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道阻且长,行则将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福州之行步履匆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时光清浅岁月无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负韶华,初心历久不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22日早晨,被一场冬雨洗涤过的福州,树更绿,花更红,空气更加清新、湿润,景色愈发秀丽宜人。宁夏回族自治区小学优秀教师深度研修(人文素养)语文班全体学员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带着满满的憧憬和期待,乘车来到了福州市中山小学。学校位于福州城中心,与中山纪念堂、民族英雄林则徐出生地、冶山遗址等古迹相临,有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博爱、奋进”四个大字,中山小学冯昕校长告诉我们:学校着力探索以传承中山精神为核心的德育文化建设。“立德、和谐、包容、创新、善思”以及“初心、明德、启智、健体、尚美”就是对其具体的阐释。“红色引领、金色绽放、蓝色创造、橙色温暖、绿色成长”的五色板块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就是一所五彩缤纷的幸福园!</p> <p class="ql-block"> 传中山先生之精神,立中华少年之宏志 </p><p class="ql-block"> 移步至学校六楼多功能厅,冯校长为我们带来了一场题为“深挖地域资源 厚植家国情怀 培育时代新人”的专题讲座。学校构建“幸福教育”模式,促进教师自信、朝气、抱团、创新地发展,助力学生自由、自主、全面、和谐地成长。冯校长从“厚植小学生家国情怀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培养小学生家国情怀的实践探索”及“文化特色活动开展的收获与反思”三个方面阐述了“顺应天性、培育人性、发展个性”的办学理念,解读了“崇于德、奋于学、强于身、美于心、勤于劳”的育人目标,让孩子们学中山文史,游中山美景,扬中山精神,探中山内涵。通过校本课程,借助项目化活动,依托载体,抓住时事,让孩子们学得系统,学得个性,学得专业,学得创新。</p> <p class="ql-block"> 聚焦教学提能力,强化设计破难点</p><p class="ql-block"> 专题讲座结束后,福州市中山小学副教导主任王剑燕和中山小学三(3)班的孩子们为我们带来了一节阅读课《大自然的声音》。王老师执教的这节课犹如大自然的声音,美妙又动听。课前的互动——听声音想画面,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链接本课学习的内容。不论是读词语,还是读短语,教师都能将出示的词语和短语置于生活情境中,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朗读、理解、想象、积累,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语用能力,不露痕迹地渗透了理解词语的方法,打通了知识与方法、能力与素养之间的通道。结合图片与文字,借助音频与视频,为学生创设各种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多样的情境中朗读、想象、感受、表达、背诵。指导背诵,方法先行。既可借助关键词语,又可依托随文画面,为学生背诵搭梯子支撑,铺桥梁引路。整堂课围绕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用耳倾听,用眼欣赏,用心感受,用脑想象,用情表达。学生的回答精彩呈现、可圈可点。“四个不一样的韵律感”“按琴键如同风儿翻树叶”等等表达也如同美妙的声音,带给观课者不一样的享受。学生在课堂上模拟按琴键,换位小树叶,在风声中体验,在愉悦中表达,让课堂更加灵动,让教学富有活力。设计音乐家的档案卡,让学生走出文本,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总结、归纳、概括、提炼所学内容,集课堂梳理、书写指导、作业布置于一身,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福州市中山小学副校长陈谨执教的口语交际课《安慰》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这节课宛如冬日的暖阳,让人倍感温暖。在这堂课中,老师既是引导者,也是参与者。无论是当安慰者,还是求安慰,教师都能与学生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既有示范引领,又有推波助澜;既有质疑激趣,又有和谐共生。比如,教师示范安慰同学,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表达的小妙招,从而送上金点子。再如教师扮演脾气暴躁的小强,凸显人物性格特点,为学生安慰设置层层障碍,诱发学生寻找应对的策略,让学生的安慰一波三折、精彩纷呈!教师配乐讲故事,将学生带入到一个哀婉伤感的生活情境中,引发学生深度地思考:安慰需不需要学习?再次回到开课伊始的问题,使课堂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进而揭示出:“安慰需要一颗真心!”这也是这节课的归宿所在。</p> <p class="ql-block"> 研读课例汲取营养,聚焦探究共同成长</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王剑燕老师和陈谨老师就自己执教的课分享了她们的设计思路。王老师指出,这节课通过音视频的冲击,让学生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从文字中走入,感受语言的美妙。通过运用档案卡,让学生借助课外阅读,将语文要素落到实处。