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开学伊始,为落实“双减”提质赋能,厘清教材脉络结构,深入了解教材内容,提升教师解读教材使用教材的专业能力,综合学科开展了一系列教学研讨活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英 语 篇</b></p> <h3> 英语组以“英”材施教,“语”众不同为题进行了英语教材分析教研活动。活动分两次进行,由英语组组长陈静老师主持。教导处李慧老师和教务处周海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h3> <h3> 8月30日,郭伟华老师首先从“双减”下,怎样提升作业设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备课质量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接着,王宇虹、任耀霞、薛春龙三位老师分别对三年级上册第一模块的三个单元进行了教材分析,老师们从横向、纵向梳理了教材,详解了“话题-功能-结构-任务”这条主线是如何贯穿于整个单元的,并根据学情和教情,对课本内容进行了整合。代建红老师则从兴趣培养和实践应用方面设计了第一模块的复习课。</h3> <h3> 9月3日,为了让老师们更直观地了解教材使用,那莹、邢秀兰、王婧三位老师针对三年级第三单元分课时进行了精彩的空讲展示。空讲结束后,李老师逐一细致点评,组内的老师们也积极评课,热烈讨论。三位授课老师认真吸取建议、调整设计,会在接下来的公开课中进行改进后的展示。</h3> <h3> 活动最后,李老师指出,老师们要继续研教材、研教法、磨课堂,落实“双减”政策,夯实基础教学;推进作业改革,深化提质增效。并鼓励老师们要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共同进步成长!</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音 乐 篇</b></p> <h3> 音乐组的教研活动在《同一首歌》中拉开帷幕,老师们深情演唱,沉浸在美妙的歌声中。</h3> <h3> 音乐组教材分析研讨会由赵利贞老师主持。赵老师指出,让美妙的音乐走进每位孩子心灵是我们音乐老师的初心和使命。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最终达到审美育人的目的。</h3> <h3> 小学音乐课本主要涉及四大领域的内容。分别是知识与技能、音乐欣赏、歌唱和编创与活动。这四大块的内容既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又相辅相成互相渗透。<br> 音乐组的四位老师结合二年级下册的一个单元进行片段教学,分别解读了这四大领域的内容。</h3> <h3> 首先进行分享的是陈晓宇老师,她分享的是知识与技能模块。课堂中陈老师带领大家从生活经验出发,由生活到音响再过渡为音乐概念。把枯燥的音乐符号转化成生活的点滴,由浅入深,化繁为简,生动的诠释了这一模块的教学真谛。</h3> <h3> 霍雯老师在本次教研活动中结合《三只小猪》课例,为大家详细解读了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欣赏模块。她本着从情境中倾听,从体验中感悟的原则,立足从"学"出发,设计了很多精彩的互动体验环节,老师们踊跃参与,积极配合,把教研活动推向高潮。</h3> <h3> 梁雅雯老师用《萧》这一具体课例给我们解读了歌唱教学模块。课堂中梁老师将一首简单的乐曲加入轮唱、对唱和二声部合唱等演唱形式,激发了学生对合唱音乐的兴趣,在合唱中逐步提高音乐素养,丰富音乐情感。让学生从爱唱(兴趣),乐唱(状态)最终达到会唱(能力)。</h3> <h3> 最后一位进行分享的是王艳新老师。王老师在本次教研中承担编创教学环节。她本着顺序、渐进、发散的原则,将教材进行了深入整合,让学生从编创单音开始逐步扩展到乐句再组合成乐段,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学习中玩,真正诠释了寓教于乐的教学宗旨。</h3> <h3> 活动中多科组每一位老师也沉醉其中。在音乐中享受,在享受中收获,在收获中感悟。</h3>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她提到:对于音乐老师的“音”材施教,寓教于“乐”(yue),使我们“音”材受教、“乐”(yue)在其中,“乐”(le)享其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美 计 篇</b></p> <h3> 在交流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为推进美育发展 ,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美术组进行深层探讨学习《新课程标准》,并于2021年11月29日下午进行了美术组教材分析的展示交流。</h3> <h3> 美术组成员积极为此教研活动做准备。</h3> <h3> 美术组教材分析研讨会由赵安老师主持。赵老师指出美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富有情感和内涵,小学美术教学更是让学生从身边事物、从生活入手,把美术问题生活化,把生活问题美术化,让学生的作品更有生机和魅力。</h3> <h3> 小学美术教学学习活动方式由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四大领域组成。这四部分看似是相对的,但是他们之间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每个领域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形成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h3> <h3> 以生活为载体,走进生活。下面由美术组四位老师以“过春节”这课为主题,分别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占比、课例展示四个环节进行阐述。</h3> <h3> 邓慧老师讲解的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邓老师准备充分,环节清晰,过程流畅。她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以及与老师们之间的教学互动,为我们呈现了充满浓浓趣味的教学片段。 </h3> <h3> 课堂上通过《过年了》的视频导入,把大家带到了过年热闹、喜庆的气氛当中。欣赏环节,鉴赏康熙御笔的“天下第一福字”,通过拆字分析作品的历史背景、字体、线条、寓意等。进入“福”字的创意环节时,邓老师书写了创意“虎福”并为大家送上了虎虎的祝福。老师们也进行了头脑风暴,气氛高涨。以学科为小组大家积极参与,大胆创作,并在展示环节送上富有创意且极具学科特点的祝福。</h3> <h3> 音乐组送福:高音谱号,祝福大家步步高升!福字拥抱,祝福大家福报安康!</h3> <h3> 社科组送福:祝福所有的老师,虎年天天有欢笑,科学饮食身体好,锻炼身体健康跑,阖家幸福吉祥三宝!</h3> <h3> 美术组送福:以福运为墨,福气为纸,福寿为笔,祝大家的工作像对联一样红红火火;生活像年画一样多姿多彩!</h3> <h3> 英语组送福:Best wishes for you and your family,Be happy every day! 