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深入推进“国培计划(2021)”——海南省“一对一”精准帮扶培训项目(临高县)的实施,我校帮扶团队于2021年12月13、14日和12月21-23日两批次赴临高博厚中心学校和皇桐中心学校,开展驻校诊断及送教送培活动。力求聚焦临高县两所对口学校的发展瓶颈和培训需求,加强问题诊断,指导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制度机制,培训管理和教育教学骨干等途径,促进办学、管理、教学等的规范化。</p> 驻校诊断 <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13日-14日,我校研训处葛海燕主任、程登敏副主任分别带领语、数、英学科骨干老师来到临高博厚中心学校、皇桐中心学校,开始为期两天的驻校诊断活动。</p> <div> </div> <p class="ql-block"> 团队成员们在校领导引导下参观校园,感受学校建设情况及校园文化,并通过与老师、学生座谈,查看教研记录等方式,了解学校教学教研方面的工作情况。</p> <p class="ql-block"> 团队成员认真查看两所帮扶学校老师们的听课记录和教研记录。</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还深入班级进行听课。语数英三个学科都听了不同年段的课,从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作业设计与实施等多方面对学校教学情况进行调研诊断。</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还关注了学生的作业。从完成及批改情况看,老师基本做到了认真批改,少数有鼓励性评语,学生有订正。</p> <p class="ql-block"> 对学校教学教研情况有了一定了解后,团队成员与帮扶学校领导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每个人都针对自己负责的内容进行了反馈。</p><p class="ql-block"> 如葛海燕主任建议学校完善各项制度,通过奖惩机制激励老师们投入工作热情;积极建设团队,以年轻老师为骨干带动科组教研;将教学教研工作细致化,制定明确的目标并充分落实;充分发掘地域特色,积极开发校本课程。</p><p class="ql-block"> 程登敏副主任提出教研应明确主题,可以课题引领教研,或聚焦学科某一难点进行教研;要加强年级组集体备课,注重教学中突破难点,而不是让学生进行重复性训练;要加强老师的专业阅读,不断提升老师的理论水平;对于学困生要关注,对转化学困生效果好的老师要积极奖励。</p><p class="ql-block"> 英语邢增曲老师认为老师们在教学中应关注活动设计,体现梯度、层次;应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热情;老师要少说,多给学生开口的机会;作业批改要更细致,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两所帮扶学校的领导老师们认真听取了意见反馈,并与我校团队进行了真诚地交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海南师范大学陈福祥院长、赵小玲、许萍茵等老师也亲赴临高,关心指导我校帮扶工作。 <p class="ql-block"> 座谈中,葛海燕主任和程登敏副主任介绍了我校“生活化美育”课题研究的实施与成果,并向博厚、皇桐两所学校赠送我校《生活化美育丛书》。丛书从校本课程、师生发展、学生作品等多方面展示了我校“生活化美育”的研究成果。</p><p class="ql-block"> 两位校长接受赠书。</p> <p class="ql-block"> 为期两天的驻校诊断后,我校团队撰写了详细的诊断报告,并向两所学校进行了反馈。</p> 送教送培 <p class="ql-block"> 12月21日,我校帮扶团队在教导处李娟主任带领下,再赴临高,进行为期三天的送教送培工作。我校高度重视这次送教送培,从语数英三学科抽调了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老师组成了团队,三学科负责人分别为——</p><p class="ql-block"> 数学:李娟(教导处主任、省级学科带头人) </p><p class="ql-block"> 语文:简怡(研训处副主任、省教学能手)</p><p class="ql-block"> 英语:吴燕霞(高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p> <p class="ql-block"> 语文学科的三节课分别是低、中、高段课,涵盖阅读、识字、习作等不同课型。</p><p class="ql-block"> 魏佳佳老师执教二年级《狐假虎威》。魏老师注重联系生活、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结合语境,随文识字,生字教学扎实有效;关注“扯着嗓子”等关键词指导朗读,课堂上充满朗朗书声。</p><p class="ql-block"> 简怡老师执教三年级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简老师将游戏引入课堂,基于真实情景,激发学生感受,再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整节课指导细致,梯度明显,学生积极性高,参与度广,在课堂语言实践中提升了表达能力。</p><p class="ql-block"> 朱一帆老师执教五年级《四季之美》。这是一篇散文,学生朗读和理解都有难度。朱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一遍遍走近文章,发现作者描写静态和动态之美,同时利用多媒体等手段突破文中难点,学生有所感悟再读课文,进步明显。</p> 课后,大家非常踊跃地进行了评课。大家认为,三节课上老师都非常关注学情,不断地激励学生,牵引着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学生在这三节课上呈现出和平时截然不同的学习状态;低段教学识字写字非常扎实,随文识字的方法符合学生特点,有趣又有效;游戏作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老师的指导有方法,孩子通过这样的作文课,真正学会了表达,不会再想抄例文,抄范文;散文教学是个难点,老师却结合多媒体将图和文完美进行融合,美贯穿整节课的始终,<div> 老师们也提出了一些真诚的建议,如《狐假虎威》一课中,学生组词出现错误老师没有及时纠正;《那次玩得真高兴》学生写作时间不够;《四季之美》可在朗读时配乐,更激发学生对美的认识。