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江南第一家”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江南第一家”,是这里的一家姓郑的人家,被朱元璋赐封为“江南第一家”。</p> <p class="ql-block">“江南第一家”九座牌坊暗含郑氏义门九世同居之意,分别写着“江南第一家”、“孝义门”、“三朝旌表”、“有序”、“恩德”、“麟凤”、“取义成仁”、“礼部尚书”、“九世同居”,每个牌坊都有自己的故事,向我们展示着郑氏九世同居的深远文化内涵与历史信息。</p> <p class="ql-block">穿过牌坊,沿着溪流便可慢慢深入古镇。这道小小的溪流由西向东横贯全镇,名为白麟溪。溪水不深,溪面不宽,却是小桥密布流水潺潺,婉约而别致,象征着九世同居源远流长。如今,这条小溪仍是不少人的生活水源。</p> <p class="ql-block">郑氏宗祠座落在江南小镇中央大街的右边,面朝大街而立,这是一幢数百年前的古老建筑,大门宽广阔气,是个三间相通的厅堂式的建筑结构,大门里有十根石柱坚固地支撑在房梁上,中间六根,左右两边各两根。粗大的木横梁上雕龙画栋,屋顶上的琉璃瓦精美雅致,大门正中央的横梁和屋檐的中间,高高的悬挂着明太祖皇帝朱元璋亲自赐予的“江南第一家”的牌匾。正门中间的横梁上也挂着一块“敕旌孝义宗祠”的牌匾,这也是皇家赐予的宝物。左右两边的墙上写有“耕读、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隶书体书法,正门中间的两根石柱上,写着一对楹联:“九世同居孝义家,三朝旌表思荣第。”门前横梁上挂着一排红灯笼,里面大门口的石柱中间,也挂着两盏红灯笼,门首挂着一块写有“江南首簇”的牌匾。</p> <p class="ql-block">步入宗祠内,只觉房屋高大透气,屋顶一排排的椽子排列的整整齐齐,横梁上高悬着历代名家的题匾和楹联,一长溜的石柱子支撑在房梁上,房梁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红色灯笼。这里不仅充满了文化气氛,而且也充满了喜庆的气氛。我们顺着房道往里走,来到了一间长长的大房子里,这幢房子屋顶呈金字形建筑,两边的椽子排列的整齐有序,横梁上也高悬着历代名家的题匾,柱子上挂有楹联。地板上干净整洁,房子两边开有两大排精美的雕花格子窗,致使房间里有了充足的光线,使人感到高大透气,明亮舒适。房子两边各摆放着一长溜的红棕色漆木广告牌,广告牌上写满了关于郑义门的历史传说。</p> <p class="ql-block">郑氏宗祠共有五进六十多间房,布局精巧合理,造型宏伟别致。这里冬暖夏凉,是郑氏家族商议和处理大事的地方,也是郑氏家族在节假日或有喜事时搞庆典活动的中心。宗祠里供着郑义门第一代世祖郑淮和其孙郑绮的雕像,也供着恩师宋濂的雕像。在元末的时候,郑义门来了一位名叫宋濂的义乌人,他听闻了郑义门的历史故事和现实中的郑义门的实况后,心中万分激动,当即决定举家迁徙到郑义门来。郑义门当家郑仲德听闻宋濂驾到,慌忙大开中门出迎,诚惶诚恐,十分恭敬待之。郑仲德知道宋濂是当今名士,名声早已威震江南,而宋濂却谦恭礼让,谈吐自如,平易近人,一派随遇而安的样子,绝无半点大家气派。致使郑仲德更加敬佩。宋濂来了之后,帮助郑义门出谋划策,帮助他们搞上层领域的经营建设,收效甚伟,为郑义门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除此外,宋濂还在这里开办了一所学校,每天教书育人,培养才俊。在这里启迪民智,传播文明,教授知识。并迅速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人才。这些人材,为郑义门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宋濂不仅是明初最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思想家,而且还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那是宋濂的文章、诗词歌赋,书画艺术,皆冠盖群英。