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横空出世 十六连莅临红一矿】</p><p class="ql-block"> *****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71年3月,我和林长樑、黄志雄、许振芳、王根甫、肖振家、郭荣辉等人,从原来“上山下乡”的武平县,被选招到福建生产建设兵团,由原来的“知识青年”变成了一名新的“兵团战士”。</p><p class="ql-block"> 时值“文革”动乱刚趋稳,为了更好稳定局势、促进生产,国务院、中央军委于1969年12月7日批准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福建生产建设兵团”。</p><p class="ql-block"> “兵团”以福建省的91个企事业单位为基础,以解放军派出的干部为各级领导骨干,并征集一批无军籍的“兵团战士”组编而成。全兵团有九万多人 ,其中现役军人二千多人,原地方干部、职工六万多人,新招收的“兵团战士”二万多人。</p><p class="ql-block"> “兵团”下辖四个师, 第一师属工矿业;第二师为农业;第三师是林业;第四师属基建业。</p><p class="ql-block"> 我们选招进入的就是“第一师第三团第三营十六连”。 “十六连”建制有四个排,一、二排是采煤排;三排是井修(回柱)排;四排是掘进排。我被安排在三排。</p><p class="ql-block"> 十六连及整个三营工作的区域在“红一矿井”。这里位于龙岩红坊公社上洋田心村,距离龙岩县城有七、八公里之遥。</p> <p class="ql-block"> 我们当年居住的宿舍楼,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依然还在。只是如今楼里住的已经不是矿工了。</p><p class="ql-block"> ^^^^^ ^^^^^</p> <p class="ql-block"> 由于福建煤炭资源的地质结构复杂,煤层忽高忽低,极无规则。高的“煤窝”达三米多,矮的煤层只有十多公分。导致机械化设备无法用上。因此当时我们只能以手工方式进行作业。</p><p class="ql-block"> 采煤作业主要采用电钻打炮眼,将煤层炸出后,将煤铲进“溜槽”,全靠人力推送至矿车,然后运往煤场。</p> <p class="ql-block"> 这是钻煤眼的电钻竿。</p><p class="ql-block"> ^^^^^ ^^^^^</p> <p class="ql-block"> 这是人力输送煤炭的“溜槽”。</p><p class="ql-block"> ^^^^^ ^^^^^</p> <p class="ql-block"> 正在装煤作业的矿工。</p><p class="ql-block"> ^^^^^ ^^^^^</p> <p class="ql-block"> 采煤连队所属的掘进部门主要是承担支线巷道的开通工作,需要在岩石的山体开掘出通道。当时我们还不知道“盾构机”是何物。掘进工程主要靠风钻在岩石上打出炮眼,将岩壁炸出窟窿。</p><p class="ql-block"> 风钻打炮眼时,隆隆噪音震耳欲聋,粉尘飞扬迷人眼睛;爆炸后,硝烟弥漫,呛人胸肺;炸出来的碎矸石全靠人力一铁锹一铁锹地装入矿车,运出洞外倾倒。体力消耗极大,那是实打实的苦活、累活。</p> <p class="ql-block"> 图为狭窄的巷井通道。</p><p class="ql-block"> ^^^^^ ^^^^^</p> <p class="ql-block"> 我所在的三排主要是承担采煤面的“井修”(亦称“回柱”)任务。</p><p class="ql-block"> 当煤层被开采出来后,掌子面形成采空区。由于上层的顶板受到上部岩石压力,随时都有冒顶塌落的可能,严重威胁到采煤工作的安全。因此需要及时将采空区顶板撑住,防止冒顶。</p><p class="ql-block"> 随着采煤作业不断前推,采空区越来越大,顶层岩石的压力也越来越强。因此必须适时将外围原来树立的支柱逐步拆除,让部分顶板有序垮落,减轻压力,保障采煤作业安全进行。</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们矿区没有液压、机械支架设备,采空区的支柱全由木柱替代。打柱作业时,我们必须量好每一点位的高度,然后鋸出相应长度的木柱,用大锤将木柱打好。</p><p class="ql-block"> 而当实施回柱时,除了个别环境条件适合的话,可以采用绞车将紧顶的木柱拉倒。大部分场合下,我们都需要用镑锤直接将木柱击倒。遇到木柱被压得太紧打不下来时,还需用斧头将木柱砍残缺后,再用镑锤击倒。</p><p class="ql-block"> 当井下出现严重压力,掌子面可能发生垮塌状况的时际,承担采煤作业的人员纷纷撤离工作区避险。而此时我们井修班的人员则必须“逆行而上”,迅速冲进险区,全力以赴进行加固抢修,打上成排木柱、木垛,奋力抗住欲下沉塌落的岩石,力争保护好采煤工作面。</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管是在打柱或是回柱作业时,我们都是处在空旷的岩层下,顶板随时都有塌陷的可能 ,死神时刻盯着我们。因此我们在作业时,必须胆大心细,精神高度集中。随时观察岩层顶板情况,查看所立木柱、木垛承压的状况,适时进行“敲帮问顶”,判断岩层顶板塌落的时间、范围、危害性。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般说来,顶板岩层从失去木柱支撑到塌落会有2~3秒的时间。这就要求我们作业时必须精神高度集中,且脚手要灵活,迅速闪避。我们的作业頗似与死神玩着捉迷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图中矿车上装的木头和木板就是为采空区立柱所准备的。</p><p class="ql-block"> ^^^^^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龙腾虎跃战犹酣】</p><p class="ql-block"> *****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那年代,“兵团”里各类“战斗口号”铺天盖地。