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母校怯流年

涌泉大桦树

<p class="ql-block">近日在泛泛的美篇中竟然看到了有关母校的一些资料,且是50年代毕业的学长提供的早期的学校历届教师学生的照片,极为珍贵。遗憾的是时间跨越久远,未能给每张照片以文字附注。注意到这个美篇文图中有关老三届的图片几乎是空白。</p><p class="ql-block">另一位学长提供了老三届(1963年~1966年)在学的各年级班级的详尽花名册扫描件资料。高中三个年级,每个年级四个班;初中三个年级,1966届初中是五个班、1967届初中是九个班、1968届初中是十个班。共计36个班,在册学生草草估计有1800名上下。</p><p class="ql-block">天津市第41中学~我的母校,1954年建校的完全中学。</p><p class="ql-block">一场文革将我们本应将正常毕业或升高中或考大学的学生滞留在学校,动荡混乱中连常规的毕业结业的集体照都没有,匆匆的复课闹革命草草收场,或上山下乡,或分配企业单位,犹如树倒猢狲散不知了去向。</p><p class="ql-block">下乡一年后,我曾回过学校,当年我们的班主任也不清楚管理过的学生都去了哪里。</p> <p class="ql-block">1963年秋,我踏入41中学大门开始,至1968年秋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学校5年,那些曾经教过我们的老师大多还记得。</p><p class="ql-block">在语文课堂抑扬顿挫吟诵范文的谢秉均老师、给我们讲解生字的谢国维老师是个归国华侨。在数学课讲代数的闵兆茹老师曾经任我们初二学期的班主任,初一学期任班主任的蒋竺魁是地理老师,他是天主教徒。最后初三学期任我们班主任的是孙安然老师,是教体育的,弹跳能力强,排球打得好。教几何的李珊林老师戴个深度的近视眼镜。教俄文的李玉英老师也是戴个眼镜,和蔼可亲,给我的同学起个俄文名字,尤利、米沙。</p><p class="ql-block">时任学校党支书记的赵良骥是河北正定人,说话的地方口音浓重。校长吴中正是党外人士,因名字犯忌在文革时期受冲击。化学组的宁潜济、外语组的钟榕初在业界都是有名声的,生物组的云冠英老师、<span style="font-size:18px;">体育组的杜宝龙、韩锦东、李振文、杨小萍等老师。语文组</span>的齐稼祥、杨晓歌、莫干、戈玉等等,培养出许多美术人才的冯习忠老师。图书管理的赵毓秀老师胖胖的,很有印象。</p><p class="ql-block">我们学校的老师人材济济、实力雄厚。</p> <p class="ql-block">在学生时期,学校的课外话动热火朝天。</p><p class="ql-block">参加无线电小组活动的学生为未来的生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我参加过报务小组,课余时间与摩斯码打交道,守着一个行李箱大小的录音机,反复播放磁带,听着滴滴答滴滴滴答的长短声,写岀阿拉伯数字的短码。从1到0的阿拉伯数字在这里读音变成幺.两.三.四.五.六.拐.八.勾.洞。在那个滴答的声音世界里锻炼着听力、记忆力、反映的敏捷度,每天早或晚乐此不疲。</p><p class="ql-block">每天课后的活动,操场上活跃着打篮球的,踢足球的,练单杠玩双杠的,各年级的同学或自行组织球类赛事。朝气蓬勃,挥洒不尽的青春活力。令人怀念的学生时代。</p><p class="ql-block">我们每个学期都有下乡劳动,去过赵庄农场挖排水沟,也去过军粮城农场劳动,学生们自带行李,度过几天的集体生活。</p><p class="ql-block">这一切在1966年的初夏中止。</p><p class="ql-block">从1967年的春天直至1968年的9月下乡临走前,一直和部分同学驻在学校,守护着冷清的校区。没有了历年的朗朗读书声,常有呱燥的高音大喇叭声在空荡荡的校区回荡。</p><p class="ql-block"><br></p> 手里保留有关学生时期的集体照片只有这张了,各个年级的学生都有,从初一到高三。集体合影后没几天时间,就开始去内蒙插队、赴黑龙江兵团,背井离乡,各自走上工作岗位,为祖国的建设添砖添瓦去了。<div>从此天各一方,再相逢时已是不惑,许多人的名字已经对不上号了。</div> 1994年,参加校庆40周年活动,一别如雨的同窗三年合影。左起:任凯旋 王学文 王志利 唐尔泉 <p class="ql-block">在母校建校庆典时,当年1966届初三四班的27名女生仅来了11位同学。左起:周晋茹 刘继荣 范志立 石惠云 徐向荣 丛美珍 郎桂兰 杜玉荣 张起整 左建华 袁静娟</p> 2005年3月在友谊北路的金太阳餐厅,原初三四班的部分同学再一次集体合影。<div>左起:唐尔泉 王学文 张起整 王福茂 郎桂兰 马国璐 徐向荣 王志利 白玉兰 任凯旋 韩义华</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年逾古稀,记忆力大不如前。但学生时期的生活历历在目,那些老师的音容笑貌犹如昨日。</p><p class="ql-block">三十多年前的40周年校庆时,返回母校,学校的建筑布局还没有太大变化,依然是一个行政楼两个教学楼。老师的队伍已经是新的格局,原来的老教师所剩无几,同窗学长还能见到一些人。聊起当年,不胜唏嘘。</p><p class="ql-block">学生时代正是青春懵懂时期。在学校时有数学求解的讨论,也有少年暗恋的情愫。那是我们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犹似雨露滋润幼苗,最终成长还是需要到大自然的风浪中去历练。我们经历过酷寒风雪的洗礼,但是不忘母校的那年养育之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