宋濂入朝为官后,依然牵挂着郑义门,尽心竭力的为郑义门排忧解惑,最后把自己视若掌上明珠的女儿,也嫁入了郑义门。</p> <p class="ql-block">“江南第一家”,早些时候叫郑义门。是何时?至少在元末明初的时候,是叫郑义门的。后来,明太祖皇帝朱元璋,听闻了许多关于郑义门的“诗书礼仪传家、孝义忠厚立家、赈灾救济村民”的故事后,特别是听闻了郑氏家族从南宋开始同居,到明初已历九世几百年没有分家,几千人同财共食,和睦相处的故事后,心情特别激动,本朝竟有这样的人家,他立马下了一道圣旨,命家长郑仲德进京朝见。郑仲德如实汇报了本家簇的情况。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明太祖皇帝朱元璋亲自赐予了“江南第一家”的金匾。郑仲德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块金匾挂在了郑氏宗祠正中间的大门口上,光宗耀祖。如今依然挂在那里。从此,郑义门就叫“江南第一家”了。</p> <p class="ql-block">南宋时,由于战争连绵不断,再加上天灾人祸,致使百业凋敝,农田荒废,到处是成群结队逃难的人群,到处是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是饿殍满浮的尸体,百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正在绝望之时,郑义门第一代世祖郑淮,见此情景,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卖掉了一千多亩良田,又从家中拿出谷米游资赈灾,帮助邻里,帮助灾民度过了灾荒年。到其孙郑绮主持家政时,家道尚未恢复正常,郑绮为重整家业,不辞劳苦,发奋图强,开创出一片蓝天。郑绮还是个至真至孝之人,郑绮母亲得了痉挛病,久卧在床,手脚不能伸,郑绮长年嘘寒问暖侍候在旁,并十分耐心地施以饮食汤药,如此事母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三十余年。郑绮母亲渴了爱喝冰凉溪水,那年正逢大旱,溪流断脉,郑绮刨泉事母,刨了好几天也不见一滴清水,郑绮大哭了三天,感动了上帝,在刨过的地方深处,涌出了一泓清澈透亮的带荷叶香味的泉水。郑绮率家人焚香祭拜,有800多年的古迹孝感泉为证。从此,郑义门仗义慷慨,忠孝事母的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p> <p class="ql-block">郑义门家规家法严谨,张弛松紧伸缩有度。严历和宽容相济,原则依人情味而立。崇尚礼义忠孝传家,三朝旌表和睦相处。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太平盛世,无论由谁当家,郑义门始终是按照自己的规则来过好日子,治理好家簇事务,处理好邻里关系,把日子过得有条不紊,红红火火的。168条家规中有一条:“子孙出仕,有以脏墨闻者,生则削谱除簇籍,死则牌位不许入祠堂”的家规。郑义门历经宋、元、明三朝,三朝均予以旌表。可见封建统治者也极其需要郑义门这样的典范,来调济不断出现的社会矛盾和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在长达360多年的时间里,郑义门出仕173位官吏,无一贪赃枉法,个个勤政廉政,均以清廉家风扬名于世。他们在郑义门家簇的历史长河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起到了应有的表率作用,后来人为他们树碑立传。五世同堂,九世同居,同财共食的郑义门,后来发展成了十五世同财共食的场景,鼎盛时期超过3000人同在一口锅吃饭。为此,明太祖皇帝朱元璋,又书写了一块“孝义家”的牌匾赐予给郑义门,现在,这块牌匾高高地挂在郑氏宗祠的横梁上。