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彩云之南之彩(二)</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丽江:动态的水粉<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汉立</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本组散文早年曾获</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全国旅游散文大赛一等奖,</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并分别发于《沈阳铁道报》</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和《丽江日报》等纸媒)</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高原的太阳总是这么辣。阳光的箭簇涂着一种辣味的毒药,企图把我们的皮肤药死。<br> 于丽江古城而言,没有这样有狠劲的阳光恐怕不行。是啊,特亮的阳光把这个古城涂成了水粉画。<br> 我不关注这里的人流。几乎所有的景点都是人流的洼地,人都往里头注入。而夏天,人的衣服总是亮丽的、引人注目的,尽管这个高原古城的早晚实在还有些许凉意。不涸的人流,自然是景点的血脉,鲜亮的人流自然是丽江古城水粉画的主体。可是我还是不去特意留意这些。在我们中国,我看惯了太多的人流。<br> 我眼睛盯着的是水流。导游说:你们尽管走进古城去,回来时只需逆水而上就能走出来。有人就嘀嘀咕咕,埋怨导游的懒惰。我倒觉得这样有趣,一是大家一窝蜂地跟着导游跑,像一群小孩由大人领着走,想好好看的没能如意地看,不想细看的却要在那里浪费时间和精力,没有一点自由,了无意趣。<br> 所以,我闷声不响,走进了一条巷子。<br></div> 巷子两旁多是木屋店铺,店铺里自是各色的旅游纪念品:玉的,银的,金的,木的,丝的,棉的。它们用它们的新奇和精巧作为诱饵,勾引人们去亲近乃至购买。别的我并不在意,倒是在一个挂满印着东巴文字的体恤衫的店面前停下,我之所以知道那些是东巴文字,是因为那“东巴文字文化衫”的招牌。我深深地被这种独特的如同一些岩画的象形文字所吸引。这是多么奇特的文字,我以为它们既是这个世界的影映,又是人类心灵的折射,里头有着无穷的智慧和奥秘。它们质朴得有点笨拙,又深邃得有点莫测,也许这就是它们最初吸引我的地方。当我走近,才发现我犯了一个先入为主的错误,其实这些文字并不是印上去的,店里头有二三个年轻的女子用毛笔在那衫上手写这些古怪的文字。我便萌生了自己买一件衣在其上学写一些东巴文字的念头,可是当我试着这样向店老板表达我这样的想法时,老板奇怪地盯了我一会儿,然后断然否决。我猜他认为我太无聊了。当然,就算他认为我这样很正常,我要这样做肯定会影响其店里加工的速度,生意人的时间就是金钱。我便悻悻走开。其实,随后我见到了许多这样的店面,以及在木片上刻东巴文字的店面。但我不再去作这样的尝试,一切随其自然吧。<br> 走了一阵,汗水自然直流,便静坐于流水旁的石级上,享受柳树创造的阴凉。静下心来,我看到了极鲜的色彩。<br> 小溪曲曲折折,潺潺而歌。她的歌,只有静下心来的人才能听到,可能她只为静心的人献歌。我静下心了,我听到了她轻柔的抒情的美妙的歌声,就像这一溪清澈的水,悠悠往我心里流去。我的心田也变得碧绿而清亮起来。<br> 从走过的古城巷子来看,这小溪有好些分支。这些分支像网一样布在古城,把青绿和清明撒向古城每个角落,把歌声播向古城每个人。丽江人真是聪明,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地让纯洁的雪水在古城内到处流淌,让人们有了一个静心宁神的处所。试想,倘若没有这清清的溪水,这古城肯定没有了韵致。这神奇的水,用她高洁的气韵和流动的色彩,画活了古城。她实在是古城的血脉。<br> 流水两旁的垂柳刚刚长满新叶,在古城的静静的氛围里,静立在那里,让我想起一个个害羞的淑女那笑不露齿、行不露足的样子。顽皮的微风老是摇她们,但是她们不愠不躁,还是这样温文尔雅,只有那发辫轻轻地摆动,身子也不曾动一动。特别灿烂的阳光从叶间穿过,嫩绿的叶子呈现为透明状,似乎有一种鹅黄的汁液要漫开来,这种生命的鲜嫩让我进入一种迷幻状态。我敢肯定,这么一种诱人的色彩和引人入胜的意境,水粉画家绝对不能画得出来。古城内,到处是这样的柳树,阳光让每株柳树都拥有这样如仙如幻的境界。<br> 也许鱼儿早已熟悉、习惯并喜欢上了这样的意境,它们成群结队,逆水而游。它们列着密集的阵缓缓前行,突然有一个顽皮的家伙猛一甩尾,大家嬉戏起来,乱作一团,不过也不会弄出多大的声响来,似乎只是为小溪的欢歌加上一些不重的鼓点。在清清的水里,它们的色彩斑斓。这些青鲤、红鲤、黄鲤、花鲤,不断地悠游、变阵、嬉闹,使得水里的色彩变幻不定。就是它们静静地悬在水中,那阳光,直射的和从树的枝叶逢中透过来的阳光,把溪水照得透亮,碧绿的水已经橙黄诱人。一些阳光在波纹的折射下,在水里形成了金光闪闪的网纹,随着波纹的晃荡,在不止地摇晃,弄得溪里幻象丛生。<br> 这时从店铺里下来一个老妪以桶取水,这些鱼像她喂熟的鸡鸭,没有一丝惊吓,她取她的水,它们玩它们的,各取其乐,相安无事。唯一的变化是,水面多了一圈又一圈涟漪。<br> 而我早已浑身凉爽惬意,好像全身每个细胞都用这里清新的空气洗涤过。因此,精神也就好起来。我举目一望,两岸的柳树下都是酒吧、茶馆、咖啡店。说是“吧”、“馆”、“店”,其实大多是露天的,顶多也就是搭了一个棚架,棚架上并无人做的遮盖物,任由藤儿爬满,很是自然有趣。男男女女在那里边喝边聊,个个神采飞扬。几个洋人在喝着咖啡,也像东方古时的士大夫一样,悠闲自得。有一个年轻的外国女子,捧了一本外文书,完全沉浸在书里头,这个世界似乎与她无关。这些暂栖于此的游人,仿佛业已定居于斯,可以任天荒任地老。<br> 我再看看柳树,再看看游鱼,再看看各色游人,我知道我见到的是丽江古城一个瞬间里变动着的色彩,而她每年、每季、每天都在变化,这些是我所未见的。不过这一瞬间变化着的色彩,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br> 时间不早了,我起身离开这里,我注定只是这幅水粉画的过客。<br><br> 2004年6月15-17日断断续续写之<br> <div><br></div><b>杨汉立简介</b><br><br> 湖南省作协会员,共赏文化公司董事长,共发表文学作品近600篇及新闻、调研论文、书法、摄影作品500余件,公开出版有5部文学作品集,获全国欧阳修散文奖等多项散文、散文诗大赛奖,入选数十种全国性文学作品选本,其中文化散文集《侗族时光》获中国作协出版专项扶持,有《炎帝故里文化电视讲座》15集和《炎帝故里在会同》专著1册,对古文字有较深的研究,与人合著94万字《会同话与简易汉字学》和《室内陈设设计与环境艺术》(高职高专环境艺术专业规划教材),编辑画册、文学书籍多部。参与策划和组织实施纪念粟裕百年诞辰、全国首届会同炎帝文化研讨会等大型活动。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汉立侗文化散文集<b>《侗族时光》</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国作协扶持出版,</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50元一本,签名,包邮,赠作者书法作品一幅。</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