那个金秋之季在家乡的校园又意外重逢,太出乎意料了。她来了,更想不到的是我马上要结婚了,可是,却不是她……!</p><p> 那一个月,她随语文老师带我们班语文,又协助我管理班级,特认真细心,与学生相处得特别好。</p><p> 我们结婚那天,是在学校办的仪式,她也参加了,但不是新娘。</p><p> 那天,她还专意送了一件礼物表示祝福,一只挺漂亮的方形托盘,现在还置放于家中茶几呢……还有更巧的。婚宴结束后她说,发现婚礼上新娘好像认识哩。</p><p> 过了几天她到房子来看我们,我和媳妇儿连忙请她进房子,寒暄落座后,我当时不知咋又挺紧张滴……不知该怎么招呼她,怕冷落了她,又怕太热情,毕竟新媳妇也在呢。</p><p> 没想到她与我媳妇坐一块儿,聊了几句客套后,轻轻问“你是小琴吗?”我媳妇惊奇道“是啊,你是……?”小琴是媳妇小名么,没想到还有人突然叫了出来!她说“我是蓉儿呀,我们小学还同桌呢,还记得吗……”媳妇惊喜不已“怎么是你呀!记得记得呢,好多年不见了,你变化得我都没认出来……”原来她们俩还真认识,小学一块儿上学呢,闺蜜啊。</p><p> 我松了口气,笑道“故人相见,心里热啊”,她回头看了我一下,脸一下子红了,笑着应道“是啊是啊,难得又见面了,真好!”我也笑了,她们聊她们的,再也没有我的事儿了……</p><p> </p> <p> 很快一个月的实习期结束了,她们该返校了,临走前她又来道别。班上孩子们都依依不舍,围着她久久不散,我悄悄地转过了身……</p><p> 临上车,许多女孩子都哭了,好多男生也满眼泪花 ,我的眼睛也瞬间湿了……</p><p> 她悄悄地走了,正如她悄悄地来,挥一挥衣袖,带走了孩子们的依恋,也带走了我心头的彩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