诸如“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我们面前无困难,困难面前有我们”;“条件好大干、条件差巧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继续干”…… </p><p class="ql-block"> 当时这些口号并不仅仅停留在宣传或口头上,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我们的工作中、生活上……</p> <p class="ql-block"> 在日常工作中,十六连的各级领导都是以身作则、冲锋在前。指导员盛忠进是十六连里唯一具有正规军籍的领导,他虽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老兵,但并不居功自傲。工作中,他带头苦干;生活上他与战士们打成一片。连长陈福林、副指导员陈木香、副连长蓝恒泰、吴国宝、曾元金、汪泽民、陈学才等领导虽然均是无军籍的地方干部,但是工作中,他们都是吃苦在前 。 如果遭遇到困难、危险的时刻,在场的领导总是带头冲在第一线。</p><p class="ql-block"> 我当时的班长蔡尚州、副班长林志文都是仅仅比我们早半年入伍的“知识青年” ,年纪与我们差不多。但是在工作中,他俩都是以身作则、勇挑重担。对我们这些新来的战友,他们格外关心,仔细向我们讲解井下操作章程,传授各种排险处理方法。</p><p class="ql-block"> 上班时,最重的活都是他俩抢着干、最危险的区域都是他们抢先进入。<span style="font-size:18px;">遇到险情时,他们总是抢着说:“先让我来!”看见我们干得差不多了,他俩总是劝说:“你们先歇歇,让我再来!”当他们干累了轮换成我们操作时,他俩总是聚精会神地关注着我们所处区域的顶板安全状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论身材他们并不比我们健壮魁梧;论待遇, 他们也没有比我们多领一元钱。但是他俩总是处处模范带头。在他们行为的影响、感染下,我们全排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尽管我们排承担的回柱操作是井下危险系数最高的工作,但是全体战友都义无反顾地奋力拼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叶万芳、吴建基、陈守东、卢清水、钟永周、陈寿福、王志功、周文草、王志祿、黄宗火等班排长,也个个都是吃苦在前、冲锋在前的领头人。第一个进入迎头的是他们,最后一个离开掌子面的也是他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各级领导的以身作则、带头苦干精神感召下,所有的战士们深受感染。众战友秉持“输人不输阵”的信念,可以不当英雄,但决不能做“孬种”!只要在场的领导第一个冲进去,所有的战士们都会毫不迟疑紧跟前行。頗有“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态势,这态势已演化成为十六连无形中的你追我赶、积极向上风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 ~~~ ~~~</span></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次在380平硐上班,我与王根甫、林家理、郭荣辉等几位同班的战友正朝迎头走去,猛然看见巷道前方,已经塌落下一堆石块。经再仔细观察,但见冒顶的面积达五米多宽,旁边的部分木柱出现了断裂,顶板上还有一些碎石不时在掉落。这征兆表明:此地岩层压力陡增,短时间内将会再次产生更大规模的岩层塌落,必须尽快进行加固排险。</p><p class="ql-block"> 此时, 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抉择:立即进行加固排险,操作的人员将冒着被随时可能垮塌的岩石砸中的危险;不立即排除险情,岩层如果大面积垮塌,那么将造成采煤工作面报废的后果。顿时,空气仿佛凝固起来,众人面面相觑了数秒时间,蓦然我感觉到其他战友们的眼光都齐刷刷地对我投来!</p><p class="ql-block"> 你们盯着我干嘛 ?!我又不是班长、排长!</p><p class="ql-block"> 按照以往的习惯,遇到这类危险的时候,在场的连长、排长和班长都会迅速作出决定,并带头领着众战友进行排险。可今天他们都不在,现场上我们几个人都是普通战士,该由谁来决策?由谁来领头呢?</p><p class="ql-block"> 我猛然想到,在场的战士们中 我是当时唯一的共青团员。莫非战友们心里认为此时此地,我这共青团员应该承担起这责任???是进?还是退?或是装傻不作声?</p><p class="ql-block"> 沉寂数秒后,我低声说:我们进去加固顶板吧!并抗起镑锤带头进入险区。在场的所有战友们立马也操起抢险工具, 紧跟着走入险区。我们几个人,挖坑的挖坑、扛木头的扛木头、打柱的打柱,迅速加固了数排木柱,排除了岩层进一步冒顶的险情,保住了采煤工作面。</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完成任务安全地走出抢险区域后,大家都很高兴。我也粗粗地呼出一口气,我总算没有辜负战友们对我的期待与信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那个年代里,兵团的各级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冲锋陷阵;在政治宣传方面也是极尽鼓动气氛;更重要的是:那个时代青年人具有独特的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的精神面貌。在诸多重要素的叠加作用下,十六连呈现出朝气蓬勃 、攻坚克难 、团结奋进的积极态势。</p><p class="ql-block"> 我们当时采煤主要先用炸药将煤层炸出来,然后再通过溜槽将煤装到矿车里。为了加快出煤速度,一采煤的战友们总是等不及炮烟消失就冲进迎头,冒着那呛人的硝烟进行工作。他们将煤一铲铲地装进溜槽,然后以人员接力的方式,用力把煤向前推送。</p><p class="ql-block"> 随着采煤面的延伸,溜槽越铺越远,每个人推送的距离也越来越长。遇到地势平坦 ,所需的推送力度也越来越强。几个回合下来 ,众人早已是精疲力竭。 </p><p class="ql-block"> 为了尽可能利用煤炭资源,按照规定, 八十公分以上的煤层必须采挖。在这样的地质环境下 ,我们只能平躺在地板上,面对着顶板,然后进行打炮眼、扒煤、推煤、打柱、回柱等一系列操作。在这等场合下,人的手脚施展不开,气力难于发挥,操作的起来极为艰难苦累。</p><p class="ql-block"> 在如此艰辛困难的环境下干活, 几个回合下来,人人早已汗流浃背了。