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双减”政策的出台,矛盾直指学生繁重的课业压力。面对“双减”,如何将课业负担减下去,教学质量提上来,是摆在学校和教师面前的难题。教师要着手在“减”法上做文章,在减轻学生负担和提高教学质量上不断探索。 梁静老师: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学生年龄的增加,年级的升高,数学学科的难度及知识量也相应增大了,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开始感到学数学很吃力,学习劲头明显没有以前足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开始萌芽。中学数学作业普遍存在:一是作业机械重复性较多;二是作业形式单调,缺乏思维问题;三是作业量分布不均;四是忽视学生间差距和潜能,形成“一刀切”的局面等。<div> 卢静老师:在教学中我根据各组成绩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基本作业、提高性作业、探索性作业。凡完成本课时所必须完成的作业,视为基本作业,允许优生不做,中等生和学困生人人要完成。考虑到学生好、中、差的实际,将题目作些变化,视为基础性作业,供B层和A层完成。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视为探索性作业,便于C层同学完成,让他们在更大的空间展示自己的能力,尝试到学习的喜悦。<br> 王秀彦老师:教学中的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采用滚动式的方法。在一个月的作业中都能够达到高一级的要求,可以进入到高一组。B层中有学习特别困难的也可以退入到A层。学生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学习有压力也有动力,在成功的尝试中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可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br> 刘斐老师:要设计好分层作业的题目,需要我们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对所教内容的知识点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精心挑选,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各个层次学生完成的作业,从而增强学生做数学作业的兴趣,提高数学作业的质量,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