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乘信息化提升工程2.0之风 让教育成为最好的遇见</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总有这样一份情怀,如冬日暖阳般灿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总有这样一份坚持,如涓涓细流般淡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遇见最美,一如我们认真地学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一周以来,我们聆听着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从时代发展的纹理走向,从教育发展的变化轨迹里,切实体会到国家政策的“良苦用心”,优秀教师的“精心用心”。教授在台上妙语连珠,一百三十多名教师在台下聚精会神,这一静一动的互补中,思想得以“同频共振”,精神得以“交汇升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题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聚焦微能力 尽显大智慧</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推动时代变革,教育部在2019年发布的《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中提出,要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全面促进信息技术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基于此,2021年12月21日上午,由福建教育学院洪东忍副教授进行《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规范之微能力点解读与实践指导》的培训讲座,洪教授用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指导了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午的学习,教师们深入了解了微能力点,对如何选择自己的微能力点有了更加清晰地规划。洪教授也献出了她的锦囊——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范围,纵向从四个维度出发,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测评,横向从信息技术运用环境、包括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等。针对30个微能力点多方面对微能力进行了解读。聚焦于课堂,丰富课堂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资源的活动形式,支持学生的学习,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依据微能力要求,要求教师提交所有的测评证据形式,可以是教学设计实施计划,课堂实录片段,教学资源案例描述,教学反思,学生体会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冬至阳来复,草木渐滋荫。正值宁夏各所学校进行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推进的关键时期,教师们正处在如何将技术与教学恰当融合的迷茫期,对30个微能力点的理解与指导如雪中送炭,对培训团队提供了详细、具体、高端地指导,正如这场冬至的及时雨一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彼兼同行之姿,行教学相长之路。洪教授将自己的见解感悟,微课制作毫无保留地进行了分享,帮助我们这一行人建立了信心的同时,又找到了努力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其心亦其力,用力携尽其才。如果说洪教授以她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方法,让我们如沐春风。那么晚上,福建教育学院陈曦教授的讲座又是一次精神大餐。陈教授以“教育变革的核心在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在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在教师发展,教师发展的核心在研究学习”为内容展开讲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教授以“苍蝇式”“蜘蛛式”“蜜蜂式”的学习,形象地阐释了学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令人印象深刻。以逻辑推演的方式深层次阐释了学习的概念、原理、方式、规律、要素等,使我们对学习的生发逻辑有了一定的认知。陈教授广征博引,风趣幽默,形象生动的培训风格,使老师们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共情,也带给老师们更多的启发与思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拨云见日终有时,雨霁初晴彩虹来”。未来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是学习的竞争。作为教师只有掌握了“学”的规律和要素,才能明确“育”的方法和途径,才能提高“育”的能力和智慧。我们要一直保持鲜活的学习力,才能跟得上当下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才能在“做、学、思、研”中螺旋提升,走向专业成长,我们一直在研修的路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制作团队:第五小组</p><p class="ql-block">组织策划:马超祎</p><p class="ql-block">文字报道:马小梅 马小岚 马丽萍 马小燕 </p><p class="ql-block">图片提供:马成燕 马东平 马瑞雪 马翠花 马向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