但是战友们却个个精神抖擞,干劲冲天。衣裤被汗水湿透了就跑到鼓风机前猛吹,吹干后再接着干;再湿透再吹干,再接着干……一个班下来,每位战友的衣裤往往都会吹上三、四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那一车车黑呼呼的煤啊,就是我们千辛万苦的劳动成果!它蕴含着我们的血和汗!它凝聚了我们的青春韶华!!!</p><p class="ql-block"> ^^^^^ ^^^^^</p> <p class="ql-block"> 为了比他人多产煤 ,大家都卯足了劲。昨天一排产煤五十吨,今天二排非完成五十一吨才肯下班;上一个班,二排完成五十二吨煤炭 ,这一个班,一排绝对要产煤五十三吨方能罢休。</p><p class="ql-block"> 为了多装煤,苏克森还与其他连队的战友争抢起空矿车,为了抢到更多的空矿车,彼此之间居然还动粗打架……</p><p class="ql-block"> 为了更好完成任务,十六连的战友们都竭尽全力、忘我拼搏。马进发、钟玉文、王家镛、洪春喜、梁长明、林基松、洪建兴、陈才家、张仁诚、张世辉,一位位都如同“拼命三郎”,忘我拼搏、鏖战煤海;林<span style="font-size:18px;">溪水、吴慈贤、岑友三、赵明川、李麒麟、郑家斌、林希贤、陈祥春、李云瑞、翁莅朝……一个个恰似武松再世,攻坚克难、奋勇向前。</span></p><p class="ql-block"> 程双喜、林清章、林云葵、陈宝顺、林家理……他们在连队里年龄最轻,身材也偏弱小,但是他们总是谢绝班长及战友们的好意照顾,重活、险活都抢着干,丝毫不愿落在人后……</p><p class="ql-block"> 林长樑因积劳成疾,胃部切除三分之二。但他出院没几天,未等伤口痊愈 ,就又冲入井下上班……</p> <p class="ql-block"> 图为井下运行的电瓶机车。</p><p class="ql-block"> ^^^^^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生死两茫茫 浩气长存】</p><p class="ql-block"> *****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井下工作充满了各种危险,什么“岩层冒顶”、“瓦斯爆炸”、“地下水塘”漫灌、“煤帮垮塌”……在井下工作时刻都受到死神的威胁!</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正式下井工作的第三天,我们排来到红一井545平硐进行回柱作业,我紧跟在老工人张振奎身后。老张当时三十来岁,算是我们班的老师傅。进入掌子面后,老张便挥锤回柱。</p><p class="ql-block"> 嘣 嘣 嘣,随着老张一锤锤奋力的击打,紧顶在岩层上的木柱开始松动,老张再紧接着猛力一击,木柱倾倒了 ,老张正欲挪身闪避,谁料一片大石块顷刻间就随着倒下的木柱朝老张砸来。老张上身避开了,但腿脚没来得及挪开,只听得老张“啊”的一声惨叫,一块大石板砸在他的脚掌上。扯下他穿的靴子,但见他的脚掌骨被那落石硬生生砸断了,只剩一点皮还连着,鲜血咕咕地冒出来 !</p><p class="ql-block"> 我浑身颤抖着,惊恐地与几位战友一起抬着老张到医院急救。由于老张的脚掌骨已经被石板砸碎了,无法完好接上,张振奎就此失去半只脚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72年,我们从545平硐转战到380平硐。一天上班时,我与同班战友关秋明同行。他是位福州籍的小伙子,当时年纪不及廿岁,个子不高且身材瘦弱。他与我边走边聊着, 忽然看到一部装满矸石的矿车,顺着轨道朝我们迎面飞驰而来,我们迅速闪进轨道与护棚之间躲避。眼看那矿车从我身边顺利擦过,却听见我旁边的关秋明一声哀叫。原来关秋明来不及闪避进安全的空间,他身体的左边顶在护棚的木柱上,右边则被飞驰而来的矿车撞挤到,他的锁骨当场被挤断!</p><p class="ql-block"> 唉!年纪轻轻的关秋明竟然成了残疾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天我们在380迎头进行绞车回柱作业,当天班长安排我开绞车,其他人负责绑柱及回收木柱。刚开始挺顺利的,一根根木柱,随着绞车强劲的拉力顺势倒下。可惜好景不长,接着遇到了一根被顶板死死压住的粗木柱。我几次操纵绞车都拉不动,绞车的电机超负荷地嗡嗡作响。按照操作规范,在此情况下必须停机,进行人工辅助作业,用斧头将该木柱砍除部分,减少压力接触面后,再用绞车拉倒该木柱。</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正准备停机,我们班外号“黑张飞”的张成雨走到我身边,推开我说:“我来试试!”紧接着他开动了绞车,绞车再次拉不动。“黑张飞”停顿了一下,仍不死心 ,又开动绞车, 当缆绳再度紧绷时,猛然“嘣”地一声巨响,直径一寸多粗的钢丝缆绳顿时被拉断,崩断了的钢丝绳朝着我们站立的缆车方向飞卷而来,“黑张飞”呀地一声尖叫,但见他用手捂住了左眼。与此同时,我的左手掌被飞卷过来的钢丝绳扫过,鲜血直流出来,幸亏只是皮肉擦伤没有大碍。</p><p class="ql-block"> 而当我张开张成雨捂眼的手掌,只见一根约2公分长的断钢丝插在老张的眼睛上。我试图拉出断钢丝,轻扯间,但见他的眼珠也跟着动,估计那根断钢丝已经深插进老张的眼球了!我不敢继续强扯断钢丝,赶紧与几位战友将张成雨送往师部医院急救。老张当时还挺镇定的,一味操着他那浓厚的“客家”腔安慰我们:“勿怕、勿怕!莫打紧、莫打紧”。</p><p class="ql-block"> 等第二天我们再到医院看望张成雨时,竟被告知,因为断钢丝扎得太深,且伴有粉尘、油污 ,张成雨受伤的眼球严重受伤感染,无法保住只能摘除!</p><p class="ql-block"> 呜呼!可怜的“黑张飞”啊!从此成了“独眼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陈寿福原来从华安参军到部队保家卫国。退伍后又被兵团招收到十六连,担任了我们的副排长。他平时在工作中、生活上对我们这些战士很是关照。他性情开朗可亲,乐意与大家打成一片。工作之余他喜欢讲些笑话、逸闻,活跃气氛。战友们对他既尊敬又亲近。</p><p class="ql-block"> 73年,十六连开进西湖山平硐作业。西湖山平硐的地质条件复杂,顶板岩层破碎松垮,常常出现顶板无征兆塌落的现象。那天刚上班,陈寿福领着钟玉文、王家镛等战友进入掌子面,准备对采空区进行加固排险。</p><p class="ql-block"> 陈寿福第一个抢先进入采空区,抱起一根木柱,准备加固顶板。