</p> <p class="ql-block">郑义门以儒学治家,以孝义治家,融入了诸多的文化元素,他们一直昌导爱国爱民,崇尚孝义的精神,讲究谦恭礼让,发扬民主,唯贤是举的美德,平日里教育子孙养成清濂自律,尊规守法,敬老爱幼的习惯。“靖难之变”时,郑义门代表翰林待诏郑洽,冒着杀头灭簇的危险,随被逼下野的建文帝逃到了自家的郑义门,郑义门的家长,就把建文帝藏在了万松岭和古树蔽天的东明山西麓一口相通的枯井里,躲过了一劫。郑义门人高风亮节,不畏强暴,把家簇的生死,把自己的生死直置度外。</p> <p class="ql-block">郑洽在义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随建文帝出奔,毅然选择了“义字,”舍身取义,继续护卫建文帝逃亡到福建,隐姓埋名,浪迹天涯,有大量史料可证实。600多年的迷案,终于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p> <p class="ql-block">自北宋崇和元年(1118年)至明朝天顺三年(1459年),郑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历时340余年,被称做“廉俭孝义第一家”,至今已整整闻名了几百年。</p> <p class="ql-block">郑义门十五世同居创始之祖郑绮,因家贫辍学务农,勤耕苦读,每日出耕垄上,挂书于牛角,稍有释锄,即取书诵读,夜则澄坐而读,或至通宵,自学成才。</p> <p class="ql-block">郑绮事亲纯孝格天,其父照,蒙诬致死罪,郑绮号泣奔视,狱吏不许见,便以额扣击狱门,血淋满面,并历陈父子大义,上书乞代父刑,郡守钱端礼察明其事,冤案终白,得以释放。母张氏因患风挛疾,手足不能伸,郑绮日候床边,侍奉饮食汤药,每便溲时,必抱持临厕若婴,三十年如一日,始终不稍懈怠。因母亲久病烦渴,嗜饮溪泉,时值大旱,水脉皆绝,郑绮凿溪数仞,不得滴水,乃仰天恸哭,越三昼夜,水忽涌出,顷刻溢丈余,清冽甘如醴,且有荷花香气,旬余始变。人们以为郑绮的孝心感动了天地所致,故名“孝感泉”。</p> <p class="ql-block">郑氏后人为了纪念郑绮的孝义事迹,在泉边四周砌条石,纵横丈余,井上建有歇山顶飞檐方亭,黛瓦粉墙,古朴风雅。亭后壁竖立石碑一方,高1,8米,宽0.5米,镌阳文正体“孝感泉”三大字。 “孝感泉”三字为明永乐时,蜀王亲题,织锦成文以赐。明崇祯年间,云南按察司副使郑崇岳镌于碑。孝感泉,泉甘清冽,晶莹透底,一直以来都是郑氏族人的饮用水。 </p> <p class="ql-block">昌七公祠位于白麟溪上游,这里是吃饭的地方,当年郑宅千余人过着大家庭生活,衣食住行统一安排。吃饭时男女老少分开,负责膳食的人会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烧制不同菜肴,想必是为了合理膳食吧。吃饭时,大家聚在一起,相当热闹。有时,家族的家长会在吃饭时讨论一些家族事情,一举两得。</p> <p class="ql-block">旌表牌坊,1360年朱元璋准报修建,至今五毁六建,目前的是2006年根据照片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江南第一家”天神阁四面环水,两侧有小桥沟通,一楼供奉着关圣帝君、关平和周仓的神像,二楼供奉着天神天将。</p> <p class="ql-block">浦江县浦东郑宅供销社</p> <p class="ql-block">我们去时正值疫情时期,整个景区好像只有我们,清静得很。</p> <p class="ql-block">郑氏宗祠几千人同居共食的庞大的场景,孝义堂上仗义慷慨的壮举,舍身取义敢于牺牲的郑义门人,以及浓厚的生活气息,浓厚的文化氛围,可歌可泣的人物形象,如同一幅幅宏伟的画卷呈现在我的眼前,使我如痴如醉,不能自拔,沉浸在这古老的郑氏宗祠里,仿佛自己就是他们中的一员,正在聆听家长的教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