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地本无名,名由人造。地名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也是地域文化的典型体现。地名是不同历史时代的产物,它与历史社会文化的联系时千丝万缕的,从地名中我们可以窥探到历史长河的踪迹。</p><p class="ql-block">经统计,2000多年前的秦朝所设立的36个郡县地名,到现在竟还有19个在用,可见中华文化魅力十足。现实中对于每个人而言,地名是人生的记忆,对于国家而言,地名则是我们的文化记忆。因此,在中国大大小小的地名中,承载了无尽的想象和寄托。</p> <p class="ql-block">“碧城”一词,用作地名来讲,可谓是一个极富文化内涵、也极为优雅的名称。</p><p class="ql-block">查阅百度,搜寻“碧城”一词的出处。词条显示为: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三月,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的类书《太平御览》中,对“碧城”一词的解释为:“元始(元始天尊)居紫云之阙,碧霞为城(见《太平御览》卷六七四引《上清经》。)”后世因此注解,以“碧城”为仙人所居之处。后人言“碧城”,均喻为仙人所居之处。词语再分开解释: “碧”,为青绿色的玉石。碧玉、碧绿、金碧辉煌、碧空等。</p> <p class="ql-block">中国诗歌界第一个将“碧城”一词写入诗词中的人是晚唐著名的朦胧派诗人李商隐。</p><p class="ql-block">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其诗歌成就很高,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中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又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等千古名句,均出自他所写。</p><p class="ql-block">《碧城三首》是李商隐诗最难懂的篇章之一,《碧城》诗之一:“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诗以第一首开头二字为题,与李商隐最为著名的一类“无题”诗属同一类型。诗的首句“碧城十二曲阑干”写的是仙人居住地之情形,“碧城”即仙人住地。</p><p class="ql-block">宋代诗人范成大在其诗《次韵周子充正字馆中绯碧两桃花》中也有“碧城香雾赤城霞,深出刘郎未见花”句,其中“碧城”在诗中亦喻“即仙人之住地”。</p> <p class="ql-block">再次查阅百度,检索到的现阶段关于叫“碧城”的地名也仅仅有以下四处:</p><p class="ql-block">一个在云南省禄丰市,其地理位置描述为:碧城镇位于禄丰市东部,罗次坝子中部,东与昆明市富民县接壤,南与禄丰市勤丰镇相连,西邻禄丰县和平镇,北接禄丰市仁兴镇,省道安武公路(现称“倘新线”,即昆明市寻甸县倘甸至玉溪市新平县)穿境而过,镇政府所在地距禄丰市42公里。距州府楚雄120公里,距省会昆明90公里。</p><p class="ql-block">第二个在浙江省,属宁波市鄞州区福明街道下辖的一个社区,其地理位置描述为:即碧城社区,为鄞州区的主城区。居委会成立于2007年12月。</p><p class="ql-block">第三个在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主城区)下辖的一个社区,其地理位置描述为:碧城社区是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田家街道下辖的社区,为主城区。</p><p class="ql-block">第四个在广西河池市大化县共和乡下辖的一个行政村,碧城为村庄名。</p><p class="ql-block">在中国中国诸多城市别称中,有“杭州--杭城,南京--石城,上海--申城,成都--蓉城,昆明--春城”,等等,但就没有名称或别称叫碧城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碧城”用作县级及以上所在行政地地名的,纵观全国也仅有现在禄丰市辖区内的碧城镇。当然,时间要上溯到1958年前。碧城作为罗次县县城所在地的历史至少沿袭了有数百年。</p><p class="ql-block">1958年后,“碧城”作为禄丰市辖区的一个乡镇,因其优美的意蕴,其名称的起源也多次引起人们的探究之热情。</p><p class="ql-block">祖居碧城的乡民,说起碧城地名的来历,脸上的神情无不表露出自豪之感。说:碧城城区因过去树多林密,且有北城河(今称碧城河)金水河(今称大西河)两条河环绕,流水潺潺,风景优美,有碧绿如美玉之感。有的还曾引用《罗次县志》附增中有诗曰“一座山城明沥沥,两川晴树绿油油”作为证据。说明“这是一座碧绿如玉之城,故名碧城。”</p> <p class="ql-block">从古代史书探究,最早记载到罗次历史的古籍是唐代樊绰的《蛮书》,又名《云南志》、《云南记》、《云南史记》、《南夷志》、《南蛮志》、《南蛮记》,其书共分十卷。书中说到南诏国(公元738年--902年),“次赕、滇池尤佳。”次赕、滇池马在当时是最好的战马。滇池即昆明地区,次赕就是当时罗次坝子的称谓。这两个地区处于滇中,土地平旷,物产丰富,是当时南诏国东拓的战略要地。南诏王异牟寻的父亲凤伽异娶了次赕(罗次)独锦蛮女后,就把这一地区视为战略重地,在今罗次坝子一带先后建起三座城堡——碧城、赤城、黑城。</p><p class="ql-block">沧海桑田,如今一千多年过去了,南诏国所建的罗次三座城堡均已经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但遗址尚存。作为地名,赤城、黑城已经不复存在,但碧城却一直被沿用下来。</p><p class="ql-block">清代康熙版《罗次县志·古迹》中记载:“碧城,在县之东。黑城,在县北二十里。赤城,在县南二十五里。皆昔蛮酋筑以据险,今废址存焉。”罗次坝子分为上、中、下三甸,罗部首府在中甸,因二水环流,玉龙哄珠,碧绿如玉,风景优美,取名“碧城”。</p><p class="ql-block">诚然,我们又可从民族学的角度考证碧城地名的由来。彝族古代先民崇尚黑、红(赤)、蓝(碧)“三原色”,尤以黑色为重。南诏时期,罗次地区作为乌蛮三十六部之罗部所在地区,这里的部落称之为独锦蛮(当时彝族之一部)。独锦蛮是一个完整继承三色审美的部落,以此三色为贵,用三色命名罗次坝子上(赤城)、中(碧城)、下(黑城)三甸所建的城池,不但便于管理号令,也彰显了独锦蛮古老的美学思想。如今,彝族的服饰仍以此三色为基调,红彝更甚,就是为崇尚三色之遗风。</p> <p class="ql-block">分析我国从秦汉沿用至今的地名,比较多地是采用山川湖海、地形地貌、地理方位、自然景观、自然资源方面的经典词汇作为地名,如渤海、琅琊、武陵、玉林、长安、南阳等,这样争议少,认同度也高,较为平稳妥帖,因而能够沿用至今。我想,当初作为祖居罗次地区的独锦蛮来讲,给新建的城堡取名,也可能是从所建城堡周边的地形地貌、自然景观、自然资源特征所得到的灵感吧!</p><p class="ql-block">尽管禄丰市碧城镇地名的由来虽有以上不同的说法,但其“碧绿如玉,风景优美”的内涵都大抵相一致,且历史渊源更是史料所载之事实。</p><p class="ql-block">“此名只应仙界有,为何世上有碧城。”地名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禄丰市碧城镇现在虽然是一个乡镇级小城,但生活在这样一个具有千余年历史,又象征着唯有仙人才能享受的福地,实倍感三生有幸矣!感于斯,试作楹联云尔:</p><p class="ql-block">罗部故里 遥想当年千里结盟谱写民族团结华章 </p><p class="ql-block">滇中福地 喜看今朝八方来客共创生态文明家园 </p> <p class="ql-block">(辛丑年晚冬 王兆宏写于寒舍)(申明:因涉及家乡美誉,未经本人同意,请不要随意转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