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71年10月1号,对我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就在这一天,我由林场合同工转为正式工,又从马家庄林场调入管涔林区汽车队工作。</p><p class="ql-block"> 当我初调入林区汽车队的时候,并没有马上理顺工作程序。先在家里静等了一个多月。在家无事总想到大门外走走。这一天、我看到林局的中卡吉普停在大门口,不一会走出6个人来,其中林局革委副主任孙玉茂引着另外5人登上了汽车。</p><p class="ql-block"> 安排在前坐上的是一个四十大几的军人,后面坐着的有一个我认识:他就是原林业厅秘书室主任胡文正。 </p> <p class="ql-block"> 有人点划了这些人的名字:他们分别是山西省革命委员会、下属的农林水利委员会、林业处处长军代表贾万武,副处长原晋南地区副专员刘清泉,一般工作人员胡文正,马维义,张效俊。 </p><p class="ql-block"> 后来才知道:这两年省城机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林业厅早就不复存在了,许多人员都解散到全省各地,大部分都是降职使用。原来的厅长依然靠边站,副厅长有的靠边站,有的下放到县里给一个挂名的县革委副主任。处级干部下到地方给一个县林业局的副职。胡文正是原林业厅最老的处长,算走运没把他下放,留到省里也只给他一个普通干部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 这次带队的林业处长贾万武就是主管全省林业的军代表,他只是一个省军区正营级干部,可是在这个不正常的年代里,却领导着近3万人的林业职工队伍。</p><p class="ql-block"> 贾万武的副手却是全省有名的绿化专员刘清泉,他在50年代就是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夏县的县委书记,60年代初就提拔为晋南行署副专员,他是从行署副专员的位置上调回来的。 下面还有这么几个林业厅留下的老处长和刚林校毕业的几个学生,现在都一样是一般干部。他们分别是:胡文正、刘凤歧、陆成县、张家保、李慧培、马维义、宋维汉、李中立、高建华、范天凤等十来个人。</p> <p class="ql-block"> 这次来管涔的五个人,是来解决管涔林局领导班子的。据当事人马维义回忆:“贾处长派我和张效俊先来摸底,有许多人提出:周恭同志辛辛苦苦为管涔的发展出了力,他的问题不解决,管涔的问题就不好解决。我们就先向老王提出:落实周恭同志的问题,但老王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他把帽子往桌子上一甩,破口大骂:“周恭一家和他的亲戚都是大地主,他是混进革命队伍里的地主分子,为什么要给他平反呢?”我当时就跟他说:“我们已经做过调查,周恭的父亲是破产地主,但他从小受了不少苦,他不是混进革命队伍来的,而是在工人阶级的队伍里参加的革命!”老王依然咆哮如雷说:“坚决不能给周恭平反!”</p> <p class="ql-block"> 以上所说的这些情况,我们家当时一概不知。40多年后在和马维义的闲谈中才了解了当时的情况。我所知道的情况是:我看见了省里来了这么多人,是从大运动以来从来没有的。在他们中间我又看见了父亲的好朋友胡文正。他和其它人在车上谈论的很热乎,父亲的问题他一定会帮忙!</p><p class="ql-block"> 我回到家后、把这一信息告诉了家人。大家有多种猜测,但也拿不出统一的意见来。我让三妹到街上买回两张白纸,五弟赶紧给我磨好了墨汁,我拿起笔来写下了以下请求信:</p><p class="ql-block"> 管涔林局革命委员会负责同志:</p><p class="ql-block"> 我局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进行了4年多时间,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近一段时间里,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关怀下,一大批干部都被解放出来。他们又开始走上了工作岗位。这是毛泽东思想在管涔的又一伟大的胜利!可是我父管涔林局原党委书记周恭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这是不符合党的干部政策的。为此我们强烈要求: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尽快落实我父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此致敬礼</p><p class="ql-block"> 周恭子女</p><p class="ql-block"> 1971年11月5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写完后我领着弟妹一起把这封请求信、贴在了林局大门的照壁上。贴完后我怕老王派人撕毁,随时观察动静。想不到不但没有人去撕毁,而且还有许多围观的人。</p><p class="ql-block"> 下午我又去观看,只见从省里来的贾处长等人也站在那里认真品读。这是一个好的信号啊!不管顶事不顶事,总有人注意到了这件事!40多年后在和马维义的闲谈中他说:</p><p class="ql-block"> “我们看了你们的大字报,都谈论到这件事情。我和贾处长汇报了老王对周恭平反问题的态度!贾处长说:“马上研究这个事!不要让老王参加这个会。我出来去叫别人,看见老王就站在檐台上。我理也不去理他,只见他灰溜溜的。我们在会上提出:周恭虽然去世了,但还有他使用过的一大批干部,还有他的家属儿女。他的问题不解决,其它人事问题就不好安排。会议还没有结束,我出去小便,只见老王还在那里等着。我不理他,他却喊住了我:“小马、小马你过来!我和你谈谈”!我走了过去,他哭丧着脸说:“我受骗了,是康茂碌骗了我,他说老周怎么、怎么不好,我听信了他。实际上周恭同志是个好同志。”这下看来这家伙才彻底服软了!”</p> <p class="ql-block"> 从马维义的谈话可以看出:这次领导下来、我父的平反问题就初步落实了。后来几次会议也争论不小!当时落实干部政策,还是以文革中制定的“十六条”为准,把干部分为四个类:“1、好的,2、比较好的,3、有严重错误的,4、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p><p class="ql-block"> 在过去几年里、一直把父亲列为第四类,现在有人提出将他列为第一类。也有人提出: 周恭辛辛苦苦、大公无私是肯定的,但他在突出政治方面有明显不足,应将他列为第三类。军代表综合了各方面的意见,将父亲确定为第二类,也就是“比较好的”。对于这个决定,许多人和我们家里人都不认可。但考虑到在那个“万里江山一片红”、政治压倒一切”的岁月里,把父亲这样实事求事,埋头苦干的人定为第一类,也是不可能的!不管满意不满意,父亲的问题总算解决了。压在我们心上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p> <p class="ql-block"> 1972年春季父亲的平反问题在省农林水利委员会的强大压力下得到了初步解决,但管涔林局的领导班子依然没变。他们对父亲平反的消息在文件中没有任何透露,只是取掉了“继续批判以周恭为首的反革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反动路线”这一句常用语。母亲和三妹、五弟的生活费依然是每人每月6元钱。</p><p class="ql-block"> 父亲平反管涔的政治空气有所变化,但我们家的生活待遇并没有多少提高,但管涔林局的基层领导班子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受到父亲牵连的不少人开始走上了工作岗位。可原林局副局长孟其春虽然也一直靠边站,现在也没官复原位,而是被分配到运输队担任了副主任。这个职务和他过去的职务错下两大节,原来是副处、现在是副科。尽管这样他本人也很高兴,因为他过去的起点就不甚高,只是当年的形势成全了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回想一下,父亲被打倒又被平反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前前后后长达六年之久。在这六年里,我先后四次到省城,寻找省落实政策办事处和省林业厅革命委员会,要求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尽早解决我父亲的问题,虽然也得到了一些批文,但林局革委会主任老王(化名)就是推三阻四不予落实,今天终于石头落地了,我们一家终于可以抬起头来,与人们平等对话了。父亲问题的落实,与党一贯推行的“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掉一个坏人”的好政策是分不开的,这也再一次证明了父亲曾说过的那句话“红的黑不了,黑的红不了,父亲永远不会给你们丢脸。 ”父亲可以安息了!</p> <p class="ql-block">1971年5月到太原岀差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作者 周三白</p> <p class="ql-block">山柏工作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