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老谱证实:上杭五郎公讳映玉(前者为号、后者为名)约生于宋末元初(无具体年间),由福建汀州府长汀县官前湖坑(今馆前镇复兴地)迁徙上杭县中都古坊村冈头开基为一世祖。卒葬中都宫前竹篙山午山子向。清康熙丁丑(1697年)五月重修,1997年小修。墓碑碑文是“元始祖五郎叶公墓”,上额曰:“积厚流光”、联曰:“万水回环归马鬣;群山拱揖旺牛眠。”(见图二)。</p><p class="ql-block">叶剑英元帅</p> 五郎公叶公古墓 梅县雁洋叶氏宗谱 <p class="ql-block"><b>《梅州叶氏族谱》 关于五郎公世系说明 </b></p><p class="ql-block">此次辑编《梅州叶氏族谱》,经反复多方调查考证,梅州叶氏世系源流分为三个系统。其中大经公系历代修谱承传,脉络清楚。另一系即五郎系根据调查考证有关资料提供的论证,进一步得到确认,这里仅将五郎公房系考证情况加予说明。 </p><p class="ql-block">由于历史上各种原因和条件所限制,雁洋族谱抄本及过去习惯性说法,笼统的认为雁洋俊华公、俊贤公等的上祖是文献公。因梅州城的东门外建有新祠,尊文献为始祖,春秋二祭分三房,即雁洋、水南、象村。这个“尊”为始祖的文献是“谥”文献、讳朝举,另还有一个是大经公传下第九世孙名文献。这个讳朝举“谥”文献与大经公九世孙文献实应有别。旧谱抄记未能分清,1997年11月俊贤公裔新编族谱已确认其上祖是福建上杭县中都古坊村的五郎公,其后裔日通先到松源再到雁洋,当时族谱对五郎的真实名字是茂澄还是映玉一时难以确认,只作存疑处理,现经反复调查考证,确认五郎公本名是映玉,他是七十八世元参公第十七世孙,九十四世笴公号梅江之第五子,而不是文献公之曾孙,孟芳公之长子茂澄,其理由如下: </p><p class="ql-block"> 1、根据查证映玉(五郎)之九世孙日通由福建上杭县中都迁广东程乡县松源堡,其后裔俊华、俊贤等众兄弟转迁雁洋确实无疑。上杭中都族谱载明五郎是九十四世笴公的第五子名映玉号五郎与雁洋俊华公裔副政公祠谱载其源流代序、名、字均相同。 </p><p class="ql-block">2、据梅州叶氏族谱(大经系)载,九世文献公以下四代人中,均未有迁出程乡县土者,文献公之孙孟芳公卒葬于梅州城北门外火烧桥(今梅州中学老校门外),未见迁徙福建的记载。</p><p class="ql-block">3、大经公之九世孙文保公生于元末至正丙戌公元1347年,文保公之懿行载县、州志。文献公在谱内未载生卒之年,但他与文保公是同祖父之兄弟、年龄相近。五郎公九世孙日通公生于明洪武癸丑六年公元1373年,据此日通小于文献、文保约二十六岁左右,故文献公不可能是五郎、日通一脉的先祖。 </p><p class="ql-block">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俊华公创建阴那山圣寿寺、懿行载县志、其次子孔礼于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岁贡、均载县志。于此足以证实文献公的曾孙茂澄不是五郎。</p><p class="ql-block">4、自明朝嘉靖甲寅至民国四百余年,大经公系前后修谱六、七次均没有把五郎、日通公一脉收编入谱、这说明当时就不属同一世系。 </p><p class="ql-block">考证得出结论是五郎公本名是映玉、是笴公号梅江(梅岗)的第五子、始渚梁第七十八世元参公的后裔,特附记说明。</p><p class="ql-block">引自《梅州叶氏族谱》第一册333-334页 </p><p class="ql-block"> 梅州叶氏族谱编辑委员会 </p><p class="ql-block"> 公元一九九八年七月 </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 class="ql-block"><b>五郎(映玉)公世系考证说明 </b></p><p class="ql-block">我五郎(映玉)公世系,公元一九九五年在编辑梅州叶氏族谱中已作了“五郎公世系说明”论证了我五郎公世系来梅是独立一支系。(见梅州叶氏族谱第一册333页)本宗编谱进一步考证调查并综述如下: </p><p class="ql-block">过去的历史,由于受各种原因和条件的影响和限制,旧谱帙残缺和失佚,导致有的私房抄谱上系中断或有混淆他支派者,故有的房谱错将文献作为我五郎公之远祖,乱了宗枝脉胳,传给后人,衍派难明、不知祖宗。为弄清我世系衍派脉胳、宗根所出,从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九年的五年时间多次派人到福建、江西、潮汕等地调查考证,以及多方联络福建、江西、浙江、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市、县叶氏宗亲进行互供查考,考证结果是大经公世系之文献公非我五郎(映玉)公的先祖,大经之文献他还后于五郎(映玉)公百年之久,而我五郎公之父是诸梁公九十四世孙名:笴字梅江,远先祖是七十八世元参公。 </p><p class="ql-block"> 1、俊华公之孙世昌公(副政公祠)存五郎公世系古旧宗谱自太始祖诸梁公起详实记载至109世(即雁洋四世)时至明嘉靖年间,经考证副政公祠存宗谱与福建上杭县中都杜坑、古坊,江西省石城叶氏三地古谱相同一致。江西遂川县叶氏旧谱世系亦基本相同。 </p><p class="ql-block">2、查考证实103世(五郎公九世孙)日通公系由福建省上杭县中都杜坑迁徙广东程乡县(今梅县)松源堡,其曾孙俊华、俊贤、俊宁、俊达昆仲再转迁雁洋。日通公之长兄日亨公其六子后裔现仍聚居福建省上杭县中都镇、南阳镇。 </p><p class="ql-block">3、五郎公迁徙上杭中都古坊开基后下传十余代子孙之墓葬坟以及后裔分支宗祠现今仍在无少,裔孙年年崇祀、扫墓,民国二十余年间在上杭中都之五郎公墓葬地被某姓官宦侵占引起纠纷诉讼,我雁洋宗支获息派出英伟宗亲等多人前往交涉和平处理纠纷。 </p><p class="ql-block">4、五郎(映玉)公之父名曰: 笴、字梅江,乡进士,任潮州郡教授。在上杭县城南门内建有叶氏宗祠亦叫梅江公祠,笴公是此杭祠主书神,该祠堂屋直至公元一九九四年因城市建设需要被拆。</p><p class="ql-block">5、五郎公有同胞兄弟九人,他们的后裔现聚集群居的大郎(大玉)居广西省北海、钦州,四郎(助玉)居福建省平和、漳浦县,五郎(映玉)居福建省上都、中都、南阳镇福州市,武平县岩前、广东省梅县雁洋、丙村、瑶上、梅州城北大浪口张七凹,蕉岭县南礤•大埔县大麻,陆河县螺溪,深圳市坪山镇。六郎(珍玉)居福建省长汀县官前湖坑。七郎(淡玉)居福建省长汀县平原里(今上杭县南阳镇)。八郎(深玉)居福建省长汀县何田镇。余二郎(晒玉)谐投迁徙苏州府(未往考证),三郎(旺玉)未详。九郎(琮玉)谱载迁徘江西省南昌府义宁县(未往查考),务证了五郎(映玉)公昆仲多人,而不是瑶上文光民国手抄谱所载五郎即是茂澄及其弟茂清二人。 </p><p class="ql-block">6、据考清、民《梅州叶氏族谱》即大经公世系谱自明嘉靖至民国共修谱七次之多,均未收入我雁洋俊华、俊贤公,而同住雁洋槽树下叶氏及麒麟寨大经十八世孙兴落一房支均每次无漏编入谱册,这就表明我俊华、俊贤等昆仲箭支派不同属他们一支派。 </p><p class="ql-block">7、《梅州叶氏族谱》古旧谱及其裔孙房谱甚多,从记载表明文献以下四、五代人中并没有一人迁出程乡县者,更无迁外省可说,文献孙孟芳卒葬梅州城北门外火烧桥(今梅州中学老校门外),据白渡悦来叶氏宗谱(茂清裔)、丙村白沙翠竹轩南阳堂叶氏宗谱、台湾叶氏(梅籍)宗谱所载:“文献曾孙茂澄居梅州城水南坝、良田富有,茂清移居梅屏小河(今白渡、丙村沿小河之乡)。”</p><p class="ql-block">8、《梅州叶氏族谱》旧谱载明:七世光祖公(文献、文保之祖父)生于元朝至元已卯岁即公元1279年,九世文保生于元末至正丙戌岁即公元1346年,文保懿行载入程乡县志,文献在谱中未载出生之年,但他与文保是同祖父之堂兄弟年龄相近,而谱载文献原配妻吕氏生于元至正八年即公元1348年。而我五郎(映玉)公之九世孙日通公生于明洪武癸丑六年即公元1373年,日通公仅小于文献、文保二十六岁左右,何来文献是日通公九代前五郎公的远祖或先祖呢? </p><p class="ql-block">9、梅州城东门外叶氏宗祠(国望堂):确系我雁洋、象村(白渡)、水南三大房系共资兴建的,别名有叫“文献祠”、有叫“梅江祠”,在梅州城不同宗枝、不同姓氏共资建祠者有之,共祠不等于共支派。东门外叶氏宗祠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庚子岁即公元1840年,当时主理建祠总理事是大经公二十七世孙(文献十九世孙)丙村芦池坑人,原任山西太谷县知县叶轩,他在“新建国望堂总祠(即东门叶氏宗祠)传单叙”中开头就写明:我九世祖字梅江号文献……爱议合族建祠。传单叙中表明一支为水南坝所出一支为罗寨坟(即茂清)所出是属同宗支,而我雁洋是旁支。 </p><p class="ql-block">10、我们考证了大经公十世孙(文献之长子)松峰公墓葬坟,墓地在白渡镇乌罗嶂顶海拔千米的高峰上,地形为风吹罗带形,碑文可见,墓建于明弘治乙丑年即公元1505年,当时墓地的主修人是文献的第五代孙叶景繁、督修是叶景隆、叶景厚,总理事叶景敷。文献与这些五世孙相距最多也只能是130年左右,由此证实文献应是生于元末之时,不可能是生于宋代。 </p><p class="ql-block">11、根据明程乡县志、白渡悦来叶氏宗谱、白沙翠竹轩叶氏宗谱、台湾梅属叶氏宗谱等多谱纪载:文献之曾孙茂清于明时或明末以人才任梧州寨巡检,四代人相距最多只能八、九十年。表明文献应是元末至明初之人。 </p><p class="ql-block">历史是客观的存在,不可能按人的需要去编纂出来,我们正是以史实为依据,慎重地、反复多次进行调查、考证,证实我五郎(映玉)公是远在诸梁公七十八世元参公一脉相传至九十四世笴公字梅江所出,正本清源。特作考证说明。 </p><p class="ql-block"> 雁洋叶氏宗谱编纂委员会 </p><p class="ql-block"> 公元2000年9月6日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