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2009年起,王克举便开始了对绘制黄河图的准备工作:反复写生、锤炼语言,研究前人的长卷巨制经验,制定环环相扣的创作计划和路线。详细的笔记充分显示着他对所选地域景观的研判,既包括景观的代表性,更有对各个景观之间相互衔接和前后关系的兼顾,对当地的气候、特点的论证。经历了多件黄河题材作品的历练之后,2016年,《黄河》长卷正式启程。王克举以自驾的形式,历时四年走过四万公里沿黄路,身临其境、深度对话,熟悉黄河历史、了解黄河文化,从黄河发源地一路画到家乡山东段、黄河入海口,为母亲河做整体性造像。</p> <p class="ql-block">王克举:“山东是黄河最后流经的地方,也是我的故乡,是我艺术生涯的起点。《黄河》长卷在山东美术馆展出,是我向家乡的一次汇报,期待《黄河》长卷的展出能够助力黄河精神的发扬。画黄河是我十年的梦想,我画黄河的时候内心有一种朝圣的感觉,我的朝圣是用画笔一笔笔从黄河的源头到黄河入海口,将心中的黄河镌刻在画布上,每一笔都充满憧憬,就像藏民匍匐在草丛的路上,我用画笔和色彩丈量黄河。这件作品不属于哪个个人,它属于这个民族,属于这个国家。”</p> <p class="ql-block">画卷全长161.6米,高2米,由《星宿海》开始,画家用苍莽而舒缓的节奏拉开帷幕,将黄河源头全景式地呈现出来。紧接着,《扎陵湖》《鄂陵湖》和《果洛草原》《阿尼玛卿雪山》徐徐展开,画家以线条驰骋表现水流的轻重缓急,以色彩明暗冷暖丰富画面节奏,从源头的涓涓细流,转而到飞流直下、一泻千里的水势壮阔。继续向前,《壶口》和《三门峡-小浪底》陡然出现,黄河以撞击天地之势而发出巨龙般的吼声,恍然间如临“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境界;转而入《豫鲁大地》《泰山·黄河玉带》《鹊华春色》《齐鲁大地》,黄河又尽显母亲般的慈爱祥和,稻谷肥硕,草木幽香,晴空浩然,终而入海。在《黄河》的终章,色彩的运用被发挥到了极致:玫瑰色、桔黄色交织而成的绯红色巨流,缓缓涌入湛蓝澄明的大海,满目光华,预示着母亲河更加美好时代的到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