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檐洒雨滴,炊烟袅袅起—邵武和平古镇古道及金坑古村落冬行记

行者张叫瘦

<p class="ql-block">冬至前两天恰逢周末,福清市户外运动协会“行走的力量”组委会安排了寻访闽北邵武市和平古镇金坑古村落和愁思岭古道活动,全团22人在领队野生和丛林狼的带领下,车行五个小时到达和平古镇。初冬的田野上,大片大片的稻茬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河床上做梦。收割过的稻田里,散乱地立着一垛垛的稻茬。小鸟们在欢乐地啁啾,白云如孤独的旅人,匆匆奔向远方,空荡荡的田野显得空旷而寂静。放眼望去,风中的稻草垛孤零零地立着。入了秋,经霜风一染,草色已老,几片黄叶便散落在地头上,与半枯半黄的草杂然相陈,一派冬季恋歌景色,黑弟和我兴高采烈地唱起《垄上行》。</p> <p class="ql-block">用过午餐原计划去武当派鼻祖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故里坎下村参观,可中巴车开到一座九十度转弯的小桥时被卡在桥中间进退两难,司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折腾了近一个小时才得以脱身,把车倒出去原路返回😂,队员们也神定气闲不急不躁背靠田埂晒冬季太阳,说趁机补钙。户外人的精神境界就是这么高,遇事不慌随遇而安是他们练就的处事方式。</p> <p class="ql-block">由于小桥堵车,两个领队急中生智,临时调整计划,直奔和平古镇。和平古镇位于邵武南部,是一座有四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是古代邵武通往江西、泰宁、建宁、汀洲的咽喉要道,而且福建出省三个官道之一的隘道“愁思岭”就在和平境内。和平古镇面积192平方公里,建置始于唐朝,是一处全国罕见的城堡式村镇,其众多古建筑是中国迄今保留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是国家级的旅游资源,2002年时任福建省长的习总书记曾参观和平古镇,称赞“和平是块宝地”。</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站在古镇最高处,望古厝上依次叠压的片片闪着金光的青瓦,宛如锦鲤身上覆盖的鳞。</p> <p class="ql-block">古镇的灵秀、古朴、柔情、飘逸、淳厚,以及时光里的故事和光影,吸引着来往的行人。一座充满古韵的小镇、时光轻柔,生活悠悠。恍惚中,把尘封的记忆唤醒。往事如烟云,光阴的故事诉说着曾经的过往,时光也留在有情有景有故事的古镇。岁月无痕,岁月有痕,古镇停泊在阳光风雨之中……</p> <p class="ql-block">和平古镇保留了完整的古街巷。城堡内有两条分别连接东西城门和南北城门的街,街道两侧纵横交错的大小巷道都是中间铺青石板,两边铺河卵石,有的全部铺河卵石。贯穿古镇南北的旧市街,当时被誉为“福建第一街”,因为和平镇是古时江西省入闽的唯一隘道,自古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历史上小镇十分繁华,不仅有衙门、各类集市,客栈、酒楼甚至钱庄、青楼一应俱全。古街全长600余米,宽6-8米,街中心全以青石板铺筑,因北高南低的地形关系,街道随形就势形成“九曲十三弯”。街道上的长条青石,似乎在诉说着古镇的旧时繁华。徜徉于悠悠古街,阵阵古朴之风扑面而来,两旁层楼蜿蜒,鳞次栉比,古老而典雅。</p> <p class="ql-block">古街两旁分布着近百条纵横交错呈网状的古建卵石巷道,或长或短,或宽或窄,高墙窄巷,古朴幽远。走在古旧坚实的石板路上,听见的是单调的几声敲击石板的声音,还有那从巷头能听到巷尾的几声微弱而单调的叫卖声…</p> <p class="ql-block">巷深整洁,两边黛瓦灰墙,露有不足半米之缝隙,懒懒的阳光从那射入,那里顿时有了生机,升腾起薄薄的雾气,将巷子熏腾得五彩斑斓。巷子中旧时石板铺就的路,踩在上面多了些历史的味道,少了些现实的浮躁。抬头望去,有一宅邸的一角凸显期间,美轮美奂,一步一景,在斜阳下勾勒出古镇不凡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古镇最有特色的古构筑物是所谓“斗井”,即在地上有泉眼处挖四口井,成斗型排列,第一口为涌泉井供饮用做饭,第二口供洗菜使用,第三口供洗衣使用,第四口供洗马桶使用,全部洗完之后再用来灌溉农田,不可谓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和节约用水意识。