就在他抱起木柱的一瞬间,一块巨石忽然落下,直接砸在他的头上,他的头颅立马破裂!陈寿福来不及说一句话就登时殒命了!</p><p class="ql-block"> 钟玉文、王家镛也同时被落石砸伤。</p> <p class="ql-block"> 呜呼!我们的副排长啊!当年你没有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为国捐躯,如今却殒命在这黑不隆咚的西湖山矿井中!</p><p class="ql-block"> 陈寿福啊,陈寿福! 临行时,你来不及留下一句话,只留下你那即将出生的儿子 !!!</p><p class="ql-block"> 悲哉!</p><p class="ql-block"> 惜哉! </p><p class="ql-block"> 痛哉!!!</p> <p class="ql-block"> 山谷为之呜咽 !</p><p class="ql-block"> 😫😫😫 😫😫😫 😫😫😫</p><p class="ql-block"> 松林为之垂泪!!!</p><p class="ql-block"> 😭😭😭 😭😭😭 😭😭😭</p> <p class="ql-block"> 在协助办理陈寿福丧事过程中,战友们反倒没有嚎啕大哭,也没有泪流满面……</p><p class="ql-block"> 也许,这是“男儿有泪不轻弹”!</p><p class="ql-block"> 也许,战友们的泪早就淌入心中,融着心血,径在身内流淌 ?!</p><p class="ql-block"> 也许… …已经没有也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战友们默默地办理完陈寿福的丧事后,又扛起工具,默默地走进西湖山矿井,走进陈寿福遇难的掌子面,又开始新的作业……</p> <p class="ql-block"> 这是煤炭发运站,我们当年挖出的煤炭,就是从这里通过火车运往国家需要的地方去。</p><p class="ql-block"> ^^^^^ ^^^^^</p> <p class="ql-block"> 矿井下状况复杂,事故频发。但是人们并没有因之退却。每当事故<span style="font-size:18px;">发生时,人们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迅速观察险情,及时采取排险措施。如果出现战友的生命受到威胁时,大家都会奋力进行抢救。哪怕个人本身会因此遭到性命的危险、哪怕遇险的人曾经与自己有什么不愉快的过结 ,人们也是义无反顾地冲进去抢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 ~ ~ ~ ~ ~ ~</span></p><p class="ql-block"> 许振芳工作中也是位吃苦耐劳的猛将,但平时的言行举止却有些吊里啷当,因此多次受到跟班的蓝副连长的批评,许振芳对蓝副连长也頗有微词。72年我们连在380进行竖井作业。由于当时通风条件差,瓦斯浓度骤升。有一天刚上班,蓝副连长率先攀上竖井,刚走到迎头,顿时被瓦斯毒倒,昏迷在迎头上,命垂一线。 此时跟在其身后的许振芳发现到这一险情。</p><p class="ql-block"> 瓦斯是一种有毒混合气体,如果抢装送风设备驱散毒气,势必延误时间,蓝副连长的生命恐难保;如果直接冲进去救人,则进去的人很有可能也再次被毒气熏倒。据说以前其他矿井就发生过这类事故。 </p><p class="ql-block"> 但此时许振芳没多犹豫,抢先冲上迎头。但见许振芳迅速弯着腰匍匋前行,(瓦斯在煤体是以游离状态存在的 ,比重它比空气轻,一般会漂浮在空间上层,越靠近顶部瓦斯浓度越高。弯腰匍匋前行可降低危险系数)临近时他深吸一口气 ,然后憋住气冲到蓝副连长身边,迅速抓住他的双脚,奋力将他拽出险区。当看见蓝副连长安全脱险后,许振芳开心地悄然离开了。</p><p class="ql-block"> 💏 💏 💏 💏 💏 💏 💏</p><p class="ql-block"> 还是在380平硐,有一次我正准备从上风巷进入掌子面,猛然发现头顶上的棚架间有碎石落下,这是这片岩石将塌落的征兆。我正欲闪避,谁知来不及了 ,瞬间大片的碎石连同棚木垮塌下来。我的双脚被落下的碎石与木柱压住无法挪动。我眼睁睁地望着碎石块陆续下落,这态势预示着更大范围的岩层顶板很快就将塌落。</p><p class="ql-block"> 在这危急时刻,本来走在我身后的王根甫看见我所处的险境后,毫不犹豫地冲到我身边,抱住我的身躯,竭尽全力向外拉拽。幸亏王根甫体壮力大,几经他的奋力拉拽,终于将我从乱石堆中拉出来了。虽然我小腿的肌肉就时被卡住的石块咬去一块肉,但总算脱险了。</p><p class="ql-block"> 当随后看到又一大片的岩石顶板冒落下来,覆盖住我刚才遇险的区域,王根甫与我都露出欣慰的笑容,为我又一次摆脱死神的魔爪而庆幸!</p><p class="ql-block"> 👨❤️👨👨❤️👨👨❤️👨 👨❤️👨👨❤️👨👨❤️👨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为了抢</span>救出一位战友,众人总是奋勇向前。有时原遇险者还未救出,又出现意外,抢险者反而又先倒下了。记得那年一营翠屏山矿发生塌方事故,有二名战友被困井下。为了尽快救出他们,众人冒着险情奋力抢救,结果忽然岩层再次塌方,造成二位抢险战士当场遇难。最后的结局是抬出四具遗体!</p><p class="ql-block"> 😭 😭 😭 😭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兵团时期,“舍身救人”并无法称得上是什么英雄的壮举。冒死抢救战友的生命的举止,既得不到组织上的表彰,授予什么“见义勇为”的称号,也不会给予奖金激励。在兵团,抢救战友性命的举动,仅仅被人们视作是一种,天经地义的“做人”基本准则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但是所有的战友看到战友遇险时,都会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舍身抢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 👷👷👷 👷👷👷</span></p> <p class="ql-block"> 十六连的战友们奋勇拼搏,岂止是要付出极大的体力,更需冒着各种险情威胁 ,而且所处的工作环境更是极为恶劣。他们终日在那充盈着瓦斯、霉气、硝烟、石粉、煤尘……的混浊气体空间里干活;在那关闭灯光就伸手不见五指,黑不隆咚的井下,俯着身、弓着背艰难操作 。