</div><div> 对于海口帮扶团队到临高授课,大家都表示非常欢迎,希望以后多开展这样的活动。大家还希望下一步送教时,海口老师能带来更多的习作课和六年级课,给大家做示范。</div> <p class="ql-block"> 数学学科张巧云老师执教六年级《纳税》。张老师结合生活实例营业额,中奖,个人所得税等,提取纳税问题进行研究。马建芳老师执教六年级《百分数的认识》。结合生活中的实例研究百分数的意义。李娟主任做讲座《数学应美育渗透而精彩》,枯燥,严肃的数学课因美育渗透而生动活泼。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欣赏自然界,艺术中和生活中的对称,在教法中不断挖掘,帮助学生感受数学中的美,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中的美,并让数学的美回归生活。例举了黄金比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建筑,舞蹈,形体的美,数学课板书设计的美,数学课堂的美,数学老师的美,让学生因美而喜欢这个学科。</p><p class="ql-block"><br></p> 课后,老师们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听课感受。老师们表示,两节课例和讲座都紧紧围绕“数学与生活”进行设计。张老师从纳税的用于什么地方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整节课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马老师的课,学生已经接触过百分数的认识,但只是从课本上知道百分数的意义,却不理解百分数意义是什么。马老师从酒瓶中找到53%进行研究,又从衣服标签上找到40%棉和100%棉进行研究,这种从生活中找内容来教学,非常好,能够帮助理解百分数表示一个数与另一个数作比较,理解把单位1看作100份。<br> 一位老师趣评:“张老师的课柔情似水,马老师的课热情似火。”张老师从国家快速发展引入纳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引导学生认识如何纳税,结合工资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突出了数学的实用性。马老师的课重在鼓励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从不敢开口说到小心翼翼说到积极举手说,把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在两节课后聆听李娟主任讲座,更是从直观感受提升到理论高度。在今后的教学中,也要努力实践生活化数学,让学科回归生活。<br>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英语学科上了两节高段的课,分别是听说课和读写课。吴燕霞老师执教五年级“Are you feeling bored?”并做讲座《“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与管理初探》。吴老师注重用身体语言、表情演绎的方式教授的新词,让学生耳目一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TPR活动设计,让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由浅入深,阶梯式抬升,教学效果良好。此外,吴老师还注重教学量的输入,足够量的输入保证了学生能自信地输出。</p><p class="ql-block"> 在讲座中吴老师指出,"双减"背景下,我们小学英语老师们要一起学习与了解"双减"涵义,从学科层面思考如何根据精神展开作业的设计,在了解高中低不同年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布置有助于孩子们身心发展的作业,同时提出作业设计∽批改及反馈要求,真正的让小学生们"看见"最好的自己!让每位孩子在参与英语学习的活动中,都能感受踮起脚尖就够得着苹果的甜蜜;让每一位孩子都阳光自信!</p><p class="ql-block"> 吴林穗老师执教六年级“I have a pen pal.”,话题是爱好。吴老师以我做你猜进入本课的学习,游戏活动让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课文的学习。在突破重难点环节,吴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谈论pen pal 的爱好,谈论自己的爱好。在教学中浸润式进行情感渗透,鼓励学生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引导学生向往和热爱生活。</p> 评课环节,老师们畅所欲言,积极地对两节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大家一致认为:1、授课老师都基于学情,不断地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步步进入课堂的学习,享受课堂学习的乐趣。2、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都很踊跃地参与到学习中,敢于、乐于发言,这是之前课堂不容易做到的。同时,根据学情,老师们也给一些建议:一是问题的设计可以稍微再简单些。二是拓展环节的时间有点少,可以适当延长些。三是希望以后的送教课,着力提升学生写的能力。 帮扶项目自启动以来,得到了三所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也受到了老师们的热烈欢迎。通过跟岗和送教等活动,三所学校间教学教研交流不断加深,大家通过帮扶项目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也期待未来有更多的交流研讨活动,老师们都在项目中成长,学校得到更好的发展,大家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