陈谨老师指出,口语交际是老师们容易忽视的课型,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这节课从虚设的情境到真实的情境,再到变化的、障碍式的情境,体现了教师设计的层次与坡度。表达是思维的外显,而应对是最高阶思维的训练。“术”是方法,只有“道”与“术”融合,安慰才达到了真正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 研讨交流开始了,培训学员方老师首先发表了自己的感受:整堂课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信息化手段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彰显了执教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方老师说:“方法是有限的,但真情是无边的。”对此,我们深有同感。金老师说到,执教老师围绕想象力的训练,将语文要素落实到位。陈校长能蹲下身子和学生交流互动,呈现出开放的、有活力的课堂。是的,走进课堂,我们也是学生,与学生一同学习。</p> <p class="ql-block"> 聚焦语文要素 优化习作教学</p><p class="ql-block"> 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难点,更是教学中的半壁江山,为此语文教师们不住地寻觅、不停地探索、不断地实践,为的就是找到更适合不同年段学生的习作方法。今天有幸聆听了福州市钱塘小学教育集团周性勇副校长的《我的心儿怦怦跳》习作展示课,这是一堂精彩纷呈、妙趣横生、扎实高效的习作范例课,课堂上,在周老师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聚身体验的引领下,做课教师、听课学生、观课教师因时因地都经历了一场“我的心儿怦怦跳”同频共振。</p> <p class="ql-block"> 这堂习作课为我们小语教师们打开了一扇窗,原来习作课还可以这样上。</p><p class="ql-block"> 首先周老师聚焦语文要素:写一件事,写出自己的感受,确定了本节课的习作目标——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周老师在习作指导中,没有平均用力,而是巧妙地依据目标对习作重点、难点进行有力的突破。引用例文《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引领学生完成“我”的心跳图,学生完成了把事情写清楚的习作目标。紧接着展示小例文《拔牙》中的心儿怦怦跳的片段,让学生明白要写清楚感受才能凸显“心儿怦怦跳”的这一习作主题,周老师又抛砖引玉,迁移出语文园地里“词句段运用”用一系列连续动词来表现心儿怦怦跳的感受,除此之外还要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活动,进一步有效落实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 其次,教学伊始,周老师采用玩游戏的教学策略给学生来了一次头脑风暴——《速记挑战》,让学生在聚身体验中有了心儿怦怦跳的切身感受,自然引出学生生活中心儿怦怦跳的事情,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问题,打开了学生习作的“话匣子”。</p><p class="ql-block"> 接着例文引领、两次心跳图的梳理为学生写作搭好了支架,献上宝贵的“金点子”,让学生在完成习作片段中有话可写,有法可依,文思如泉涌,秀出了“好样子”。</p> <p class="ql-block"> 各抒己见凝智慧 讲座引领促成长</p><p class="ql-block"> “一石激起千层浪,两指弹出万般音。”在福州市鼓楼区语文教研员林其雨老师的主持下,周老师先解说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然后对这堂课的优缺点进行自评。观课教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思维的碰撞中激起了习作教学的火花,揭开了习作教学的神秘的面纱。只要教师们用心钻研教材、细心研读课标,精心优化设计,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精神,不断地打磨、锻造自己的习作课,一定会成就自己独具特色习作课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福州市鼓楼区语文教研员林其雨老师就此展开了《优化过程,深化语文要素学习》的专题讲座,让我们明白了语文要素是语文本体回归的显性抓手,教师要通过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言语实践的真实过程,实现语文要素的教学价值向语文能力的转化,在迁移和运用中学会习作。</p> <p class="ql-block"> 教研是一场灵魂的唤醒,更是一场诗意的修行。虽然今天的教研活动结束了,但是我们的思考并没有就此止步,研修我们仍在路上。</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思想有声,行动留痕,在有福之州“人文素养”研修培训的时光里,我们相遇,我们期许,相信在这场研修中能获得更多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制作团队:研修班第六小组</p><p class="ql-block">组织策划:马晓琴</p><p class="ql-block">文字报道:马秀娟 马秀敏 马秀珍 </p><p class="ql-block"> 马玉靖 浦婧婷 马玉萍 </p><p class="ql-block">提供照片:马秀霞 马玉荣 马晓霞</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马秀娟 马秀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