</p><p class="ql-block"> 对此,难道他们不觉得苦 ? 不觉得累吗 ?</p><p class="ql-block"> 他们当然会感觉到苦!</p><p class="ql-block"> 他们也是爹妈生的,他们并没有三头六臂!在那样环境里久待,所有的混浊空气全侵入他们的胸肺。当下班睡觉时 ,那些吸入的废气陆续从他们的口鼻呼出,将他们身上盖的棉被头染成黑乎乎的一片。当他们探亲假休息半个月没有上班,但是他们吐出来的痰仍然带着缕缕黑丝……</p><p class="ql-block"> 倘若当时也有个记者拎着支话筒来问他们:“你觉得幸福是什么?”那么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能够在阳光下,挺着身干活,就是幸福!!!”</p><p class="ql-block"> 😵😵😵 😵😵😵 😵😵😵</p><p class="ql-block"> 他们也会感觉累!他们并不是“铁人”,他们的身躯也是由肌肉和骨骼构成的,怎禁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弯着腰,汗流浃背地操劳。</p><p class="ql-block"> 他们还清楚地知道:</p><p class="ql-block"> 在身后,并没有人拿着皮鞭胁迫他们。</p><p class="ql-block"> 在眼前,也没有大把的钞票在激励他们。那个年代是“干多干少一个样”,不会因为你多挖一车煤而多给你一元钱。</p><p class="ql-block"> 在头顶,更没有人举着桂冠、官爵诱惑他们……</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但是他们依然顶着苦、抗着累痴狂地在井下鏖战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呀!你们啥都知道,啥都清楚,可是你们依然那样玩命般地苦干、傻干,你们到底是图个啥哟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难道你们真是一群,傻得不能再傻的大傻瓜吗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 😲😲😲 😲😲😲</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那年 我们正青春】</p><p class="ql-block"> ***** *****</p> <p class="ql-block"> 在生产劳动方面 ,这伙兵团战士虽然表现得“傻气”十足,但在生活上、业余活动方面,他们则不“傻”了,表现得頗洒脱、活跃。</p><p class="ql-block"> 谁也无法准确预言意外与明天是哪个先来!“过好活着的每一天”这句“名言”是如今网络上盛行的“生活心灵鸡汤”。但是早在五十多年前,十六连的战友们就已经这样践行了。</p><p class="ql-block"> “上班迎难克艰<span style="font-size:18px;">,下班快活怡乐”, 成了十六连战友们日复一日遵循的生活模式。</span></p><p class="ql-block"> 虽然我们的驻地是在偏远乡村,当时社会的物质条件怡乐活动设施都十分贫乏,但是我们总能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尽量让业余生活过得丰富多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条件好就尽情开心;条件差,也穷开心;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寻开心” !原来工作中那</span>条“高大上”的“有条件大干……”的战斗口号 ,居然被战友们“活学活用”到业余生活里 。 😀😀😀 </p><p class="ql-block"> 记得当年,我们的工作条件和劳动环境确实艰苦,但国家对我们生活物质方面也是给予相当照顾。当时社会上一般工人的月薪第一年才18元;第二年21元;第三年24元;第四年转正定成一级工后 月薪也才32元。而我们这批“兵团战士”,入伍后月收入就近五十元; 半年后定为三级工,月收入达六十多元。当年,一般企事业员工的食粮供应每人月均仅有25斤左右,而我们却多达55斤。至于鱼肉糖油等物质供应也较其他行业更加优待。</p><p class="ql-block"> 我们充分地利用这些优惠物质条件来“犒劳”自己。除一日五餐饱食外,还时常到食堂整点鱼、肉、豆干等小菜,三几个人就着小酒,天南地北地胡侃大山。遇到轮休日,则约上几位战友一起进城游玩。</p><p class="ql-block"> 我们驻地离龙岩县城有七、八公里之遥,幸而当时就有公交车直达,进城还算方便。当时龙岩的物价不高。一盘红烧肉、红烧鱼才0.6元;一大海碗的猪脚汤仅0.2元;一盘炒面也仅需0.26元…… 到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只需0.2元。当时影片内容不丰富,多是“八个样板戏”的影屏版;“三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而进口片则有《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卖花姑娘》、《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这些费用对当时的我们经济上是相对宽裕,因此我们休息日进城往往会饱餐一顿,酒足饭饱后, 再看场电影,然后才悠悠哉哉地返回驻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王根甫酷爱弹奏吉它,一把吉它伴随着他从下乡的武平来到龙岩十六连。当时尚处于“文革”后期,“阶级斗争”之弦依然紧绷,我们的盛指导员的政治警惕性也頗高,对那类“洋玩意”自然格外关注。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王根甫刚开始弹奏的曲目常是“国际歌”、“共青团之歌”、“怀念战友”等曲目。我们盛指导员虽然艺术细胞不多,但听到他们弹奏的曲调后,尚知道那并不属于“靡靡之音”,也就放心而去。😀😀😀</p><p class="ql-block"> 71年国庆节,王根甫的吉它弹奏还作为营部联欢会的表演节目。之后,吉它便迅速在三营风靡开来,弹奏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曲目也逐渐丰富起来。诸如:“哎哟.