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早上,我上了《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这是一节再普通不过的常态课,课前也没有用过多时间去准备,但是感觉整节课下来,学习目标高效完成,学生基本都能背过课文,而且也能说下来文意。这节课引发了我对常态课的一些思考,究竟怎样上常态课才能做到高效?</p><p class="ql-block"> 一、备课化繁为简,把握教学目标,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学。在各种纷杂的事务中,能坐下来安心备课已实属不易,所以备课必须高效。备好一节常态课,不一定非得花很长时间,熟悉教材教参,明确目标是最重要的。以前我备课可能会在课件上花不少时间,不仅浪费了时间,课堂效果也不见得好,有时甚至会喧宾夺主,扰乱备课思路。所以说,课件只是辅助,一定要简单,体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即可。</p><p class="ql-block"> 二、提前候课,课前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前可以和学生做一些课前律动,和学生聊天,讲讲最近的见闻,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觉“老师今天心情不错,上课可以大胆发言,不用怕说错挨批评”。</p><p class="ql-block"> 三、课堂上,做个“懒老师”。1、初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谈谈知道了哪些信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就能了解学生哪些已经会了。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后,先让学生说说有哪些疑问?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就能清楚地知道哪些地方是难点。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解决问题。难点疏通后,后面的教学就很顺畅。这个过程中老师就是个“主持人”,完全不用讲或者很少讲。3、把板书交给学生完成,学生会自己进行一定的排版,用不同颜色突出重点,尤其可以叫差生板书,即使书写不太好,板书不美观,但是调动了差生的积极性,他们对板书的重点内容也会熟记于心,也让他们知道了书写美观的重要性,一举三得。4、最后预留几分钟对重点内容进行背记,加深理解。5、最后留一分钟检测,检测倒是次要,这个过程主要是让学生清楚自己这节课掌握了多少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生也能体会到当堂课当堂会的成就感,课下检查过关也会去主动完成。</p><p class="ql-block"> 相信对于每一个老师来说,最大的成就感就来自于上好了一节课,如果一节课上学生没学会、没理解,没有获得感、成就感,没有思考,没有生成,那再精美的课件、再优美的过渡语、再好看的板书都是零。总之,上好每一节常态课才是提质增效的根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