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索菲亚大教堂 <p class="ql-block">始建于1907年,俄商出资6万卢布在原址重建一木制教堂,1923年,修建为现存的索菲亚教堂,于1932年落成并保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教堂是哈尔滨的地标性建筑,拜占庭风格,洋葱头式的大穹顶,宏伟壮观。教堂的墙体采用清水红砖,大穹顶周围是四个大小不同的帐蓬顶,四个顶下的层之间有梯相连,整个教堂前后左右有四个门出入,高度53米。</p> <p class="ql-block">教堂与美女</p> <p class="ql-block">换个角度看圣索菲亚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p> <p class="ql-block">音乐演出</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大教堂广场】</p><p class="ql-block">教堂前的广场有“广场鸽”,还设有大型系列音乐喷泉,当地人非常喜欢在这里的欧式建筑里拍婚纱照。</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大教堂夜景】</p><p class="ql-block">每当夜幕降临时,在灯光的承托下,教堂更显得雄伟神秘,充满异国情调。所以这里也是哈尔滨夜景最美的地方之一。</p> <p class="ql-block">【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p><p class="ql-block">东正教堂,建于1931年,典型的俄罗斯建筑。</p> <p class="ql-block">【伊维尔教堂】</p><p class="ql-block">俄罗斯建筑风格。原为俄国外阿穆尔军区的军用东正教堂。位于新哈尔滨火车站北出口处。</p> <p class="ql-block">【圣母守护教堂】</p><p class="ql-block">坐落在东大直街,始建于1902年,原是东正教的一个墓地教堂,教徒以乌克兰人为主,故曾有乌克兰教堂之称。平面呈十字形,体现出拜占廷建筑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秋林公司】</p><p class="ql-block">秋林公司是哈尔滨老字号企业,由俄国人伊·雅秋林于1867年在俄国伊尔库斯克创建,1900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在哈尔滨设立了分公司,命名为“秋林洋行”。十月革命后,秋林公司将总部迁至哈尔滨。</p> 七三一部队遗址 <p class="ql-block">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始建于1933年,曾以石井部队、东乡部队、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的名义从事人体实验、动物实验、生化武器研究生产等战争犯罪活动。1936年开始在哈尔滨平房建立细菌武器研究生产基地。1945年8月,七三一部队败逃之际炸毁了大部分建筑,形成现在旧址的整体格局。</p> <p class="ql-block">731部队罪证遗址,警示国人勿忘国耻。</p> <p class="ql-block">【731部队本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部队长室】</p> <p class="ql-block">我拍的“部队长室”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毒气实验室旧址】</p> <p class="ql-block">【地下回水池旧址】</p> <p class="ql-block">【锅炉房旧址】</p> <p class="ql-block">【731部队罪证陈列馆】</p><p class="ql-block">陈列的日军用品</p> <p class="ql-block">日军办公室情景模拟</p> 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区 <p class="ql-block">老道外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区是哈尔滨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是哈尔滨最具特色的市井民俗风情百年老街。</p> <p class="ql-block">19世纪末,沙皇修筑中东铁路,这里成为中国居民的集居地。随着大量山东、河北“闯关东”移民来此投亲靠友,合伙投资,开办店铺,内地许多富商也纷纷来投资办厂,20世纪初,一批成功的民族工商业者建造了西洋外貌,中式传统四合院格局,具有前店后厂、商居两用功能的中西合风格的中华巴洛克建筑,成为哈尔滨的经典。</p> <p class="ql-block">20世纪20年代,街区已有大小商号1250余家,聚集了众多老店、名店。街区早年出现并持续发展的戏曲、曲艺、评书、杂耍、茶园等,突出代表了哈尔滨传统的民间民俗文化。</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老外道】</p> <p class="ql-block">【老鼎丰】</p><p class="ql-block">是当年《夜幕下的哈尔滨》拍摄地</p> <p class="ql-block">【红博广场】</p><p class="ql-block">地处哈尔滨市的城市原点,在原圣尼古拉大教堂的原址上,哈尔滨市的繁荣商业中心地带。</p> <p class="ql-block">【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p><p class="ql-block">坐落省博物馆广场西侧,是苏联红军指挥部于1945年为纪念在对日本侵略者作战中阵亡的苏军战士修建的纪念碑,为哈尔滨一类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原为莫斯科商场,是中东铁路局商务公司1906年投资兴建,商场于1908年竣工并投入使用,主要销售从俄罗斯和西欧进口商品,1922年改为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铜坐龙”</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铜镜”</p> <p class="ql-block">【东北烈士纪念馆】</p><p class="ql-block">成立于1948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永久性纪念馆。包括东北烈士纪念馆、东北抗联博物馆、中共黑龙江历史纪念馆三个展馆和伪满哈尔滨警察厅旧址陈列馆。</p><p class="ql-block">大楼始建于1928年,东省图书馆动工修建,1931年竣工。筹办图书馆启用之际,1932年,日军侵占哈尔滨,伪哈尔滨市政府筹备所霸占此楼。1933年,伪满洲国哈尔滨警察厅占用,并在大楼后修建监狱,关押抗日人员。</p> <p class="ql-block">1932年,哈尔滨沦为日伪统冶,先后涌现出赵尚志,杨靖宇,李兆麟,赵一曼等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p> <p class="ql-block">1933年,赵一曼领导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时的电车。</p> <p class="ql-block">【临时关押处】</p><p class="ql-block">1936年7月,赵一曼曾被关押此处。</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历史纪念馆】</p><p class="ql-block">在“东北烈士纪念馆”旁边,顺道参观。</p> <p class="ql-block">【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p><p class="ql-block">建于1909年,原是波兰籍木材商所建的豪华住宅。