妈妈”、“红梅花儿开”、“星星索”……等爱情曲目也被广为弹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黄志雄</span>对吉它弹奏也頗有天赋,他不但热爱吉它,熟悉吉它的弹奏技巧,对吉它的乐理、教学方法等相关知识也深入研究 ,经常找其他吉它弹奏高手进行请教、交流。黄志雄除了自弹自唱外,还经常热心指导初学吉它的朋友,带动了一批吉它爱好者。</p><p class="ql-block"> 十六连里爱好音乐的人不少。<span style="font-size:18px;"> 林志文常拉着小提琴,“纺织姑娘”、“黄水谣”、“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林志文都能熟练地一气拉上数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林长樑擅长的乐器是“曼陀铃”,他常弹奏“微山湖上”、“卖花姑娘”、“丽达之歌”……清丽的琴声随着他倾情的弹奏流淌而出。遇上几人兴致都同时迸发,他们也会来个合奏 。尽管他们的琴技不高,曲音嘈杂,但他们倾情弹奏的热情却感染了围观的战友,一些战友便和着他们的琴音哼唱起来,顿时那琴声、歌声、欢笑声响彻营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蔡尚州当时不知从哪里弄到一台旧留声机,虽然马达还能转动, 但是振音膜已经破损,无法发音。心灵手巧的蔡尚州愣是利用香烟壳的锡箔,捣鼓出个新音膜来。当那台破旧的留声机竟然又吱呀吱呀唱起来,顿时让围观的一伙人乐得屁颠屁颠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十六连的宿舍楼,楼前的空地曾经是我们体育活动的场地。如今场地犹在,但球架不在了,唯见荒草丛丛。</p><p class="ql-block"> ^^^^^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当年我们正年轻,青春活力火爆。虽然每天都经历井下八小时的高强度劳动,但并没有因此让我们累趴下,在业余时间里,大伙仍依然兴致勃勃地参加各类体育活动。</p><p class="ql-block"> 我们宿舍楼前有片空地,大伙就动手进行整平,成为进行体育活动的简易场地。营部也为我们增置了篮球架。从此 ,战友们下班之余,常进行打篮球等活动。</p><p class="ql-block"> 72年,营部举办三营篮球赛。十六连派出了卓冠雄、林志文、陈才家、卢清水、林大凯、岑友三等人参赛。论球技、论实力,当数十四连最强,但十六连这伙闯将们偏是不信邪,上场后就猛打猛冲、全场紧逼 ,打乱了对方的阵势,最后硬是从十四连的囊中夺得冠军。当盛指导员代表十六连接过营部奖励的一粒篮球时,全连战友群情激奋,盛指导员更是乐得合不拢嘴。</p><p class="ql-block"> 林志文不愧是文体双料爱好者,拉过小提琴后又常出现在活动场上。72年他还被三团选派参加福州军区的运动会,并获得“三级跳远”项目的不俗成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看书、学习也是不少年轻人的爱好。在那个年代,可获得的书籍毕竟有限,但这并没有衰减十六连战士们学习的热情。除了公开能阅读的各类报刊杂志、科普刊物外,《三国演义》、《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著也是诸读者所爱。至于一些当时不能公开展示的小说、书籍,也被一伙人偷偷传阅着。下班后,窝在宿舍里,泡上一杯茶,静静地阅读,也甚觉悠然自得。</p><p class="ql-block"> 1972年底 ,为响应毛主席“721”指示,兵团三团也在团部红炭山开办了“七二一”大学业余班。我与几位战友欣然报名参加了。</p><p class="ql-block"> 这所谓“大学”里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初淺的机电及物理知识 ;也没有正规的教材,书本主要是团里自编的讲义;授课教师则是由团部几名技术人员临时担任。但是对我们这些“知青”出身的人来说,能在“中学毕业”后,再次走入教室,重新感受久违了的课堂氛围,心中自然是欣喜不已。🤗🤗🤗</p><p class="ql-block"> 虽然我们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去上课,而且每次上学都需要步行近半小时,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兴致与热情。可惜好景不长,随着兵团解散,这“七二一大学”也不了了之,我们也再次“失学”了。🤕🤕🤕</p> <p class="ql-block"> 这条“田心村”的小河,如今依然流水潺潺。当年它可带给我们无限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 ^^^^^</p> <p class="ql-block"> 我们驻地的田心村的小河中常有小鱼游游戈,我与几位好动的战友不时下河抓鱼。</p><p class="ql-block"> 我们用两根竹竿缠上电线 ,装上电池,穿着短裤衩便嘻嘻哈哈下河抓鱼🐠🧜♂️。河水不深,只有一米左右,沿河道行走,适时按动开关,附近有鱼就会翻白肚浮出水面 ,我们即用网捞起来。河床上是大小不一的鹅卵石,行走中一脚高一脚低,不小心来个踉跄,不但弄得浑身透湿,往往还误触开关,电得自己一阵麻颤。</p><p class="ql-block"> 虽然一番辛劳也抓不到几条小鱼 ,但我们依然乐此不疲。毕竟“渔翁”之意不在鱼,在乎快乐开心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照片是当年十六连部分战友的合影。谁能看出,照片中那一张张淳朴又略带嫩气的脸,却是一群临危不惧,奋勇拼搏的硬汉!</p><p class="ql-block"> ^^^^^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说实话,当时十六连绝大多数的人,是不会主动选择矿山工作成为自己此生的理想职业!但是,当时代选择了他们,当现实让他们走进矿工行列的时候,他们没有怨声载道、没有颓废脱逃、没有消极怠工……</p><p class="ql-block"> 从进入“十六连”的第一天起, 他们就振奋精神、积极向上;他们脚踏实地、顽强拼搏;他们攻坚克难、团结协作,尽心尽责地完成好本职工作。完美地履行了一名矿工、一名“兵团战士”应承担的职责!兵团第一师为此曾授予他们“硬骨头十六连”的称号。