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们家的底楼有一个34平米大小的自行车库,相当于楼上主卧加卫生间的大小。当年我装了煤气灶台、自来水斗和抽水马桶,还有小床桌椅,把不用的旧家具放在了里面,以备不时之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那几年我每周去清扫,有一天推门看到有一条大蛇从眼前滑过,我吓的大叫而退!估计就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从靠河边开着的北窗铁栏间钻进了屋里,窗外杂草丛生基本没人走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大蛇无意伤害我,听到开门声只是从桌底躲避到五斗厨下角落,是哪天晚上忘了关窗,看来在这里落户有几天了。因不肯出来,邻居二个小伙把它打死了!屋子里充满了腥臭,拉出是一条一米多长茶柸粗的花蛇,我害怕,被他们送去饭店了!</p><p class="ql-block"> 我也无意伤害它,听过好多迷信故事怕同类复仇,还怕野猫进来,我紧闭南北窗户,从此屋子不再通气,黄霉天底楼潮湿,木质家具会长绿色的霉菌年年需要晒霉大扫除。</p> <p class="ql-block"> 那时车库利用率很高的,每天要放自行车,女儿结婚我把喜糖和年货都放在楼下的。</p> <p class="ql-block"> 2015年底我最后一次收拾整理后去北京看二宝,待17年3月底回来车库面目全非,又脏又乱堆满了杂物及各种包装盒,几年的报纸堆成小山积了灰尘已变黄色。连续几年我就再也沒有进去过!</p> <p class="ql-block"> 这台红灯牌收音机是婆婆送的,记得是102元买的。好像是1982年我上海儿科进修结束带到西岗子医院的,从此那只下乡时插妹刘珊楠帮我从上海带来组装的飞乐牌半导体(记得32元)就彻底结束了历史使命。</p><p class="ql-block"> 我常常边织毛衣边听戏剧频道,好多越剧我都能跟着唱出。</p><p class="ql-block"> 在50年后的中学同学聚会时老同学李静芬说起有次到家找我玩,看到我正披着红的毛革被面站在床上独自演戏。这个画面在脑子里印象蛮深的,当时有点难为情。一直以为是小学时期的事但想不起来是被哪个同学看到的。其实刚上中学也不过满13一14周岁吧!</p> <p class="ql-block"> 昨天到车库看到收音机还在靠南窗的桌子上,外壳板都脱胶了,这么多年估计也成哑巴了!看到旧物,人非物也非,想起那些年的岁月,对老物充满了留恋,有点伤感。要说用也没什么用了但我就是舍不得扔掉!</p> <p class="ql-block"> 这台8080收录机是走私贷,1983年在上海大姑子托朋友买来,价格忘记了。掀开套子里面还放着磁带,好像06年还听过蔡琴老歌。</p><p class="ql-block"> 那时有录音机的很少,劳动节前打开封了半年多的双层窗(<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东北三大怪有窗户纸帖在外一说,</span>每年十月前把报纸裁成条用桨糊贴在窗户外缝上以保暖)每年单位给女同志二天做棉裤假,就是为換季做准备,也正是封窗时节。</p><p class="ql-block"> 黑龙江的四月底些许寒意,我边擦窗搞卫生边听录音磁带,声音开的大大的,房间里比较空旷有回声非常享受,传出窗户给宁静的院落带来无限的生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因女儿在上海幼儿园,晚上我和杰俩个学唱《我的中国心》《妈妈教我一支歌》并录音玩,读英语学日语。也录下在西岗子医院和同事一起时唱的知青歌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84年女儿5岁接回来上小学,年底儿子出生婆婆来帮忙,瞬间成了一个大家庭。在月子里录下教女儿唱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及校园等歌曲,儿子新生儿期的哭声、7个月时的笑声、从呀呀学语到会唱歌。还有由女儿主持的85年家庭中秋赏月晚会,留下了婆婆的歌声和全家庭成员的独唱、朗诵、吉他伴唱、口琴独奏、儿歌等欢乐节目。。。</p><p class="ql-block"> 当时隔壁吴院长家买了个彩色电视,吃完晚饭我们拖儿带女一家五口连续几天去看《射雕英雄传》,除了他家7口还有其他邻居。屋子坐满了人象个小影院!在物质文化都比较缺乏的年代是得到大大的满足了!</p><p class="ql-block"> 这些磁带在2007年我翻录后保存在电脑里了。是这台收录机留下了孩子童年的成长和快乐。</p> <p class="ql-block"> 在黑龙江收录机就是这样放在五斗厨上的。成家那年,上马厂医院送了一些木料,这个厨柜是柞木做的,还有公社上海知青木工为我们做了一个书柜,一个碗柜。这些家档我都带回了南方,为了一种纪念。</p> <p class="ql-block">旧书柜里还放着旧时的那些医学书,碗柜还在老房子里。</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当年做的录音机套子,裁剪的布还很艺术的吧!这么多年都积满了灰尘。</p> <p class="ql-block">少女时的吉他琴就这样被压成了二断</p> <p class="ql-block">插队年代的箱子,以前年年整理晒霉,这么多年过去已忘记里面都放了些什么。</p> <p class="ql-block">放在内阳台上这台蝴蝶牌缝纫机也是婆婆凭票买的,好像120元。</p> <p class="ql-block"> 要说笨我是真笨,连自行车都不会骑。唯独这台缝纫机从来沒学过上去就会踩,也算神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婆婆身上我学会了勤俭持家,她把短了的裤子破边剪掉接上新布翻做成棉裤象新的一样。