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共促成长

美友64416557

记三年级数学组教研活动 <p class="ql-block"> 在这大好的日子里,我们三年级数学组积极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两周前,在老师们的共同讨论下,确定课题为数学广角里面的《集合问题》,《集合问题》是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第一课时的内容,这个内容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本节课涉及到一种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集合思想。集合问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在这里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对他们来说既是一个认知的跨越,也是一个思维的跨越。因此从教学内容到课型的特点,都是对教师的挑战。</p> <p class="ql-block">最先出场的是三(3)班的龚老师,这可是是体育老师转型的数学老师哦!他的课堂也像体育课一样生动有趣。</p> <p class="ql-block">课堂上,同学们的手举得高高的,与老师互动融洽!</p> <p class="ql-block">龚老师能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放手又有效的调控教学。在整个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基本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去获取,老师只是起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还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的经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可见,合作交流在数学教学中也相当重要,本课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合作探索中学会了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p> <p class="ql-block">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只要让学生初步体会集合思想,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会集合思想即可。要想真正理解集合图的意义,必须经历集合图的建构过程,即集合图是怎样产生的,这是本节课的关键点也是重难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胡老师整堂课也就是定位在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韦恩图,通过现场交流、师生辩论、事实确认来引发认知冲突,进而让学生经历探究并获得体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詹老师的课堂气氛最为活跃了,一下子就把同学们带入了高潮</p> <p class="ql-block">詹老师的课堂有几个特别的地方:</p><p class="ql-block">1、教学设计新颖别致。</p><p class="ql-block">教师充分抓住学生好玩、爱玩的天性,设计了游戏环节,然后教师设疑引入新课。</p><p class="ql-block">2、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p><p class="ql-block">3、体现解决问题的策略。</p><p class="ql-block">教学流程生动、流畅、层次感强,活动扎实有效。经过活动将知识赋予其中,突出了学生解决问题这一新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李玲老师主要采用故事法、游戏法、直观演示法、讲解法、师生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深入探究,进而将问题解决,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游戏、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法来理解集合各部分表示的意义,根据集合图直观形象的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经验丰富的李老师也是让课堂达到了理想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同年级组老师们都互相听课学习,互相讨论问题,指出我们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让我们能够共同进步!</p> <p class="ql-block">每位教师的课都有自己的精彩之处。老教师学识渊博经验丰富、驾驭课堂的能力强;年轻教师朝气蓬勃对问题的处理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同课异构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享受的平台,让我们有了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通过活动,使我们深深的体会到,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就要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我们就会不断地进步!</p>

学生

集合

老师

教师

三年级

课堂

教学

问题

活动

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