</p><p class="ql-block"> 🏢 🏢 🏢 🏢 🏢</p><p class="ql-block"> 共和国大厦浇筑的混凝土里,有他们倾注的汗水、血水!</p><p class="ql-block"> 他们不愧是“特别能战斗”的“煤黑子” ! !</p><p class="ql-block"> 他们是一群“ 大 写 的 人 ” !!!</p>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四年初,为了支持地方煤矿发展,兵团决定派十六连成建制到永定培丰,支持地方煤矿建设。还有部分人员调整到十四连、二十连、汽车连等连队工作。</p><p class="ql-block"> 随着全国各行业的生产、建设都步入稳定发展轨道,福建生产建设兵团也算胜利地完成了其历史使命。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九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发布通知:撤销福建生产建设兵团编制。原来兵团各机构划归福建省政府有关局建制领导,“兵团一师第三团”转制成“龙岩矿务局”进行运营,“十六连”这称号也就此终结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从头越 再踏新征程】</p><p class="ql-block"> *****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福建生产建设兵团的建制结束后,原来的“兵团战士”也几经工作调动、调整,先后分散到各地各行业再就业了。绝大部分人员都不再继续井下工作,改行从事其他职业了,走上新的工作岗位,进入新的生活环境 。</p><p class="ql-block"> 有道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经历过十六连那段艰苦鏖战、生死拼搏的战斗洗礼,锤炼了十六连战士不惧艰险、攻坚克难的顽强意志和勇往直前、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纵使面临前方“雄关漫道真如铁”,也阻挡不了战友们披荆斩棘“从头越”的脚步!许多战友经过不懈的努力、奋斗 ,在新的岗位上,新的领域里取得喜人的业绩,成为了各行业的佼佼者。</p><p class="ql-block"> ~~~ ~~~ ~~~</p><p class="ql-block"> 热爱体育活动的林志文,平时就经常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一些体育内容书籍,并系统地学习体育教育基本课程,积淀了较深厚的体育教学功底。离开井下工作后,他被选调到龙岩矿务局中学、厦门市湖滨小学、溪岸小学、前埔南小学任体育教师。</p><p class="ql-block"> 他虽然不是正规的科班出身,但他能刻苦自学,潜心钻研,在实践中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从而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在龙岩矿务局中学,他培养的篮球队获得龙岩中学生联赛第二名;在厦门的小学里,他培养的多名学生入选市体校深造;还有一位同学参加市运动会,获得百米赛第四名。林志文的教学效果得到同行们的高度赞赏,他也获得了“高级教师”的职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陈守东入伍前只有小学毕业学历。鉴于他在工作中任劳任怨、积极向上,表现突出,被推荐为“工农兵学员” ,进入“山东矿业学院”读大学。当时,不少人认为陈守东原来的文化基础那样低,如果是承担简单繁重的体力劳动还可以,怎么可能学习大学课程,掌握高等技能?!</p><p class="ql-block"> 但陈守东并没有气馁,上大学后,他一方面自己恶补文化基础课程,一方面紧盯学校的教学进度。他刻苦学习,虚心请教,终于较扎实地掌握到了矿业、基建等综合学科知识。大学毕业他返回生产单位后,注意将学到的知识与生产工作实际相结合。</p><p class="ql-block"> 离开煤矿后,他先后被选调到厦门人防工程和厦门市商业局基建处,负责土建工程的管控工作。他的工作表现与业务能力得到大家的认可与赞赏, 成为单位里的业务骨干。当他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单位还舍不得让他离开,再三挽留他继续工作。一直干到六十五岁后 ,他才以自己人老多病为由,正式主动离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陈志清进到十六连时 ,年纪还未满十八岁,但他工作积极肯干,业余时间也很活跃,弹琴、体育都頗乐衷,尤其对武术更是痴迷,积极虚心拜师学拳。上班回来后,不顾劳累继续坚持练习拳术。</p><p class="ql-block"> 当他离开矿山,调回厦门工作后,继续在业余时间练拳。除继续拜师学习外,他还努力收集境内外多种拳术录像教材,进行观摩参悟。渐渐地他结合多位拳师传授的内容精要和各类拳术教材的要点 ,初步形成自己自成一体的拳路风格。经过不懈的努力,他最终辞职离开工作单位,亲手建立“厦门市万鹭武术馆”,专职担任馆长。</p><p class="ql-block"> 作为“万鹭武术馆”的馆长,陈志清积极培养年轻的武术爱好者, 并努力弘扬中国武术的传统优良武德。他除认真传授学员武术外,还积极积极组织学员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协助参加社会保安活动。万鹭武术馆的表现获得社会的广泛赞许、并多次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陈铭训上班时 ,是位奋力拼搏的猛将,业余时间却是位博览群书的文学爱好者,“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他还积极动笔“爬格子”,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p><p class="ql-block"> 当他离开矿山调到厦门工作后 ,凭籍他的文字功底,被安排在科室工作,承担单位文件、总结的撰写。新的工作岗位特点更有利于陈铭训文笔的提升。他积极利用这有利条件 ,不断积累资料 ,进行文学创作尝试。经过数年的努力 ,陈铭训最终以矿山生活为主要素材 ,撰写了长篇小说《黑石》。 