我也象她一样把大人穿坏领子的衬衫改成一套小衣服给儿子穿。缝缝补补,自己买布做窗帘、枕头套,旧衣改造。给女儿做裙子,自已做衣服,这台机器伴随我走过了艰苦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给未出生的小外孙女准备尿布,现在条件好了虽沒用过,但旧风俗催生包需要的我都准备了,做的小夹被小枕头后来孙子用上了。</p> <p class="ql-block">80年代我用西式棉袄罩衫改做的大襟中式夹袄,是上夜班睡觉时穿的旧衣服,半夜病人有变化套上白大褂就能走。</p> <p class="ql-block">现在摄影玩时穿穿也有种复古的时尚吧!</p> <p class="ql-block"> 说起女红我从连被子都不会翻去的黑龙江,不得不说是插妹们影响了我。</p><p class="ql-block"> 插队时第二批长宁区来的知青特别能干,她们自己会做鞋,看到周静和江娣用桨糊把破衣裤旧布一块块弄平拼在板上,干了剪成鞋形,用新的龙头细布包在外面,用棉纱线搓成纳鞋底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是插队时我纳的鞋底。二年半后回家带了5一6双,母亲也不会做鞋,一直放在抽屉里。大概到90年代姐姐看到才拿去做了棉拖鞋。</span></p> <p class="ql-block"> 有一年女儿从北京带回一个小同事来过年,我把新鞋给她穿,到卫生间洗澡把浴缸水都溢出,站着洗头洗澡满满一缸水,新鞋底泡在了水里,来者是客也是孩子,我擦了好长时间,鞋晒干后我再也沒穿,想着是姐姐做的自已纳的底就留作了纪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还有在艰难年代我织的毛衣,在黑河毛纺厂买的紫红碎线拼织成的毛衣外套,在雪地里很耀眼的。</p> <p class="ql-block">为全家织的毛裤</p> <p class="ql-block">这件毛衣是插队时织的,女儿出生时穿过。杰说穿这件毛衣好看我就再也沒穿留作了纪念。</p> <p class="ql-block">拆拆织织几十年,中年时在家干活穿的。</p> <p class="ql-block">新线织了太大从来没有穿过</p> <p class="ql-block">30岁生日母親买的毛线</p> <p class="ql-block">母亲为女婿买的毛线</p> <p class="ql-block">艰苦年代为先生织的毛衣</p> <p class="ql-block"> 嘉善毛纺厂仓库里买的线,织了很多帽子和围巾。义父带出去告诉我人人羡慕称赞!</p><p class="ql-block"> 余线为儿子织了一件外套,因领口毛有点扎穿了几天就不要了!</p> <p class="ql-block">难忘岁月留痕,千针万线织进了我的爱,带走了我的青春。</p> <p class="ql-block">还有妹妹千针万情送我的毛衣,现在穿也很暖和的。</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现在高级羊绒毛衣、羽绒裤已走进了平常人家,对原来的手工织物已不屑一顾。也只有自己对过去了的岁月留着一份怀念。</p> <p class="ql-block"> 从五斗橱抽屉里翻出小袋,好像是哪个患儿的家长做了送我的。</p> <p class="ql-block"> 里面装了我工作时患儿神经系统检查工具,还有一把镊子是专门用来清除婴幼儿鼻腔深处分泌物的。病房里我会帮初为人母的家长擦洗换尿布清洁患儿做护理指导。。</p><p class="ql-block"> 那些年我家里穿的棉拖鞋都是患儿家长亲自做了送我的。她们也会把自己做的熏毛豆送给我,立夏塌饼端午棕,一种纯真的医患情。</p> <p class="ql-block"> 车库里尘封的一角还静静的站着改革开放年代我用了8年之久的门诊挂牌。。。</p> <p class="ql-block">网友评论:</p><p class="ql-block">美友95608503:老物件勾起了对往日的记忆,人生最为留恋的岁月就这样度过了,亲情,友情,通过旧件留下了永恒的纪念</p><p class="ql-block">赵衡康(康康):👍👍👍你真会收藏!</p><p class="ql-block">Lundke:太有意思了。没有这些老物件你也就不可能写出这么多的生活的回忆了。👍👍</p><p class="ql-block">XUEYING(围子):从这些旧物里,看出来女主人明月,又能干,又是勤俭持家的过日子能手,成了地道的东北人啦👍👍👍</p><p class="ql-block">冰城雪松:这老物件儿很珍贵。留着念想。</p><p class="ql-block">夏煌基:(上马厂公社知青)看到你们这辈子的人生,很充实,很美好!</p><p class="ql-block">@夏煌基 想起了上马厂给我们做书柜碗柜的朋友小沈,不知道现在可好?</p><p class="ql-block">夏煌基:小沈是长宁区复旦中学的,当时下乡在达音炉大队,回来后一直没有联系。</p><p class="ql-block">@夏煌基 年纪越来越老,常常回忆青春往事,知青情结缠绕了我半个世纪,年年下乡日都会灵魂触动,直到写完了青春脚印好象就了却了这段尘缘。即将步入暮年,写写家中旧物系列想留给孩子们一点念想,以后被扔也就算啦!</p><p class="ql-block">陈燕:你真是一个不凡的女士。[强][强][玫瑰][</p><p class="ql-block">宗保:阿明,这些老物件,经常翻看一下,能够回忆起所走过的,各个不同时期的历史,你的收藏物品都保存完好,真不容易。向你学习!</p><p class="ql-block">云在飘:我家也有点老物件,留着也是一个回忆的窗口。</p><p class="ql-block">赵永萍青海内儿科主任:陈老师这都是满满的回忆![玫瑰][玫瑰][玫瑰][咖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