最真挚的祝福送给您和您的家人,祝福大家开心快乐每一天!</h3> <h3> 信息技术组:为您编辑快乐的程序,给您安装如意的系统,帮您解开幸福的密码,与您下载好运的软件,愿大家被快乐链接,编出幸福程序!</h3> <h3> 最后赵利贞老师用优美动听的歌声为大家送上美好的祝福!</h3> <h3> 李雯老师讲解的是“造型•表现” 领域,在回顾上个环节中春节的习俗之后,引出小朋友们眼中的春节,并以社火表演中小朋友们喜欢的大头娃娃为题材进行创作,思路清晰,设计合理,层层递进。</h3> <h3> 课堂以贴近儿童生活、孩子们感兴趣的画年画为主题进行展开,课堂互动性强,让大家分析学生精美作品的同时体会到“形”与“色”在画面中的表现。李老师总结造型表现在绘画中的应用,并在黑板上示范创作,同时邀请台下老师添加背景共同完成,教师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好。活动最后以台下老师们谁画的大头娃娃最有趣进行评比,大家在这样轻松、和谐、开放的学习活动中,乐于尝试,学习到美术的知识与技能,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h3> <h3> 张鲜艳老师讲解的是美术中的“设计应用”领域,她首先以条理、清晰、详细的理论解读开始,然后以生动、有趣的拉花制作课例讲解为理论践行,接着在民俗秧歌舞的伴奏中展示了拉花作品,可谓载歌载舞,拉花生花。最后,张老师以“认真学习美术课程,掌握本领,人人都是美化生活的魔法师!”为课程尾声,将课程完美地呈现出来。</h3> <h3> 课程期间,有师的生动讲解,有生的积极互动,也有山西大学研支团实习生的共同参与,整堂课在有趣而充实中度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刻,那一瞬间的美好画面还在脑海里浮现……</h3> <h3> 崔萌老师讲解的是“综合•探索”领域。课上崔老师以组织慰问团为导入,以山西地方特色时令花馍为例结合了“研究性说明书”的教学方式发挥了大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过程中以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突出了美术课堂的综合性和探索性。达到了“综合•探索”课程融美术各领域、融美术与其他学科、融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的课程目标。</h3> <h3> 各个小组向大家积极展示了综合探索成果,将课堂推向高潮。整堂课不仅使大家发现了生活中的构成美,更感受到了美术活动的快乐。</h3> <h3> 李老师对此次教研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李老师提到:整个教研活动创意美、课堂美、氛围美、互动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希望能够以美促研、共享芬芳,将美育教育工作落到实处。</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社 科 篇</b></p> <h3> 教研是课程与教学的纽带,是优化教育质量的保障,也是教师专业精进的必修课。为了探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路径,进一步开展有效科学教学的研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多科组教师于2021年12月17日下午进行小学科学教材分析的交流活动。</h3> <h3> 社科租教师们活动前积极讨论,确定课题,设计课堂环节,选择实验用具。</h3> <h3> 社科组教材分析活动由杜汇老师主持。杜汇老师介绍了大概念下的小学科学课堂,即新课标体系下,小学科学是用大概念构建的课程内容框架。</h3> <h3> 杜汇老师讲解语言幽默风趣,形象生动。让教师们辨认周围熟悉植物,同时让不同学科展示他们教学领域中的一棵大树是什么样的。</h3> <h3> 高菲老师讲解的是一年级下册中《多姿多彩的植物》一课。通过运用不同感官观察植物,并描述它们的主要特征,形成有关植物的初步概念,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的教学片段。</h3> <h3> 课堂上通过玫瑰花园导入,应用多种感官(眼看、手摸、鼻闻)了解叶子的特征。接着通过视频、标本和实物带领大家通过四季变化来感知植物的多姿多彩。最后让老师们动手用不同植物的树叶粘贴美丽的图画。</h3> <h3> 皇甫文静老师讲解的是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植物的一生》。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初步了解了植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根、茎、叶),运用科学的词汇和方法探究植物各部分的作用。通过所学的内容制作变色的康乃馨,让知识走进生活,为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h3> <h3> 刘晓玲老师主要为我们讲述了四年级下册《繁殖》这一单元。刘老师以植物为例,讲解了植物的繁殖,一种是利用种子的有性繁殖,另一种是利用营养器官的无性繁殖。刘老师采用视频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大家了解了种子的结构。</h3> <h3> 刘老师在讲解营养繁殖的过程中,采用游戏互动的方式,让在座的所有老师都参与其中,气氛活跃,参与度高,让老师们在一阵欢声笑语中学会了知识。</h3> <h3> 杜汇老师对教研活动总结到科学课堂上的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每一部分各具特点,各具功能。像植物这样,我们地球上的生命一代一代,生生不息。做一个播种者,即使不会有收获,但播下的种子却带着希望的光芒。</h3> <h3> 李老师高度评价了此次教研活动,指出要让学生通过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才会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从做中学,在做中乐,在做中有收获。并用富兰克林的名言结束此次教研活动。“告诉我,我可能会忘记;教给我,我可能会记住;让我参与其中,我才能理解学会”。</h3> <h3> 通过一系列教研活动的开展,有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老师们深挖教材,相同学科的磨课改进,让课堂逐步优质,不同学科思维的相互碰撞,有助于帮助授课教师摆脱学科思维定式,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h3>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希望全体综合学科老师们能够充分利用这样的共同学习、共同研讨的机会携手共进,共同成长。落实“双减”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努力做好校内“提质”,为学生的未来成长“赋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