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宝石——朱鹮

兰草

12月19日参加了风影户外摄影群组织的洋县石头版朱鹮拍摄体验活动,早6点半从汉中出发,走高速1个小时就到了洋县黄安镇拍摄地。<br><br>通过科学家的努力,人工繁殖,全球朱鹮种群数量已由1981年发现时的7只,增加到2021年5月的7000余只。其中,陕西境内5000余只(汉中境内3000余只主要在洋县)。朱鹮已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21年2月又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朱鹮古称朱鹭、红朱鹭,在野生环境中非常喜欢湿地,大多邻近水稻田、河滩、池塘、溪流和沼泽等湿地环境,喜欢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寿命最长的记录为37年,人工饲养条件下寿命可达到17年以上。 朱鹮主要以小鱼、泥鳅、蛙、蟹、虾、蜗牛、蟋蟀、蚯蚓、甲虫、半翅目昆虫、甲壳类以及其他昆虫和昆虫幼虫等动物为食,觅食活动在白天,在浅水处或泥中觅食时主要靠长而弯曲的嘴不断插入泥土和水中探觅食物。 朱鹮性较孤僻而沉静,除起飞时鸣叫外,一般活动时不鸣叫。常单独或成对或呈小群活动,极少与别的鸟合群。行动时步履迟缓,飞行时两翅鼓动亦较慢,头、颈向前伸直、两脚伸向后,但不突出于尾外。 雏鸟由雌雄亲鸟共同喂养,出壳后由亲鸟轮流将口中半消化的食物吐出喂养,性急的雏鸟们则争着把长喙伸进亲鸟的嘴里,亲鸟则使劲抖动着脖子,使食物尽快地吐出来。亲鸟在育雏的前期每天返回巢中的次数为7-15次,喂完食物后还要帮助雏鸟清理粪便,经过45-50天的喂养,雏鸟即具飞翔能力和离巢,60天后就能跟随亲鸟自由飞翔了。 春季是朱鹮的繁殖季节,这时成年的雄鸟和雌鸟结成配偶,离开越冬时组成的群体,分散在栓皮栎树等高大的乔木树上去筑巢、产卵,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由双亲孵化及育雏,孵化期约30天。这时它会用嘴不断地啄取从颈部的肌肉中分泌出来的一种灰色的色素,涂抹到羽毛上,使它的头部、颈部、上背和两翅等都变成灰黑色。 朱鹮繁殖栖息区从最初的洋县逐步扩展到城固、西乡、佛坪、南郑、汉台、勉县、留坝、宁强9县区,栖息地由发现时不足5平方公里扩大到当前的3000多平方公里。活动范围扩展至汉中、宝鸡、安康三市十多个县(区)15000平方公里,并呈逐年扩散的态势。 第一次用200头参加打鸟活动,主要想学习体验一下,见识了打鸟老师们的辛苦和长枪大炮何等的威武,打鸟场面如此的壮观。 朱鹮是一种稀有的美丽鸟类,被誉为东方宝石、吉祥之鸟,具有非常高的保护价值和观赏利用价值,在美学、生物学、人文、外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近几年家乡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保护朱鹮的意识和措施也越来越好,随处可见朱鹮的身影,很庆幸我们生在朱鹮的家乡,能零距离欣赏美丽的朱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