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竹口镇政府所在地的竹口,分上、中、下村,三村山水相连、巷通墙接、鸡犬相闻,从竹上村的枫堂到竹下村的饭勺突,不到两公里的山坡上,一字排开30几座古青瓷窑址(有的说是五十多座,到底多少座?这是个谜,窑窑重叠相连不说,每处窑址下都覆盖着几个朝代的瓷器文化层,且大多数窑址被民居和山土覆盖,根本就无法准确的考证到底有多少个窑址,只好按地面可见的窑址记数)。</p> <p class="ql-block"> 分布在地表层的古窑址,基本上是明代窑址。山边路旁、菜地沟洼,甚至民居的土墙上,随处可见古瓷片,可见当年制瓷烧瓷的场景会有多么的宏大壮观。据当地民间收藏家介绍,论器形,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竹口窑找不到的。这一点,还真不夸张,这古窑址带,单是香炉(琴炉、熏炉、鼎式炉、鬲式炉、旋纹炉、三足炉、高足炉、兽足炉、八卦炉等等),就有百余种制式造型,令人目不暇接、惊艳不已。</p> <p class="ql-block">鼎式炉(竹口后窑陈窑)</p> <p class="ql-block">鬲式炉(竹口杨家岭窑)</p> <p class="ql-block">兽面炉(竹口项家弄窑)</p> <p class="ql-block">刻花鼎式炉(竹口后窑许窑)</p> <p class="ql-block">兽足炉(脚)(竹口后窑陈窑)</p> <p class="ql-block">缠枝莲梅丁鼓式炉(太多式样,就不列举了)</p> <p class="ql-block"> 如果你将这些窑址都走一遍,就会发现一个更有趣和奇特的现象…</p> <p class="ql-block"> (三)一直清廉</p> <p class="ql-block"> 竹口窑明代窑址里几乎所有的青瓷器型,大到鼓凳、花瓶,中到香炉,小到盘子、碟子、洗、盏,基本上都刻着一枝清莲!</p> <p class="ql-block"> 莲,花之君子者也!</p><p class="ql-block"> 一枝清莲,谐音就是:一直清廉!</p> <p class="ql-block">(直接刻有“廉”字的碗底残件)</p> <p class="ql-block"> 当大量的器物,包括日用器形、礼器、佛教器,一应器具都刻上一枝清莲后,就形成了一个宏伟巨大的、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现象!</p> <p class="ql-block"> 一直清廉,它折射出的是一个社会宏大的政治理想、全民的精神追求、普世的道德崇尚!</p> <p class="ql-block">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先后出现了两次高雅、飘逸、自然、至美的政治、人文、美学理想:魏晋风度与大明清廉。</p> <p class="ql-block"> “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四库全书》~元史·列传第五十·乌古孙泽。</p> <p class="ql-block">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p> <p class="ql-block"> 官者恪其廉。大明廉政勤政之风大盛。八府巡按(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巡视组长)的海瑞吃不起肉;灭了造反的宁王的江西巡抚买不起鱼…(正德皇帝朱厚照将钓到的一条鱼,以200两银子的价格卖给王阳明(浙江余姚人)。王阳明搜尽家资凑齐了68两银子,带着家眷的罗衣抵数…这王阳明可是官二代,大明科举状元、吏部尚书王华的儿子。)。</p><p class="ql-block">廉者不胜枚举…</p> <p class="ql-block"> 民者守其节。百姓洁身自好,齐家修身,孝廉日盛,礼乐重建。</p> <p class="ql-block"> 一枝清莲(一直清廉),所蕴含的政治理想,普世道德观、价值观,在瓷面上大量体现与宣扬,这是竹口青瓷窑系最鲜明与独特的文化特征,在全国所有的窑系里独一无二;它是明朝早、中期,清廉的官风民风的历史见证者;理想社会、哲学、美学的簇拥者、追随者!为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架构,重塑全民道德素养,传承与发展中华文明,它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者、践行者!</p><p class="ql-block"> 竹口青瓷,不管你是否发现与认可,它都在那,风里雨里,静默的待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