据说这种井总共有三处,分布在东门、西门、南门,方便居民。</p> <p class="ql-block">和平古镇至今留存近300幢、10000多平方米的明清民居,古民居鳞次栉比,灰砖青瓦,既有中原古风,又具地方特色。古镇中“大夫第”、“中翰第”、“司马第”、“郎官第”、“进士宅”、“贡员宅”等豪宅林立。仅建筑技艺精湛、雕饰精美、外观壮美的“大夫第”,就有5座,是我国保留最好、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p> <p class="ql-block">和平历史上人才辈出,曾出过两名宰相、六名尚书、137名进士,故和平又有“中国进士之乡”的美誉,这主要应归功于由五代后唐时期的工部侍郎黄峭创办的“和平书院”,和平书院可以说是邵南人才的摇篮。和平书院从乡村私塾逐渐成为一所地方性学校,吸引了一大批历史上著名人物到书院讲学,如宋代著名理学大师朱熹、杨时都曾到和平书院讲学过。据说现存和平书院的东面门上“和平书院”四字就是朱熹题写的。杨时少年时到和平书院学习,成名后到书院讲学,著名的尊师重道成语“程门立雪”就是讲北宋进士杨时去拜访著名的宋代理学的奠基者程颐故事,(是他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后由朱熹集大成,史称程朱学派或理学)为了不吵醒程老师睡觉而在门外风雪中站立了一个多小时的故事。和平历史上文化教育的发达,营造了和平千余年读书求学的氛围,文风炽盛,从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英才人杰。</p> <p class="ql-block">一座特别有意义的古厝黄氏宗祠睦九堂,系创办和平书院的黄峭后裔所建的祠堂。黄峭娶妻妾三房,并且每房都生了七个儿子,共计21个。在后周951年其八十大寿时,把21儿子召集起来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命令各房仅留长子尽孝送终,其他十八个儿子各得一匹马与一斗瓜子金,并口占《遣子诗》赠别:“信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振纲常。足离此境非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朝暮莫忘亲嘱咐,春秋须荐祖蒸尝。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就因他的开拓思想,到20世纪黄峭后裔已遍布世界各大洲,达4000多万人。邵武和平古镇已成为联系海内外4000多万黄氏后裔的纽带,是世界黄氏宗亲寻根谒祖之地。</p> <p class="ql-block">谯楼是古人在城门上建造的用以瞭望的楼,里面还挂有钟鼓等,用于报时或报警。和平古镇的谯楼目前可以看到的有三座,南门谯楼、北门谯楼和东门谯楼,南门谯楼最为壮观,北门谯楼较小,很少人去,南门谯楼保存的较为完整。谯楼均为木结构,东南方向为三层结构,北楼只有二层。华灯初上,流光溢彩,在黑夜和湖水的衬托下,一场光与影的盛宴,正在古镇悄悄蔓延开来。</p> <p class="ql-block">古镇没有熙熙攘攘的行人,也更加凸显古镇的沧桑感。但商铺很多,小店的掌柜们把自己的商铺打理的整齐有序。青石街两边林立的木板铺面,彩色的旗幡,轻声的吆喝声……而农家水酒、和平鲤鱼、和平油煎豆腐、游浆豆腐、暖菇包子,糍粑等,则让我们体味千年古镇的闲适与温情。随便光顾一个小店,来点小吃,一杯无石膏手工的游浆豆浆,呷一口,苟活于平淡。……</p> <p class="ql-block">花前月下,琴声曼妙飘洒。偶遇美佳,道声莫怕。待我帽插宫花,与尔共赴天涯。</p><p class="ql-block">皓齿明眉,盈盈纤腰似蕾。风流云醉,沁香丹桂。思她青丝流魅,公子怎生安睡?</p> <p class="ql-block">日落了,找间家庭旅馆住下,坐在桌旁,汤壶老酒,五哥丛林狼和我等一伙人品着脆瓜手泡的同伴武警带来的熟普茶,赏着窗外皎洁的月光,听麦萌讲他过去在南非的惊险故事,大家都庆幸他能活着回到伟大的祖国与我们欢聚一堂,喜笑颜开。一壶清茶,盈盈几段闲话。怎堪寒窗凭栏,对酒谁是红颜?霜点草屋人家,薄酒笑伴清茶。</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我和麦萌、安之等人起了个大早,想看日出。 喜欢看日出,因为她富有朝气,充满力量,能燃起心中希望的苗头。喜欢看日落,因为流云晚霞,日落潮汐,是不用遗憾告别的美。</p> <p class="ql-block">吃过早饭就去“愁思岭”古道徒步。这条线路是历史上的闽赣古道,也是邵武市每年十一月份定期举办的越野赛路线。总长度 10.43公里,爬升 848米,用时4小时11分钟。