是一座仿法国古典府邸式建筑。主体建筑二层,下设地下室,屋顶设阁楼层。1946年成为松江省委和哈尔滨市委接待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宋庆龄、张闻天等来黑龙江视察时都曾在这里工作和居住过。</p> <p class="ql-block">1950年2月27日,毛泽东和周恩来在从莫斯科回国途中,对松江省和哈尔滨市视察时,曾工作和居住于此。</p> <p class="ql-block">主席用过的物品</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铁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哈尔滨,是一座因铁路而兴的城市。</p><p class="ql-block">从1898年起,中东铁路的钢轨由俄国西伯利亚铁路开始铺入中国境内。哈尔滨作为这条铁路交汇点上的铁路中枢,迅速从一个晒网场变为国际化大都市。铁路的兴建与发展,不仅造就了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城市,也记录了城市的百年铁路情缘。铁路的建设带动了哈尔滨的发展,城市中的许多建筑都与铁路有关,哈尔滨至今到处都渗透着铁路穿越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卡米拉”西餐厅</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铁路博物馆主体建筑为原中东铁路俱乐部,始建于1903年,是哈尔滨一类文物保护建筑。</p> <p class="ql-block">南满铁路(1905—1945年)</p><p class="ql-block">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从俄国人手中获得中东铁路宽城子以南的经营权,建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九一八”事变后,“满铁”势力侵入北满铁路。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后,又秉承日本旨意将国有铁路委托“满铁”经营,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p> <p class="ql-block">詹天佑铁路文化广场</p> <p class="ql-block">【中东铁路印象馆】</p><p class="ql-block">2017年正式落成免费对外开放。展馆通过场景复原、多媒体、3D模拟、历史档案、图片、文物等手段,再现了中东铁路建设史,呈现出老哈尔滨的老城岁月、华洋商埠和侨民风情。</p> <p class="ql-block">中东铁路1897年开始施工,1903年通车运营。</p> <p class="ql-block">【“黄继光号”机车】</p><p class="ql-block">前身是解放型1008号蒸汽机车,曾经为毛主席访苏专列担当过牵引任务,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支前活动,立下赫赫战功。1956年,被“共青团”命名为“黄继光号”机车组。</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工业大学】</p><p class="ql-block">始建于1920年,原为“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 1928年,学校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 1950年,办学主权回归祖国。</p> <p class="ql-block">“哈工大”五十年代就以“工程师的摇篮”享誉全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哈工大老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哈工大附属中学】</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一中】</p><p class="ql-block">1912年,由鲁人旅哈同乡会募捐创办“鲁人旅哈学校”。1915年-1946年,先后更名为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中学、北满特区第一中学、滨江省第一两级中学、松江省立第一中学、哈尔滨特别市立第一中学等。</p><p class="ql-block">1949年,正式定名为哈尔滨市第一中学。</p> <p class="ql-block">哈一中老建筑</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三中】</p><p class="ql-block">始建于1923年,初名为“中东铁路普育学校”。后易名为东省特别区区立师范、滨江省立哈尔滨市第三国民高等学校、松江省立第二中学,1964年正式定名为哈尔滨市第三中学。</p> <p class="ql-block">“红军街”老建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官邸旧址】</span></p><p class="ql-block">建于1920年,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最初为中东铁路理事事务所,1921—1924年,为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官邸。1950—1952年为前苏联专家所用,之后为铁路职工住宅。</p> <p class="ql-block">【霁虹桥】</p><p class="ql-block">1926年,由俄专家设计并建成的中东铁路跨线桥,具有俄罗斯的建筑特色,方尖碑式桥头,双翼飞轮的栏杆等。为一类保护建筑,是连接道里、南岗和道外的交通要道。</p> <p class="ql-block">【新闻电影院】</p><p class="ql-block">始建于1929年,原名水都电影院,1932年,平安茶园改建成平安电影院,这是哈尔滨最早放映有声电影的电影院,也是戏院和茶园开始第一次变脸。 该影院为欧式建筑风格,砖混三层结构。</p><p class="ql-block">1925年,张学良买下了这座建筑,作为自己的公馆。张学良凡因公务商务活动莅临哈市,便下榻于此宴请宾朋、举办音乐会、戏曲堂会,洽商政事及商贸业务。这座公馆,少帅一直使用到“九·一八”事变前。</p> <p class="ql-block">【香坊火车站】</p><p class="ql-block">车站开站于1898年,初建时称为哈尔滨站,1904年改称老哈尔滨站,1924年,车站改取现有站名。</p><p class="ql-block">1903年中东铁路正式运营时为四等站。</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火车站】</p><p class="ql-block">1899年,在东清铁路(中东铁路前身)上设秦家岗站,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秦家岗站正式改名为哈尔滨站。</p><p class="ql-block">1904年,哈尔滨站是当时中东铁路线上两个一等站之一。</p> <p class="ql-block">1909年,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哈尔滨站一站台,被朝鲜爱国人士安重根刺杀,震惊世界。</p><p class="ql-block">1932年,日军占领哈尔滨,1937年10月,日本关东军将哈尔滨站改称哈尔滨驿。</p><p class="ql-block">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接管哈尔滨站。</p> <p class="ql-block">再见了浪漫的“冰城”,接下来乘车前往呼伦贝尔大草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