该小说出版后,获得矿山工友的广泛好评,也得到厦门文学界专家们的充分肯定,如今陈铭训已经成为厦门文学界頗有名气的业余作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卓冠雄原是文革前的高中生 ,从上山下乡的上杭县被招收到兵团后,分配到十六连担任文书工作。他除认真完成连队文书的繁杂工作外,还积极主动下井参加劳动。</p><p class="ql-block"> 他离开煤矿调回厦门鱼肝油厂工作后,正值厦门工人业余大学招生,卓冠雄当即报名参考,并以良好成绩被录取。读书期间,他竭力克服工作与读书的矛盾,努力工作、刻苦学习。经过四年的努力奋斗,他以优异的毕业成绩和良好的工作表现,被厦门市经发局选聘为国家公务员。</p><p class="ql-block"> 到经发局后,卓冠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 , 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得到广泛好评,被进一步委于重任,提拔成厦门市经发局干部处处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地位和职务的提升并没有让卓冠雄忘乎所以。他不忘初心,更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坚持任人为贤、事业为上,</span>为经发局系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由于工作需要,之后组织上又先后安排卓冠雄到市国资委、财政局等部门工作,卓冠雄都自觉服从组织上的安排,并尽快掌握新部门的工作特点,完美地完成组织上交付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 . . . . . . . . .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岁月悠悠 情思绵绵】</p><p class="ql-block"> *****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十六连的建制消失了,但是十六连的那段生活却深深地印烙在战友们的心灵里。虽然十六连只存在短短的四年时间,尽管光阴似箭,时光已经流逝了五十年。但是当年那一幕幕生死拼搏的场景,那一张张战友们鲜活的脸庞,依然不时萦绕在战友们的脑海里。多少人几回回梦中回到掌子面;多少人迈着年迈的脚步重访龙岩红一矿井旧地……</p><p class="ql-block"> 这不仅仅是战友们有“恋旧情结”,更是“十六连”凝结着我们宝贵的青春韶华!“十六连”让我们刻骨铭心!!!</p> <p class="ql-block"> 年过古稀,两鬓斑白的林长樑 ,重新踏上矿山旧地,看着当年的宿舍,回首当年的苦乐年华,不由得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 ^^^^^</p> <p class="ql-block"> 武平籍的林清章、山东籍的程双喜、厦门籍的陈天祥,五十年后又在龙岩相聚了。老战友抚今追昔,心潮逐浪……</p><p class="ql-block"> ^^^^^ ^^^^^</p> <p class="ql-block"> 武平籍的钟玉文偕夫人到厦门与老战友相聚。</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战友别后重聚,涛涛话语盖过了满席佳肴。</p><p class="ql-block"> ^^^^^ ^^^^^</p> <p class="ql-block">悠悠岁月把当年的黄毛小伙,变成了白发老翁!</p><p class="ql-block">沧海桑田却改变不了,他们当年的豪爽神态!</p><p class="ql-block"> ^^^^^ ^^^^^</p> <p class="ql-block"> 虽多是“古稀”之人,却还能与时俱进。在互联网上创建了“十六连”的聊天群 ,让那些行动不便、天各一方的老战友得于在网上相聚,共叙情谊。</p><p class="ql-block"> 😃😃😃 😃😃😃</p><p class="ql-block">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十六连的建制是终结了,但十六连的精神长存!十六连战友的情谊长存!</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们当年工作过的“红一井矿”。如今煤炭已经采尽,矿井洞口也已封闭了,洞顶铁架上“红一平硐”几个招牌字已经是锈迹斑斑。但见一股清水不停地从封闭的洞壁下流出,缓缓地流向远方……</p><p class="ql-block"> ^^^^^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龙岩城著名的地标——龙门塔依然耸立在青山绿水边。</p><p class="ql-block"> ^^^^^ ^^^^^</p> <p class="ql-block"> 当年进城必须经过的狭窄的西兴桥如今已经改造成六车道的新大桥。</p><p class="ql-block"> ^^^^^ ^^^^^</p> <p class="ql-block"> 当年龙岩城破旧的街楼,已经焕然一新,高楼林立。</p><p class="ql-block"> ^^^^^ ^^^^^</p> <p class="ql-block"> 潺潺流淌的龙津河。</p><p class="ql-block"> ^^^^^ ^^^^^</p> <p class="ql-block"> 岁月悠悠、沧海桑田,龙津河水依然缓缓地流淌着,她流过了古老的龙门塔,流经了龙岩城,流进了九龙江,汇入了东海……</p><p class="ql-block"> 那哗哗的河水不息地喧哗着,仿佛是一首深沉的咏叹调,不停地在吟唱……</p><p class="ql-block"> 吟唱着 </p><p class="ql-block"> 舍身忘死、顽强拼搏的十六连!</p><p class="ql-block"> 吟唱着 </p><p class="ql-block"> 苦乐交融、朝气蓬勃的十六连!</p><p class="ql-block"> 吟唱着 </p><p class="ql-block"> 魂牵梦绕、刻骨铭心的十六连!</p><p class="ql-block"> ...... ...... ......</p><p class="ql-block"> 🌊 🌊 🌊 🌊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