</p> <p class="ql-block">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的铸成一抹哀伤。你的路途,从此不见我的苍老。几段唏嘘几世悲欢,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飒爽英姿男女,踏遍千山。苍茫大地,何处繁华笙歌落。终于为那一身烟雨覆了天下,荣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p> <p class="ql-block">从愁思岭到金坑村,已是下午一点半。在村口的餐馆吃完午餐,闲聊时才知道餐馆老板二十多年前年轻时在福清三山镇开过蜂窝煤店,为此缘分他自告奋勇当起金坑村免费导游。金坑,历史悠久,宋朝始设乡制 ,位于邵武市西部,人口7000人。南靠和平镇,东与桂林乡相连,北与光泽县交界,西与江西省黎川县接壤。</p> <p class="ql-block">金坑保留了较原始的生态环境,空气清新无污染,红色遗迹、古民居群保护较为完好,生态红色旅游、古民居旅游是金坑的旅游特色,是历史文化名村。全乡现有红军标语111多幅,明清古民居111幢,其中文昌阁、儒林郎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多次进住金坑开展工作,朱德、项英、贺龙、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开辟革命活动。1931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首次由江西黎川进驻金坑,总指挥彭德怀、政委腾代远率兵开展活动,在金坑建立区、乡苏维埃政权。</p> <p class="ql-block">金坑红色旅游特色景点有东方县苏维埃政府旧址、金坑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以及红军桥、红军指挥所、弹孔墙、红军标语楼等遗迹。</p> <p class="ql-block">古民居景点有儒林郎、文昌阁、大夫第、九级厅等,沿途看到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和白墙青瓦的院墙,年代久远斑驳的陈旧民居,有彩绘墙面逐渐剥落,暴露出本色的底蕴,那是因年月日久而形成的自然纹路,如花朵般盛开,形态各异,明显是时光凿下的痕迹,宛若烙印,似乎在向人们倾诉着它的过去。</p> <p class="ql-block">九脊顶歇山式屋面,浮雕石壁,吊脚楼柱的古戏台,展示着中华民族优秀的建筑文化和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戏台前地面静卧一对千年石龟,两侧的对联默默地道出了人生真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登台可见;惊天动地离合悲欢转眼皆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金坑村还有清朝年间由外国传教士修建的天主教教堂和教会学校。</p> <p class="ql-block">巷子里有一栋老宅,门匾写者“渤海王宅”,看见一个老奶奶边晒太阳边编织礼佛彩带。我们几个好奇走进老屋里,老奶奶热情地给我们坐凳,跟她唠嗑后,知道她的祖先是从山东渤海移居到此地,现在儿孙都分散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工作。老人坐在那张早已泛黄而褪皮的旧竹椅上,轻轻摇晃,吱吱嘎嘎发出响声。她用她那双古井般深邃的眼神,打量着过往的每一位来者。我们不禁感叹道:曾经的光景里,有她最美的影子,风华一指流沙,苍老一段年华。一切白驹过隙都成为空白,只有在岁月里长长叹息,那被岁月覆盖的花开。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人间繁华赏罢,两袖清风归家。</p> <p class="ql-block">来去匆匆,心灵一隅曾经的浮躁和焦灼被古镇的恬淡和宁静悄悄抹去。时光从此轻柔而温润...在古镇,流走的是岁月,留下的是历史;清空的是心事,留下的是诗意和淡然。如果你很烦躁,一定要去古镇走一走。静静的,不需要更多的言语,只是从青石板的路上踏过,从斑驳青苔的拱桥上走过,在扶风垂柳边驻足,在古稀老者的目光中微笑,就足以寻找到那份超然的心境,古镇仿佛就是一个心灵的驿站和港湾。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p> <p class="ql-block">本美篇部分照片选自随队摄影师麦萌、领队野生、同伴五哥、脆瓜,三只熊等,特此致谢!</p>